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得到这消息,对会占去多少宅基地,江枝已经不再关心。官道旁边有的是宅基,只需要砍去树就有了。
得到有用消息,刚离开医棚,江枝就看见小满和二瑞被人拦住在说话。
在小满前面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一贯的黑瘦,看得出来是在外面当流民的日子不好过。
此时那人面容很是激动,就连江枝走近都没有发现。
江枝听到他声音哽咽道:“真是太好了,长庚爷和你们都没事,我和爹半道才知道你们没走,我爹还想回来的,只是……唉,现在说这些都是空话了,反正你们没有走是对的。”
江枝微微蹙眉,这话也太假了,什么半道才知道没走,爹还想回来接。
那你倒是回来呀!
见三人还说得认真,江枝没有打扰也默默听着。
小满和徐二瑞显然对这人印象不错,听到这假话也没有反驳。
小满反而安慰:“根有哥,你也放宽心,我们在山上过得还行,我爷说过你家不该走,就在炭窑那边躲一阵,等安稳再下山。”
“唉,当时也是心慌,听到别人说要吃人就跟着跑,都没有想一下,大家都是人,又怎么会吃人,结果害得我爹丢了命。”
徐根有仿佛有一肚子委屈想说:“根宝又做了错事,还想帮长寿爷作假证,这下村里也待不住,已经投靠他丈人去了!”
小满瞪大眼睛:“他丈人?就是镇上的王八爷!他没有逃吗?”
徐根有摇头:“逃了,但是最后逃的,店铺被抢完砸完了。”
王八爷是镇上一个木器铺的东家,梨花镇不大,但王八爷算是一号人物。
一把劈木头的手斧玩了几十年,都已经玩出花来了,再加上两个儿子都是膀大腰圆的汉子,在梨花镇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生下小女儿王小菊也是娇惯,十六岁时看上在镇上学弹棉花的徐根宝,就一心想嫁,就连镇上其他做生意的人家一个都不愿意。
王八爷没办法,只好将闺女嫁到这个穷山恶水的小村子里,要了十两银子的聘金,嫁妆却是不多。
因为徐家有两个儿子,又没有分家,女儿拿了嫁妆过来也得给别人用,还不如等分家之后再补。
王小菊觉得亲爹说得有道理,自己的嫁妆拿过来,肯定要被用的,那多亏,于是,只带着三床被子就嫁过来。
这事让徐家村的人说成笑话,都说徐根宝十两银子换来三床被子,半夜蒙头哭时都没有声音。
同时对“卖女儿”的王八爷自然是嘲笑,可王小菊并不觉得有错,还让自己爹带着哥哥们到村里来闹了一场。
面对凶巴巴的王掌柜,那些长舌妇才歇下话头。
可这次兵乱,王小菊跟着徐家村的人跑了,王八爷带着儿子不愿意走,故意开着店门,要跟流民拼一场。
没想到流民没有动手,来的是流匪乱兵,王八爷的名头就不好使了。
第147章
土地安排(1)
徐根有拉着小满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不过主要还是替徐根宝道歉,也询问小满爷奶的身体状况。
还有大柱,那以前也跟他屁股后面跑着长大的孩子,这次兵灾被丢下了。
显然徐根有跟徐根宝是不一样。
小满对他的态度也不一样:“根有哥,我家去年有点收成,混着青冈粉吃能管饱。
山上还养了几只兔子和鸡,哥和爷奶能吃上荤腥,他们身体还好。”
有耀祖媳妇和弟媳根宝媳妇的嘴巴宣传,徐根有不仅知道小满家养兔子,还知道种的红薯全是筋,并没有起心借要。
徐根有提到小满家的田地:“前两天,我看你家地有那些外来户挖就去问过,他们说是帮忙。
我就担心你家住山上,被人抢种抢收都不知道,以后会帮你盯着,有什么事就上山告诉一声。”
他是知道小满家炭棚位置的,而且他家在山上也有炭棚,年前还烧过几窑青冈炭跟医棚换来些粮食。
山下有人帮忙盯着,这是小满最想要的:“那就有劳根有哥了!”
李老实说话做事不踏实,如果知根知底的徐根有盯着,那就万无一失。
徐根有摆手:“唉!别谢,你能不恨我们就行了。这就是眼皮子底下的事,又不费心。”
听到这里,江枝咳嗽一声,三人这才回头。
谁知看见她,徐根有刚刚松弛下来的神情又紧张起来,匆忙打了招呼:“江婶子!”就说忙着下地走了。
江枝撇撇嘴:自己又不是老虎!
算了,别人不想交往就不硬贴。
“二瑞、小满,我们回去了!”
江枝觉得挣钱跟种地同等重要,驿站一修,自己的房子也要修,那就需要大把的钱。
临走时,她又把村里的土地跟李老实交代了一下:不要种高粱豆子之类的粗粮,地还是空着,过两月直接种苞米。
朝廷下发的种子给帮忙种地的农户,医棚那边已经打过招呼,只管去挑粪泼地。
李老实一一记住,说只要给几斤粮食,肯定有人干活。
江枝已经计划好,冬小麦已经错过季节,现在地里都是各种菜,而距离春种玉米还有三个月。
这三个月时间不能浪费了,要赶紧的沤肥积粪,为玉米两茬套种作准备。
两茬苞米,的确是这样的没有看错。
这个时代没有杂交品种,苞米都是现代的水果玉米般大小,而且是自带甜糯,颗粒也是亮晶晶圆滚滚,如同玉感。
所以江枝在看见嫩玉米时,第一反应就是啃半亩地。
现在有多的土地,她就想先种一茬嫩玉米吃,第二茬才是干玉米。
玉米地起垄厢套种红薯,一点都不耽误下一季粮食。
回家的半道上,小野猪又等在树丛里,这一次没有挨骂,江枝摸摸它:“以后可要藏好了,被人发现你的腿就要成火腿!”
徐长寿一家子已经被送走,没有人再见过小野猪。
而且三十晚上那场千错万错的骑猪,江枝也感受到这野猪的力量,只要它想跑,没有人能控制住。
新年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要得富先修路,以前没有修是故意增加上山难度,以后上山下山的时间多了,再多绕路就是浪费体力和时间。
两家人,能动手的都出动,徐二瑞江枝,还有小满和春凤,小满爷当总指挥。
家里又留下老弱病残。
除去通往两家人所在山头的路是小满爷故意堆填,其他地方则是去年夏天暴雨冲毁的。
堆积在路上的石头泥土需要掀翻到山下,那些堵塞的水沟也要清理。
这些事情并不繁琐,需要的就是耗时,毕竟当初只为了拖延流民上山的速度。
另外就是在山涧上砍树搭桥,这在以前都没有做过的。
徐家村人每次烧炭只有那么几天,又是冬季,踩着干涸的水沟就可以走,路也就修得马马虎虎。
这一忙碌又是半月,修通以后上山路程只要一个多小时,比以前的三小时少了一半。
可路还没有完全修好,李老实又来了:“江嫂子,张军头说那些外来户租完地还有剩下的,问你要不要?都是些边角,不要租子,到时候你折成嫩玉米就行!”
江枝诧异:“张军头怎么知道嫩玉米?”
李老实扭扭捏捏:“我说的,我说江嫂子你要种两茬,一茬专门吃嫩的,张军头就要分一些。”
这个大嘴巴……自己还没有吃上呢,就被人惦记上了。
剩下的土地,那又是多少?
江枝喊了徐二瑞来:“你下山看看,把土地记好数,列一个册子,看看地里有多少收成!要是不清楚,就找本村其他人帮忙看看。”
这是一个简单事,徐二瑞就可以办,江枝也有意开始磨练他的办事能力。
徐二瑞应一声就跟着李老实走了。
他在村里待了两天,等回到山上,带回来一叠纸,上面满满当当的一片字,都是地名。
徐二瑞识的字还是这一年借着认药名硬记下的。
识得勉勉强强,写就更难了,就好像是画的,比如说:“二道”、“小地”,问才是二道沟,小尖地,也还是能报上名来。
江枝统计一下,剩下的地有十多亩,分散在两里范围,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共几十处。
每天走一趟微信步数会爆表,难怪没有人租,这点地交完租都没有剩的,还不如把好地精心打理。
“娘,李老实又想让那些外来户随便种下去就是,我没有答应,就想请根有哥帮忙看着。”徐二瑞难得有自己作主决定权,此时说得很忐忑。
江枝毫不犹豫的点头:“李老实做些取巧的事还行,种庄稼上不能掺假。
人糊弄地,地就要糊弄人,徐根有是个干活的老把式,让他看着靠谱。”
徐二瑞见自己没有错,长松一口气,底气也足了,就把自己在村里的其他安排都说出来。
“娘,那些地我看有好多可以跟我们以前的地连成片,就想挖了田坎并成一块,再挖出过水沟,以后从河渠里放水就能流过去。”
江枝又点头:不错,有这想法就是好的。
得到夸奖徐二瑞又兴奋几分继续说,不过这次说得吞吞吐吐:“娘,挖田坎和水沟需要请人,要是我们自己做,修完山上的路,又挖地,太累了!”
刚刚笑容满面的江枝微微蹙眉,这可不像二瑞的风格:“又是李老实让请人的?”
第148章土地安排(2)
徐二瑞挠着头:“李老实是这样说的,他说现在土地三十亩,就我们自己做,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的干,太累。
不如全部请人,工钱现在可以先欠着,以后我们自己扯草药换钱,再付工钱够的!”
李老实现在是尝到卖药的甜头。
卖草药比干农活轻松,见有这么多地,就一直在徐二瑞跟前说请人划算。
徐二瑞一个从小干农活长大的,要是谁在一年前说干活请人,他不会同意,娘那里也不会同意。
可在县城看见三大袋子药卖了二两银子,他就动心。
的确,别人干活,自己可以多出时间做其他的,还能多挣钱。
听徐二瑞这样说,江枝心里舒爽。
比起花钱,徐二瑞能有这些想法很好,哪怕是李老实说的偷懒话。
自己这边的人要是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挖地,种庄稼卖苦力上的确是浪费。
只是自己还在想怎么说才方便。
毕竟一个做一辈子农活的老太太突然变成事事请人,就很是突兀。
现在这话由徐二瑞说出来,比自己这个娘说出来合情合理。
于是,她故意沉默片刻才点头:“那以后我们要勤快点,多扯草药才行!”
徐二瑞见自己的话全部通过,顿时喜上眉梢:“娘,以后我也是能找药的,你教的我都会了。”
江枝修路已经够累,想想自己再修两个月水沟就头皮发麻,自己的时间可不能耗在这上面,还是卖药材才是自己的正业!
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接下来徐二瑞就在村里监督着做工整地。
吃住都在医棚,为了记工期,他又找医棚的文书指点做账本,像模像样的当起东家,而且还越干越有经验,每次回山的变化都大得惊人。
挟在腋窝里一辈子都没出息,还是放单飞有利成长。
山上,修好路江枝开始筹钱,六十里外的县城不用考虑了。
多带东西去一趟得坐骡马,还需要住一宿,吃喝下来没多赚的。
梨花镇上有药铺,可以去卖药,也看看这个镇究竟是什么情况。
只是现在还没有出正月,山上一年生的草药都没有生长出来,多年生的也已经在去年采得差不多,不能再挖绝根。
家里的药材已经不多,能卖的只有提前剥出来的灯芯草,这个最安全,若是药铺不收,自己就卖去杂货铺当灯芯。
另外是一大包晒干的红棘果,本来是给佩奇准备的东西,可有青冈子和红薯,小野猪的口粮足够,这些红棘果就没有动。
但这也是可以给人当粮食吃的,现在春荒,说不定就有人需要。
知道江枝要去梨花镇,小满爷也想卖一些徐大柱编的草鞋,一些葛丝和麻线,还有木耳。
吃的东西自己要留下,草鞋和葛丝麻线用不完,可以换成其他物品。
于是,两家就商量好一起去赶集。
梨花镇赶集是有规律的,每月三、七、九,逢单不逢双。
其实平川县城也是有时间限制赶集的,是二、四、八,逢双不逢单。
上次江枝等人去时感觉城里人少荒凉,就是错过赶集日。
等到正月二十九,天还蒙蒙亮,江枝和小满就背着大包小包下山赶集。
小野猪又追追停停,跟到半道才回去。
到村里已经天刚大亮,跟李老实和徐二瑞汇合,四人就往梨花镇去。
徐家村到梨花镇十几里,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只能靠两条腿走路。
江枝从天蒙蒙亮就开始走,现在又开始往镇上走,想到赶集结束还得再走回来,她只感觉两条腿疼。
没办法,人就是这样熬过来了。
在现代时,爷爷和父母那一辈人无论到哪里,都靠两腿走。
出门就有车的历史才短短二十几年,这里更不会随时有骡马牛车。
江枝不用背东西,有徐二瑞在,他早就负责背篓子。
无法想象那些逃难的人,不仅没法吃饭,还得带着大包小包凭着腿走几百里,是何等艰难。
官道上不光是他们这些赶集的人,还时不时有行人走过,比以前流民好多了。
不过每一个人都好像惊弓之鸟,相互之间远远的不敢走近。
梨花镇就在官道旁不远,从岔路下官道就是镇口,入眼先看见一道两米高的土筑矮墙。
其实,有这些矮墙,梨花镇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可乱兵裹挟着沿途绑来的村民强行扒开镇墙,骗开店铺,这才给了梨花镇灭顶之灾。
时间过去一年,这堵矮墙新修过,新土就筑在被人扒塌的老墙上,比以前的高度又增加了。
进镇有些麻烦,矮墙边围着一大堆人,每个人都伸长脖子在往里张望,时不时就有人或垂头丧气或怒气冲冲的离开。
江枝四人也挤过去看发生了什么。
“你是哪个村的?不是本地人不许进!”矮墙边几个男子拦住想进镇的人询问,一听不是本地人,立即要推出人群。
“我已经在大岩村立户,是本地人!”
“不行!”
“我就是徐家村的人!”
“不行!”
那自称徐家村的不服:“凭什么不要徐家村的进?”
拦路的男人冷哼:“口音还没有变,你想骗哪个!”
巴郡说话大同小异,可真正听来就知道“十里不同音”,想混成当地人不那么容易。
梨花镇半夜被人骗开毁坏,用的就是口音不同,现在对外地人也防备得紧,连镇都不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