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85章

    她一边忙活、一边解说。

    见她放了那么多的盐,徐子矜有些担心:“娘,这样会不会太咸啊?”

    陆妈轻轻一笑:“不会的,就腌两天,然后用冷水泡半天再把盐洗掉。”

    “待水晾干以后,加酒和葱姜再腌一天,晒半干就好了。”

    腌条鱼,这么复杂,徐子矜还真不知道。

    鱼刚腌好,砍柴的都回来了。

    “娘,你看这是什么?”

    小六的声音很兴奋,一听就知道有收获。

    “六毛,你嚷嚷个啥呢?声音再大声,整个生产队都要听到了。”

    陆妈一嗓子,直接把小六的兴奋劲儿给打压了……

    “娘,我不是太开心了嘛。”

    “你看,这是什么?”

    小六手一举,陆妈的嘴成了鸡蛋:“野鸡?哪来的?”

    “大哥打的,娘,大哥太厉害了,石头一扔,‘啪’的一声,野鸡气绝身亡!”

    小六一边说一边比划,声音再度拔高。

    陆妈一脸骄傲地看着陆寒洲:“老大,你这手法已经这么厉害了?”

    陆寒洲脸一热:这也叫厉害么?

    练甩石子的手法,是他们这群特种兵每天必须练习的科目。

    练了十年,这点手法都没有,他还配当猛虎营营长吗?

    “娘,明天过小年都炖了。”

    “两只都炖?”

    陆寒洲看着他娘:“炖!”

    行吧!

    野鸡再大肉也不是很多,家里人多呢。

    陆妈过多了苦日子,骨子里是节俭的人。

    这要搁在几年前,她得骂儿子是个败家子,一餐炖两只野鸡,那是地主老财过的日子呢。

    可现在,她狠了狠心,既然儿子说要全部炖了,那就炖。

    有儿媳妇了,怎么能抠?

    晚上,徐子矜与陆寒洲说起给陆妈钱和手表的事……

    “你没看到娘那个得意劲哟,走几步就撸起袖子看一回,逢人就说是我买的。”

    陆寒洲没说话,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徐子矜……

    “你干嘛这样看我啊?怪吓人的。”

    被盯得实在不好意思了,徐子矜瞪了陆寒洲一眼。

    “媳妇儿,你真好。”

    ——这就算好?

    ——不就一点小东西么,能让长辈高兴,何乐而不为?

    “你不是说了一家人不说谢谢的么?再说,娘对我好,我怎么可以不对娘好?”

    “大热天的送新米过去,茶油一出来,又托人带去,这样的婆婆,世间少有。”

    “早点睡吧,明天过小年,我要帮帮娘。”

    怪不得古人说,娶妻娶贤。

    女人贤惠,男人心安。

    第二天要早起,两人洗洗睡了。

    炕很暖和,又是崭新的棉被,满满的阳光味道让徐子矜一夜好睡。

    农村里人注重过年,大家都盼着过年。

    一到过年,农村喜事特别多,正应了那句话: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

    今年开始耕地承包到户,又是个丰收年,家家户户早早地就热闹起来了,村里今天就有一户人家娶儿媳妇,一户人家嫁女儿。

    陆家的小年放在晚上,因为陆妈陆爸白天得去族人家里帮忙。

    徐子矜早上起来,陆妈陆爸已经帮忙去了。

    陆寒州也不在,看样子也去了,厨房里是陆玉珠在忙碌。

    “大嫂,爹娘和大哥、三哥都去办喜事的地方帮忙去了。”

    “早饭就只有我们几个人,我蒸了馍,煮了稀饭。”

    “还有一个菜就可以开饭了,你等我一会哈。”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现在的农村很难找到条件好的人家,几乎都是穷人。

    别看陆玉珠才十四岁,可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

    徐子矜不好意思吃现成的,撸起袖子:“我来吧,你去摆碗筷就行了。”

    哪知陆玉珠根本不让:“大嫂,娘说了,你的手是写文章的,不是用来炒菜的。”

    “要么,你就帮我烧火吧,炒菜我行的。”

    第425章

    不一样的小年

    徐子矜的心弦,再次被拨动。

    她这个婆婆,真的把她当女儿来疼。

    不,比疼女儿还疼。

    有这样的婆婆,自已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五妹,写文章不在于手的粗细,而在于人的脑子里有没有思想、肚子里有没有文化。”

    “你还小,你烧火、我炒菜好了。”

    可陆玉珠依旧不让:“不行、不行,娘说了不能让你做。”

    “大嫂,你就听娘的话吧,这个我会做,真的。”

    好吧,既然不肯让她做,徐子矜也只能当个烧火官了。

    不得不说,陆玉珠还真是个能干的小姑娘。

    做了早饭,还把晚上过小年的菜都准备上了。

    徐子矜一个大人,反倒成了助手。

    陆妈他们几个人三点才回来,这个时候,家里鸡和肉都炖上了。

    “娘,玉珠真能干,你快来看。”

    “这都是她准备的,都不让我插手呢。”

    陆妈却说:“你那手是写文章的,怎么能干这粗活?”

    “再说了,玉珠都是十四岁的大姑娘了。”

    “做个饭都做不了,以后嫁谁家去?难道让她在家做老姑娘。”

    徐子矜闻言嘴角一抽:按你这么说,那后世的姑娘……都别嫁了!

    ——难道后世那么多大龄剩女嫁不出去,就是因为不会做饭才剩下的?

    农村的过年氛围太好了,就是小年也如此。

    从中午开始到天黑,到处都是爆竹的声音。

    陆家的爆竹更响,刘子望兄弟三个跟在小六后面,兴奋得又叫又跳。

    特别是刘子林,那小子围着院子跑了好几圈。

    “有孩子是真好,好几年家里没这么热闹过了,这才像过年啊。”

    陆妈由衷感叹一声。

    徐子矜知道老人想孙子了。

    “娘,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家里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对。

    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这点陆妈相信。

    如今分田到户了,只要勤快,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子矜,你真是个福星。”

    “今年你进了我们陆家门,一年来家中顺顺利利,家人健健康康,地里也是五谷丰登。”

    “比起往年,真的是迈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托了你的福。”

    一听这话,徐子矜立即道:“娘,可不能这样说,这本是您自已的福。”

    “因为您善良、宽容,家中才越来越好。”

    “您本身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要不然哪里养得出寒洲这样出色的儿子来?”

    “是我托了您的福才对,走吧,爹已经敬好祖了,我们开饭吧。”

    农村过年,有一定的仪式,开饭前,要先摆上三牲敬祖宗。

    真会说话的儿媳妇啊。

    大儿子福气来了,老天总算开眼了!

    陆妈知道,大儿子本来就不是种田的命。

    可偏偏,他从小就在田里打滚。

    嗯!

    陆妈相信,儿子娶了个这么好的媳妇,以后会越来越好的、一定会的!

    陆家的小年餐,比别人家的喜宴都丰盛。

    鸡鸭鱼肉,样样齐全。

    陆爹看着一桌子的菜,端起了碗中水酒。

    “这辈子头一回过这么丰盛的年,老大、老四,我们喝一碗。”

    这年头,大家的日子过得都穷。

    大年夜的桌上都做不到这么丰盛,就更不用说过小年了。

    陆寒洲端起碗,一脸恭敬:“爹,儿子敬您,感谢您这些年来的培养教育。”

    “您随意,我喝光。”

    看着这英气逼人、高大魁梧的长子,陆爹一脸骄傲。

    他满脸微笑:“好些年没和你一起喝酒了,爹也干完!”

    陆家的小年其乐融融,而远在外省的徐家,今天也是有史以来最丰盛的小年。

    鸡鸭鱼肉虽然都是腊味,但空间出来的名牌产品,那个香就不必说了。

    余芳芳手艺不错,八菜一汤做得色香味俱全。

    今天徐承叫来了自已的大哥与弟弟,拿出了一瓶五粮液。

    “大哥、老三,这些年因为她们妯娌几个的原因,我们兄弟三个好多年没在一起喝酒了。”

    “这一桌,肉菜都是娇娇寄过来的,酒是她男人孝敬的。”

    “今天把你们叫来,是想和你们好好喝一杯。”

    是啊,这么多年,兄弟三个都没有好好地坐在一起了。

    同桌吃饭,还是六年前他们老娘去世的时候吧?

    徐三叔记得,小时候他们兄弟三个的关系特别好。

    尤其是他与二哥。

    两人只差一岁半,小时候两人睡一床直到二哥去当兵。

    上山摘野果,下河捉鱼虾,每天自已都跟在二哥的身后,形影不离。

    他以为,他们兄弟永远都会那样相亲相爱。

    可自从他们成家后,一切都变了。

    想到曾经,徐三叔的眼眶红了。

    “二哥,我对不起你,其实当时二嫂想过继的时候,我是愿意的。”

    看着弟弟猩红的双眼,徐承摇了摇头:“别听那女人的,我又不是没有儿子,谈什么过继?”

    “康儿很好,有他我很满足。”

    “现在他的眼睛好了很多,不戴眼镜完全能看清人了,年后我准备叫他去学开车。”

    “福利厂的工作虽然是正式工,但一个月才二十几块,养不了家。”

    “我们都会老去,这个家要挑大梁的人还是他。”

    “带他的师傅我都找好了,年后就去。”

    “如果你们有哪个想学的,我也可以介绍过去,只不过两年学徒工是没有工资。”

    两年没工资?

    这……这……

    徐三叔知道自已做不了主。

    “二哥,康康去学开车了,那工作呢,不要了吗?”

    本来徐承只是想让儿子请三个月的假去学开车,学好之后回福利厂再干。

    但女儿在信上分析了,光会开车不行,还得会修。

    总不能车子有点小毛病,都找修理厂师傅吧。

    那福利厂的工资,最高的一档也只有三十八块,开车的收入也高不到哪去。

    女儿说了,既会开车还会修车的人太少了,这样的人很多单位都需要。

    徐承觉得这话太有道理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