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5章

    并承诺会尽快上书周王,也会跟统管军营的楚将军发出公函,对张什长提职加薪。

    张军头喜出望外,他需要这样的奖励。

    至于对江枝……

    “江氏,你需要什么奖励,不过现在官仓空虚,金银匮乏,奖品需要以后发放!”对平川县衙的穷,章县令说得毫不遮掩,而且还顺手开了一个空头支票。

    江枝需要钱,但这样的空头支票不要,说不定最后还会落一句捐献出去。

    反正都是空的,那就让章正直接现在就给一个。

    有时候名也不错:“民妇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觉得自己吃饱喝足,大家挨饿受冻对不起天地良心。不如就给民妇一个好的名声,以后我就可以在村里炫耀一下。”

    章正微笑点头:“人之常情!本官就给你一幅字如何?”

    江枝眼睛转了转,表现出村妇的无知:“县令老爷的官大还是周王官大,能不能请周王给民妇写一幅字?”

    章正苦笑:“当然是周王官大,好,你对江山社稷有功,那就请周王给你写。”

    江枝立即喜滋滋道谢。

    现在的周王还只是一个亲王,又是叛王,胜负难辨之时,要他的笔墨不难。

    从县衙出来,已经太阳偏西,本就人气衰败的街道更是冷清。

    张军头要马上回村,可江枝就难了。

    六十里路啊,若不是有骡马拉车,这六十里就是一整天。

    这一路到县城把她颠得屁股痛,现在又回去,得累死人。

    而且坐车回去也已经天黑,还得摸黑上山。

    难得来一次,她决定留宿一晚,明天再回家。

    江枝把自己的计划给张军头一说,张军头就道:“行,我会吩咐下面的人对山上多加上心,不会让流民再上山骚扰。”

    有这一趟,虽然流匪之功没了,但有更大的收获。

    张军头对江枝这个村妇态度大变,尤其是还会有周王亲书。

    啧啧啧!

    这可比百两银子管用,以后这条路得护好。

    张军头他们出城走了,江枝则带着二瑞小满去找药铺。

    向德金和吴洪茂身上有伤,虽然一路轮流着坐过骡车,也需要休息,就让二人带着医棚的骡马去找客栈先订下。

    在县衙里,小满跟二瑞已经跟衙役们打听清楚县城里情况。

    年初平川县经历过短暂混乱,现在城中有宵禁,一到天黑店铺打烊,街巷也不许再逗留闲逛。

    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江枝三人赶紧问着街边行人找到霍家药行。

    霍家药行也是那些衙役说的,江枝也在许东那里听过,知道是平川县最大最全的药店。

    三人到时,里面的伙计已经在清点货品准备打烊,但里面还有几个顾客在挑选药材。

    店铺伙计一见又来三人,穿着粗布薄袄,提着背篓,忙道:“现在已经打烊,买药卖药明天再来。”

    江枝没跟伙计多说,直接走到旁边正结账的掌柜身边:“掌柜,我们等不到明天,现在收药吗?”

    那掌柜皱着眉,推开算盘疲劳道:“收,只要好品。”

    好品,这词没听过!

    江枝让二瑞把背篓里的几个大布包拿过来:“这里面是红藤和合欢花,还有夜交藤。”

    因为是第一次进城,江枝只带了一些常用药。

    掌柜打开布包一看,呆了呆,又疑惑的看一眼江枝:“你究竟是卖草药还是买药?”

    “卖药呀!怎么了?”江枝也很纳闷,这是什么意思?

    掌柜又看她一眼,这才把布包打开重新看。

    里面是切割得整齐干净的药片和药段,让他误会是江枝才从药行买来的。

    掌柜不说话了,内行的捡起红藤一摸二闻三看,对上面的花纹非常满意,放下又细细看其他药。

    江枝三人就这样看他验药。

    这些红藤是在山上找的,红藤又叫血木通、大血通,是落叶灌木,长可达十米,主治活血通经,血管堵塞,也用于跌打损伤。

    江枝找红藤也是给徐大柱用,剩下的还一大堆可以换钱。

    合欢花更简单了,春天时直接在树下捡起来就是,只不过江枝捡的是山合欢,不是寻常的夜合树。

    掌柜对这个有些拿不准了,捻了又捻,放在一旁。

    夜交藤就是最常见何首乌的藤蔓,江枝送来的都是粗藤,直径达到5毫米。

    而且这些药材质的新鲜干净,这是无需挑剔的。

    果然,掌柜二话没说,叫来一个伙计把红藤和夜交藤递过他:“把这两种药过秤,按上等收。”

    说完这才对江枝道:“大嫂子,你的药材不仅干净,而且切片切段都合规矩,实在挑不出错处,我就按最高价格收购。

    只是……这药是错的,不能收。”

    错的果然是山合欢。

    江枝淡笑道:“掌柜,合欢花有两种,一为山合欢,颜色淡黄。

    一为合欢,也就是你所常见的淡红。两者药效一致,均可安神解郁,失眠烦躁。”

    掌柜还是迟疑不定,不过已经不再像刚才那样坚定。

    今年兵乱没有药农敢采药,弄得各种药材紧缺,尤其是这春季采花的药材,还需要从外地购买,运费翻倍。

    更主要的还是自己若认错,丢的不仅是银子,还有大药行的脸面。

    但他没有反驳,而是道:“你稍等片刻。”

    说着就拿起一小撮山合欢急匆匆去了后堂。

    药材成百上千,形态各异,别说郎中能辨识全,就是这些药行掌柜都会有走眼的时候。

    江枝知道大药行都有自己的老药师,靠的就是经验丰富。

    没一会,掌柜又小跑着出来,对江枝满是歉意道:“对不住大嫂子,的确是可以用的。本行还是按上等品收购。”

    这只是一件小事,徐二瑞和徐小满就这样看着学着。

    掌柜把一个银锞子和一些铜钱碎银拿过来:“大嫂子,以后你的草药本店都给最高价收。”

    江枝也很满意,她最喜欢跟这样有实力的对手打交道。

    今天要是换成普通药铺,肯定会为山合欢扯皮,不光是卖不出去,还会被当成骗子骂一顿。

    第

    115章

    平川县城

    走出霍家药行,江枝就对二瑞小满道:“你们以后要记住,以后做事都要找聪明人,遇上有矛盾,他们会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想着怎么把问题赖在别人身上。”

    徐二瑞老实点头,他还为卖药回不过神来。

    三大袋药就卖了将近二两银子,换成以前,二两银子该卖多少粮食才能有。

    而那些药材就是山上的野藤,以前都是烧柴的。

    其实,他想差了,药价上涨,粮价更高,若是买粮,只会比以前买得少。

    旁边,小满眨眨眼:“江婶子,你以前就老怪别人……”

    江枝面不改色:“我的话才说一半,要是想气人,想吵架,那就反过来操作,把问题不管对错全部赖别人身上。”

    “啊!还可以这样!”

    三人边走边说,还没有走到约好的客栈已经净街锣响,两刻钟后开始宵禁。

    宵禁来得太快,满街都是慌忙收拾摊位的商贩,还有急匆匆出城回家的行人。

    两刻钟后就不许再有人乱走了。

    江枝也找到客栈,向德金和吴洪茂已经定下两个房间。

    他们几人合住一房,江枝单独住一间。

    客栈提供饭菜,江枝取出银子让准备一些扎实的吃食。

    这一天从早上天不见亮就出门,一直奔波到现在,就只在路上吃了些干粮,几个人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

    饭菜就摆在客栈的大堂里,几个杂粮馒头,一人一大碗红薯稀饭。

    菜也不错,一大碗烧豆腐,一碗醋溜白菜,一碗肉片巴掌大的烧白,还有一碗泡菜。

    这也是普通客栈现在能拿出来的饭菜,毕竟现在还不是太平时候。

    几个人也不用分男女,大家围坐一起,美美吃上一天中的热饭。

    烧白也是一人一片,每个人吃得嘴巴油腻腻。

    本来向德金和吴洪茂说随便吃碗泡菜稀饭,不用花钱买这样贵的菜。

    现在粮食贵,肉更贵,一顿饭就吃了上百文。

    可江枝的观念是出门在外,随时要应对各种问题,需要保持体力充沛,吃饱喝足是最基本的要求。

    意外随时来临,别成饿死鬼。

    现在是没钱,只能凑合着,等钱多时,吃得更好。

    钱在她兜里,自然她说了算!

    江枝这吃了上顿不管下顿的吃法,在座的其实没有人真正反对的。

    大半年过去,二瑞和小满早已经习惯吃饱吃好才有体力的说法。

    而这大半年过去,他们也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体变化。

    小满身高是疯长,就像久旱的麦苗遇到甘露,现在已经比徐二瑞高出半个头。

    徐二瑞也悄悄在长高长壮,半夜也不用再起夜。

    就连小满爷奶也已经接受这种生活方式。

    向德金和吴洪茂是知道山上两家人每天都会炖肉汤,在吃食上格外大方,现在他们只是心疼太贵。

    客栈的生意不好,大堂里只有零星几个人,江枝的行为引来旁边一桌正啃干玉米饼子,喝面汤的两人注意。

    年纪大的那人咬一口饼子,费力嚼着,噎得伸脖子,好不容易吞下去骂道:“好吃婆娘不留种,这种败家的女人送给我我都不要。”

    年纪轻的没说话,眼睛却往江枝这一桌上的肉片看了一眼,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

    他不敢说什么,那边有四个青壮,他一个都比不过。

    江枝这边才不管别人怎么说,几个人狼吞虎咽,把饭菜吃得精光,烧白的碗底吃完,就连泡菜也没有剩下。

    向德金抹了一把嘴,丢下碗回房休息,只是走路摇摇晃晃,一不小心把那上年纪的男人撞了一下。

    老男人手中撕出几个缺口的干玉米饼“啪叽”掉在地上。

    向德金咧嘴一笑,扬长而去。

    另一边,江枝在二瑞小满的陪伴下也回房了。

    一晚过去,第二天结清住宿费,再吃一顿早饭,一两银子用去一半。

    昨天还无动于衷的二瑞小满顿时心疼得直捶胸,后悔怎么就馋那口肉。

    自己俩人干了几天,还是高价工钱才挣一两多银子,睡一觉,吃两顿就快没了。

    江枝也感觉贵,但不后悔,被人伺候着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钱如流水,怎么花出去就怎么挣回来。

    回家前,几人还在街上逛了逛。

    江枝一行人停在一家脂粉铺子前:“难得进城一次,我们给家里人带些东西吧!

    二瑞,小满,我给你们一人一百文,你们自己安排去。”

    徐二瑞和徐小满在外打炕一天还有八十文工钱,现在给钱也是应该的。

    两人还没有用钱的习惯,捧着一小串铜钱顿时愣了。

    江枝也不管他们想怎么用,在她心里,每个人总得有自己的思想,如果连一点小钱都支配不好,大钱更安排不好。

    丢下两个孩子,她自己则带着向德金和吴洪茂把平川县大略转了一圈。

    章正说过,平川县有十三万人口。

    按古代标准10万人口就是上等县,这里也算是富裕县,但现在一波折人口有可能会跌下十万。

    城里除去县衙,城里常住平民人口大概两三万人,也算一个繁华的大县城,看得徐二瑞和小满眼睛都忙不过来。

    可是在江枝眼中很是破烂。

    除去县衙外面那条道铺着青石板,其他街道多是泥地。

    所有商铺聚集在一处十字路口,数一数几十家,其他街巷有些作坊,也就是现代一个乡镇集市水平。

    刚刚驱散流民,现在还到处残留着滞留后的痕迹。

    嗯,角落里都是屎尿,还有被拆得破破烂烂的院墙和被烧过的房屋。

    有钱人已经逃走,留下房屋就这样大敞开着门,里面肯定已经被人洗劫一空,要想修复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向德金此时也说起他们当时在渝州府外的战事:“渝州府提前关闭城门,又有水路码头,很是一场硬战,后来城开,里面也被毁坏不少。”

    因为这些战事都是诸侯内耗,对清楚几千年风云变幻,背过厚厚几本历史书的江枝,感觉没有什么对错可谈论的,也没有询问过。

    只要不改变封建王朝制度,换谁当皇帝再好也是最初有些改变,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一样。

    趁着早上进城的人还少,各家店铺伙计取下一块块门板,又忙着清扫门前大街。

    江枝走进一家桐油坊,主家刚摆出油桶和头天榨过的油渣。

    “掌柜的,你们在收桐子吗?”江枝道。

    摆桶的男子见有顾客赶紧道:“收的,现在桐子每斤八文钱,只要是桐子我们都收。”

    现在流民四散,没有人捡桐子,桐油价格又在上涨了。

    第

    117章

    油桐树

    江枝心里感叹,八文一斤不低,其实比有繁重农活的庄稼收益好。

    在明代以前,桐油的产量一直非常稀少,产地也只集中在西南等地区,规模化种植更是没影。

    还是朱元璋强行将种桐树和棉花写入法律规定中才在各地种植。

    最后,“种桐树得桐油”这事儿,成了明清六百年里,中国一项常见的传统手工业,也成了中国飘摇外贸出口的一张王牌。

    1937年以前,中国就是世界上唯一的桐油生产国。

    因为桐油防腐为西方机器的必需品,而桐油来自哪里?中国!

    可是桐子虽然贵,现在山里野生桐树不多,能捡的数量也有限不成规模。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