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6章

    嬴政听完,心中感慨。

    他没想到,在乡野之中,竟然还有这等奇才。

    “还有何事?”嬴政问。

    司马寒回答:“两百万石粮食,皆已送往汴州和邯郸。”

    “他做到了?”嬴政惊讶地询问。

    司马寒点头,“此事也算是一场意外。”

    “细细说来。”嬴政很是好奇。

    司马寒犹豫了一下,缓缓道:“这三百万石粮食,乃是上郡刘家多年来积攒。”

    “三百万石?不是两百万石吗?”嬴政立即询问。

    第261章

    完善军功制嬴政面色不善,“为何汇报数目不同?”

    司马寒身子一紧,急忙解释道:“回陛下,按照您的旨意,需要赈灾,而汴州和邯郸,每地一百万石粮食足矣。所以,另外一百万石,则留在了浑怀障。”

    “你是说,赵惊鸿将这一百万石粮食给昧下了?”嬴政面色不善。

    “这……”司马寒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这三百万石粮食,都是人家凭本事得来的。

    并不算存昧不昧下啊。

    怎么被嬴政这么一说,感觉像是赵惊鸿偷了嬴政东西似的。

    “算了!”嬴政淡淡道:“朕也不是那小气之人,既然他解决了邯郸和汴州的问题,剩下那一百万石粮食,朕就不追究了。”

    “陛下圣明!”司马寒只能硬着头皮道。

    嬴政摆了摆手,“继续说。”

    司马寒点头,继续汇报:“如今,赵惊鸿主力在售卖火炉,而刘家就是他选择之人。”

    “刘家?哪个刘家?”嬴政蹙眉,丝毫想不到有关于刘家的记忆。

    司马寒回答道:“乃是上郡一小家族,未曾崭露过头角。”

    嬴政微微点头,“那赵惊鸿为何选择刘家?”

    司马寒苦笑一声,“如此说来,颇为复杂。”

    “你就细说无妨。”嬴政对于赵惊鸿在上郡发生的事情很是好奇。

    司马寒点头,“这要从扶苏公子和赵惊鸿在上郡建立上郡书院,意图让上郡适龄学童,皆可入书院学习。”

    嬴政不由得挑眉,“倒是有些好高骛远了。”

    他怎么不知道,知识的珍贵程度,并且很多书籍都掌握在世家手中。

    让他们将这个特权让出去,他们又怎么会愿意。

    听着司马寒讲述后面发生的事情,嬴政一副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表情。

    最后,听到刘春亭率人去浑怀障讨要说法的时候,嬴政忍不住冷哼一声,暗道这刘春亭倒是一个憨货。

    竟然敢去找扶苏的麻烦,扶苏虽然心善,但毕竟身份地位在那里放着呢,也不是他一个小小的世家可以得罪的。

    后面果然听到司马寒说,赵惊鸿率人将其都斩了。

    嬴政不由得微微点头,觉得赵惊鸿确实杀伐果断。

    但听到其中一员猛将,一刀下去,人马俱碎的时候,嬴政忍不住问:“此人可是鲁辙?”

    “并非鲁辙,而是刘锤,当初在县城所寻之才!”司马寒道。

    嬴政不由得一阵感叹,如此人才,怎么都被赵惊鸿和扶苏给寻去了呢。

    “那火炉售卖两千一个,石涅150钱一石。”司马寒汇报道。

    嬴政微微点头,虽然贵了些,但是可以长久取暖,倒也可行。

    他也明白,赵惊鸿这是在趁机敛财,好锻造环首刀等装备,装配三十万大军。

    “还有何事?”嬴政问。

    司马寒想了想,回道:“赵惊鸿还给刑徒重新修建了新的住所,改善了他们的居住环境。”

    嬴政不由得一阵蹙眉,“为何如此?”

    司马寒给嬴政讲述了一下刑徒的居住环境。

    嬴政听完不由得一拍桌子,“混账!虽然是刑徒,但也是劳力,为朕建造长城,他们也有功,怎么如此对待,甚至还不如牲畜!难道就没有人想要给他们改善环境吗?”

    司马寒道:“陛下,刑徒几十万,若想要为他们建造房屋,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嬴政不由得一阵沉默。

    好一阵,嬴政问:“那赵惊鸿给他们建造,就有钱了?”

    司马寒道:“售卖火炉,可以得些钱财,这些钱,都是赵惊鸿在贴补。”

    嬴政不由得叹息一声,“也罢!还有何事?”

    司马寒想了想,道:“暂无,详细记录,都在缣帛内了。”

    嬴政点了点头,对司马寒道:“你去将蒙毅喊来。”

    “是!”司马寒立即退下。

    嬴政拿起缣帛,开始起来。

    所有发生在上郡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只要是能够记录下来的,都被记录了下来。

    看上面的记录更为详细,比司马寒讲述的还要详细不少。

    嬴政看完,也是颇为感慨。

    这个鲁辙,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

    随后,嬴政则开始研究起来勋官十二转的制度。

    没多久,蒙毅也来了。

    嬴政直接将写着勋官十二转制度的那一页缣帛递给蒙毅,“赵惊鸿对军功制下手了。”

    蒙毅闻言心中不由得的咯噔一声。

    他就知道始皇喊他来没什么好事儿,每次从上郡传回来消息,都是可以把人心脏惊爆的消息。

    可他也没想到,一来就这么劲爆啊!

    蒙毅还没看缣帛上的内容,硬着头皮劝说道:“陛下,赵先生毕竟年轻气盛,加上才学惊人,所以总想要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来。臣觉得,他更改军功制,出发点应该是好的,想要让大秦军队更加强盛。”

    嬴政摆了摆手,“先不用说这些,你且看看,咱们共同研究一下。”

    蒙毅点头,打开缣帛看了起来。

    越看,蒙毅就越是上头。

    好一阵,等蒙毅看完,闭目思索了一番,才抬头看向嬴政。

    “陛下……”

    嬴政道:“你且说说。”

    “这……”蒙毅面露难色,他想说也不敢说啊。

    “朕恕你无罪,尽管说便是!”嬴政道。

    蒙毅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说道:“臣以为,这军功制颇为不错。大秦军功制,主要是斩杀人头,以人头换取军功。勋官十二转虽然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也主要是斩杀人头,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参考。”

    “勋官十二转将战场上获取军功的方式更加完善了。”

    “比如普通士兵想要晋升,需要斩杀敌军人头来获取。而将领需要获取军功,就需要以对阵获胜来获取,比如这上阵上获。”

    “而且,勋官十二转体系中,奖励勇者,百战赏勇,且鼓励先登、斩旗等行为,不仅鼓励我方士气,更打压敌方士气。”

    “臣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今大秦一统六国,大型战争不再有,而大秦军功制也出现了弊端。毕竟,当年六国之战许多军功还未曾落实。”

    “这勋官十二转,便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臣以为,陛下可以将勋官十二转作为参考,改善大秦军功制。”

    第262章

    你便是主家养的狗嬴政微微点头,对于蒙毅的话很是认可。

    如今大秦一统六国,做到了天下一统,之前的军功制确实不再合适。

    当初秦国羸弱,需要积攒民力和军力,军功制就很大程度激发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

    而在那个快速扩张的时代,军功制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所以,很多人说,军功制是大秦的根本。

    但如今大秦一统六国,不再向外扩张,也不再有战争。

    军功从何而来?

    时代已经不允许了。

    士兵们也没了积极性。

    所以,改变是必须的。

    只是哪怕犹如嬴政这般的人物,也不敢随意触碰军功制,因为军功制实在是牵扯到太多的东西了。

    就如同刚才蒙毅所说,如今军功制也遗留了很多问题。

    很多获取战功的老兵,他们的奖赏还没到位。

    如果再发生战争,这样继续下去是不行的。

    更改军功制,势在必行。

    嬴政缓缓道:“你觉得,要怎么更改才最为合适?”

    蒙毅想了想,缓缓道:“赵先生提出勋官十二转制度,必然有其考量在其中,缣帛中所记载,恐不全。但臣也能从中窥探一二,军功制主要的作用,还是激励和赏赐士兵,鼓励士兵勇武。”

    “赵先生提出一个很好的观念,军功赏尚勇者,不管是否有战争,勇者当先。并且,还提出军演制度,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军演也是选拔士兵将士的方式,如此也给士兵们以希望。”

    “否则,无战而养兵,军疲而国疲,是为大忌。”

    嬴政微微点头,“可还有?”

    蒙毅微微摇头,“一时间还想不出其他,还请陛下待臣回去以后好好思考,撰写一份奏折呈与陛下。”

    “可!”嬴政微微点头,“赵惊鸿送来了一些火炉、脚炉、手炉以及汤婆子,你去取几份,于家人使用。具体用法,询问寺人皆可。”

    “谢陛下!”蒙毅大喜。

    虽然不知道东西是什么,但这是始皇赏赐,便是大恩。

    另外,这些东西一听名字,便知道是可取暖之物,正适合这严寒的冬日。

    等蒙毅退去以后,嬴政又对寺人吩咐下去,“去给王翦老将军送上一份,另外再送一坛酒过去。还有冯去疾、李斯等人也送上一份。”

    “是……”寺人退下。

    待寺人退下以后,嬴政抱着那一堆缣帛,去了温暖的偏殿,喃喃道:“军功制……如何完善军功制……赵惊鸿啊赵惊鸿,你还能给朕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

    上郡。

    准备好的刘春亭,携带全部家丁,备好几十辆马车,从上郡出发,前往各地县城和乡镇。

    售卖火炉的大业,即将开启!

    而在浑怀障,无数辆马车牛车,拉着火炉和石涅,也纷纷赶往各地县城和乡镇,在抵达以后,跟刘家的人汇合。

    刘家的这一举动,也引来了上郡诸多世家的关注。

    他们知道,刘春亭这是准备继续在其他地区售卖火炉。

    他们很眼馋,但是却不敢插手。

    毕竟,火炉属于军制的物件,若是仿冒被发现了,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李家。

    郡丞府。

    司马无归和李右在书房内交谈。

    书房内有两个火炉,火炉内散发出来的热量,让屋里暖洋洋的。

    司马无归感叹道:“没想到,屋内竟然还可以放置两个火炉,竟如此温暖。”

    李右笑了笑,“人呐,有能力的话,就要多多的享受。如此,也不枉此生。这火炉一个刚刚温暖,而两个才堪堪合适。若不是火炉太多碍事,我都准备点上七八个火炉,让这室内温暖如春。”

    “如此已经很暖和了。”司马无归道。

    “还不够!”李右笑了笑,“就像你们司马家一样,如今别人或许不知,但我很清楚,你们司马家在上郡之中,已经无人能及。但,你们司马家始终是旁支,上不得台面。”

    “若是咸阳那支支持你,随便给你们安排点什么,就足以你们发展壮大了。”

    “可是,如果他们不支持你,你们上郡司马就什么也不是。”

    “司马青衫应该最明白这个道路,所以你父亲从未去过咸阳。可是,不知道是司马青衫老糊涂了,还是你司马无归心中傲气,竟然想要去咸阳。”

    “几番打压,滋味可好受?”

    司马无归低头沉默。

    李右笑了笑,“你不服气也是正常,正如我李家一样,几番想要去咸阳,都被打压。如今,偏安一隅倒也挺好。但当然,权利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好,越强越好。只有越强,才能掌握住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时代,权利大你一点点,你就如同刍狗一般,命运不受控制。”

    “难道我就没有机会了吗?”司马无归问。

    “有!”李右指了指脚下,“你的机会在上郡,而非咸阳!你去咸阳,让本家怎么想?你想威胁到本家吗?你觉得他们会让你一个支脉的人,在咸阳发展,影响他们对你们的掌控吗?”

    “可是!想要真正掌权,只有咸阳!”司马无归沉声道。

    “太贪心了!”李右循循善诱,“就算要去咸阳,也不是你一代人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从你这一代开始,将子嗣送往权利之中,行走在官场之中。”

    “一代一代的努力,总有一天,等你的子嗣官居高位了,就自然有机会进入咸阳。从而,不再如那笼中鸟,受主家玩弄。就如同我一般,在我这一代,本有机会去咸阳的,但我没去。”

    “我的机会,留给了云谦,待明年,他便可入翰林院,是如今咸阳城内,最好的衙门。”

    李右笑的很开心,很自豪。

    “那商贾之行,始终落了下乘,只不过是主家养的一条狗,为他们抓抓兔子而已,而且随时可以被抛弃。”李右道。

    司马无归闻言,眼中有难以掩饰的羡慕。

    他很羡慕李云谦,羡慕李云谦有这样一个好父亲,可以托举他。

    而如今,他所要走的路,很难,且无人推举。

    司马无归将最后的希望落在了李右身上,“岳父,我想要请您引荐扶苏公子,听闻扶苏公子喜读书,我家中有些孤本,可呈其一观,趁机交好,不知是否可行?”

    第263章

    心善则误思李右闻言,不由得深深地看了司马无归一眼,“你司马无归确实是一个聪明人,善于抓住一切擅长抓住的机会。然而,官场并非你想的那么简单,并不是凭借一本书,一份情谊就可以解决的,而是利益。”

    “切身利益,相关利益,共同利益。如此,达成一致,你们才有可能进而有下一步的发展。就比如我李家与你司马家的结合,你可明白其中原由?”

    司马无归心中不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