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而且从家里到大队小学,基本上都是山路。如果不是周建勇出来当兵长了见识,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反复写信劝爹娘一定要让弟弟妹妹多读点书的话。
最小的两个弟弟妹妹,也会像两个大的弟弟妹妹一样,小学都上不完。
越想,周建勇主意越定。
“你放心,我能劝得动他们的,我们那地方,实在是太偏僻、太穷。”
“嫂子能帮忙把爹娘和弟弟妹妹的户口迁过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老四老五来这里读书,比在老家强太多。”
那就好。
虽然还没去过周家,但听得太多。
大姑子老是说,这里比她的老家强一百倍,还说以后不想再回那地方了。
可想而知,那里有多不好。
徐子兰松了一口气。
“趁现在这里还没下雪,我找牛村长帮忙,在茶园那边再建三间房子。”
“好。”
部队里一是住不下,二是出入不方便。
茶园那边租了十年,地方又大,住着挺方便。
周建勇觉得这提议不错,转身就去军人服务社给自已姑姑打电话了。
周建勇的姑姑住在大队部旁边,接电话容易些。
电话打通后,周建勇跟自已姑姑说了一下自已夫妻的想法。
“姑姑,你回去一趟,叫我爸明天这个时候来接电话。”
周建勇的爸爸有三个姐姐,这个大姐是最最关心周家的人。
她一听,立即高兴地应道:“好,我明天一早就去。”
周家在行动,陆家这边,陆寒洲也知道了自已妹妹的打算,非常支持她单干。
第二天一早,他开车带着徐子矜去了市里。
“租房子?”
徐子矜笑了笑:“最好是买,而且地段要好。”
陈大鹏张张嘴:“房子大点没事吧?”
徐子矜点点头:“当然没事,地段好是主要的。”
那还用找吗?
陈大鹏觉得徐子矜的运气就是天定的!
“有!二中对面有一栋房子是我亲戚的。”
“两个老人去省城跟儿子养老去了,前几天打电话给我爸,说想卖了这房子。”
啊?
这叫什么?
这就叫……瞌睡给了个枕头?
二话没说,夫妻俩就让陈大鹏带着去看房子了。
“班长、嫂子,斜对面就是二中,再往上就是市机械厂。”
“这一片地方,住的都是当地人,人挺多的。”
“你们要开卖食品的店,这个地方不要太好了。”
第690章
徐玉伟大的理想
院子离朱小莲的面馆不过两三百米,离服装店也很近。
现在个人做生意的还不多,这里曾经也是商业繁华地段。
这院子,带三个铺面,曾经就是开店的地方。
房子很旧,应该是很久没人住了。
但占地不小,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三四百平米。
徐子矜很喜欢这个房子。
可能一开始在这做生意不一定会很好。
她想好了,可以先在朱小莲那边设个柜台,这里就当制作卤味的地方。
正好明年小六也要来市里上初中,到时候四毛也可以住过来作伴。
“有说多少钱卖吗?”
陈大鹏点点头:“有,说要卖七千块。”
七千块有点贵。
有七千块钱,帝都都能买套小的四合院了。
徐子矜想了想后,抬头看着陈大鹏说道:“址段很不错,我也是诚心要买。”
“你去帮问问,如果五千五可以卖,并且过好户的话,我就要了,钱可以一次性付清。”
五千五,陈大鹏知道这个价钱很合理。
真要坚持卖七千,恐怕人家一听就跑了。
“嫂子,我去问,你等我消息。”
“好。”
陈大鹏办事能力强,第二天就有了消息。
“嫂子,我那表叔公说,五千八,你要的话就叫他儿子回来一趟。”
五千八其实也谈不上贵。
徐子矜知道,再过两年,这市里的各种店铺就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做生意的人多了,店铺就值钱了。
这地方居民多,到时候一边开卤味店,一边开杂货店。
“可以,人到了就通知我。”
“好的。”
第二天上午,陈大鹏电话来了,说他的亲戚上午就会到。
因为时间紧,让她赶紧过去。
说好了见面的地点,徐子矜就出了门。
她做事,从来不高调,知道她要买房子的人,除了自家人就只有徐玉。
徐玉今天也刚从秦家回来,部队都还没回,直接到了店里。
一进门就听到这消息,她乐了:“你这富婆真有钱。”
徐子矜乐了:“你也是个小富婆了,我们俩那服装店的新地段更好。”
“生意这么红火,过几年,你就可以买小轿车了。”
徐玉:“……”
——一辆小轿车二十多万,她买来干什么?
——烧钱吗?
——她才不买。
“我有钱,就存起来,以后老了吃利息!”
徐子矜:“……”
——吃个屁!
——以后物价飞涨,你现在这点钱放在后世啥也不是,你知道吗?
“不,有钱就买房子,建铺子出租,你当个包租婆更划得来。”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以后做生意的人会越来越多。”
“我跟大鹏兄弟说了,叫他多注意房屋出售的信息,有钱就买房。”
徐玉:“……”
——买这么多房子在手上,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衣服穿?
——就不怕租不出去吗?
“子矜,那你说我们县里是不是也可以多买房子建铺子?”
徐子矜点点头:“嗯,真聪明!”
“我已经跟徐俊哥说了,有好的地段就帮我买下来,我想给我哥和我姐再买两间。”
手上有钱,徐子矜就有了给哥哥姐姐再置点家业的想法。
两人没说几句,陈大鹏就带着房东来了。
签订好合同,先付了一半的钱,一行人去了市房管局。
有熟人自然好办事,到中午时分,所有手续都办齐了。
看了房产证后,徐子矜再把房子前前后后都看了一下,然后再把周围也考察了一下。
上辈子她在市里住了五年,但她任教的一小在城东那边。
这里是城北,她很少来。
考察之后,徐子矜改变了主意。
回到家,她和陆寒洲说了一下自已的想法。
“这边企业和机关单位多,民以食为天,开饭店绝对不会差。”
“一楼的前面可以搞成四个铺面。”
“一间开卤味,一间开杂货店,一间出租,留一间当通道。”
“一楼的后院做厨房,二楼开饭馆,三楼住人。”
看着小媳妇那闪闪发亮的眼睛,陆寒洲除了点头,也不会干别的了。
“我叫营房股把这张图拿去,把你的意思说清楚,然后叫他们先出一张装修的图纸。”
徐子矜点点头:“省城那边的你看过了,就按那个样子设计,特别是污水排放要考虑周全。”
“嗯,这是必须的。”
陆寒洲懂这个。
计划改变,陆玉兰的卤味柜台暂时就放在朱小莲的面馆里。
她一听高兴极了:“那就更好,来吃面的人,可以顺便买点卤味带走。”
“来买卤味的人,也可以顺便吃个面。”
“我那边也可以住,玉兰跟我做伴好了。”
朱小莲的厨房不大,所以陆玉兰会住在服装店,那边有大厨房。
为了生意,大家都忙碌起来了。
周家人说,举家搬迁的事,要再考虑一下。
故土难离,徐子兰很理解。
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甚至是那里的一块石头,都让他们深深的眷恋。
不过,周建勇告诉自家媳妇,爹娘一定会来的。
听说要在茶园建房子,徐子矜建议先住牛家夫妇那个竹屋。
看了自家堂妹一眼,她轻轻说道:“现在元旦刚过,农历还属于寒冬腊月,这个季节雨雪多,房子不好建。”
“而且,等你肚子一大,你婆婆肯定得住到部队来。”
“反正弄个营门出入证,也不是什么难事。”
“若他们过来了,那屋子住四五个人是没问题的。”
那竹屋有两间睡房、一间厨房、一间厕所,肯定好住。
公公婆婆、两个弟弟妹妹,总共也就四个人。
至于周建勇的大弟弟会不会出来,现在还不确定。
听周建勇说,他弟媳妇不想来。
弟媳妇是他们村里人,娘家人一大家子都在那,不想出来也正常。
九号中午,秦智与徐玉两人从铺子里回到了部队。
两人还带了一大堆的土特产给徐子矜。
那天两人没说上几句话徐子矜就办正事去了,今天她闲了,就问起了秦家的事。
“怎么样?”
徐玉知道她在问什么,高兴的点点头:“公公、婆婆对我都很好,给了一千块的彩礼。”
虽然这一千块对于徐玉来说一点也不多,但是放在这年代,真的不少。
看来,秦智的爸妈也算是想明白了。
“也办了酒?”
徐玉点头:“嗯,办了五桌,都是自家人。”
可以可以,办酒也只是个意思,但婆家肯办酒,说明了他们对这个儿媳妇是重视的。
“秦智的兄弟姐妹……都还好吧?”
秦智家也是兄弟姐妹多的人。
徐玉一听,笑成了一只狐狸:“哈哈哈,我跟你说他那个二嫂,可有意思了。”
“她问了好几次,问我脸上擦了什么,会这么白、这么嫩,而且还不掉。”
“我跟她说了,我就擦了点雪花膏,可她硬是不信。”
“最后,我没了办法,只能当着她的面,打来一盆水洗脸、擦雪花膏。”
第691章
奇葩年年有
听完徐玉的话,徐子矜满头乌鸦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