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闻弦而知雅意的苏培盛招来了小太监到景仁宫传话。“皇后娘娘,皇上今早说您炖的老鸭汤最合他的胃口。”
“好,本宫知晓。”
皇后想着皇上未来这几天不会再入后宫,做汤时就背着人往里头撒了些许粉末。
剪秋亲自端着锅送到了养心殿,皇上将人赶走后,用瓷勺捞了好几回,也没发现老鸭汤的诀窍。
“苏培盛,你来尝尝这老鸭汤里头都有哪些材料?”
苏培盛一碗汤下肚,除了鲜之外,什么也没尝出来。
隔了几日后,景仁宫又送来了老鸭汤,挨了板子的苏培盛将好吃的小冬子推了出来。
“皇上,这小子舌头灵敏,兴许能尝出鸭汤里的材料。”
小冬子只喝了一口,就垂头禀报。
“启禀皇上,奴才从鲜亮的鸭汤中尝出了苦味儿。这汤中应当放了某味药材。”
他幼时体弱,在弟弟出生前,差不多都是泡在药罐子里的。
小冬子对药材的味道深恶痛绝,即使是再鲜美的汤中放了药材,他都能一口尝出来。
只有绿豆汤中的甘草除外。
疑心病犯了的皇上当即吩咐。
“苏培盛,传张五味过来!”
第228章
盛怒皇上曾经向皇后询问老鸭汤的配方,但皇后却未曾提及其中添加了药材。
这入口的东西一旦混了药材,容不得皇上不多想。
苏培盛深知此事的重要性,一瞬间额头上汗水淋漓,急忙将张五味太医带往养心殿。
“皇上,奴才已将张太医带来。”
“张五味留下,其余人在外头守着。”
皇上冷冷地下了命令,众人退下,屋内只留下了皇上和张五味。
皇上指了指放在桌上的老鸭汤,语气凝重。
“这汤里似乎添加了药材,你仔细辨别一下。”
“微臣遵旨。”
张五味恭敬地接过汤碗,细细品尝后,眉头紧锁。
“回皇上,微臣从汤中辨别出了一味极为特殊的药材。”
“此药材名为雷公藤,民间又称之为山砒霜、断肠草,毒性极大,以作杀虫、消毒之用,且常以外敷为主。”
皇上的目光瞬间变得凌厉,紧盯着汤煲,咬牙切齿地追问。
“若是内服,又会如何?”
心惊胆战的张五味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回复。
“回皇上,内服少量会有碍子嗣,接连服用一定的天数,则会失去生育能力。”
他深知自己已触及宫中机密,心中忐忑不安,生怕因此遭致不测。
在皇上身边侍候的人都清楚,这老鸭汤出自景仁宫的皇后之手。
张五味此刻汗流浃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过了许久,皇上冷冷的声音才再次响起:“你且滚出去吧。记得管好自己的嘴”
“皇上,微臣必定守口如瓶,这就滚出去。”
张五味如释重负,连滚带爬地退出了养心殿。
“张大人,您可还好?”
苏培盛急忙将人扶起来,低声询问。
张五味轻轻地摇了摇头,指了指站在不远处的小夏子。
“本官有些不适,可否劳烦夏公公送一程。”
“小夏子,你替杂家送张大人回去吧。”
同在养心殿当值,苏培盛愿意给他这个面子,直接指了小夏子送人。
他自己则警醒的站在门边,随时等候差遣。
没多久殿内传来了刺耳的哗啦碎裂声,苏培盛余光一瞥,瞧见主子爷最喜欢的青花压手杯正四分五裂的躺在地上,茶水溅的到处都是。
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滞了,苏培盛悄悄往后挪了挪。
可他才挪了几步,却见皇上大步流星地朝外走来。
“苏培盛,带上侍卫随朕去一趟景仁宫!”
“奴才遵旨,主子爷,敢问可要乘龙辇出行?”
皇上没有搭理他,怒气冲冲地埋头赶路。
苏培盛见状,直接点了守在养心殿外的侍卫跟上。
角落里一位负责扫洒的太监见了这阵仗,悄悄地出了养心殿。
皇后听闻宫门口的唱喝,很是诧异。
皇上大多时候都是在养心殿用午膳的,怎会在这个时辰来到景仁宫?
尽管心怀疑惑,皇后还是含笑出迎。
“臣妾参见皇上,愿皇上万福金安。”
皇上越过她踏入正殿,冷冷地说。
“万福金安?皇后嘴里说得好听,恐怕心里不是这么想的吧。”
皇后心中一紧,皇上这是怎么了?
她强自镇定的回复,“皇上,臣妾不敢!”
“你有什么可不敢的?皇后,你可知晓朕因何而来?”
皇上冷冷地盯着皇后,好似要将她的身子穿透。
皇后快速地将自己干过的事情回忆了一遍,没找出任何头绪。
她镇定自若地直视着皇上,“回皇上,臣妾不知。”
“不知?”
皇上冷哼一声。
“那朕就告诉你!张五味在老鸭汤中查出了雷公藤的粉末。长期内服此药有碍子嗣,你可知罪?”
皇后闻言大惊失色,连连摇头否认。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求皇上明察,臣妾绝对没有害皇上之心,定是有人陷害臣妾。”
皇后声泪俱下地辩解。
“陷害,朕倒要看看谁敢陷害皇后?”
皇上怒不可遏地吼道,“来人!给朕搜宫!”
随着皇上的命令下达,一群侍卫涌入景仁宫的各个房间。
不久后,便有侍卫来报。
“回禀皇上,奴才在皇后娘娘的凤榻下搜出了大半匣子的不明粉末。”
皇上将匣子狠狠地摔到皇后面前,厉声质问。
“皇后,你可还有什么话要说?”
皇后失魂落魄地一把将匣子抱在怀里,痛哭流涕。
“皇上,臣妾冤枉啊!”
“您若是不信,可请太医来查看药匣中的粉末。”
“这匣子可是当年......”
“够了,朕不想听你解释!”
皇上粗暴的打断了皇后的话,冷冷地宣布。
“皇后乌拉那拉氏61宜修,心术不正,在朕的汤中下毒,意图不轨,即日起......”
“皇上,看在哀家的面子上,再查一查吧!”
匆匆赶来的太后连忙出声阻止。
“皇后这些年来尽职尽责的照看后宫,皇上就看在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儿上,召太医过来查验一下匣子中的粉末吧。”
孙竹息给剪秋使了个眼色,二人合力将大惊失色的皇后从地上扶起来。
太后老人家拦住了皇上盛怒之下的决定,那皇后就不会有大碍。
“儿臣给皇额娘请安,这些许小事怎惊动了皇额娘?”
皇上脸上挂着显而易见的不虞。
“皇上带着大批侍卫怒气冲冲的入了后宫,哀家要是得不到消息,那不就成了真的眼瞎耳聋的老家伙。”
“皇上可否告诉哀家,你们帝后二人闹了什么小别扭?”
太后放软了态度,好似一位要来调解小夫妻矛盾的和蔼长辈一般。
“皇额娘,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里头去吧。”
皇上定定的看了苏培盛一眼,让他看紧了正在垂泪的皇后。
他也没有隐瞒,直接将老鸭汤中发现雷公藤之事告知。
“皇额娘,皇家子嗣不仅是皇家血脉的延续,也是江山社稷的根基。”
“皇后此举无异于是想引起山河动荡。若是被她得逞,朕百年后将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皇额娘,朕已下决定,今日一定要废了她。”
“皇上,此事不可轻率!”
“皇后乃是你的正妻,岂可因一锅鸭汤轻易废去?何况此事一旦传出,必定会引起朝野动荡,对皇家的声誉极为不利。”
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更不能出了一位心肠歹毒的皇后。
第229章
养病“哀家知晓皇后经常给你送汤,有很大的嫌疑,但这汤送到养心殿的途中发生了什么还尚待查明。”
“皇上倒不如先听听皇后怎么说?”
太后用难得和善的语气劝说。
“那朕就看在皇额娘的面子上,给皇后一个辩解的机会。”
皇上不觉得皇后还有翻盘的机会,就顺了太后的意思。
即便太后再看重家族荣耀,可在证据面前,她也不能无理地包庇皇后。
“宜修,你且如实告诉哀家,那匣中究竟是何物?”太后的目光锐利而深邃。
“回皇额娘,这匣子乃是弘晖在世时存放小玩意儿的。这些年来一直收着。”
皇后的声音中充满了怀念。
“臣妾在弘晖每年的忌日时都会抓一副退热药回来,亲手磨成细细的粉末封存在此处。”
“虽说臣妾对弘晖的离世早已释怀,但这个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皇后慈爱的眼神落在匣子上,轻轻地擦去上头粘到的灰尘。
“臣妾将小匣子放在榻下,就好似弘晖一直陪在臣妾身旁一样。”
“皇上、太后若是不相信,可召来太医检查一番。”
长子弘晖的夭折一直是皇上心中的一根刺,他瞥了一眼那斑驳的匣子,随后吩咐苏培盛去传唤张五味。
太医院离着景仁宫不算远,但皇上还是想用住在养心殿的张五味。
当年弘晖早夭之时他确实伤心了一阵,随即又被柔则腹中的孩子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
这些年每每回想起弘晖,皇上都无法否认最初听到弘晖没了时,他心中想的是柔则的孩子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可惜后来柔则在遭遇了难产,不幸母子俱亡。
后来他也以福晋之位,甚至是皇后之位补偿了宜修。
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皇上心中废后的决心愈发强烈。
他无法容忍自己有一个如此善妒且狠毒的皇后。
而坐在另一边的太后在宜修提起弘晖时,就明白给皇上下药之事与她脱不了干系。
银丝满头的太后默默地叹了一口气,宜修怎就这么执着呢?
皇后这里靠不住,要尽快安排家族里其它的女孩入宫。
宜修紧紧地将匣子抱在怀里,想要从中汲取温暖。
弘晖!你一定要保佑额娘啊!
张五味脚下打飘的迈入了景仁宫,他和苏培盛点了点头,迈着沉重的步伐跟上了他的脚步。
“微臣参见......”
“张五味,你检查一下皇后手中小匣子里的粉末。”
等得不耐烦的皇上直接打断了他的请安。
皇后紧紧地抓着小匣子不松手,张五味在太后强烈的视线压迫下,躬身请求。
“娘娘,可否让微臣从小匣子里取一些粉末?”
宜修缓缓地点了点头,在众人的注视下,打开了小匣子。
“张太医,你别拿太多,本宫还有其它用处呢。”
她看着张五味好似要挖一大勺子,心疼的叮嘱。
听了命令的张五味手一顿,只取了一点点。
先摩挲辨别味道,确认无毒后,沾了少量放入口中。
细细品尝了一会儿,他又将勺子深入匣子底部,挖出了小半勺药粉。
陈年老药粉子一入口,怪异的味道让张五味的脸皱了起来。
“回禀皇上、太后,经过微臣辨认,药匣子的粉末好像是用于高热的退热药材所磨成的。”
“只是药匣子底部的粉末可能是放的时间长,好似失了药效,不建议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