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之前自己没粮自然可以不管,现在还要两眼一闭当什么都看不到,江枝真的做不到。更主要的是,那些饥寒交迫到极点的流民,哪怕知道会死,也要走上抢劫这条路。
此时救人就是救己!
听到江枝要把青冈粉吃法公之于众,小满爷和徐大柱沉默下来。
对普通人来说,能保存一样别人不知道的,而且能活命,能荫惠子孙的秘密。
对于骨子里都是传宗接代,延绵子嗣的人来说,这是诱惑。
就好像现在,其他人还在垂死挣扎中求生,自己俩家人可以安安稳稳吃饱肚子。
小满爷沉默许久才长长叹一口气:“那些人……他们也都是庄稼汉啊!是孩子的父亲,是发妻的夫君,是老母老父……膝下的儿子!”
说到最后,他声音都有些哽咽起来。
一年前,那些人还是耕田种地的农户,田边地头憨憨笑,上门讨一口水也会留下吃饭的良善之辈,现在成了尸首两分的匪徒。
这又是谁的错!
在战争中,普通人就是山洪中随波逐流的残渣碎片,所作所为身不由己。
徐大柱靠坐在木椅上,双手紧握扶手,眼神迷茫挣扎,若说对那伙流匪最恨的,可能就是他。
身有残疾,眼睁睁看着家人身处危险中,躲出去的每一刻都是折磨。
他恨死那些流民,恨不得全部死才好。
春凤悄悄握住他青筋暴起的手:“大柱哥,我只想跟你和妮妮一辈子好好过。
婶子这法子可以让那些流民安稳下来,我们这里也无人再来生事。”
徐大柱看着她,终于是点点头:“这法子本来就是婶子的,婶子觉得这样好,我们都听你安排。”
江枝心中最后的担心没有了,这些人到底还是善良。
正如徐大柱说的,这方法是江枝说出来的,她完全可以自己处理。
现在这样问一句,只是单纯想知道其他人会如何选择,想知道他们的底线是什么。
毕竟……有的人能共患难,无法共富贵。
以后自己拿出来的东西会更多的。
钱帛动人心,三观不同就到此为止,以后也不会出现反目成仇的事。
既然这对爷孙已经同意,江枝就要开始自己下一步行动。
这样大的好事肯定不能白白付出,名利双收谁都喜欢。
自己就是个俗人,有舍还想有得。
无名英雄的格局太高,自己当不起,还是做一个有名英雄吧!
“好,明天我就下山去!”
第二天,江枝就请向德金陪自己到医棚一趟,有事跟张军头商量。
第109章
流民聚集
向德金并不清楚江枝要干什么,他有事也要回医棚正好同路。
这一次江枝没有带药材,而是一些青冈粉和粉条。
从青冈子成熟开始,水坑里就开始浸泡。
春凤和巧云两个媳妇特别能干,带着孩子从早到晚没有闲下来过,磨青冈粉,做粉条,稍微空着就纺纱织布做衣服。
江枝带的就是刚磨的新粉。
一进村,江枝就先找到正打炕的徐二瑞和小满,两人看见她突然来了,很是意外。
“娘,你怎么来了?”徐二瑞满手是灰的跑过来,他以为家里出什么事。
江枝道:“我来看上次拿的药费怎么结算?还有事跟张什长商量。”
“哦哦!娘,你做好了叫我一声,我今天跟你一起回家去!”徐二瑞是天天都想回家。
跟医棚结算药费的事很简单,惯例是换物,江枝要了棉花和棉布。
住在山上,孩子们老人都需要厚被褥和棉袄,棉花越多越好。
对她的要求,许东有些意外:“你们不要粮食了?怎么到我这要布?”
江枝道:“张什长那里的粮食盐油难要,我去又会叫穷,你这包扎伤口的布和棉花肯定有多的。”
都说靠山吃山,张军头管着医棚,自然要从中抽取抽点油水。
向德金他们就一直在说医棚的伙食差,伤兵只能想着办法给自己改善伙食,只有许东这里还能保质保量给伤兵用药。
许东微微一笑:“行,给你算成棉花棉布。”
他心道:张军头那里才多少银子,现在各处药价飞涨,有山上送来价廉物美的药材,医棚里部分药材自己直接高价转卖进城里,这里的油水也不少。
江枝哪里知道这些,还为能拿到十斤棉花和两匹粗棉布而沾沾自喜。
不过她即便知道,也无可奈何。
若是许东不要自己的药材,自己又没系统把那些草药换成粮油布棉,还是需要进城去卖了再买。
现在路上不太平,城里同样不太平,送去城恐怕连本都保不住。
拿到布,下山的目的就完成一半,江枝随口道:“许医官,听说已经在遣散流民,怎么村里村外流民反而见涨了?”
徐二瑞和小满都说要遣返流民,可她刚才进村,看见官道上和村里滞留的流民明显增多。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比年初时看见的更狼狈。
许东看一眼周围,见杂工们正在忙碌,他才打开话匣子:“现在的确是在遣散流民,可那也是城里的事。
新来的县尊章正听说是北地人,做事雷厉风行,第一道公文就是下令强行驱逐返乡。
城中流民四散,就到这些地方来了,一个个饿得半死,眼巴巴看着医棚分点稀粥。
你一会去见张军头,可要小心他火大!”
有蛇皮和熬制枇杷叶膏的表现,许东的态度明显变了,他把江枝视为同行中人,不再是乡野愚妇,说话自然亲近几分,内容也透露得多些。
“原来是这样的,这……难道官府没有赈灾粮?”江枝难得的打听起时事。
许东道:“你傻呀!新军正是用兵之时,各处官库和粮仓早就搬空。
要的就是流民回去种地,怎么还有赈灾粮,最多就是回乡后在官府那里借些粮种。”
哎!这可是要流民饿肚子赶路了。
从许东这里得到消息,江枝转身就去找张军头。
果然见到张军头正在自己的公事房里发火,声音大得老远都能听到:“要什么粮,今天已经超出开支,再这样吃,我医棚的伤兵就得喝西北风去!”
在张军头面前,负责后厨的胖伙夫正在述说着什么,一脸的焦头烂额。
“不行不行!若是不老实,那就当流匪打杀!”张军头气急败坏,他也是气疯了。
眼看流民越聚越多,自己这里才散了“流匪”,现在才五天时间又聚起一两百人。
章县令只图自己城里干净,不管下面死活,这怎么行?
自己要是放开粮食煮粥,帮官府养流民,那之前扣下来的粮食全部贴补回去都不够。
亏空的粮食找谁填补,军中那些人肯定不会认账的。
见张军头不愿意放粮,胖伙夫也就转身走了。
从医棚建起村子就筑了墙,流民被拦在外面,可喧哗与骚动能传进来。
此时伤兵们也聚在医棚外,三三两两在议论:“流民这样饿着也不行啊!”
“谁说不是呢!要是有人闹起来,哥几个吊着膀子都要上!”有人发愁。
“怕啥,这就是躺着捡功!”
他们都知道,流民这样聚集下去时间长了会出事,有人担忧,有人却激动。
冲击医棚就是匪,自己这是疗伤也有赏银拿。
江枝也很激动,这可是天赐良机。
自己什么时候也成暗黑小锦鲤了?
张军头此时正在生着闷气,听到小兵说江枝来了,还有事要说,顿时不耐烦道:“说什么说,该交药就去找老许,炕打好了自然会结算工钱!”
若是换成几天前,张军头还会高兴说几句,现在一想到外面聚着不走的流民,他就想把平川县令章正骂一顿。
张军头不见人,有小兵过来赶江枝走:“江大婶,你快走吧,什长这些天心烦,你的事以后再说!”
“我有正事!你给张什长说有正事!”江枝解释。
“哎!你快走,别为难我!”那小兵使劲摇头,张什长正找人发火呢,自己可不能去讨骂。
江枝此时可不能走,换成其他人少不得软言软语再求一通。
她是谁呀!她曾经是一个泼妇,谁见过泼妇讲道理的。
这时候江枝也不为难小兵,一把推开,直接就进了张军头的公事房,“咚”的一声把背篓砸在桌上:“张什长,你真是好会翻脸哦!想要人打炕时还说着好话感谢,现在就翘着鼻子不理人。”
张军头看她这泼妇样,再看看着急跟在后面的小兵,顿时皱眉:“你儿那炕还没有修好,回去!回去,过几天来拿工钱,少不了你的。”
江枝像是没听到,自顾自从背篓里取出袋子,打开露出里面的粉末:“张什长,我可是观音菩萨派过来救你的。”
“你说什么胡扯!菩萨派你来救我?”
张军头都要气笑了,今天这个村妇像是变了个人,以前可没这样胆肥。
江枝敛起笑:“张什长,我认真给你说,我以前能拿出药材替医棚救急,现在也可以给你找到吃不完的粮食,可以养活成千上万的流民。”
她大言不惭的开始吹牛了!
第110章
公布秘密
这句大话可吓人了,成千上万人的口粮,就是官仓也没这底气。
张军头冷静下来,他不是在看一个发癫的村妇,而是在看傻子:“你真当自己是菩萨派来的救兵?要知道说话是要负责的,军令不能儿戏!”
他心里清楚,眼前这个村妇还是有些本事。
上次送药救急,许东说那些药材跟城里大药行的一样干净漂亮。
熬制药膏也是一板一眼,跟寻常农妇不同。
此时她说出的话,张军头再不相信,心底也信了几分。
“你自己看,这就是粮食,可以煮糊糊吃,管够!”江枝把手中袋子推了推。
张军头见她不像是发疯的样子,试探着看向袋里的粉,不是白米也不是白面:“这是什么?”
江枝严肃道:“张什长,这是青冈粉!”
“什么青冈粉?”
“青冈粉就是……”江枝缓缓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
等到胖伙夫又被喊过来,公事房里只有张军头一人。
张军头把布袋递给他:“你把这些粉煮一碗糊糊,再烙些饼过来。”
胖伙夫低头看了看:“这是什么?”
张军头没好气道:“让你做你就做,废话那么多干什么!”
医棚后厨一直生着火,要煮糊糊、煎软饼很方便。
没一会,胖伙夫端着一小碗糊糊和两张饼,还有一碟子泡菜过来。
张军头接过就吃。
胖伙夫眨巴眼看着,等张军头把一碗糊糊连同软饼全吃光才问:“头,这到底是啥呀?”
张军头打了一个饱嗝,没说话。
不得不说,这种糊糊口感虽然比不上白面白米,但比杂豆粗粮好,而且撑肚,一小碗就有饱感。
想到这,他不由激动得挥拳捶在桌上:没想到守着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也有运气,这泼天的富贵就在眼前,能不能再上一步得拿捏好!
张军头的激动吓了胖伙夫一跳,他刚才也尝过糊糊,此时正好奇得紧:“头,你倒是说说,这什么东西,吃起来还不错,我还可以做些其他吃法……”
“不用,有这个!”张军头一把将青冈粉条丢过去,自己则起身往外走:“江嫂子……人呢?人呢?”
哎呀,这样大的秘密可别说出去让其他人知道!
张军头慌了,一把推开还等答案的胖伙夫赶紧找人去。
此时外面都是出来看热闹和溜达的伤兵,哪里还有江枝的影子。
张军头对着旁边发愣的小兵道:“快,去找村妇……那个江大嫂,看是不是又去药房那边了!”
小兵慌忙去找。
江枝其实并没有走远,而是在医棚里看徐二瑞和小满打炕。
在她的周围是一大圈伤兵,每个人神情激动,大声交谈,不过说的话却跟炕无关。
“江大婶,你说的那法子真的可以吃?”
小满抬头挺胸,面露鄙视:“刘三哥,我江婶子说的话还有假!你瞧,我这身板就是婶子用青果粉养得这样结实的。”
他撩起衣袖露出肌肉结实的胳膊。
“哈哈哈,你这个小鸡肉还敢在我们面前炫耀!”
“要是真的可以管饱,满山遍野的青果……啧啧啧,哎,再不会有饥民!”有人激动得满脸通红。
江枝看着周围一张张年轻的脸,心情很是复杂。
伤兵都是本地人,那些被战争波及的流民里,可能有他的朋友亲戚,甚至还会有家人。
他们付出健康和生命,家人却一样在承受着惊吓饥饿。
在伤兵外圈,还有更激动的杂工。
这些杂工就是滞留下来的流民,他们在医棚干着脏活累活,家人就在外面搭建窝棚勉强能过下去。
如果真的有这些吃食,他们就想回家了。
“向军爷,你吃过青果粉?”他们围着的是徐二瑞和向德金。
两人也不厌其烦的解说着:“可以,用流水泡上十天,磨粉吃起来就不苦不涩,煎饼卷煮粥都可以。”
“天爷!”有人激动得哭出来。
他们逃荒在外,刚开始是怕乱兵杀人吃人,最后就是怕流民。
流民怕流民,人人防人人,彼此之间的信任全部崩溃,除去最亲近的朋友亲戚,再不敢相信外人。
慌张着带出来的粮食很快吃完,饥饿下为了吃食,更恐惧的事就发生了……唉,不堪回首!
若每个人都有吃食,人人安定,流民自可返乡安居乐业。
向德金也是医棚的伤兵,他的话更让杂工和伤兵信服。
消息飞快就传遍整个徐家村的窝棚,当张军头急匆匆冲进医棚找到江枝时,正听到一声声欢呼:“江大婶,我们也可以去捡,满山遍野都是。”
“大妹子,你这可是救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