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6章

    “想问啥快问!”元思蓁一眼看出她想法,想赶紧打发了她。

    “一个王爷不是应该见惯了好东西吗?他竟真的觉得你绣的荷包好看。”花鳞的语气像是遇到了极其难以理解的事情。

    元思蓁撇撇嘴,又上手赶她,“爱屋及乌懂不懂,你坐这地儿我没布障眼法,再等下去影卫该看到了。”

    “爱屋及乌?原来如此。”花鳞点点头,终是有了要翻出去的意思,她身影消失前扭头又看了元思蓁一眼,“我原以为你们是演戏,还想来探探你们的关系,这般看来,确是两情相悦。”

    元思蓁还来不及多说一句,她就跃下了墙外,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之中。

    两情相悦?

    元思蓁在心中琢磨她这四个字,不由心中得意,许是她唬人的功夫炉火纯青,才让花鳞这般以为吧。

    送走花鳞,元思蓁又去了趟吕游樱那儿,见人已安然入睡,才走回了卧房。

    对付那龙首人身神极其耗费精力,光是一直祭着莲花灯,就让元思蓁神形具疲,现下事儿算了结了大半,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倦意袭上了心头。

    她一打开卧室的门,便见李淮拿着《玉灯记》坐在等下翻看,元思蓁未再理会他,只想着早些歇息,沐浴更衣后便钻进了被窝。

    而此时的李淮,并未真的看进《玉灯记》的内容,从元思蓁进房他就一直留意着她的动向,谁知这人却只看了他一眼就上了床。

    李淮将《玉灯记》放下,有些狐疑地看了眼被窝里拱起的窈窕身影,他方才还以为元思蓁会像之前那样逗上他一逗,不知为何心中竟有一瞬的失望。

    他将蜡烛吹灭也躺在了床上,刻意闭上眼睛等了许久,也未见元思蓁有何反应,直到他听见轻柔的呼吸声,才惊讶地发现元思蓁竟然已经睡着。

    这......

    她刚才不是还急匆匆地推着他进房吗?难道就是想睡觉而已?

    李淮看着头顶的纱帐眨了眨眼,良久才自嘲道,也不知道自己方才在等些什么......

    又瞟了眼在被窝中坦然安睡的背影,他忍不住在心中轻哼一声,也转过身背对着她,却想着那针脚粗糙的鸳鸯交颈荷包,终是沉沉睡去。

    第51章

    泉中尸臭

    元思蓁这一觉睡得极沉,……

    元思蓁这一觉睡得极沉,

    直到日上三竿,才在玉秋的催促下起身。

    “王妃今日可要紧着点,昨日的贺礼还有许多未理好呢!”昨日种种,

    玉秋也受了些惊吓,可她今日却仍旧恪尽职守,

    丝毫不见恍惚怠慢,

    连元思蓁都暗中佩服,

    不愧是王府的掌事丫鬟。

    元思蓁睡眼朦胧地接过擦脸的帕子,

    “我今日还有些要紧事儿,打理贺礼就让吴管事先做着。”

    “何事这么着急?”玉秋问。

    “想去敦化坊看看,还有没有被祸害的人。”元思蓁照实对她说。

    玉秋不知元思蓁是要去查探龙首人身神可有按着约定将人复原,

    以为她只是纯粹地忧心坊间的百姓,感慨道:“这事既然都有厉害的道士接手了,王妃还这般忧心,

    真是个热心肠。”

    她昨日与玉秋说是有厉害的道士降服了妖物,

    才将受害之人换了回来,而那厉害的道士,

    便是说的她自己。

    “那日见豆腐娘子的样子,实在是可怜,

    我去看看也好安心。”元思蓁笑着说。

    随意吃上两口小食填饱肚子,元思蓁便带着玉秋乘马车去往敦化坊,两人刚到巷口,就见豆腐娘子的摊前围了不少人。

    “豆腐娘子不是在家躲着吗?怎么这么快就出来开店了?已经换回来了不成?”玉秋朝人群张望,

    可围观的人太多,

    看不细致里头的情况。

    元思蓁想着那龙首人身神的动作倒挺快,看来是真的在乎他的尾巴。

    “听说这豆腐娘子做的嫩豆腐远近闻名,咱们不如也买上些带回王府?”她兴致高昂地拉着玉秋朝铺子里走,

    却被边上围观的婶子拉住。

    “还买什么买?都吃病人了!”

    玉秋连忙问:“出了何事?”

    “我也不知,就见官府贴了告示,要关这豆腐铺子好几日呢!”婶子说完,便摇着头离开,“可惜了,以后去哪儿买这味道的豆腐?”

    元思蓁这才留意到,铺子围观的人虽多,却都是一副看热闹的神情,无人踏入铺内。

    她带着玉秋从人群中挤进去,才见豆腐铺被贴了封条,边上还有一张戳着官府大印的告示。

    原来有人前几日在店里买了豆腐,结果吃完后便病了,官府封店三月,还罚了豆腐娘子几大板子。

    玉秋看完这告示倒吸一口气,低声道:“她看着身娇体弱的,又受了那般惊吓,现在被打几大板子,可真是遭罪。”

    “去瞧瞧她。”元思蓁绕到铺子后门,轻轻敲了敲有些破旧的门板。

    良久,却不见有人应答。

    “该不会是下不来床吧?”玉秋也用力拍了拍,还朝里头喊话道:“娘子,晋王妃来瞧你了!”

    两人在门前等了好一会,正打算改日再来的时候,就见门板悄悄开了一条小缝,豆腐娘子白净的小脸从门中探出,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才对元思蓁说:“王妃大驾,不知何事?”

    元思蓁以为她是怕有人来闹事,安抚她道:“无需担心,只是来瞧瞧你可有恢复。”

    豆腐娘子眼中闪过一瞬的犹豫,可想到元思蓁是她的救命恩人,咬咬牙打开门,身子却藏在门板后,让两人进了院子。

    “你身体还没换过来?”元思蓁见她藏着身体,皱眉问道。

    “不是的......”豆腐娘子脸色变了变,确定外头再没人,才将门板扣上,“昨夜里已经换回来了。”

    她从门板后走出,窈窕的身姿,紧致细腻的皮肤都印证着她的话。

    “太好了。”玉秋由衷高兴,竟体会到一丝行善积德的快意,她刚想去与元思蓁说话,却见王妃脸上露出打量的神色。

    元思蓁走到豆腐娘子身边,歪着头又朝她后边看了眼,才问道:“你不是挨了板子吗?”

    玉秋这才想到,告示上说豆腐娘子领了十五大板,可现下人却好端端地站在这儿,即便是身子板硬朗的大汉,也绝是做不到这般自如的。

    豆腐娘子低下头,吞吞吐吐道:“是挨了......可那时候不是我的身体......”

    元思蓁听懂了她的意思,这板子落下时,她还是在老妇的身上,现下换了过来,那痛楚自然是没了,也怪不得她这般闪躲,若是被多事的人瞧见,免不了惹口舌。

    “你莫担心,我不会再告官府补板子的。板子落你身上时是痛的,也算是对你过错应有的惩罚,现在疼在那老婆子身上,是她作恶该得的。”元思蓁见她也未隐瞒,又想着此事并非她的意愿,决意不再深究。

    豆腐娘子这才松了口气,满是感激地要请元思蓁要入内小坐。

    元思蓁却委婉拒绝了她,“今日只是顺路,还有别的事要办。”

    “那王妃等等!”豆腐娘子冲回屋内,半晌,捧了个食盒出来,“我也没什么能报答的,我家豆腐都是家传的手艺,望王妃莫要嫌弃。”

    玉秋一惊,连忙挡住她,“你豆腐不是吃病了人吗?怎么还送王妃?”

    “不是的!”豆腐娘子面露委屈,语气急切地解释,“我摊子摆了那么多年,都挑上好的黄豆,连水都是从山上挑的泉水,绝不会吃病人!定是官府弄错了!”

    玉秋狐疑地打开盖子看了一眼,见那豆腐嫩白,香气扑鼻,心中虽可惜,却还是将盒子推了回去。

    谁知元思蓁却拉住她的手,又从豆腐娘子手中接过食盒,仔细打量起来,还把脸凑上去嗅了嗅。

    “......王妃?”玉秋迟疑地喊道。

    元思蓁这才将食盒放下,问那豆腐娘子:“这豆腐是今日做的?”

    豆腐娘子疑惑地点点头,“我这都是新鲜的豆腐。”

    “可能让我看看你做豆腐的地方?”元思蓁又问。

    “自是可以!”豆腐娘子虽不知何意,可王妃要看,怎会不乐意。

    元思蓁跟着她又进了个院子,见院子里摆着几个大水缸,还有磨豆子的石磨。

    “里头是我蒸豆腐的......”豆腐娘子话未说完,便见元思蓁凑到水缸前,撩起袖子舀了一瓢水,送到鼻子前闻了闻。

    “王妃渴了吗?我这就上茶!”豆腐娘子连忙说道。

    谁知却听元思蓁皱着眉说:“这便是你豆腐吃坏人的缘由。”

    “啊?”豆腐娘子一脸惊讶都跑到水缸前:“水坏了?不可能啊?这是之前从山上挑下来的泉水啊!”

    元思蓁想了想,未将话说明,只说是味道不对,“可能告诉我是哪儿的泉眼?”

    “城外风鸣山上的泉眼,就在梧桐别院的边上。”

    “你这些日子,莫再用那儿的泉水了,味道怪异,万一是泉眼被投了什么,可不得了。”元思蓁脸色凝重地嘱咐她,豆腐娘子听得进她的话,只讷讷点头,叹了口气道:“也罢,反正我这几月也不能开张。”

    说罢,还将水缸中的泉水都倒了去。

    元思蓁看着地上潺潺流向水道的泉水,忍不住伸手捂住鼻子,带着玉秋匆匆回到车架上。

    “可有异味?”玉秋也皱着鼻子闻了闻,却只闻到车内的熏香。

    元思蓁点点头,“去她说的那处泉眼看看,万一水源出了事,祸害了城里的百姓可怎么办。”

    玉秋虽有些不解,却也按着她的吩咐,让车夫驾车去往城郊的风鸣山。

    这阵异味寻常人闻不见,可对元思蓁这样体质阴煞之人来说,却熏得直冲脑门,她将车窗开着透了会儿风,方才觉得清新了不少。

    看着远处的风鸣山,她心中满是疑惑,为何那泉水之中,会有如此浓重的尸臭味。

    风鸣山虽在城郊,却不是人迹罕至的荒山,此处山景雅致,藏了不少别院茶楼。沿着平坦的山道上山,不一会儿便听到泉水跃动的清脆声。

    元思蓁下车顺着水道向上游走去,一路上都没有再闻到尸臭味,待行至山崖,才见一汪瀑布飞泻而下,在崖脚汇成一潭清澈见底的小池,不少人都挑着桶到池边上打水。

    她走到瀑布边上,合上眼认真嗅了嗅,仍是只闻到山间的清香。想起当初在洪福寺中的事,元思蓁又弯腰捡起一块小石头朝水中砸去。

    “嘿!你这小娘子耍乐子呢!溅到我了!”边上一挑水的老汉不悦地喊道。

    玉秋连忙上前赔不是,转头却见王妃还跪在了池边,一副要栽进水中的样子。

    “王....夫人!”玉秋吓了一跳,想上前拦住已来不及,元思蓁整个脸都埋进了水中。

    好在不过一瞬,她又抬起了头,“嘶!这水够冷的!”

    方才她使了个术法,能在水中视物,只看清水底只有些石头青苔,并没有什么怪异的地方,更别说那尸臭的来源。

    玉秋赶忙用帕子替她擦干面上的水,语气有些气恼道:“豆腐娘子家的水有问题,又不一定出在源头上,再说真要查,交给王爷来做岂不是更好!”

    元思蓁听出她话中的责怪,笑了笑道:“王爷日理万机,哪能管这些小事,你可是不信我本事?”

    玉秋一时语塞,又劝不动元思蓁,无奈之下又跟着她来来回回沿着水道走了好些路,直到日影西斜,元思蓁才起了回去的心思。

    见王妃安安稳稳坐回到马车上,玉秋这才松了一口气,心中期盼着她能早日将这管事的念头消下去。

    可元思蓁却没这么想,她还琢磨着明日再去另一个泉眼看看,就在她思索间,马车忽然猛地一震,差点将人甩了出去。

    待玉秋扶着她坐起,才听车夫道:“王妃,车轴断了。”

    第52章

    又入淮南

    元思蓁与玉秋皆下车查看,许……

    元思蓁与玉秋皆下车查看,

    许是山路难行,车轴被路上的石块撞到,从连接车轮的地方彻底断开,

    想要在这城郊的山上要修补好,只怕不止小半时辰的功夫。

    “不如王妃现在这等着,

    我跑回王府喊人来?”玉秋忧心忡忡地说道。

    元思蓁看了看不远处的长安城,

    在心中估摸了一下距离,

    便对玉秋说:“不用,

    你我一道走回去便好,我看也就不到一个时辰事儿。”

    “可这天要黑了,走回去会不会......”玉秋有些担忧着朝前望去,

    谁知元思蓁已经迈步朝山下走去。

    “别耽搁了,错过了时辰,就不能进城了!”元思蓁朝玉秋喊道,

    又嘱咐驾车的车夫先试试修车,

    若是不行,就等王府的人来接他。

    她与玉秋两人便迎着天边的落日,

    朝远处巍峨的长安城走去,这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

    倒不觉得路途艰辛。

    待离城门还有一小段路,却见守门的武侯已经要将城门关上,元思蓁连忙拉起玉秋的手,提起裙子朝城门奔去。

    “慢着!”元思蓁边跑边喊。

    武侯也催促着还未进城的百姓,

    挥着手示意赶快进城。

    好在两人在闭城鼓响起前,

    终是冲进了华灯初上的长安城。

    入城的春明门在长安城东南面,回王府的路上要路过几个热闹的坊市,元思蓁边走边瞧,

    一不留神竟又到了淮南记边上。

    她方才还不觉肚饿,见到那招牌回想起味道,忍不住对玉秋说:“在外头忙活了小半日,还未来得及用晚膳,不如先在这食府吃上些垫肚子。”

    玉秋哪儿看不出她的心思,连忙劝道:“王府里应是备好了晚膳,万一王爷回来了,留他一人用膳,多不好。”

    元思蓁挥了挥手,“放心,今日王爷朝中事物繁重,怕是回不来的。”

    她这么说倒不是乱猜,昨日甘露殿中一事,要处理起来只怕是要忙活几日。

    再踏入这淮南记,元思蓁不由想起上次来与李清的纠葛,还牵出了后头一连串的事儿,心道这回可别出什么幺蛾子。

    谁知刚入到厅中,就见几个面露不善的男子围着淮南记掌事的小娘子质问。

    “娘子今日定是要给个说法!”

    “不然我们几个可是要去报官的!”

    那几人声音极大,举止又粗鲁,一下子就将店中食客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掌事的小娘子虽年纪轻轻,却丝毫不见胆怯,她头饰衣着简单,面上挂着临危不乱的淡笑,整个人都透露着一丝从容,与那个几个急躁的大汉形成鲜明的对比。

    引路的店小二见自己家掌事遭人欺负,连忙将元思蓁两人撇在一旁,挡在小娘子身前。

    “郎君莫要激动!来店里都是好吃好喝!吵吵闹闹的多不好!”店小二不清楚缘由,只顾着先将人安抚下来,免得砸了生意。

    谁知一大汉抬掌就将他推开,又冲小娘子喊道:“你这店卖毒豆腐,就应该关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