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林瑾低着头,整个人已经麻了。蒙毅满脸无奈,暗叹始皇已经被赵惊鸿给套进去了。
嬴政显然也反应过来了,明明刚才是赵惊鸿说的想要公主,怎么现在就成了自己强人所难了?
“咳!”嬴政轻咳一声,对赵惊鸿道:“朕有事要问你。”
“陛下请讲!”赵惊鸿也不敢再皮了,嬴政都被他绕进去了,万一嬴政恼羞成怒要噶他,他就真作死成功了,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
他也就是仗着嬴政不杀功臣,用人唯贤这一块跳一跳,换成其他任何一个皇帝,他都不敢这样折腾。
嬴政缓缓道:“你所献国策,对我大秦有功,翰林院和修撰启世大典,对大秦而言,都是功在千秋的大计。不过,朕有一点不明白,还请赵先生为朕解惑。”
“草民定知无不言!”赵惊鸿赶紧表态。
嬴政微微点头,对于赵惊鸿现在的态度很是满意。
“翰林院是掌控天下文人的地方,集百家之言,收天下书籍。然,朕心中疑惑,百家之中,究竟何家学说,可为大秦所用?”嬴政看着赵惊鸿,询问道。
赵惊鸿立即道:“陛下不是正在用法家吗?法家可掌控一国,定一国之根本,以法治国,有法可依,当百姓尊法,官员尊法,可使天下有章法,有束缚,亦有规律!”
扶苏和林瑾听到这话,心中鄙夷,因为之前赵惊鸿在他们面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变化也太快了吧!
当然,他们也明白,赵惊鸿说的话也是因人而异,是赵惊鸿将他们当自己人,才无所顾忌地说那些,现在面对秦始皇,所说之言必然要有所思考,有所顾虑。
嬴政微微蹙眉,“法家?可天下人人人痛恨秦律,人人称朕为暴君,若法家可用,为何如此?”
赵惊鸿无奈,“陛下,就如同我在自己家一样,关上房门,我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可以在自己的卧室内不穿衣服,用夜壶上厕所,亦可用铜盆上厕所,没人管我!”
“但出门在外,我就必须要穿衣服,必须遵守道德法律。”
“若我不穿衣服睡觉……”
“先生!”扶苏忍不住提醒道:“我父皇在这里,还请先生注意言行,莫要如此粗鄙!”
“咳咳!”赵惊鸿赶紧道:“不好意思,喝多了!”
嬴政和蒙毅对视了一眼,心中暗道:这赵惊鸿还真是豪放。
“总而言之,我在自己家里可以很自在,但若出门在外,就要受到束缚,若是在别人家中,我必须遵循礼法,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注意主家的态度,就很不自在。”
“律法如同这般,是约束天下人言行的枷锁。就如同耕牛上笼嘴一样,他必然不会舒服,但这样可以让农夫更好的控制他。百姓亦然,他们若没有枷锁,我行我素,无法无天,天下必然会混乱。”
“秦律虽然严苛,但控制了天下人的言行,有了规矩,遵循了礼法,虽然让人不舒服,但却很有用。”
“至于他们骂陛下……因为受到束缚,感觉到不舒服,有怨言是正常的。”
见嬴政微微蹙眉,赵惊鸿补充了一句,“天人之人,哪怕如圣人,也有人不喜,更何况您是管制他们的人。”
嬴政微微点头,“有道理!”
不过,嬴政还是盯着赵惊鸿,“不过,朕觉得你没有说真话!”
赵惊鸿不由得一阵苦笑。
这位始皇帝还真不好糊弄。
“陛下想听什么真话?”赵惊鸿道。
“我想听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嬴政沉声道。
“若草民说的难听,得罪了陛下呢?”赵惊鸿问。
嬴政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天下之人人人骂朕暴君,而朕却从未错杀过一位功臣!你对大秦有功,朕亦可对你保证,不管你说什么,朕都不会杀你!”
“只是不会杀我?万一把我关进大牢,我岂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赵惊鸿微微撇嘴,但动作轻微,他可不敢让嬴政看出来。
这里是古代,可不像前世那般的发达社会,就算你说话口无遮拦,行为举止没礼貌,大家也不会对你怎么样。
但面前这可是秦始皇,是皇帝,做出什么逾越的动作举止,亦或者礼节不到位,可是有被治罪的风险的。
嬴政闻言,不由得哈哈一笑,“你放心,不管你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谢陛下!”赵惊鸿得到了嬴政的保证,这才放心,开口道:“臣今日还跟扶苏公子及林瑾说过,论治国之道,无一家学说可用!”
林瑾听到赵惊鸿在秦始皇面前提他的名字,心中还兴奋了一下,以为赵惊鸿在提携他,让秦始皇可以对他留下印象,方便以后入朝为官。
但一听赵惊鸿后面的话,他不由得把头埋得更低了,恨不得表现出不认识赵惊鸿的样子。
他很想对赵惊鸿说:先生,您知道您这么说话会挨打吗?
就连一旁的蒙毅都是心中一惊。
诸子百家,治国之道,竟然无一家可用!
赵惊鸿这话说的未免也太狂妄了!
他熟读兵家和法家经典,也对儒家思想有深刻的了解,兵家乃征战之道,法家有治国之道,儒家亦有可取之处,怎么到了赵惊鸿口中,无一家可用!
“哦?”嬴政却来了兴趣。
他要的就是赵惊鸿这种大胆的言论。
朝堂诸公,每个人身后都代表了世家贵族的利益,更牵扯了诸子百家的身份,所以所说之言,都是为了自家利益。
赵惊鸿不同,他敢说敢言,敢于推翻一切。
而且,赵惊鸿的言论,时常会让嬴政感到眼前一亮。
他倒要听听,赵惊鸿为何说百家之言,无一家可用!
第63章
装逼的机会留给扶苏赵惊鸿缓缓起身。
嬴政挥手屏退了舞姬和乐师,觉得这些舞姬影响注意力,乐师奏乐影响他听赵惊鸿的言论。
等乐师和舞姬退下,赵惊鸿站在了大殿中央。
此刻,赵惊鸿身上展现出来一股前所未有的气质。
身姿笔挺,样貌俊朗,眉眼之间尽显豪气,举手投足,尽显自信,甚至给人一种生子当如赵惊鸿的感觉。
嬴政则是满脸欣赏地看着赵惊鸿。
他觉得赵惊鸿确实有种让人感觉亲近喜爱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或许,是因为长相好吧。
颜值也是一种实力。
赵惊鸿缓缓道:“今日我便跟扶苏公子和林瑾谈过。”
“又来!”林瑾都快哭了。
别拉着我了!
林瑾郁闷不已。
他脑袋不硬,扛不住九族消消乐。
这言论要是传出去,诸子百家还不得把他们几个人给生吞活剥了。
“所有的学说,谈治国,在我看来,都是空谈,皆是纸上谈兵!”
“敢问陛下,诸子百家之中,何人当过一国之君?有治理一国的经验?有切实可行的治国成功案例?”赵惊鸿问。
嬴政不由得一阵蹙眉。
他看向蒙毅,询问道:“以朕所知,似乎并没有过,对吧蒙爱卿。”
蒙毅想了想,拱手道:“陛下,臣思索一番,也未曾记得有哪位当过国君。”
嬴政微微点头,“那便是没有!”
赵惊鸿道:“既然没有,既然他们没有治理过国家,没有成功经验,又如何教国君治理国家呢?”
嬴政不由得眼前一亮!
对啊!
一个个都没有治理过国家,甚至入朝为官,都是一些失败的经历。
如此,他们为何可以教国君如何治国?
想明白这些,嬴政不由得笑了。
他被气笑了。
原来,诸子百家夸夸其谈,都是在诓骗!
就连蒙毅都被赵惊鸿的说辞给吓了一跳。
但仔细想来,又确实如此。
但细想之下,也并不全对,毕竟诸子百家中,有许多人入朝为官,治理效果还是不错的。
赵惊鸿继续道:“所以,我才说,诸子百家治国之言,无一可用!”
“治国,唯有实践出真知,任何未曾实践获得成功的言论,都要保持怀疑的态度,若有人说他的方法一定可以成功,那臣觉得,这些人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为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为的只是自己的名声而已!”
“彩!”嬴政忍不住喝彩,“先生所言,犹如一把利刃,为朕剖开了多年来笼罩在朕面前的黑纱,得以让朕看清这些事情的原貌!”
“而且,先生所言,让朕感悟颇深!实践出真知,此言堪比圣人之言!”
当即,嬴政起身,对赵惊鸿拱手一拜,“先生受得起朕一拜!”
赵惊鸿不敢托大,赶紧拱手回礼。
一旁的扶苏也心情激动,对嬴政道:“父皇,今日先生还对扶苏有言,让扶苏醍醐灌顶,立下了人生目标,扶苏下定决心,日后以先生之言约束己身,终身为此目标!”
“哦?”嬴政好奇地询问,“赵先生对你说了什么?”
扶苏起身,对赵惊鸿拱手示意。
赵惊鸿微微点头。
都有装逼的机会,他自然要给扶苏这个机会。
扶苏得到赵惊鸿的示意,站直了身子,走出桌前,昂首挺胸,一脸正气,神情肃穆,缓缓道:“先生告诫于我,此生目标,当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嘶!”
在场的,不管是嬴政还是蒙毅亦或者林瑾,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满脸震惊地看向赵惊鸿。
甚至,林瑾激动得浑身都在颤抖。
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多么伟大的目标啊!
人生当如此啊!
他甚至觉得,此言跟他们家墨圣的兼爱非攻之思想,有的一比!
他觉得,始终是自己小瞧了先生之才!
先生之才,犹如瀚海,他只不过是看到了其中沧海一粟。
他甚至觉得,若可观得先生才学全貌,便可知先生与古往今来的圣人相比,也不相上下!
蒙毅也惊讶地站起身来,双手抬起,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赵惊鸿。
此四言多么震撼人心,唯有听到的人才明白,唯有熟读各家典籍的蒙毅才能够有深刻的了解。
此四言,若真的可以做到,那便是当真超越了古今圣人!
“先生!大才!受蒙毅一拜!今日听先生一言,远超蒙毅毕生之所学,先生可以为师矣!”蒙毅心中震撼无比,更是激动。
今日能听得此言,死而无憾。
他如今,算是彻底明白当初孔子之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如今,他真的全然明白了孔子所说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是多么激动。
当初孔子求见老子,老子问他:你已经得道了吧?
孔子说: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
老子对孔子说: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人们必然会争先恐后地将其献给君王,如果可以送人,必然会将他送给亲人。如果可以说得清楚,必然会告诉自己的兄弟,传给自己的子女,然而,道在人们心中没有形态,亦不可能如此简单,因为每个人对道的认知不同,并且心中没有对道的认知,就算告诉他,放在他面前,他也不会明白。
当时孔子很迷茫,他熟读《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秋》,见了七十多位国君,为他们讲述先三治国之道,讲述周公、召公的成功之路,但没有一人采纳他的主张。
所以他很苦恼。
随后老子对孔子一番教诲,孔子恍然大悟。
而后便对弟子说:见老子,犹如龙也!
他不知道当初老子除了书籍记载之中还对孔子说了什么,但他此刻很清楚,那定然是对孔子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就如同他今日听到了赵先生这四句真言一般!
这四言,便是真道!
传道之恩,大于天!
对于蒙毅激动的模样,赵惊鸿没有回答,只是拱手回礼。
蒙毅想要拜师,他还不想收呢。
他可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教导别人。
第64章
扶苏,快喊我爹!嬴政在一旁,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够说出这样的话?
心中是有怎样的波澜壮阔的理想,才能如此想?
他作为大秦的皇帝,见过太多人,他所接触的人,哪个不是人中龙凤?更是有多少自诩为君子的?
但是,这些人……不!确切地说,他见过的所有人,都无法跟赵惊鸿相比。
就凭这四句话,凭赵惊鸿可以说出这四句话,他愿意称赵惊鸿为第一君子!
当即,嬴政走出桌前,满脸认真地对赵惊鸿道:“圣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今日先生对朕有传道授业解惑之恩,吾,愿称先生为惊师也!”
赵惊鸿吓了一跳,赶紧摆手,“陛下,草民才疏学浅,不敢为师!”
“先生不必如此,先生便是吾师!日后,朕便称先生为惊师!”嬴政说的很认真。
赵惊鸿却惊讶地看着嬴政。
其实,他明白,所有的君王所谓的什么礼贤下士,都不过是想要让对方为己所用,说难听点就是驭人之道。
但像嬴政这样的,他还真没想到。
赵惊鸿没再说什么,只是对嬴政微微拱手示意。
扶苏在一旁道:“当初先生传说我此四句真言的时候,扶苏心中如同大家一样震惊,能得吾师,乃扶苏之幸也!”
嬴政立即看向扶苏,缓缓道:“朕当年流落赵国作为侄子,是朕父王派人将朕从赵国救回,而后父王去世,朝堂局势复杂,若非吕相力挽狂澜,将朕推扶上位,也不会有朕的今天。”
“吕相对于朕而言,是亦臣亦父,所以,朕一直以来,都喊吕相为仲父。”
“吕相从小就对朕悉心教导,传授于朕治国理政的知识,还教导朕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而后辅佐朕上位,辅佐朕处理政务,可谓是手把手地将朕教导出来的。”
“对于朕而言,吕相亦师亦父亦臣,没有吕相,就没有朕的今天,所以朕喊他仲父,在朕心中,他是仅次于朕父王的人。”
“而如今,扶苏!”嬴政盯着扶苏,“时至今日,朕心甚慰,因为,你也有了一位犹如朕的仲父一般的人物,在你身边辅佐你。”
“你,也应当喊他仲父,但你们年龄相仿,你以后便喊惊师为季父吧!”
“啊?”扶苏整个人都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