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秦野当然举双手支持,他媳妇才是一家之主,肯定要跟着她的方向走。戚白茶看她跟个耙耳朵似的,不由得捏了捏,趁着秦野在,周末将三个娃送去了刘琴那,带着其他人下乡了。
这地界,在三环以内,以后拆迁,就能躺着数钱。
带她来的,是巷子里的小李婶,她笑得合不拢嘴,一路上,都在费心巴脑的介绍,务必让戚白茶满意。
牛车颠簸,戚白茶胃里翻涌,秦野将她揽在怀里,避免她被抖下去。
王翠花好久没坐,也挺新鲜,“不说你们评选了先进大队吗?还没申请拖拉机啊!我男人也当过队长。
村里的工作可不好做,一年拖一年的,也没评上,拖拉机更是想都别想,看到附近村有,羡慕的晚上都睡不着。”
小李婶脾气温和,抓自家炒的南瓜子给她们吃,“哪有这么容易申请的?就算你是先进大队,不得靠关系啊!你跟那些当官的说不通,他们紧着自家的来,除非你有倚仗,不然难哦!”
现在都争相竞选先进大队为村里谋福利,大队长也能往上爬,谁不想做出一点业绩,让上面的看到啊?
她跟王翠花混熟了,王翠花有意无意给她说想买点土地来种,她就连夜赶回乡下,跟家里人商量了,让她过来看看呢!
前面赶车的老伯是她村里的,她也没避着:“大姐,你想买多宽啊?我大伯是族老,能做主,咱这挨门挨户的,我也不会坑你。
不过,你俩也种不了几亩地吧!累死累活的,还不如在城里享福呢!我家里就我一个嫁出来的。
其他兄弟姐妹,都在村里种庄稼,一年奔到头,也赚不了几个,娃多还够不上吃。”
现在土地都是村里的集体财产,要能给村里赚上一笔,年底也能买头肥猪来杀。
戚白茶没有把话说死,语气温和,“看我爹娘,紧着他们来,我不是个会种庄稼的,就等着吃呢。”
小李婶知道她有出息,以后能端国家饭碗,笑得很是爽朗,“你们读书人,以后有的是好日子过,哪像我们,还得精打细算的。
瞧瞧你家那三个,养的多好多白净,巷子里那些泥猴子,拍马都跟不上,也是你有孝心。
这农民种了一辈子庄稼,闲下来总归不习惯,在城里吃根葱都要买,你要多种些,还能拉去菜市场换。”
现在说卖,那是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不管什么,只能打着换的名义。
王翠花早把其中的门路打听好了,她拉着小李婶的手,“这还多亏了你,我跟老头子闲的骨头都快生锈了,以前在村里,鸡打鸣,就得起来干活。
现在一年半载的种不上两分地,闲着想法多,还是要理点事做,我家三个崽爱吃蔬菜,可不得多种点吗?
也能省了买菜钱!存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况且,他们快要读书了,养娃费钱的很。”
说到这些,家长里短的小女生就有发言权了,她叹了口气,“我家四个,他爹还想再生,说是长大了热闹,都快养不活了,还盼着以后呢?
他那点工资,加上我的,还有给父母的养老费用,剩下的才勉强够用,连人情往来都周转不开。
再生一个,尿不湿钱,奶粉钱,就跟个无底洞似的,他还以为娃好养呢!还说他家兄弟七八个,他娘都养过来了。
他也不看看,现在的钱,能跟以前的比吗?而且,他们那辈都没读书,全在干苦力,我总不能让娃去受罪吧!还不如不生呢!”
第819章
村里日常
王翠花也是过来人,感同身受的说道:“我们那年代生的多,不少都是七八个,也没全活下来,没法子,粮食不够吃啊!
这几个长大,家里也够热闹了,男娃要给彩礼,女娃呢!你不给陪嫁!她嫁到婆家去,婆家也看不起她。
她要被婆磋磨,你这当娘的心里好受吗?说白了,咱女的到哪日子都不好过,还得自已撑得住。”
”可不,还说女儿是赔钱货,儿子赔的裤衩都快没了,彩礼酒水钱,媳妇儿生娃,咱还得伺候坐月子,帮着带娃。
一辈子没个清闲的,女儿贴心多了,肯定要给些,让她在婆家立得住。”
两人算是聊到一块去了,小李婶想到什么,挤眉弄眼的:“对了,你知道吗!老肖放出来了吗?在局子里蹲了几天。
跟被掏空似的,老实多了,起码没有噼里啪啦的乱摔,她家那娃,也被她娘养废了,你瞧着,以后也是进去吃公家饭的。”
就差当成祖宗一样伺候,这种性子,以后也是挨打的货。
老肖那人损得很,她们也不敢多嘴,说多了还觉得你是嫉妒她家生了个带把的,好像谁肚子不争气似的,让人看不上眼。
戚白茶一听,耳朵瞬间支棱起来了,朝着秦野眨了下眼,秦野瞬间明白。
今晚,就去干票大的,两人相视一笑,肚里开始冒坏水。
市区到乡下,大概坐了两个小时的牛车,这边依山靠水的,不少人家起了青砖大瓦房,更多的是用黄泥胚盖的茅草房。
几人下了牛车,小李婶打招呼,“老伯,一会还得麻烦你送我们回去,这是路费。”
她掏了两毛给他,老伯摆手拒绝,被她硬塞了过去。
谁赚点钱都不容易!更何况,还让他特意送了一趟,她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不会把话让人说了。
村里那扛着锄头路过的婶子看到,问:“小李,你咋回来了?来看你娘吗?哎呦,她最近老风湿犯了,都没下地呢!
让她去医院,死活不去,怕花钱,说是要给你哥娶媳妇。
你爹急的耕了二里地,这半只脚都快踏进棺材板了,下一辈让他们自已去张罗吧!”
快要六月底了,那地里青翠的秧苗麦苗拔高一截,玉米都快有人高了。
不少人在地里拿着弯刀割猪草,靠路的张婆叹了口气,“你娘一辈子抠搜,有个三病两痛的,非要捱过去。
这人生病,哪有不看大夫的,咋说也得去抓点草药来喝啊?她连两毛钱都舍不得,病情加重了,多的都去了。
还没我这七老八十的活的明白,啥年代了,人活着,钱还能再赚,死了不就一捧骨灰吗!啥也不是。”
小李婶连忙应承:“张婆,你说的对,我娘拧巴惯了,说了她还不爱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先去看看。”
张婆叫住她,“这些是谁啊?你家远房亲戚吗咋没见过?这女娃长得真靓,那是她男人吧?哎呦,这气质挺像当兵的。”
活了一辈子,哪能没点见识,那身姿挺拔,站得跟个小白杨似的,头发还剪了寸头,一瞧就是部队里出来的。
他们村,也有不少男娃去当兵,回来都是这身打扮。
戚白茶朝着她笑了一下,“婆婆,你眼光尖,我男人当过兵,现在转业到地方,陪我跟娃,当兵太辛苦了。”
她没把秦野在服役的事传开,谁知道有没有特务!要被人盯上了?麻烦的很。
张婆牙缺了两颗,模样很是慈祥:“当兵好哦,我孙子也是当兵的,好几年没回来了,去年说怕我冷,给我邮了件军大衣,钱票也给邮了回来,在部队能吃饱穿暖吗?”
听到是军属,秦野多了几分亲近,肯定道:“张婆,他是保家卫国的战土,部队不会缺他吃的。
里边花不着钱,他给你,你就收着,把自已养好,省的他惦记。
等他转到地方,有份正式的工作,就能在家陪你了!”
想到她的孙子,张婆眼都红了,忙不迭地的附和:“你说的对,咱把日子过好,省的让他操心,外边热,赶紧去屋里歇着,我也得走了。”
她割的猪草冒尖儿了,用一根削尖的木棍往下插,固定好了,蹲下身子。
秦野上前,毫不费劲的给她抬起,省得她闪到腰。
张婆笑道:“谢谢你了,小伙子,我家就在她家斜对面,有空带你媳妇儿来坐。”
说完后,她拿一根木棍杵着,缓慢的走了。
小李婶一边走一边说道:“张婆是村里的老好人了,家里几个儿子,都打仗没了,剩下个小孙子,又去当兵了。
家里没个照应的,左邻右舍热心,三五不时过去,帮她搭把手,日子算是村里头一份了。”
村里人计较起来,那是一根葱都能大打出手,团结的时候,别人说一句都不行,谁家有个难处,多少都会出点。
小李婶指着一边下河摸螺丝的小孩,“那娃子可怜,爹娘逃荒没了,吃百家饭长大,要不是村里人心善,嘴里省口给他,早就饿死了。
这娃也感恩,白天去学校外边听课,晚上就去那芦苇塘捡鸭蛋或者摸虾摸鱼摸螺丝的,还给大家伙。”
现在上学,是需要学杂书本费的,没有这些,肯定不能进教室,能让他在教室外边听,都是他大伯找了校长。
这娃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比那教室里打瞌睡的强多了。
校长原本不同意,看他顶着大太阳,眼都不眨的,生怕错过老师教的任何知识点。
他也爱惜苗子,于是,破例让老师给了他一条桌子跟板凳,算是学校的额外学生了!
村里也都知道他这个情况,睁只眼闭只眼,也没有去找学校闹。
但是没爹没妈,少不了被同龄人欺负,这小子野的很,把那些打的叽里哇啦惨叫。
就没几个敢在他头上拔毛的,可以说,算得上是村里的孩子王了。
第820章
到李家了
那小孩听到小李婶的声音,转过了头,手里提着破烂篓子,用渔网补了,身上穿的,也是补丁摞补丁,洗的发白,看得出是个爱收拾的。
脚上的草鞋是他随便编的,露出黑漆漆的小脚丫,他缩了一下脚,不好意思的说道:“小婶,你怎么回来了?要吃鱼吗?我抓了一条大的。”
他拍了拍篓子,撒丫子跑了过来,看到边上的戚白茶,连忙刹住了脚,生怕自已撞到了她。
有些怕生的躲在小李婶旁边,小李婶拍了拍他的头,“外边热,也不怕晒得脱层皮,赶紧回去。”
要说着,从自已的挎包里拿出两个黑面馍馍,塞到他的手上。
“这是我特意给你带的,饿了就吃,住的地方还漏水吗?让爷给你修下,他嘴硬心软,别被他吓到了。”
黑娃挠了挠头,坚持将自已篓子里那条三斤重的鲫鱼递到她手上,“小婶,这是给你的,炖汤老鲜了,我做不来,你给强子炖点好的。”
强子就是小李婶她儿子,跟黑娃玩的来,黑娃比他小了两岁。
他穿不了的衣服裤子,小李婶缝缝补补的,收拾好了给黑娃将就穿。
黑娃对李家言听计从的,有啥好的,都想着她。
小李婶知道他固执,也没拒绝,“好了,知道你这娃子有孝心,婶子收下了,你也赶紧回去,我们要回屋了。”
说完后,带着戚白茶走向一边,她娘正在院里晒山货,看到竹篱笆外面的小李婶,龇着牙:“哎呦,什么风把你吹来了,知道老娘生病,特意看我死了没?
屋里有冰镇酸梅汤,山上摘的新鲜杨梅,煮来滋味老好了,特意等着你呢?这就是你说的白茶吗?这是她婆婆吧?”
小李婶把戚白茶说的天上有地上无的,她娘还不以为意,难不成,真有人长得跟仙女儿似的?
她觉得画报上的那些明星,已经是她能想象到的极限了。
没想到,真人比电视或者报纸上的更有冲击性,看的眼都挪不开了。
小李婶撞了她一下,“娘,你别丢脸了,我要热死了,你看,头顶都要冒烟了。”
回到家,小李婶没管这么多,肉眼可见的放松。
她进屋,从碗柜里拿了几个豁了口子的碗,倒了满满的冰镇酸梅汤。
李婆子递到他们手上,不好意思的说道:“家里碗都这样,你们将就下!”
乡下人没这么讲究,只要不是碎了,半边也能将就用,这玩意儿贵,还要票,谁家都紧巴巴的,可不得省着嘛!
王翠花跟秦淮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她接过碗,笑得很是自来熟:“大姐,没这么金贵,我老家也是村里的,今天来,小李婶跟你说了吗!
在家里闲不住,想买点地来种庄稼,现在土地归集体所有,还得麻烦你们跟大队长和族老吱个声!”
李婆子听到她说的,对边上的小李婶说道:“你爹在东边那田里!你去找他,顺便叫上你大伯跟村支书以及会计。”
她男人就是大队长,这事能做主,但要请村里的做个见证。
毕竟这是村里的集体收入,要是账目不明显,到时候谁倒打一耙。
说是她家贪污了,那一辈子的好名声都没了,她男人快要退休了,她才不会好心办坏事。
小李婶两口灌下去,放下碗,“白茶,王姐,你们稍等,我马上回来。”
说完,她跟道小旋风似的,拔腿冲了出去,李婆子还在嚷嚷,“慢点,赶去投胎啊!你大伯在家,支书估摸跟你爹在一块!”
“知道了!”小李婶的声音从大老远的传来,让李婆子哭笑不得。
“这闺女,都几十岁的人了,还这么不成熟,让你们见笑了。
听她说,你老家是东北的,那离得远哦!在这边还住的惯不?”
王翠花笑的热络,“没啥操心的,住的挺好,就是以前在村里忙惯了,现在闲不住,想找点事来做。
也亏得我儿子儿媳妇想得周到,说是买点田地,让我跟他爹有个打发时间的。”
李婆子眼神落在戚白茶身上,知道她是全国状元,对她不由得敬重。
“小丫头面相好好,一瞧就是有出息的。”
这一届清华北大的出来,不是在高校,就是在国家机关单位,可以说,全都是当官的苗子。
李婆子心里有数,肯定得把关系拉好。
别人夸戚白茶,秦野就跟吃了糖一样,他面容俊挺,沉声道:“婶儿,我媳妇做啥都争气,就没她做不成的,厉害着呢!”
李婆子毫不怀疑,他是没有尾巴,要有,都甩到天上去了,这小两口,感情还挺腻歪,不说都有三个孩子了吗?
不过,她喜欢跟这种敞亮人说话,“说明你养的好,男人嘛,对媳妇好点,日子过的都不差,别学那家暴的,活该他们当讨口子,你家那三个小的呢?”
戚白茶一次得三,属实让李婆子震惊了好久,她活了几十年,还没见谁肚子这么争气的。
隔壁村的生了俩女儿,还都被丢进河沟淹死了,说是赔钱货,不配吃粮食。
她两儿一女,凑成了个好字,看得出,在婆家十分有发言权,都在围着她转。
王翠花笑得合不拢嘴,“在她干娘那,带来不方便,他要对白茶不好,腿都给他打断,也别怪我这当娘的不认他,咱当婆婆的,得把态度拿出来,我最烦那些和稀泥的,说白了,不就偏袒自已儿子吗?”
李婆子深有感触,“婆婆不作妖,媳妇没得挑,女的何必为难女的,嫁到男方家去当牛做马的。
上边有个老的压着,真喘不过气,也难怪那么多人想死,这日子就不是人过的!”
这才刚说完,隔壁打起来了,“给我滚出去。几年生不了个带把的,全是这吃干饭的赔钱货,花了两百块娶你,我家亏大了。”
男人长得黝黑粗壮,拳打脚踢的,地上的女人弓着身子,在那打滚哀嚎:“别打了,求你了,我错了,我明年…肯定能给你生个儿子,我找神婆算了,下一胎,绝对是儿子。”
边上的女娃,抱着双臂瑟瑟发抖,生怕被男人注意到,努力降低自已的存在感。
第821章
一家子欺软怕硬的
李婆子心里暗骂,还是起身走了过去,“我说赵家的,你疯了,打死人犯法,那是你婆娘,你咋下得去手?”
嘿,这狗男人,太不做人了,生了几个,全给丢河里溺死了。
还逼着女的不断生,活该他赵家生不出带把的,要断子绝孙了,天老爷给的报应。
赵老婆子坐在板凳上嗑着瓜子,一副事不关已的样,甚至还拍着手掌:“打得好,这娘们就得往死里打,肚子一点都不争气,她娘家也不是什么好货。
塞了这么个只会吃干饭的来,打死丢去喂野狗,也省的我看着烦。
真以为我赵家饭这么好吃,还想贴补你娘家呢?做梦,老婆子我在,就没你好日子过。”
赵婆子脸上都是恶毒,恨不得把她撕了。
这都进门七八年了,也不说生个带把的,让她被村里那些老娘们笑的抬不起头,饶得了她才怪!
赵大强骂骂咧咧的,更来劲了:“臭娘们,村里那寡妇都比你有种,起码人家能下蛋,你瞅瞅,我家那几个南瓜,都被你吃完了。
没见你这么嘴馋的,我家养不了你,赶紧滚,不然给你手脚打断,下半辈子躺炕上过吧!”
男人长的贼眉鼠脸的,听到李婆子的声音,他转过了头,一点都不带怕的,嚣张的说道:“我管自家娘们,你手伸的真长;关你屁事啊!管天管地,你还能管到我的家事上边去。
有本事你养她啊!喂狗还能吃口肉,养她半点水花都没有,你儿子不是在说亲吗?正好,这有个现成的,给个百八十块的。
我打个折送你了,也省的你儿子二十好几,还没个女的,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家根子问题。”
赵大强从小跟她儿子不对付,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这都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惦记穿开衩裤的那点事!
心眼儿太小,李婆子一向看不上,可作为女人,要不说上两句,她又看不下去。
赵婆子斜着眼,语气尖酸刻薄的,“听到没有,便宜点给你了,只要八十块,这娘们,就是你家的。
没钱别说屁话,感情没落到你家身上,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家就这么根独苗,还指望他传宗接代。
这几年都没生个带把的,一看就是不行,还不如娶个寡妇呢!二手的,也比她强。”
嘴里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就没两个中听的,李婆子气得头顶冒烟,指着她破口大骂:“你这丧良心的,信不信我去公社举报,啥年代了,还把媳妇儿当奴才使唤,真把自已当地主婆了,你福气享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