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刘勇没为难你吧?”“没有,我是趁着他上班的时间点去的。”冯二秋笑道。
沈清宜还是第一次见她状态这么轻松,看来这婚离对了,心里也跟着好起来,“房子的事,小吴和你说了吗?”
“说了,不用看肯定不会差。”冯二秋脸上的笑意未褪。
再差的房子她都住过,她的老家娘家,黄坯泥砖,一到下雨到处漏水,一到夏天,蜜蜂就会进来打洞。
满屋的蜜蜂嗡嗡直叫,哥哥脚腿不好,不能下地干重活,父母种着几亩薄田,也没有多少积蓄。
就是现在,家里的房子也还是老样子,不管怎么说城里的房子也是红砖水泥地板。
沈清宜想着冯二秋的处境,确实不好拖太久,一是怕刘勇反悔来纠缠,再者她和刘勇的离婚报告一下,就和这个基地没有任何关系了,就算这里的人有心帮她,也不能多留。
“行,小吴说周末有空,那就到时候直接过去签合同。”
冯二秋再次道谢,理了理因为干活而散乱的头发,“好,我昨天想了一夜,我能在临城市做什么,是去找活干,还是做点小生意?”
“你想好了吗?”沈清宜也可以替她出个主意。
“嗯,我想做点小生意,支个摊什么的,我出去做工,一个月顶多也就二十多块钱,除去一家人的吃喝,春妮还要上学,什么时候才能还上债。
我大哥虽然脚有点问题,但是帮忙做看个摊还是够的。”
“你除了纳鞋垫,还有其它手艺吗?”沈清宜问。
“做吃食,煮凉茶都还可以,不过这里没有煮凉茶的材料,不然煮给你尝尝。”冯二秋说完又笑着补充,“以前我在乡下时,山上许多甘草和桑叶,经常能割一箩筐回来煮。
虽然大家都知道怎么煮,但煮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如我。”
沈清宜又问她,“你会做什么吃食?”
“一般的小吃都能做,娘家婆家,过年过节的米糕、豆皮子、团子还有菜都是我在做。”
沈清宜想了想,“那你就做团子、凉茶生意吧。”
“这些东西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人会做,会有人稀罕吗?而且我上回从医院回来有人在卖团子。”冯二秋疑惑,她本来想的是自己在家里纳鞋垫,大哥拿出去卖。
沈清宜笑道:“你也说了,那是在村里,在市里可就没什么人会了,做这种小吃本钱不大,做得好可以拢络重复的老客户,而且可以在家里一家人做好了,再推出去卖。
赶上早点、饭点,只要不是做得特别难吃或是特别贵,生意都不会差。
而纳鞋垫赚个手工钱可以,但是想靠它翻身难,你一天满打满算能纳几双?而且一双鞋垫能用很久,要不停的有新客户来买,它不是必需品,很有可能有一天都卖不了一双的日子。”
冯二秋一下子反应过来了,惊讶又崇拜,“我还没说我要做什么生意,你就知道了,考虑得真周到。”
真是既有见识又聪明。
“因为你卖过鞋垫,所以我就大胆的猜一猜,我考虑这么多也是为自己的债务负责。”沈清宜打趣完,又从皮包里掏出一个黄色的信封递到冯二秋面前,“这是我借给你的本钱。”
冯二秋没有扭捏,爽快的接过,等她把信封里的钱数了一遍之后,吓了一跳,“不用这么多?”
说着从里面取了两张,其它的钱塞了回去。
沈清宜没有接,“这笔钱,不是投资在你一人身上的,三百是给你做生意的本钱,一百块是暂时的生活费用,剩下的是我投资给春妮读书的费用。
万一你失败了,那就等春妮考上大学了去京都还我,双重保险。”
第130章
冯二秋瞬间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把僵在手上的信封小心翼翼的放在衣服的里兜,又哭又笑,“你放心,我不会让春妮还的。”
沈清宜点了点头,“嗯,我相信你,信封背面是我家在京都的地址,如果你们要还钱就照着这个地址去找,交到安安手上就可以了。”
“好!”
交代完这些,沈清宜抬腕看了看表,“我男人还在打吊瓶,这个时间段应该要叫赵医生过去给他拔针了,我就不多做打扰了。”
沈清宜说完就出来喊在门口和春妮正玩得高兴的安安。
安安听到妈妈的声音,连忙起身,对春妮说道:“我先回去了,等下回再来找你玩。”
沈清宜牵着安安,到了医务室,看到赵医生正在给人打针。
母子站在旁边安静的等了一会,等赵医生忙完,沈清宜才开口,“赵医生,陆砚那边应该差不多了。”
“好,这就过去。”
回去的路上,沈清宜问赵医生,“陆砚的身体这两天恢复得怎么样?”
“打完今天一天,明天不用打了,稍微还有点咳嗽,但比之前好多了,听说是你给他炖了冰糖雪梨?”
沈清宜笑笑,“嗯,不过他说没什么效果,今天让我别炖了。”
赵医生立即否认,“效果很好,回家继续炖,再喝两天我保证他能痊愈。”
如果能痊愈,那他在陆砚身上悬着的一颗心,就可以放下了。
“好,那我回去继续煮。”
回到家,沈清宜去煮雪梨汤,安安站在旁边看赵医生给陆砚拔针。
拔完针,赵医生又给陆砚检查了一下身体,“嗯,好多了,你媳妇煮的雪梨汤,继续喝着,另外的药不开了,这两天别熬夜,休息放松一下,这个星期就能好透。”
“多谢赵医生。”陆砚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等赵医生提着箱子回去,陆砚问安安,“妈妈没有一起回来吗?”
“她在厨房给你炖雪梨汤呢。”陆砚心中有些动容,他不该借着病,让她这么操心的。
沈清宜炖好汤,又凉了一会,才把汤端到房间给陆砚喝。
陆砚乖乖喝完,又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睡觉的儿子,犹豫了一下从口袋里摸出两张电影票,“周末我休一天假,带你去看电影。”
只有两张票?沈清宜想要拒绝,“那安安呢?”
“我让苏洋带,反正他周末没事。”陆砚握着电影票的手蜷起。
“我要赶稿子呢!”沈清宜说完根本不敢多看陆砚的眼神。
她连忙转身走到大厅,将箱子里的画本和笔拿出来,回到房间后就坐在桌前开始画稿。
只是心情怎么也静不下来,既然要离婚,拒绝是应该的,可她怎么就这么难受。
沈清宜心浮气躁的在本子上画了几笔,起身打算出门。
“你要去哪里?”陆砚喊住她。
“去给夏熹悦回个电话。”说着头也不回地出了家门。
到了电话亭,沈清宜照着号码拔了过去,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来了,“喂!”
“喂,是我!”沈清宜开口。
夏熹悦从看到来电显示就猜测到了,他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这周的稿子画好了吗?”
他本来想问她在那边还好吗?可到了嘴边却变成了这样。
沈清宜抱歉道:“我丈夫病了,这几天都忙着照顾他和处理一些别的事情,所以耽搁了。”
夏熹悦沉默了一瞬,“那他好些了吗?”
“嗯,医生说就这两天就能痊愈了。”
“那就好,如果他没事了,就好好把工作做好,那边要是缺什么和我说,我让人邮寄过来。”夏熹悦忍着心酸说道。
“好!进货的事彩晴和我说了,麻烦你了。”
夏熹悦,“你要真觉得麻烦,回来请我吃饭。”
“可以!如果没有其它事我就先挂了。”
夏熹悦听出沈清宜声音里的低落,忍不住多问了一句,“你怎么了?是不是他又欺负你了?”
“没有!没有!”他要是欺负她,离婚这件事她也用不着这么纠结。
沈清宜又一次道别,挂了电话。
出门时心情仍旧有些烦闷,她没有立即回去,而是在之前那片空旷的柏油柏路上慢慢的走着散散心
她好像承受不了陆砚的好,拒绝起来特别难受。
沈清宜看着旁边开得依然很好的野花野草,又想起那个花瓶来。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既伤陆砚又伤她。
她想得有些微微出神,忍不住蹲下摘那些野花。
直到摘到手上拿不下,才回过神来。
回到家时,安安已经醒了,陆砚依然坐在桌边工作。
沈清宜将花插到花瓶,回头看了一眼陆砚,终究忍住没有打扰。
陆砚从她进来的那一刻里,心就游离了,感受到她的目光,手上的笔尖一顿,吸深了一口气。
妻子刚刚出门的那会,他将她最近总是突变的情绪结合她当下的处境与想法,在脑海里推演摸似代入了一遍。
大概知道她的决定和想法。
失落妻子最终也没有改变她心底的决定,欣喜她并不是对自己无动于衷。
他不想为难她,放下手上的笔,走到沈清宜后面,嗓音低哑,“我身体差不多好了,也不用打针了,明天去办公室上班,中午不回来吃饭。”
沈清宜诧异的回头,“你领导同意了吗?”
“嗯。”领导哪里管得着陆砚。
“好!那你注意休息。”沈清宜舒了一口气,低声道。
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班,下午一回来他可能要继续加班,还得陪安安,这样也好。
到了周末,陆砚也没有休息,仍在办公室加班。
周六的时候,沈清宜就把房租的钱给了小吴,让她带着冯二秋和两个孩子去市里签租约。
本来租房子都是口头约定,但沈清宜写了租约,一式两份,双方签过之后,冯二秋一份,小吴的二姨一份。
冯二秋还是第一见走进这么宽敞整洁的房子,每个房间都有窗户,衣柜,床。
客厅里有沙发和茶几,除了家用电器和被褥床垫,其它什么都有。
春妮瞪大眼睛好奇的四处打量,“妈,你说咱们以后真要住在这里了。”
“嗯!”冯二秋点头。
“舅舅和外公外婆也会过来?”
冯二秋看着亮堂的屋子,神情难掩激动,“是!外公外婆她们肯定会很喜欢。”
说完之后,目光重新落在女儿脸上,只见她脸色有些古怪,又像是高兴又像是难过,“你怎么了?”
第131章
春妮扬起小脸,一双眼睛睁着大大的,“搬到这里来了,是不是以后都不能见到安安了?”
冯二秋愣了一下,随后安慰道:“晚点我让小吴叔叔把这里的地址告诉沈阿姨,让她有空带安安过来玩好不好?”
听到这句,春妮的脸上立即有了笑容,“好,那我们是不是再也不用见到爸爸了?”
“你想见他吗?”
春妮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不想。”
冯二秋叹了一口气,“不过等妈妈的离婚申请报告下来,还得见你爸爸一次。”
“就这一次之后,再也不用见他了吧?”春妮长长的睫毛扑闪着。
“嗯,你快帮妈妈收拾一下,等会我要去买几床被褥床单和碗过来。”冯二秋说着用一块四方的灰色布将二丫系在了背上。
虽然一切从头开始,身子也没有完全恢复,但她却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
她和哥哥在这里做生意,春妮可以上学,以后还要考大学,去京都……
她这回不是为了公公婆婆,也不是为了那个男人,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她第一次觉得人生其实是充满希望的。
收拾完家里,打算出门买东西,因为家里锅碗不齐全,没办法做饭,她破天荒地带着春妮在小摊上每人吃了一碗葱花细面。
春妮吃得嘴巴鼓鼓的,原来城里的面竟然这么好吃。
吃完后她抹了一把小嘴,逗着妈妈背后的妹妹,“二丫,你快点长大,到时候也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面条了。”
母女俩的穿着与这里的行人都格格不入,但冯二秋却丝毫不在意。
怪不得有人总是说钱是胆,要是身上身无分文,冯二秋站在这里肯定会忐忑不安,连带着春妮也会拘束起来。
吃完面,冯二秋付了账,打听了一下哪里有日用床单之类的卖。
面摊上的老板对着左边的街口指了指,“那边有一家卖日用的个体经营户,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你可以去看看。”
原来这边的个体户已经这么受认可了,冯二秋听完心里越发觉得留在临城做生意是一件非常正确的选择。
找到那家铺子,买了两条盖被,两条床单。
以前在乡下时盖被都是由两个床单上下两面缝起来,而这里却有了直接套用的,老板说是羊城进的新款式,好销得很。
冯二秋也买了两套。
一次性搬不了这么多东西,分了两趟。
买齐床上用品用,又去买碗,加上爸妈和大哥,冯二秋买了六个碗,四个盘子,一把筷子。
等置办好这一切,算了算竟花了三十块,安顿下来就得马上赚钱了。
她有些累极了,坐在床上准备休息,就听到春妮说道:“妈妈,咱们这是要过年吗?”
过年也没有这样换新。
冯二秋笑道:“如果有旧的,谁舍得买新的,不过希望今年咱们能过个好年。”
两天后冯二秋的哥哥和父母过来了。
听说她离婚了,一家人赶得火急火燎的,当初把冯二秋嫁给刘勇,就是看他老实,还有份人人羡慕又稳定的工作。
冯母在火车上就开始抹泪,觉得女儿这么大的事都不带商量的,冯老汉将旱烟使劲地抽了一口又一口。
哥哥倒是显得淡定许多,劝道:“妹妹说她遇到贵人,让她在临城留下,她打小就聪明,只要咱们帮她带好春妮和二丫,她就一定能在临城留下的。”
“你妹妹一向喜欢说宽慰的话,贵人哪里有这么好遇的。”
一家三口一路上都忧心忡忡的,到了终点站,当他们一下火车就看到冯二秋带着两个孩子在等他们时,冯母所有的责问都没了,抱着冯二秋问道:“你怎么老成这个样子了?”
都不到三十岁啊?以前他们家那么穷也没见女儿这副样子,冯老汉挑着两个大袋子站在后面一言不发。
大哥背了一个蛇皮袋子上下地打量着她。
冯二秋故作坚强的对冯母三人说道:“以后不会这样了,我遇到了贵人。”
见三人都不信,冯二秋又拉着春妮说道:“喊人!”
“外公外婆,舅舅,妈妈说的真的,你跟着我们回去就知道了,还给你们准备了房间呢。”春妮大声说道。
三个人面面相觑,直到跟着进了屋才发现女儿说的是真的。
冯大奎被领到自己的房间,好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桌子,柜子、椅子一应俱全。
衣柜上甚至还配了个红木的箱子,整间屋子宽敞透气,又很安静,平整的水泥地板,白色的石灰墙面。
老两口也像做梦一样,“租这房子多少钱?”
“我也不清楚,朋友帮忙租了一年的期限,钱也是她付的。”她要是把月租说出来,再好的房子怕也不会住了。
春妮笑道,“是呢,是一位长得非常好看的阿姨帮忙租的,而且也是她救了妈妈。”
冯大奎听得一愣一愣的,“真有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