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章

    这是好东西啊!

    一刀破伤风,两刀见祖宗,杀人很容易。

    小满爷笑笑,只当江枝是在说笑,他拍去手上的锈粉往屋里让:“二瑞娘,你进屋坐!”

    他知道山下的事总得说一说。

    昨天晚上三人湿着衣服回来,喝完姜汤就走,小满又是一说就吐,根本没法张口说话,那里究竟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江枝就将晚上的事简单说了一次:“……看样子杀人后就没有人去过,人还是那样摆着,我们就在旁边挖了坑埋的。”

    从起火那天看见尸体到现在,尸体位置没有变,看样子那些流匪杀了人,烧了山就走了。

    徐家村本来就是一个小村,前面村长已经带走大队伍,除去村里的徐有才两家人,就只有山上阿猫阿狗两三只,那些人泄愤之后应该就没有人关注了。

    只是仓促之间,赵力爹和媳妇的葬礼连一张破衣烂席都没有裹的,更别提什么纸钱香烛。

    小满爷取出自己的竹烟杆放在嘴里,已经两年没有卷过烟叶,烟斗的味都淡了,只是习惯如此。

    他眯起眼,眼角皱纹变得湿润。

    赵力爹的年纪跟自己的那早死的儿子差不多,已经见着孙子,可还是落得这个下场。

    江枝没这么多感慨,她问道:“长庚伯,现在雨下着,什么时候补种麦子合适?”

    这是江枝最关心的,不仅是活下来,还得改善生活。

    首先就得种粮食。

    只是冬小麦是在十月开始播种,现在早该长到一尺多深。

    若现在重新补春小麦,还能收到一季庄稼。

    小满爷也收起心思,现在不能只防着外面的危险,是得准备种粮食。

    “我家还有十多斤苞米,周围土坡上种几斤,剩下的就给你,拿去全部种在梯田里。”

    他早就说过要刀耕火种,在草坡上种粮,至于能收多少,那就是看天吃饭了。

    江枝微微蹙眉,这些苞米恐怕是小满一家人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口粮。

    自家也还留着几斤麦种,苞米种,还有红薯种,各种豆子菜种就更多了,都是去村里收刮来的。

    此时她来问种地的事,主要还是想商量两家合种的意思。

    小满家把精贵的小麦种到荒坡上,风险太大,因为后期完全没有办法浇水灌溉,好就收回三五十斤,差就颗粒无收。

    而且自己那不到一亩的梯田用来种豆种瓜种菜又太浪费。

    她想把两家的粮食放在一起种,各自分管一部分,这样粮产和人工都好安排。

    “长庚伯,不如我们两家的粮食种在一起,梯田那边我会照顾,平时你帮忙看着坡上的瓜豆,该种啥该收啥提上一句。”

    小满爷听到江枝说出安排,一张脸顿时神情复杂,抬手塞了烟杆在口,却哆嗦得咬不住。

    荒坡种地本来就是在赌年收,比不得两尺深土壤的梯田有把握,瓜豆虽然也可以充饥,还是需要主粮垫底。

    江氏这样说,就是在提携自己一家不饿死。

    自己一家人在村里就被遗弃,现在每次听到江氏不遗余力要帮扶自己,小满爷的心都像火燎过,又痛又暖。

    小满奶走过来,眼睛红红的:“二瑞娘……这可累着你跟二瑞了。”

    自家里就一个小满劳力干活,江氏说合种就是帮忙。

    炕上,徐大柱一直撑着头在听,突然出言道:“江婶子,大柱给你磕头!”

    说完,头就在炕沿上砰砰磕起来。

    家里的事他都想在心里,可自己动不得,只能干着急。

    江婶子不仅给自家送来葛根青冈粉,还做了这个暖和的土床,不再担心挨饿受冻。

    现在又要两家合起来种地,这就是在帮自家活命。

    徐大柱没有办法感谢,只能磕头!

    “哎呀!大柱你别嗑坏自己!”

    江枝没想到自己只是把计划说出来,就让这一家老小感动成这样,赶紧让刚进屋的二瑞拉住徐大柱。

    小满紧跟着也进来,他已经不呕了,刚才的话他全部听到,扑通一声就跪下!

    第30章

    种地

    这在一般人眼中,江枝是被道德绑架了!

    可是,她求之不得。

    不管自己答不答应,两家如今都是面对同一个困难,要生死与共。

    自己以后要做的事很多,而且不是江婆子那样的农妇能懂的。

    不可能每次都需要跟人解释一番,要想行事方便简单,就必须得拥有绝对话语权。

    江枝把小满拉起来,笑着拍去他肩上雨水:“小满,以后干什么事,就得听我的了!”

    “嗯嗯嗯!我听婶子的话!”

    徐二瑞在旁边笑得见牙不见眼。

    娘生下两个孩子,爹受伤不能干重活,娘忙于农活一时疏忽,六岁的大哥跟到地里掉进水沟夭折,就只剩自己这个独子。

    于是虽然小天只是表弟,爷爷奶奶和爹还是背着娘教自己当亲弟弟,说小天没爹没娘很可怜,有好吃的要让着小天。

    所以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把小天当亲兄弟,也觉得是娘脾气不好。

    可小天跟人走了,他心里一直难受,好在身边又多一个小满当伴。

    他以前虽跟小满也是同村人,但忙着干活很少在一起,只有小天跟小满年纪相当才天天一起。

    现在有了朋友,而且……小满不恨娘!

    既然两家要合在一起种地,这时候自然就要商量何时下种。

    小满爷听到江枝现在还要播种小麦,顿时惊讶道:“二瑞娘,小麦都是入冬就种,你现在种,还有收吗?”

    他以为江枝是要种苞米,现在才正是时候。

    徐家村地处的地区只种冬小麦,没有听过春天还种麦子。

    这就存在一个信息差的问题。

    春小麦、冬小麦都是正确的,播种时间根据各地气候而定。

    只不过在信息落后的大燕朝,谁能走出百里地就算是见过世面的能人。

    绝大多数人都是生于村里,长于村里,在隔壁村娶媳妇,再埋到自家村旁的山里,若标出足迹图,一定是个圈。

    所有技术经验都是口口相传,一句老话就说到死。

    这里祖祖辈辈种冬麦,没有见过春小麦,更不敢轻易尝试,生怕误了一季庄稼会让家人挨饿。

    江枝活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又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虽然没有天天下地干活,但寒暑假在家也得帮忙,对四季作物种什么还是清楚。

    冬麦是在国庆前后播种,而春小麦的种植时间以3月上旬为最佳。

    具体时间当然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和气温变化来定。

    如果太早,会因寒冷天气影响小麦的发芽和生长,太晚气温高又多病虫害。

    现在气温已经开始逐渐回升,只需要赶紧将麦种入地,收成上不会减产。

    江枝不想对小满爷过多解释,面对老人,她担心自己越说得多越是露馅。

    只说了一句:“试试看吧,我就是个爱折腾的,说不定就成了呢!”

    自己虽然不再拘泥于原身,但也不能立即就变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奇妇人,就当成一个喜欢折腾的人好了。

    小满爷眨眨眼,这爱折腾……还能折腾到土地里?

    以前是折腾人,现在要折腾地!

    这一瞬间,他有点怀疑自己的决定了。

    唉!

    二瑞娘以前在村里就是个喜欢没事找事的,这十几斤种子会不会被糟蹋了?

    可自己才说出怎么种地都由二瑞娘说了算,不好反悔。

    看来只能让小满多辟几片荒坡种豆子高粱,万一二瑞娘折腾败了,两家人还能煮豆饭、高粱米充饥。

    雨就像是蓄久的漏斗,时大时小、时停时下,滴滴答答过去几天还不见天晴的意思。

    山峰已经不见火光,白烟连着白雾,雨云又锁着树木,雾蒙蒙白茫茫一片分不清谁是谁。

    只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烟火混着泥腥的气味,提示余火还没有完全熄灭。

    而那些烧得焦糊的灌木丛,原本还是灰扑扑黑黝黝,像是死去一样,被雨水一浇,顿时就活过来。

    枝条上没有叶片,却透着青,泛着绿,喜洋洋一片春色。

    梯田里,趁着雨停的间歇,江枝和徐二瑞还有小满赤着脚,踩在冰冷的泥土里种麦子。

    麦种提前用生石灰水泡过,晾干水汽还是胖乎乎、圆滚滚,仿佛是干瘪老头子变成丰润少妇,让人看一眼就感觉丰收在望。

    开春还播麦种,这是徐二瑞和小满没有见过的稀罕事,而用生石灰水泡麦种更是听都没有听过。

    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头发都快揪光,也想不通这是啥意思。

    尤其是徐二瑞。

    江枝让他捡新鲜生石灰少量放进盆中泡开,要带有白色块的新石灰,而不是已经释放很长时间或已经吸收水分并分解的松散石灰。

    再把麦种放进石灰水里,浸泡时不许搅拌,不能破坏水面形成的石灰膜,说什么会影响杀菌效果。

    菌,看不见的菌?

    难道夏天时村里人上山采的青冈菌,用生石灰就可以杀死,不流水不流血?

    徐二瑞和小满不懂,江枝也没有办法给他们俩解释那些需要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只能说:“这些土是地皮上的烂叶烂草,肥是肥,里面肯定有虫卵草种。

    用生石灰泡种,是免得麦子还没有长起来,根就被虫子在土里咬了。”

    这解释徐二瑞和小满秒懂。

    以前在村里,麦种才下地,就被田鼠和鸟雀刨出来吃光的事也多。

    为了保证粮食收成,离村近的还能插上草人吓鸟,离村远的播种就要人守着地,一直守到苗生起来为止。

    现在梯田这些土是从林子里,石缝里抠出来的,里面有不少草籽,还有过冬的虫子。

    要是麦种放进这种土里,被虫子咬了是非常有可能的。

    生石灰能杀虫,村里人除用生石灰修房,也会撒在屋角床底杀潮虫。

    现在娘用生石灰杀,应该也有效果。

    播种过程很顺利。

    江枝和徐二瑞配合着用锄头拉出浅沟,小满则挎着小满爷编的藤筐走在沟边,一手放种子,一手抓着拌上黄泥的草木灰往浅沟里放,再用脚拨土盖上。

    三人都做惯农活,很快就种了四层梯地,不过麦种还没有用完,活就被叫停!

    看着还空着的梯田,徐二瑞和小满很不解:“娘,麦种还有多的,把这些地都种上吧!”

    两家麦种合一起,能种完五层梯田还有余,这倒不是麦种多,只怪地少。

    徐二瑞想着多种麦,以后就可以多吃两次白面。

    江枝摇头,活动一下已经快失去知觉的脚:“那一块地得留着育种育苗,有大用!这些麦种可以种到其他地方去。

    好了,快收工回去喝碗姜汤暖和暖和,我快冷死了!”

    第31章

    雨绵绵

    、忙下田

    为了抢时间干活,江枝的脚早已经冻得又红又僵。

    看原身脚上的冻疮疤痕和徐二瑞毫不诧异的表情,说明原身赤脚下地干活已经是常态。

    这没办法,在农村遇上农忙时,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谁也没有偷闲的时候。

    更何况原身男人干不了重活,家里孩子又小总得有人下地,不能一家子饿死。

    江枝走出梯田,在旁边的草茎上蹭去脚上湿泥,再穿上草鞋,顿时感觉脚底温暖。

    感谢小满爷,这些天都在想办法给大家编草鞋,要不然这雨里泥里来去,没办法穿鞋得一直打赤足。

    梯田旁边的屋里,小满奶跟巧云正在炕头坐着,用竹钉做的小耙子梳棉花,准备纺纱织布。

    妮妮乖巧学着太奶奶和巧云婶子的动作,也在旁边理着棉线。

    农家人都是自己做衣,但不是人人都懂织布。

    以前小满家的男人都是干活的好手,小满奶从来不用下地,整日在家织布纺线,做得一手好手艺。

    不仅能凑够一家穿戴,还能把多的布料卖掉换钱。

    村里妇人想跟她学的很多,小满奶也不教,可现在她开始教巧云和重孙女妮妮。

    见三人回来,妮妮赶紧放下棉线跑过来:“江奶奶,二瑞叔,小叔!”

    她已经跟江枝几人熟悉起来,少了怯懦,多了孩童的天真,现在更是每天都要随太奶上崖串门。

    而且跟巧云婶子一起学纺线,她特别喜欢。

    三个下地的回到家来,巧云和小满奶赶忙放下手中活计,给三人倒热水,递帕子。

    “娘,快泡脚!”巧云把热水放到江枝脚边。

    婆婆说自己有孕不让下地,只管在家学纺纱织布,炕也是烧得暖乎乎的,自己坐着不冻脚。

    乡下人家,怀孕的一样要干活。

    尤其是一些老人,最爱在年轻媳妇面前炫耀自己当年是怎么吃着苦熬过来的。

    哪怕肚子已经开始疼,也要煮好早饭才生孩子,生完还能起来替一家子洗碗。

    至于坐月子更是懒惰的说词,恨不得学那老母鸡下蛋,“咯哒”一声又可以干活刨食。

    巧云怀孕时也这样认为的,以前在村里时就天天干活。

    可上山来,娘就不让自己做事,就连煮饭的水,也是二瑞从泉眼处提到灶房里。

    她感觉自己现在就像有钱人家的小姐太太一样幸福,伺候起婆婆就越发贴心。

    小满奶在旁边看着这婆媳俩,也心生感叹:这个江氏虽然泼辣恶毒了些,却不磋磨儿媳,只把自己当男人在用,瞧这干活的架势,寻常人真是比不过。

    她又想起自己死去的儿媳,还有回娘家的孙媳顿时眼眶发热,赶紧别过头去。

    徐二瑞和小满没有耐心泡脚,直接在灶头舀起热水将脚冲洗干净,就坐到屋里炭盆边烤火,再吃一些烤得脆脆的肉干。

    现在梯田里种下小麦,春耕的农忙暂时结束了。

    在这几天时间里,只要雨一停,三人就要出门干活。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江枝三人不仅在周围烧过的荒坡上种上高粱和豆子,还种了不少菜。

    反正就是在各处土壤厚实的地方,石缝石坑里见缝插针的放种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