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4章

    还有几天就开学了,她要趁这几天再多挣点钱,挣够高中第一学期的学费。

    这几天一直在留意有没有各个杂志的回信,一直到即将要开学的前两天,江柠才收到第一封回信。

    是《知音》杂志的回复,她寄过去的稿子被录用了,稿费已经打到她在信件末尾留下的银行账户中,让她留意查收,又说了由于她是新人,稿子质量也高,给的稿费是千字五十。

    她的那篇震惊体文章,全文字数不到五千,按五千字算。

    江柠早就知道《知音》的稿费很高,毕竟前世她有个作者朋友,在九八年,就在《知音》拿过千字六百的稿费。

    但她没想到她一个新人,《知音》也给了这么高的稿费,要知道,现在很多工人一个月工资都没两百块,很多还面临着下岗热潮。

    她原本想着,能有千字二十就不错了。

    她赶忙去银行查看了,发现不光是这一笔稿费到了,还有另外两笔稿费,一笔四十,一笔六十。

    光是这三笔稿费,就有三百五十块了。

    再加上这些天她卖龙虾挣的钱,终于凑够了高中第一学期的学费。

    学费一凑够,江柠心就安了下来,她回山上跟江爷爷说了一声,让他有时间下山去帮自己去大队部留意一下有没有她的信,有的话就拿到山上去,等她回来的时候再给她。

    江爷爷给她烧了一大罐头瓶的咸鱼块,一塑料袋锅巴,鱼块压得紧实,锅巴烤的焦脆。

    江柠想将咸鱼留给江爷爷吃,她带咸缸豆就行,可江爷爷说什么都要她把咸鱼拿上,还一副很嫌弃的模样:“我不喜欢吃鱼,年轻时吃鱼都吃怕了,赶紧拿走!”

    其实江爷爷最喜欢吃鱼了。

    最后江柠也没推辞,只说:“爷爷,你别老是吃烂萝卜,多吃点新鲜蔬菜,那个才有营养,你在家照顾好自己身体,我会很快回来接你的,我还要给你养老呢。”

    前世江柠大学刚毕业,爷爷就去世了,她都还没来得及孝顺爷爷,还没带爷爷去过雷峰塔,看过岳王庙。

    江爷爷一个人在山上寂寞,江爸给江爷爷买了个收音机,这个收音机可是江爷爷的宝贝,他每天都要拿出来听,最喜欢听的便是说书人讲的岳飞和岳家军的故事,百听不厌。

    江爷爷很容易哭,闻言他红着眼睛,脸上的褶皱却因他的笑容舒展开,他笑的分外满足:“好,好,我就等着我大孙女回来给我养老啦!”

    阳光下,江柠笑容灿烂:“必须的!所以爷爷你一定要好好吃菜,不能图省事就只吃烂萝卜,回来我要检查的!”

    这些天被江柠每天烧的各种菜养了一段时间,江爷爷还是很瘦,但气色好了一些。

    江爷爷想要去送江柠,被江柠留下了。

    双抢已经过去,江爷爷轻易是不能离山的,要每天巡山。

    江柠回家收拾冬衣棉被大米的时候,江爸江妈并不在家,他们去省城找江松去了,原本以为江松会在开学之前回来,谁知道他们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打,江松就是不回来,眼看着就要开学了,江松还没回来,夫妻俩坐不住了,赶紧去省城找江松,发誓他们就是拖也要把江松拖回来复读。

    临走还给了她八百块钱,让她给整个暑假都在上课的江柏送去,是他这学期的学费加住宿费,至于粮票,等他们回来会去给他送粮食。

    也因此,这几天江妈的关注点都不在江柠身上,每天看她天不亮就出去,晚上天黑了才回来,以为她正安安份份的在砖厂上工呢,哪知道她一天都没过去。

    家里没电话,小姨每天都要上工,见外甥女一直没来,她也没法问,他们不属于同一个乡镇,江柠他们村子又有河阻隔,她连找带口信的人都找不到,只想着等哪天下雨不上工,她再去姐姐家问问咋回事。

    一直到江柠去学校报名了,江妈都还以为女儿在砖厂上班。

    他们县非常大,人口也多,在十几年后他们市降为了县,反而是他们县升为了市,房价哐哐涨。

    此时的吴县就已经有了十多年后的繁华的景象了,人非常多,刚下车就不断的有人喊:“沪市!沪市的来这里上车了!”

    “杭市!杭市的走了!”

    “朝市!朝市的跟我走!”

    因为是开学前,车站附近有许多小三轮在喊:“一中!有没有去一中的?一中的一块钱!”

    出现在车站的少年少女们全都是吴县下面各个乡镇中学考上来的新生,此时连忙都带着对吴市的陌生与迷茫,听到三轮车师傅们的叫喊声,都忙过去坐车。

    江柠背着棉被,拎着十斤重的米,几大罐头瓶的螺肉酱,手里还有一大包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像一只顶着龟壳的乌龟,艰难向喊一中的车辆方向行进。

    见到有和她奔往同样一中方向车辆的人,她就连忙拉了和她一样自己一个人来报名的女生:“拼车吗?我是去一中报名的。”

    小三轮很小,面对面能坐四个人,可来报名的学生大多都带了许多物品,比如江柠,就带了棉被、草席、米、螺肉酱等等。

    被她叫住的女生也是,她穿着初中的校服,胸口前写着姚坝初中,校服的裤子和衣服都有些短了,背上背着一包很厚的棉被,手里也是拎着草席等包袱。

    两个人合拼了一辆车,放下这些东西后勉勉强强挤了进去。

    女生有些文静,不太说话,还是江柠先笑着和她自我介绍:“我叫江柠,来自水埠镇,,你呢?”

    女生讶异江柠的自来熟,有些紧张的抿了抿唇:“我叫姚文娟,来自姚坝乡。”说着,眼睛一直看着车外,记标志性建筑和路。

    她第一次来吴县,怕遇到坏人,有些紧张。

    “那说不定我们还能分到一个班呢。”江柠双眼含笑。

    可能是她的笑容太过亲切,气质亲和,年龄看着也小,姚文娟稍稍放松了些,也朝她露出一个浅笑。

    校门口报名的人非常多,江柠下车还在抬头看一中大门口的牌子呢,就有个穿一中校服的人大步朝她走了过来。

    是江柏。

    第23章

    23

    十七岁的江柏现下身高已经一米七九,

    长胳膊长腿,身材削瘦,皮肤雪白,

    脸颊有些微不明显的雀斑,

    长了一张与他冷峻气质极为不符的娃娃脸,圆眼、鼻梁秀挺、红润润的樱桃小嘴,

    若不是他那身高、寸头和明显的喉结,咋一眼望去还以为是个秀美的姑娘。

    江柏就很烦他自己的长相。

    由于他是超生,江妈为了再生一个女儿,从他出生起,便对外隐瞒了他的性别,

    让江松喊妹妹,江柠出生后也一直姐姐、姐姐的喊,

    直到江柏开始上学。

    他的性别被藏的多严实,就连隔壁的大堂哥一家和江奶奶都不知道江柏其实是男娃,

    在被人怀疑性别是男娃时,大堂哥还信誓旦旦的和人打赌:“她是我堂妹,我还能不知道她是男是女吗?”

    后来被现实狠狠打脸。

    不过这都是距离他和人打赌好几年后的事了,也因为这打脸打的太疼,这个赌约也时常被大堂哥提起。

    江柏小时候也是个爱笑的天真小男孩,

    或许也因为幼时被人当女娃的经历,

    江柏在知道自己是男娃后,

    就开始不苟言笑,

    整天严肃的板着一张脸。

    他也不知道在学校大门口等了多久,

    见到江柠他脸上也无一丝笑意,

    只伸手接过了她手中的棉被、草席和包袱:“走吧,我带你去报名。”

    报名之地在学政楼,

    楼下全是各科老师的办公室,二楼是校长、主任办公室,三楼是计算机室。

    由于此时会计算机的人不算多,三楼的计算机室只偶尔会开一下,也没有联网,只有一点很基础的游戏,平时上课,也就是给学生们练习打字。

    报了名,看到自己分到的班级,又去分到班级的班主任那里排队开单子去财务室交学费,再去领书、床单被罩、牙缸脸盆脚盆,和江柏一起去宿舍楼。

    宿舍楼是男女混住的,由于女生较少,最上面两层住的全是女生,楼梯处有两道铁门阻隔,下面四层是男生宿舍,平时男生们走左边楼梯门,女生们走右边楼梯门,互不干扰。

    江柏将江柠送到四楼的时候,就被宿管阿姨拦了下来:“女生宿舍男生不给进的哎!”

    宿管阿姨腰上别着一串钥匙,端了把竹椅,就坐在四楼和五楼链接的楼梯这里。

    江柠忙道:“阿姨好,这是我哥,是这里的高三生,东西太多了,他替我搬下东西,马上就下来。”

    宿管阿姨看看头发剃的乱糟糟的江柠,再看看高高大大白白净净长得比姑娘都还秀气几分的江柏,挥挥手:“赶紧下来啊!”

    江柠很快到了自己分到的宿舍,610。

    她来的还算早,寝室里八个床位,有两个下铺已经被占了,一个床铺的人不在,一个正在铺床,见她进来,正在铺床夫妻还对江柠热情地笑了笑,江柠也朝他们笑了笑,对腼腆的站在那的大眼睛女生笑着打招呼:“你好,我叫江柠,三班的。”

    女生轻轻点了下头,也笑了笑,“我叫徐秀丽,也是三班的。”

    “这是我哥江柏,也是咱们一中的,读高三。”

    徐秀丽只轻微地点了下头,反而是她爸转过身,握住江柏的手使劲摇:“你好你好你好!”

    江柏手上还抱着江柠的一堆东西,被徐秀丽他爸摇的差点没将热水瓶给掉下来。

    江柠赶紧将自己东西放到靠窗边的一个下铺上:“二哥,这里。”

    江柏赶紧抱着东西过去。

    之后就是铺床,挂蚊帐、铺凉席,将洗脸盆和洗脚盆放在洗脸架上,除此外还有个柜子,有八个柜门,每个柜门上都有铁扣,可以自己买一把小锁将柜门锁上,此时最中间的两个柜子里已经塞满了东西,江柠也选了一个中间位置的柜门,将自己的东西塞了进去。

    江柠将蚊帐都放下来,确保这样不会有人坐自己床铺后,也收拾了东西,拎着米和螺肉酱跟着江柏下楼。

    下楼时宿管阿姨还说了句:“咋搞这么长时间啊?下次可不能了啊!”

    江柠笑着向她道谢:“谢谢阿姨。”

    江柏默不作声的接过江柠手中的米袋子,江柠将江妈给她的八百块钱和她做的螺肉酱递给江柏:“这是妈妈给你的学费和生活费,粮食过两天爸会送学校来,这是我做的螺肉酱,你自己拿着拌饭吃。”

    她是不打算回去的,螺肉酱和蚌肉酱全都带了过来,这东西不经放,不早点吃掉后面会坏的。

    她给江柏带了两罐蚌肉酱两罐螺肉酱,江柏以为她带的是咸菜,用网兜提着。

    江柏送江柠去食堂把粮食称了,换来十斤粮票,江柠递了三斤给江柏:“爸给你送了粮食后还我啊!”

    剩下的七斤粮食,在不打菜的情况下,可以勉勉强强够她吃一周。

    食堂可以用钱直接买饭,半斤粮票打的饭菜和五毛钱打的饭菜数量一样多,可一块钱比一斤饭票要值钱,所以,除了吴城本地的走读生外,下面乡镇考上来的学生基本都是自家挑粮食来食堂换粮票。

    江柏是一周十二斤粮票,一个月差不多五十斤粮票,江爸到时候需给他挑两百斤粮食过来,这还没算江柠的。

    前世江柠一个月是三十斤粮食,现在她比前世早一年入学,班主任、老师、同学和前世都不一样了。

    江柏接过粮票也没有多说,他的粮票已经见底,如果江爸再不送粮食过来,他本来打算明天早上回去,自己挑粮食过来了。

    高三男生的宿舍楼和高一高二的不在同一块区域,而是在更前面的教职工宿舍区,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宿舍楼住不下,便将教职工宿舍区后面的一栋二层排楼做了高三男生宿舍区,那边安静,也更适合高三学生。

    前面来的早的还有宿舍住,来的迟,学校宿舍住满了,学生们便要想办法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了,江柠前世就是在校外和人合租房子住的。

    后天才正式开学,江柠将床铺这些都安排好后,就趴在床上,继续写她的《我在宋朝当捕头的那些年》,之前已经向《武侠》杂志社寄过去四万字的稿件,但一直都没有收到回信,现在江柠这里又写了三万多字,准备如果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就换一家投稿。

    却不知,《武侠》杂志社那边也在联系江柠联系不上而着急。

    《武侠》这个杂志社创办于一九八零年,在八十年代初,首印百万册,直到连载《射雕》爆火,最高月销量,曾达到月印三百五十万册,开刊三年总印数便达到了三千三百多万册,可以说是辉煌一时,一直到中后期,都还维持着月印两百万的销量。

    可随着九十年代金庸古龙等作家传入内地的武侠风靡,越来越多的武侠类杂志冲击市场,再加上杂志社内部的人员调动,到了九十年代初,《武侠》的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同类型杂志冲击,市场占有率难免降低,而这一年,正是《武侠》这部杂志最为困难的一年,许多《武侠》杂志的编辑被调走,上面更是在开会讨论,要将他们这个杂志社广市分社给撤销。

    只剩下主编和杂志创始人还在艰难奔走维持。

    半月前,《武侠》杂志社再度收到一份稿件,这份稿件与当前热销的武侠不同,它是探案推理,同时兼顾武侠风类型的,还是与当下武侠风截然不同的女主角视角。

    刚开始接到探案推理类作品,编辑并不太感兴趣的,但是这段时间火爆的《包青天》,让主编在看到《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时,不由停下了目光,开始看这部新寄来的作品。

    这部作品的作者虽然名不见经传,更不是《武侠》杂志的老作者,可文笔却相当老辣,行文断章更是老练,每章都断在让人欲罢不能之处,等到她前四万字看完,案情恰在揭开真相的高潮之处断开,断的是主编扒心挠肝,恨不能立即把这部作品的作者抓起来,关到小黑屋里再写十万字!

    她连忙将这部作品交到杂志创始人处,给他看过,两人一致决定,趁着现在《包青天》火遍全国的热度,赶紧将这部作品趁热度推出,同时派人去寻找这部作品的作者,让他赶紧将下面的内容创作出来。

    《武侠》这部杂志是周刊,从他们收到这篇稿子起,已经连载了两期,每期两万字。

    原本《武侠》杂志的周刊目前月销量不过堪堪五十万册,销量下滑的厉害,没想到这期杂志一出,才一周时间,销量就直逼五十万册,照这样下去,月销量破百万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还有许多读者写信来骂作者不当人,居然停在那么关键的地方,让杂志社赶紧出下一期,他们要知道后续。

    等第二期杂志连载出来后,一周销量又增加数十万,因为这次作者更加不做人了,居然把情节断在了主角跟着她爹层层推进抽丝剥茧,即将揭开案件的前一秒钟,就好比有好人即将被砍头的紧要关头,突然,展昭骑着骏马手拿敕令,高喊:“刀下留人!”

    卡!

    结束了!

    把读者们给急的呀,各种催更骂作者骂杂志社的信件如雪花一般寄入杂志社。

    他们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不做人的断章狗,也不知是杂志不做人,还是作者不做人,反正读者连他们一起骂。

    而杂志这边,鲍主编已经找江柠找疯了。

    江柠那边除了一个地址外,电话、邮箱、MSN通通没有

    他们刚开始只是回信,约下一期的稿子,让作者赶紧寄过来,结果信件如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反应,等第一期连载结果出来后,他们又寄了一封信去催稿,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这个柠萌还没有找到吗?”

    创始人李昂主任已经急的团团转,就连江柠也没有想到,当初她为了不让江爸江妈知道她可能靠着写作挣钱的事,在信里面的笔名是柠萌。

    她第一次去大队部取信的时候,大队部的人正在忙,把最近收的信件一起扔给了她,让她自己去找,她当然一下子找到寄给《知音》杂志社作者柠檬的信。

    《武侠》的信件由于距离较远,在她收信的第二天到达,这时候她已经去学校报名了,让江爷爷去留意,江爷爷去了几次,问有没有江柠的信,大队部的人还以为是江柠写回来的信,结果当然是没有。

    他们是发现了有两封‘柠萌’的信,“这个柠萌是谁啊?我们村没有叫柠萌的人啊?”都以为是发错了信,大队部的人在邮差再来送信时,直接把这两封信给原路退了回去。

    《武侠》编辑部的人收到这两封退回来的信件,简直要疯了。

    第24章

    江柠还真把这事给忘了。

    那些天她每天天不亮就被江妈叫起去砖厂搬砖,

    她不去搬砖跑去钓龙虾,天亮了就回山小屋烧龙虾去卖,卖完回来接着写作,

    因为她要在开学之前凑齐七百多块钱,

    在那些稿费没下来之前,她内心一直不安,

    一直到晚上天完全黑透了,再回到江家。

    因日日担心江妈会发现她没去砖厂,到时候又免不了一场大战,她一直紧绷着神经,一时也就忘了她寄过去是笔名的事,

    和江爷爷说的时候,说的也是她的信,

    忘了说笔名柠萌,其实说了江爷爷也不一定能记住,

    就这样阴差阳错。

    *

    晚上江柠和江柏是在食堂吃的,菜就是江柠带过来的一大罐头瓶的咸鱼和螺肉酱。

    江柏原本只是将螺肉酱当咸豇豆,没想到舀了一勺出来,满满都是螺肉!

    江柏吃的简直停不下来!

    江柠手中的钱,交完学费、书本费、学杂费、住宿费、校服费,

    已经花的精光。

    除了这七斤饭票可以保障她接下来一周的食物来源,

    她迫切的需要新的收入来源。

    回到寝室,

    她一点与人交际的心思都没有,

    放下蚊帐,

    就在里面写写写。

    同寝室的徐秀丽的爸妈已经走了,

    只剩下她和徐秀丽二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