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李灵素哭着脸,脚踏飞剑,乖顺的跟在师尊和冰夷师叔身后,朝着浔州方向掠去。
他知道许新年和李妙真负责哪部分的防线,很快就知道了被留在河边的步卒。
询问之后,从步卒口中得知许新年和李妙真率领骑军,先一步支援浔州。
于是玄诚道长和冰夷元君,带着李灵素一路追了上来。
不多时,三人看见了血腥惨烈的战场,看见了满地的横尸,看见人和马的鲜血把土地染成暗红色。
飞燕军全军覆没……李灵素脸色瞬间苍白。
这片曾经发生过惨烈骑战的战场,只有两人是站着的。
一个是青丝披散的李妙真,一个是保持夹剑姿势的王杵。
但李灵素知道,两人都已逝去。
他没有感觉到任何元神波动。
李灵素身子一晃,险些无法御剑,他踏着飞剑,疯一般的冲向李妙真。
飞剑尚未挺稳,他便从剑身跃下,踉跄的奔到李妙真身前,怔怔凝视几秒,突然双膝一软,跪伏在地,脑袋杵着地面,嚎啕大哭起来。
“妙真,妙真!.师哥来晚了,师哥来晚了啊……”
他神经质般的捶打地面,哭的声嘶力竭。
李灵素和李妙真从小一起长大,因天资出众,未及冠便被封为圣子圣女。
两人一起修道,一起背诵古籍经典,一起切磋法术,相伴着走过了童年和少年。
李灵素那么风流一个人,却对容貌出众的师妹没有念想,那是真的把她当亲妹妹了。
看到飞燕军全军覆没时,他便料到李妙真的结局。
生死与共的兄弟们全部留在了战场,以她的性子,便只剩玉石俱焚了。
她不会逃的。
冰夷元君迈步走到徒弟面前,脸色冷漠的审视片刻,道:
“天尊预见了她的死劫,没想到应验的这么快。”
她语气平静,仿佛死的是外人,而不是徒弟。
冰夷元君沉吟片刻,单手捏起法诀,口中念念有词。
俄顷,周遭风停了,但却愈发的阴冷,一道道残破的军魂浮现。
冰夷元君在这些残魂里看见了李妙真,她表情木讷,默默的与一众军魂待在一起。
“她把地魂烧没了。”
玄诚道长没什么表情的摇摇头。
在道门领域里,这已经算是魂飞魄散了,缺了一魂,想替她拼也拼不回来。
李灵素双目通红的看着李妙真的残魂。
很显然,李妙真战死时,用了禁忌法术,以魂飞魄散为代价,提升了修为。
“还有的救。”
冰夷元君摄来李妙真的天魂,屈指弹入肉身。
接着,从袖子里摸出一枚瓷瓶,拔开木塞。
一股异香飘出,盈满空气,李灵素尽管心情悲恸,闻到这股香味,仍不受控制得产生“食欲”,来自元神的食欲。
“紫金丹!”
玄诚道长面无表情,语气淡漠:“这是你晋升二品用的丹药,这是你最后的凡心?”
如果把太上忘情分为“前中后”三期,三品境的他们,处在前期阶段。
这个阶段的天宗阳神,会保留极少部分的凡心,对象或是道侣,或是子女,或者徒弟。
李灵素又惊又喜,连忙抹了一把鼻涕和泪水。
同时看一眼自己师傅,冰夷师叔的凡心在李妙真身上,那么师尊的凡心是不是在我身上?
遵循内心的求生欲,他没敢把这话问出口。
冰夷元君脸色冷漠,没有回答玄诚道长,撬开李妙真的嘴,把紫金丹塞进她口中。
紫金丹是给阳神进补的,阳神是阴神小成后的另一种称呼。
阳神尚且能受裨益,何况是阴神呢。
用紫金丹修补魂魄,委实是小题大做了些,可却是唯一能救李妙真的办法。
……
第771章
春祭日——复活
紫金丹入口后,冰夷元君并指点在徒儿眉心,以法力化开极品丹药。
丹药化开后,并不流入腹中,而是化作紫气,氤氲在李妙真眉心。
这个过程持续没有太久,一刻钟不到,紫气便缓缓收敛,于她眉心化作一道紫纹。
紫纹与丹药上的纹路如出一辙,是药力沉淀的象征。
李妙真四品之躯,无法彻底吸收药力。
她很快醒转,视野从模糊到清晰,首先看见的是哭的鼻子眼睛通红的李灵素,李妙真茫然了一下,心说师哥呀,你也来陪我了吗。
接着,就看见了师尊冰夷元君,还有师伯玄诚道长。
她便明白了怎么回事。
脸色苍白,嘴唇干燥的她,勉强笑了一声:
“多谢师尊救命之恩。”
大难不死,本该是高兴的事,只是目光所及,那些战死的故友,她心里沉甸甸的,未曾有一丝一毫的喜悦。
“你是天宗圣女,掌教继承人之一,为师自该救你。”
冰夷元君不掺杂感情的声线说道:
“为师和你玄诚师伯此次下山,是奉天尊之命,带你们师兄妹回宗门。
“天人之争后,天宗封山,任何人不得再下山。”
李妙真感应了一下自身状态,脏器多处破损,肉身岌岌可危,反倒是燃烧的元神已经修补完毕。
她自知无力反对师尊,沉默了几秒,道:
“天尊会如何处罚弟子?”
冰夷元君摇头,淡淡道:
“那是天尊的事。”
李妙真没再多问,转而看向李灵素,道:
“弟子还有唯一的心愿,戚广伯奇袭浔州城,情况紧急,务必要将此事传给杨砚等将领。请师尊垂怜,成全弟子。”
冰夷元君皱了皱眉:
“你既已死过一次,还是看不开凡俗之事?”
李妙真再次望向横尸遍野的战场,目光悲伤,“我的朋友都留在了战场,我已经走不了了。”
走不了,指的是心。
冰夷元君点点头,索性这个弟子已经做过太多“错事”,她不会因为愤怒或恨铁不成钢之类的情绪,强压弟子。
不,其实她现在什么情绪都没有,连愤怒都不会有。
玄诚道长亦然,不过额外提出一个条件,他取出一枚碧绿色的丹丸,递给李灵素,道:
“为防止你再次逃跑,把它吃了吧。”
噬灵丹!
此丹是天宗独有的丹药,服下之后,三日内不得解药,便会元神枯竭。
超凡之下,统统难以幸免。
身为圣子,李灵素当然识得此丹,难以置信的望着玄诚道长,颤声道:
“师尊啊,我,我是你从小带到大的弟子啊,您心里不会痛吗,不会愧疚吗。”
玄诚道长面无表情,语气冷漠:
“你觉得为师会吗。”
天杀的太上忘情……李灵素领命而去,驾驭飞剑消失在蔚蓝天际。
他现在无比确认,师尊的凡心绝对不在自己这里。
这天宗不待也罢。
…….
春祭日前一天。
往常的春祭日,必定是中原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
它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每年的春日祭,朝廷会举行笼罩的祭天大典,祈祷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也会在这天烹羊宰猪,祭祀天地,祈祷今年有个顶好的收成。
今年春祭,对于百姓来说最为窘迫,富户人家不变,贫苦人家就只能用草扎的祭品代替。
至于朝廷,大概官场上下,都没什么心情搞春祭大典了。
并非缺银子的问题,朝廷再怎么拮据,也不至于办不了春祭大典,委实是雍州的战事令人焦心。
距离洛玉衡渡劫已经过去八日,期间,雍州的战事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悲壮”、“惨烈”来形容。
首先是云州军奇袭浔州,城中两万守军死的只剩三千,前青州布政使,现雍州总兵杨恭在守城战中断了一臂,心蛊部飞兽骑全军覆没。
浔州危难之际,许新年等游走于防线上的军队及时赶回支援,身受重创的杨恭当机立断,亲率剩余守军出城,与援兵里外夹击云州大军。
奇袭浔州失败的云州主帅戚广伯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咬着牙命其麾下的中军精锐,与大奉军展开鏖战。
双方在浔州城外鏖战一天一夜,血流成河,据传回京的情报上说,人与马的尸骨铺的骑兵无法行进的夸张程度,形成天然的拒马屏障。
这一战,原本是有机会吃下云州中军的,一旦成功,也许会成为中原战事的转折点之一。
直到一支可怕的骑兵出现,以蛮横到近乎不讲理的架势插入战场,在云州中军的配合下,里里外外将大奉骑兵凿穿数次。
原本占尽优势的大奉军难以在平地上与这支骑兵争锋,只得退回城中,这才得以喘息。
这支骑兵如今被大奉朝堂诸公牢牢记在脑海,深深印在心里,叫“玄武军”。
它从未在青州战场上出现过,却一战扬名,成为了大奉军的噩梦,乃至朝廷诸公听见“玄武军”三个字,也忍不住头皮发麻。
戚广伯是铁了心要破浔州,当夜再次展开攻城,不计代价的投入兵力,黎明时浔州失守。
大奉军撤离浔州,杨恭与张慎李慕白三位大儒,率八百人马断后,云鹿书院大儒手段高超,诡谲莫测,成功掩护大奉守军撤离。
但杨恭因频频施展言出法随之术,加之重伤在身,法术反噬之下,内伤外患爆发,退守雍州城后便昏迷不醒,命悬一线。
这一战,直接打光了大奉军仅存的精锐,自秋收时,十万大军半数战死于靖山城,大奉的精锐部队便处在捉襟见肘的处境。
青州战役中,朝廷调兵遣将,把各州卫所里能调动的精锐,几乎都调到了青州。
结果近五万人战死沙场,残部退守雍州。
女帝上位后,兵部尚书咬牙切齿,又从附近几洲调过去一万兵马。
浔州一战,连这点家底也拼的差不多了。
同时武林盟、李妙真等义军同样湮灭在这场必将载入史册的惨烈攻城战中。
武林盟死了两位四品帮主,麾下教众死伤达八成。尤其李妙真,她所率领的飞燕军全军覆没,本人和师兄李灵素被天宗长辈带回宗门,再无消息。
浔州失守后,云州军彻底偃旗息鼓,与大奉军展开对峙。
云州军出云州时,总共有六万嫡系部队,分左中右三军,俱是精锐中的精锐,这还不算民兵。
攻占青州后,凭借储备充裕的钱粮,招揽江湖人士和流民,兵力扩充到十万,这就造成了云州军越大越多,大奉军越打越少的现象。
大奉国库空虚,流民成灾,云州有备而来,积蓄了二十年。
其实拼的是底蕴。
青州战役中,云州军乍一看越大越多,实则左军三万精锐,已经被大奉军拼的七七八八。
雍州战役开始后,杂牌军和精锐日益减少,直到近来夺取浔州的这场惨烈战役结束,大将军戚广伯的直系中军,彻底打的精光。
招揽来的江湖人士和杂牌军已所剩无几,曾经驰骋战场,翱翔天空的朱雀军,已经只剩下二三十时骑,彻底沦为空中伺候。
现今的云州,全靠右军主力和玄武重骑撑场子。
这也是雍州战役开启后,戚广伯改变战术,采用以战养战的方式。
云州底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耗损下去。
但是,近日来,战场局势又有了变化,兴许是北境的超凡战迟迟没有结束,让云州军嗅动了一丝不妙的味道。
戚广伯集结了所有精锐,陈兵雍州城外,大战一触即发。
破了雍州,云州军就可以直达京城了。退一步说,就算暂时拿不下京城,也可以让许平峰炼化雍州,增加底蕴。
另外,除了牵动整个中原局势的渡劫战外,还有一处超凡战,也打的险象环生。
根据斥候、打更人密探观测到的情况,武林盟老匹夫数次遭到许平峰暗算,被强行传送入青州。
这位二品巅峰术士欲在主场强杀老匹夫,老匹夫不愧是成名已久的高手,每次被打的嗷嗷叫,但每次都能凭借武夫的皮糙肉厚,从青州杀回雍州,卷土重来。
相比起两位二品术士的巅峰对决,孙玄机和姬玄的战斗可圈可点,密探们并没有太多关注。
……
御书房内。
头发花白的兵部尚书向女帝哭诉:
“陛下,除了陈兵边境的部分精锐,兵部真的调不出兵力了,各州卫所能用的兵都用完了,只保持着最低限度的人马,维持各州稳定。
“春祭临近,可距离天气转暖尚有些时日,流民匪寇需要兵力镇压啊。一旦调空卫所兵力,后果不堪设想。”
钱青书出列呵斥:
“雍州大战一触即发,可守军数量难以守住雍州,若是云州军顺利攻占雍州,下一步就是兵临京城。如今除了拆东墙补西墙,还能如何?”
诸公在御书房里吵的不可开交。
战事进行到这一步,便是这群老狐狸,也难以保持静气了。
大案后,女帝气态威严,轻轻抬眸,看一眼兵部尚书,淡淡道:
“让你调兵便调兵,朕不想听任何理由,朕只要听话的人。”
兵部尚书心里一凛,颓然道:
“臣明白。”
诸公面面相觑,吵闹之声慢慢停歇,兵部尚书是魏渊的轻信之一,陛下敲打起来,完全不看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