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2章

    村长和族长一整个大震惊。

    “怎、怎么就修路了?”族长好奇问。

    村长也是一脸迷茫,“村里的人现在都在文具厂里上工,怎么修啊?”

    就剩下他们这些老骨头了,力气也有,但远比不上年轻人。

    而且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秦瑶怎么好端端突然说起修路的事?

    秦瑶便把自己刚刚遇到花儿父女俩的事说了出来,“现在这情况,他们都躲在咱们北山那片,迟早是要出来,与其被动不如咱们主动。”

    花儿父女看起来是无害,但父女俩的同乡可就不一定了。

    要不是花儿说漏了嘴,秦瑶还不知道北山上来了那么多流民。

    说是来找活,万一看见村里落单的孩子或者没锁门的人家,临时升起什么不好的心思也很有可能。

    秦瑶宁愿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这些人,也不愿意在事发后再来说什么后悔之类的话。

    村长和族长可不知道北山上有流民,还不是一两个,而是一伙同乡人。

    听到秦瑶这么说,两个老人心里齐齐咯噔一下。

    这么想来,秦瑶提议修路的事情,反倒是个解决隐患的好办法。

    给那些人圈个活动范围,让他们帮忙修路,管他们两顿饭,既安定了这些流民,又给村里修好了路,两全其美。

    当然,也可以现在就集结村里青壮们冲到北山将他们全部驱赶,但冲突一旦爆发,后面的情况就无法预测了。

    况且,花儿父女等人现在还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村长和族长对视一眼,想起自己当年遇到天灾时的艰难和无助,忍不住发出一声怜悯的叹息。

    “都是可怜人,咱们村既然正好缺人手修路,那就让他们来吧。”村长松了口。

    族长也没坚持,问秦瑶有没有个章程什么的。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对方多少人,人少有人少的安顿地方,人多也有人多的安排。

    万幸现在是夏季,天气热,漏风的屋子也不怕,族里还有几间常年无人居住的破土屋,收拾收拾,凑合一下。

    秦瑶说的嘛,这些流民冬天来临前就会走,算起来就是三个月的时间。

    从下河村到刘家村这段路,原先就有路基,修三个月也差不多了。

    秦瑶也是临时起意,章程的没有。

    不过现在商量也来得及。

    “那河边那些流民?”村长有点担心。

    秦瑶摆摆手,“没事,让他们多等一会儿,咱们这边先安排好了再说。”

    如此,村长和族长立马派两个腿脚利索的小伙去把各家的人都叫过来,宣布要用流民修路的事。

    半个时辰后,各家都派了代表过来,众人围坐在祠堂里,男女老少全都有。

    修路钱族里出大头,秦瑶的文具厂刚给了五两年租金,只管早午两顿饭,尚且是够用。

    秦瑶也表了态,文具厂车队以后用路最频繁,后续如果银钱上有缺,文具厂可以补上。

    路面维护,厂里也负责一半。

    看秦瑶得到村民一致好评,刘大福不甘落后,立马说:

    “我家那三间祖宅不是空着嘛,让他们收拾收拾暂住,总比那些没了顶的土屋好。”

    族长冲他竖起大拇指,赞赏道:“还是大福有大义啊,这家里出了秀才公的就是不一样,大家伙可得向人家学着点!”

    捧完刘大福,又敲打了一遍刘发才之流。

    整日里钻营这个钻营那个,心眼针尖点大,正经事半点不干,就想着占小便宜。

    刘发才下意识朝秦瑶那看去,总觉得族长这话含沙射影的在说他去秦瑶家请求重开扫盲班的事。

    明明村里大家伙也都这么想的,他替他们出了头,好嘛,反倒怪他占小便宜起来了。气得脸都绿了。

    秦瑶就笑笑不说话。

    如此,村民们再无异议,全体通过修路提议。

    接下来就是商量流民居住地、管理负责人、修路怎么修等细节。

    老人们经验充足,互相补充,秦瑶负责记录,众人一直商量到傍晚才结束。

    北山下,小河边。

    大小二十三人聚在此处,正焦躁的频繁朝不远处的村庄张望。

    这些人里,有十六名青年男性,四个已婚打扮的妇人,还有三个半大孩子,两个十三四岁的男孩,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也就是花儿。

    “花儿,你们不是说那个心善的夫人要来吗?人呢?咱们这可是从晌午等到下午了,太阳都要落山了还不见人影,你们别是被人耍了吧?”

    队伍里年纪最大的妇人小声询问道。

    他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有些是夫妻两个,有些是兄弟两个,还有父子组的和父女组的。

    能留下来,让家里人先返乡,手里都是有点本事的,想法也更灵活些。

    虽然等了一下午大家伙没有抱怨花儿父女俩什么,但这眼看天就要黑了,他们很担心父女俩是被人欺骗。

    况且这肚子饿着也不是个事啊,从山里出来,连囤的野果都吃光了。

    本来还能在山里找些吃的,现在就光站在河边等人,晚饭都没着落呢。

    花儿被乡亲们质疑,也有点慌乱,只能干巴巴的解释:“那夫人说了让我们在这等她来。”

    哑巴拍拍女儿的脑袋,示意她别担心,很笃定的跟乡亲们比划着手势:再等等,她肯定会来!

    众人点点头,那就再等等,只要真能有活干,等待就是值得的。

    肚子已经咕咕叫,三个半大小子找来了树杈,邀花儿一块儿去河边抓鱼。

    四个孩子正跟水里那狡猾得快要成精的鱼儿斗智斗勇时,天边夕阳不知不觉已经落下,夜幕降临,天一瞬间就暗了下来。

    哑巴身边的乡亲们等到这个时候,本已经不抱希望了,正要失望离开时,岸边的小子突然惊喜大喊:“看!有火光!”

    花儿蹭一下从河边跑到村里的田埂上去,大声喊:“夫人!是您吗夫人!”

    脚步声越来越近,秦瑶举着火把走在最前,身后跟着阿旺以及刘仲刘琪等村中青壮。

    之所以来这么晚,也是为了等下工的工人们,毕竟秦瑶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有多少人。初次会面,自然要领些村里青壮过来镇场。

    看见秦瑶微笑的面容出现在火光中,花儿父女悬着的心可算是落下了。

    298

    你年纪太大了

    秦瑶把花儿父女一行人带到刘大福家祖宅。

    刘大福媳妇已经带着儿媳们煮了一大锅杂粮蔬菜粥,见人来了,热情上前招呼,让花儿一行人受宠若惊。

    刘大福媳妇道:“别怕,大家都是一样的,谁没遭过难啊,我们正好有点余力搭把手,都先进屋把行李放下,一会儿自己过来拿碗筷盛粥喝!”

    秦瑶给众人介绍院里这些人都是谁,着重介绍了赞助住处的刘大福,把他心里舒服得直冲秦瑶笑。

    秦瑶无奈耸肩,她对这种当好人挣面子的事情不感兴趣,刘大福想出这个头,她就顺水推舟捧他上去,自己也省事了,双赢。

    刘大福家的祖屋挺大,五六间屋子呢,住下二十三人完全没问题。

    村里来了不少人,村长和族长也来了,对花儿一行人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院里的食物香气实在诱人,听花儿等人咕咕叫的肚子,秦瑶建议让他们先吃了东西再寒暄。

    花儿等人感激的看着她,又不好意思的冲刘家村人笑,接过刘大福家眷递来的热粥,眼眶有些湿润。

    等他们一碗粥喝完,村长这才有机会询问花儿一行人的来处。

    原来他们都是从一个叫黄雀镇的地方来的,先前一起逃难到开阳县,已经在一块很久了,都是相熟的。

    了解了基本情况,刘大福走了过来,领他们去选屋子。

    三四家一间屋子,床不够就用木板搭两个,有墙有瓦,比先前住在草棚里好太多。

    修路的事情已经全部交给刘大福来负责,这些人安置好之后,秦瑶告诉花儿父女,让他们之后跟着刘大福行动,他会安排他们。

    花儿父女感激的点点头表示明白了,又要下跪感谢秦瑶领他们进来。

    秦瑶赶紧把父女俩拉了起来,“别谢我,谢刘大福和村里的乡亲们吧,我也就是传个话。”

    话是这么说,但花儿父女俩知道,要是没有她传话,肯定就没有后面的安排了。

    而且刚刚他们也看出来一些端倪,秦瑶在村里很有声望,不管是族长还是村长,亦或是负责他们的刘大福一家,都对她客客气气的。

    “夫人您叫什么?”花儿突然想起来,她们连恩人姓名都不知道。

    只听见刘家村的人喊她总管、瑶娘、秦娘子之类的。

    “我叫秦瑶。”答了小姑娘问题,秦瑶摆摆手,示意他们进屋里去吧,她也要回家去了。

    “我看你们父女俩没什么行李,被褥缺不缺?我一会儿让我家阿旺给你们送一床被子来。”秦瑶关心道。

    花儿忙又道谢:“多谢夫人。”

    “没事,那我走了。”秦瑶微微一笑,又跟刘大福那边打了个招呼,叫上阿旺,家去了。

    明天她还要和村长进城,家里也还有四个放学的孩子等着呢,没空在这边多待。

    不过看刘大福一家这周到的样子,也没什么需要她操心的了。

    主仆俩从刘大福家祖宅出来,打着火把往家里去,走到河岸边,就听见一声欢喜的:“阿娘!”

    是四娘的声音。

    磨坊门口,兄妹四个提着一个灯笼,正站在那张望着。

    秦瑶快加脚步来到磨坊门口,挥手示意他们跟上,“夫子留的功课完成了吗?”

    三郎答道:“做完了,只要背诗一篇,我和四娘早就背过了。”

    二郎得意的补充,“我还把明日和后日要学的都提前预习了。”

    秦瑶好笑的看了他一眼,“不愧是你啊卷王。”

    二郎疑惑追问:“阿娘你说什么王?”

    阿旺也看过来,这是什么封号吗?

    秦瑶一本正经的解释:“就是夸你学习努力用功的意思。”

    二郎嘿嘿笑了起来,原来阿娘是夸奖他呢。

    “瑶姨。”大郎指着刘大福家祖宅那通明的灯火,“那些流民接下来要一直待在咱们村吗?”

    秦瑶推开家中大门,牵着四娘和三郎跨入高高的门槛,给孩子们简单说明了一下花儿一行人到来的事情。

    “咱们村要修路啦?”四娘满眼惊喜,小丫头年纪不大,却知道修路是一件大喜事。

    因为村里人总说,要是村子里的路能修得更宽敞更硬实点就好了,那样就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

    秦瑶点头,“对啊,我们要把从村里到下河村这段路重新修一下,路面加宽,还要填平、夯实,以后下雨就不用怕路太烂,上学迟了。”

    三郎好奇的问:“那我可以再起晚些吗?”

    大郎敲了下三郎的脑门,“别总想着睡懒觉,你晚上要是老老实实早睡,第二天就不会赖床了!”

    说到这,三郎也很委屈,他夜里就是喜欢起夜尿尿啊,他又没办法控制住,要不然就尿床上了!

    “阿娘,大哥总打我~”三郎缩到秦瑶身后打小报告。

    秦瑶把他揪出来,“那你打回去。”就扯平了。

    大郎哈哈一笑,主动把脑袋凑过来让三郎打,三郎抬起小手,却迟迟不敢落下,最后只得冲大哥哼一声,算是和解。

    不过关于小家伙频繁起夜的事情,秦瑶觉得需要改一改,嘱咐道:“三郎,今晚睡前你别喝水,夜里就不会频繁起来了。”

    三郎撅起嘴,哦了一声,那他就试试叭。

    四娘积极举手,“阿娘,我帮你监督小哥。”

    秦瑶捏了把小姑娘的肉脸,“行!不过时间不早了,阿旺热水烧好了没有?洗脸洗脚睡觉去。”

    厨房里传来阿旺肯定的应答,秦瑶一挥手,兄妹四个嗷一声叫着冲向淋浴房。

    阿旺帮忙兑好热水,兄妹四个排队洗漱完毕,打着哈欠回房睡去。

    秦瑶来到自己屋里,翻出原来的旧被褥,之前她让刘季洗过又晒了好几天,被褥干干净净,完全没有异味儿。

    “阿旺,你把这床被子给花儿父女两个送去。”秦瑶吩咐道。

    阿旺旋风一样闪过来把被褥接下,又旋风一样闪身出门,不到半刻钟就回来了。

    “你飞过去的?”秦瑶诧异道。

    阿旺关上院门,一本正经的答:“对。”

    秦瑶心神一动,“我能学吗?”

    “不能,你年纪太大了。”

    秦瑶:!!!

    阿旺:“但三少爷和四小姐可以。”

    秦瑶冷冷一撇,那也还行。

    299

    心里欢喜

    天蒙蒙亮,院里就传来阿旺忙碌的窸窣声。

    他动作熟练的把孩子们的饭食全部准备好,还做好了早餐,全程只花了不到两刻钟。

    今天秦瑶要进城,正好和孩子们顺道,便一起出发。

    厨房动静停下的时候,秦瑶睁眼醒来,敲响隔壁儿童房的房门,“起床了!”

    屋里传来大郎的回应,秦瑶放心来到院里洗漱,深吸一口山里清新的空气,身体彻底被唤醒,笑着走进堂屋,舒舒服服吃早餐。

    大郎兄妹四个就没有这么岁月静好了,手忙脚乱的完成洗漱,四娘的头发都还披散着。

    小姑娘手里拿着头绳,越弄发型反倒越乱,有时候真恨不得自己是个光头。

    秦瑶好笑的接过小姑娘手里的头绳,快速帮她梳了两根羊角辫,弯弯的垂在头两侧,像一只小山四娘伸手摸了摸,有点忐忑的问:“阿娘,好看吗?”

    “好看。”秦瑶指了指堂屋,示意她赶紧进去把早膳吃了。

    得到阿娘的肯定,四娘瞬间有了自信,欢快的跑进堂屋用早膳。

    三郎已经吃完,两个哥哥自己都很忙,顾不上他,披散着头发跑到秦瑶跟前,苦恼的递上自己的发绳,秦瑶飞快给他梳了个朝天髻。

    大郎二郎毕竟要大些,束发这个事情已经能做得很好,自己给自己挽个发髻在头顶,再用布巾包起来,就是个俊书童了。

    收拾完毕,阿旺帮忙把四只书箱放到马车后面,兄妹四个一看天色,要来不及了,一骨碌爬进车厢里。

    阿旺赶着马车驶出家门,这忙乱的一个早晨才有了片刻的宁静。

    金宝早在家门口等候,手里拿着张氏给烙的薄面饼,里面卷了两片酸黄瓜,金宝一边吃一边朝北边张望。

    瞧见阿旺和秦瑶驱车过来,两大口将剩下面饼塞进嘴里,先把书箱提了起来。

    金宝响亮的喊了声:“三婶!”熟练的把书箱堆到车厢后面,扣好固定的皮绳,小跑到前门,猴似的灵活一蹿,上了车辕。

    秦瑶让开门的位置,让他进车厢。

    金宝在门边坐好,好奇的探出脑袋问:“三婶你也去镇上吗?”

    秦瑶颔首,提醒孩子们坐好,让阿旺加快了速度,来到村长家接上村长,一行人朝着金石镇疾驰而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