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广市。
李主任已经不止一次去看邮件有没有回信了,再又看了数次,依然没有回信后,李主任忍不住向鲍主编抱怨:“这个柠萌怎么回事?留了邮箱却不回信?电话也没有一个。”
他在办公室内焦急地来回踱步:“这一期的样刊给她寄过去了吗?”
鲍主编点头。
“那有他的回信吗?”李主任问。
“没有。”
这一次,柠萌寄过来四万五千字的稿子,即使他们省着点用,一期发一万五千字,这点稿子也就只够发三期的,要是再向前两期一样,稿子发完了,柠萌的新稿子还没寄来,他们又找不到柠萌的人,杂志出现空窗那就麻烦了。
偏偏他们稿费又是统一月底发,柠萌那边也无法通过稿费得知过稿情况,他也实在不想减少这篇文的发稿数量,只想趁着这篇文如今的热度和《包青天》此时的热度,多发一些,让《我在大宋》的热度持续发酵,带动《武侠》的销量。
一旦《包青天》电视剧完结,《我在大宋》的热度却没有炒起来的话,后续再想升温,就难了。
“这样,你叫王咏去趟吴城,尽快找到柠萌,找到后,让他暂且不要回来,就在柠萌家附近租个房子,或是找个招待所住下,专门催柠萌写稿子,写完赶紧寄过来,靠柠萌自己每次寄点稿子,实在是心惊胆战。”
其实柠萌已经算是他们杂志写稿子速度最快最勤奋的作者了,每次都寄好几万稿子过来,可实在是抵不上消耗啊。
他们都估计柠萌是高中老师,高中老师,马上就要开学了,他们实在怕柠萌没时间写作了。
除非他是个体育老师。
得到领导出差安排的王咏问李主任:“主任,那柠萌的稿费还要不要再升一升?”
他们杂志的一些老作者,稿费千字一百、一百五的都有,千字四十,对于《武侠》这几期带起来的热度来说,实在是少了。
李主任思索了一下,“先等第三期的月总销量完全统计出来再说吧。”
王咏得到领导的指示也不耽搁,立即收拾了行囊,坐火车赶往吴城。
吴城此时还是个县,高铁站还未建立,王咏还要先坐火车到邻市,再转车来吴城,其间相聚一千三百多公里,这一路上,王咏也看到他们《武侠》在火车站热销的情况。
他花了将近一天时间才来到吴城,先在吴城招待所修整了一晚,第二日才去吴城第一高中,去寻找柠萌。
他带着自己的工作证和杂志样刊,按照江柠留下的地址,找到吴城第一高中的门卫处,向门卫打听:“你好,我来找江柠老师。”
第26章
26
“什么老思?”门卫扯着嗓门一脸疑惑的问王咏。
王咏还以为门卫大爷耳朵不好使呢,
凑近了他耳边大声喊:“江柠老师!”
门卫大爷挥着手:“没这个老思!”
王咏却以为大爷听不清,又扯着嗓门在门卫大爷的耳边一字一顿的喊:“大!爷!我!找!江!柠!老!师!”
门卫大爷也以为这小伙子年纪轻轻就耳朵不好,也大声地扯着嗓子,
摇着手一字一顿地回:“没!有!这!个!老!思!”
王咏就急了,
拿起门卫登记表上系着的笔,写下‘江柠’二字:“江柠!江!柠!老!师!”
“不认识!不认识!”门卫摆手:“你找错嘞,
我们这里没这个老思!”
王咏站在吴城一中的大门外,望着铁门上面的门楼上,清清楚楚写着的‘吴城第一高中’,再看看自己手中的信封,心想没错啊。
难道是我口音有问题?
王咏作为广市人,
哪怕毕业于传媒学院,可对自己的口音还是有些怀疑,
毕竟他们广市的方言和普通话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加上那老大爷明显的地方口音,他也怕是他听错,
或者没理解大爷表达的意思,他想等有同学出来,找一个同学问问,哪知道这所高中居然是封闭式管理,除了早饭和晚饭时间,
会有同学通过大铁门来买些吃的,
平时只有一些走读生,
在很早很早就进了学校早读。
要知道,
高二高三都有早读课和晚自习的,
晚自习要上到晚上九点半才下课,
而新生,放学还要站军姿呢。
是的,
江柠她们持续一周的军训开始了。
第一天她们基本都在联系站军姿和左右转向,江柠还因为军姿站的好,第一天就把江柠喊到了升旗台上,迎着烈火般的阳光,站在高高散发着火热温度的水泥台上,生生晒了两个小时,一点阴凉都没有,晒的是欲哭无泪。
谁让她重生前是个当领导的,要时刻注意着自己的形象,尤其她还是个女领导,一个长得还挺漂亮的女领导,体制内稍微有点姿色且升的快的女领导,都会在平时把自己往成熟稳重的方向打扮,气质更是严肃。
不过也还好,她一路升迁,都没什么不好的流言传出,谁不知道她升的快,是大腿抱的好,马屁拍的响,是大领导的心腹。
恩,大领导也是女的。
工作中装惯了,到军训中,就不由表现出十二分的认真来,一举一动标准的就像被尺子量过,直接就被她们这一排的排长看中,拎出来当军姿标兵了。
然后总教官也看到她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军姿站的比男生还要标准,又给拎上了被阳光烤的炙热的升旗台。
实际上,江柠在站军姿的时候,满脑子都在构思《我在大宋》下面的情节,她要如何将这一个案子巧妙的与大宋那个时代结合的毫不违和的同时,还充斥着武侠之风,将每个出场人物的特点通过他们的语言、行为、微表情这些一一展现出来,再慢慢与后面的案子相关联,提前埋好伏笔。
前面出现的人物后期也不能丢,整理更多汁源,可来咨询抠群,以五二二七五二吧一每出现一个新的人物,都得给他们列个人物小传,这样后续需要他们来推动情节时,可以随时拎出来。
她大脑真的是完全放空状态。
偏偏教官还在下面大声喊着:“你们看她一个小小的女生,身体里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烈日的阳光下,身姿笔挺、不摇不晃、昂首挺胸,展现我们当代高中生昂扬的斗志与神采!”
他实在是被那晚610寝室的学习精神给感动到了,这和他们这些日日训练不辍保家卫国的军人多像啊!
他就欣赏她们这样努力、刻苦、奋斗的年轻人!
不光是看江柠,总教官和女教官看610室所有的女生,都满含欣赏与欣慰。
*
而此时,王咏还在一中大门口徘徊。
门卫大爷都用狐疑的目光看了他好几次了,生怕他是社会人,来找他们学校女生谈恋爱的。
什么老思不老思的,别是来忽悠我老头子的,我可得把大门看好喽!
王咏是传媒学院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现如今在《武侠》杂志社实习,因为市场的冲击和人员的调动,《武侠》这个杂志社也和许许多多即将破产的厂子一样,也陷入危机当中,王咏这些大学生进入面临着即将撤销的杂志社,目前连个编制都没有,还是合同工。
可《武侠》最新三期的火热,让王咏看到了希望。
他来到学校大门旁边的一个小杂货铺,杂货铺兼零食店、文具店、报刊亭于一体,在挂在门口铁网上最醒目位置的,便是最新一期的《武侠》、《读者》、《青年文摘》,而《武侠》上最显眼的标题,就是在腰封上加大加粗的红色字体《我在大宋当捕头的那些年》!
王咏在下面铺开的桌面上看了看,本来以为看到的会是杂志,结果排在最显眼位置的全部都是各科辅导书,什么《龙门专题》《黄冈兵法》《海淀名题》等等。
他指着夹在白色铁网上的《武侠》,问坐在柜台内打毛线衣的老板娘:“最新一期的《武侠》还有吗?”
“还有三本,你要?”她从柜台下面抽出三本《武侠》来,“刚从南市来的货,一下子就卖空唻,你要买就赶快。”
老板娘的态度并不算热情。
她是一中政教处主任的家属,在校门口开着属于独门生意的店,其它学校门口也不是没有开书店的,都没有她离的这么近,是以店里东西从来都不愁卖。
王咏想要先打开看看,老板娘连忙制止他:“你要不要?要就打开,不要就别打开。”
杂志外面是套着透明包装袋的,杂志封面上还有武侠风的人物卡片,打开了,卡片就容易丢失。
这一期杂志的人物形象,便是手绘版何家劲的展昭。
是的,不是《大宋》的女主,而是直接蹭了《包青天》的热度,让手绘版展昭当了封面人物,还印在了《大宋》的宣传腰封上,让展昭和《大宋那些年》完美结合。
李主任是懂宣传的。
王咏想要打听消息,就买了本整理更多汁源,可来咨询抠群,以五二二七五二吧一《武侠》然后问老板娘:“请问这个学校,有没有一个叫江柠的老师?”
老板娘警惕地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你干嘛?”
他赶紧拿出自己的工作证,又翻开《武侠》书页里面最醒目的一页,“我是《武侠》杂志社的编辑,是来找《我在大宋当捕头那些年》的作者,向他来催稿的,他留的地址便是这里。”说着,他又把江柠寄过去的信封给老板娘瞧。
老板娘接过信封看了看上面的地址和苍劲有力的字迹,又还给王咏,神情颇为冷淡地摇头:“不认识。”
若王咏是大学刚毕业的本地人,老板娘必然很热情,毕竟年轻小伙子谁不喜欢呢?谁家还没个没对象的亲戚?
可王咏的口音明显就是个外地人,且工作证上的地址还是广市,那么远,她就没兴趣了。
况且,她是真不认识。
王咏却觉得这些人是不信任他,不告诉他江老师的信息,在防着他。
他不由沮丧地想,他就长的这么像坏人吗?
*
与此同时,随着广市、南市、沪市三个城市的杂志铺开,海量的读者来信,也朝这三个城市的杂志社飞去。
这次除了《武侠》杂志原有的男性读者外,还多了许多的女性读者。
女性读者一向是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其购买量,丝毫不比男性读者差,以往《武侠》这本杂志多是以男性为主角,连载的内容也全是打打杀杀,好不容易有个女主戏份,好嘛,全是种马,其主要读者群体也是男性,而此次,《武侠》这本杂志首次出现了以女子视角的主角,自然是吸引了不少女读者。
女性读者的关注点又不一样。
这次杂志社直接拿了展昭的照片做宣传,《我在大宋》中,展昭虽然目前还没出来,女主的父亲也只是开封府下面府衙的一个资深小捕头,故事发生在开封府,前面的暗线又似乎透露着,后面包拯、展昭他们都会随着案件的展开,女主也如打怪升级一般,慢慢升级地图,将展昭他们都一一引出来,并正式进入开封府衙,进入包拯和展昭他们的视野,进入大宋这个真正通天的高层们眼中。
这种感觉就像前面有个胡萝卜吊着,又像是有个钩子,狠狠的勾住了读者们说不清道不明,又如猫爪在挠心一样的隐秘爽感。
尤其是女读者们看着电视上何家劲版的展昭剑眉星目器宇轩昂,都忍不住代入到女主视角,期待男主是展昭来着,各种信件如雪花般飞入杂志社,纷纷要求展昭快点出来,问男主是不是展昭。
这些信让李主任看了,忍不住对鲍主编说:“这女主才十二岁,要什么男主?我们这杂志的主要读者群体可是男读者,你赶紧跟柠萌发邮件,可千万别搞什么男主出来!”
鲍慧欣作为女主编,却也和女读者一样,是觉得可以有男主的,不过她还是说:“可以把展昭放在后面吊着,这样女读者也来了。”
两个合作多年的老伙计不由对视一笑,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让老读者们抓心的是,第三期虽然结束了第一个案子,可第二个案子,又在关键的时候没了。
老读者们就写信去骂杂志社,他们一边骂杂志社没落,好好一个以《武侠》为核心的杂志,居然连载起了刑侦推理,简直辜负他们读者的期待,一边又催杂志社赶紧把下面的内容放出来,别吊人胃口。
有些是看了《大宋》后,意犹未尽,又跑回去看《包青天》,在《包青天》带红《大宋》的同时,《武侠》的热销,也为《包青天》带来了更高的收视率,使得原本就收视率高的《包青天》又一次迎来了收视率的新高。
还有许多观众和读者打电话到买了《包青天》播放版权的电视台,问《大宋》是不是《包青天》的后续,《包青天》是不是要拍第二部
。
太多观众往电视台打电话提到《大宋》这篇文,也让电视台的人注意到《大宋》这篇文,同时也注意到《武侠》这本杂志。
为探寻个明白,电视台的负责人让工作人员买了《武侠》,找到《大宋》这篇文看了起来。
第27章
27
这是个全员武侠热的时代,
有金庸古龙温瑞安,电影有《少林寺》《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仙鹤神针》等,电视剧有《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白眉大侠》《白发魔女》。
人人看武侠,
人人爱武侠。
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自然也不例外。
《武侠》这本杂志上的新型刑侦探案式武侠,
就颇有古龙武侠《陆小凤》的味道,但二者又完全不同。
“台长,
你之前不是说台里要准备拍自制剧吗?你看这《大宋》怎么样?趁现在咱们台播放的《包青天》正火,赶紧拍个续集。”电视台工作人员也是懂宣传的,看《大宋》蹭《包》的热度蹭这么光明正大,他们买了《包》内地播放版权的,不蹭简直可惜了啊。
说的台长都心动了,
“可惜才出来两个案子,目前看两个案子是衔接的,
后面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等后面几期出来再看看。”
“那到时候《包》播完了怎么办?”播完了,
热度可就散了。
台长手里拿着杂志,忍不住想要敲这小年轻的头:“傻,重播一遍不就完了?”
这年头,人的娱乐活动单一,除了去卡拉OK跳舞,
就只有在家看电视了,
像《包》这样的热剧,
别说重播一回,
就是重播三回都有人看。
*
事情果然如江宁猜测的那样,
军训后就没时间去写作了,
他们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去站军姿,站两个半小时,
等高二高三的学姐学长们全部吃完早餐去上课了,他们才解散,去食堂吃早饭,还得保持安静,不能吵到高二高三正常上课的学生,接着便是去练习左右转和齐步走。
练的时候都是教官喊口号,新生们是不用喊的,不然声音太大了,会吵到教学楼那边的高二高三生上课。
一直到什么时候才能放开嗓子跟着喊:“一!二!三!四!”呢?
五点放学,高二高三学生去食堂吃饭时,这时候的新生们一边练齐步走,一边齐声喊。
等到高年级同学回教学楼上晚自习了,就轮到她们去吃饭打水了,吃完饭打完水,又去站军姿,一站又是两小时,等她们回到寝室,洗完澡和衣服,已经累到在床上,完全不想动了。
可不动不行,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江柠也要爬起来肝。
寝室其他女生看到她这么卷,都麻了,没办法,也掏出书来,或躺或坐在床上看。
累的不轻的徐秀丽动作稍微迟了些,回到宿舍就看到又卷起来的室友们,晾完衣服躺回床上,拿起书本又放下,忍不住问江柠:“江柠,你不累吗?”
江柠笔下唰唰,头也不抬:“累啊,我腿都快累瘫了。”
第一天就站了那么久军姿呢,江柠还在所有人都目光灼灼的盯着的升旗台上,更是一刻都放松不得。
徐秀丽看看江柠,再看看寝室里其他女生,无奈也拿起了书。
早上五点钟,江柠还在沉沉的睡梦中呢,刺耳尖锐的哨声就响了起来:“集合!”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王咏依然没有找到江柠。
他打电话回到杂志社,向李主任报告了今天的行程:“一中的人说,没有一个叫江柠的老师。”
他声音十分沮丧无力。
“啥?没有?不可能!”一直没有收到邮件回复的李主任也暴躁了:“你再仔细点找!一中没有,那二中呢?二中没有那三中呢?附近还有没有其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