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两人笑谈一阵,江枝就说第二日要回徐家村:“明天一早我就要走,二小姐若是有空,可愿意陪我去县衙跟章县令辞行?”霍二小姐点头:“恭敬不如从命,江夫人有心了!”
霍家是大药行,有新县令来上任,他们自然也登门拜访过。
可章县令不喜应酬,又是独身前来,身边连家眷都没有带,每天只管民生,让县里众多商家想攀附都找不到门路。
现在有这机会,当然要好好利用起来。
来到县衙,江枝说起返乡之事,章县令自然是一番勉励:万事以民生为本,若有什么为难之处,可以来县衙找他。
他对事事把村民放在心中的江氏很是满意。
身为领头人,无论职位高低都是需要这种思想。
又对陪同江枝过来的霍二小姐告诫:“为富有仁,才能家史绵长。”
霍二小姐很是灵动,立即说会捐献粮食救济灾民,虽然又要花出一大笔钱,可她是心甘情愿。
在章正上任时,城里商户就捐过财物,县衙收下,可章正一视同仁,没有对谁家格外亲近。
现在自己霍家能在县令大人跟前立下足了。
来时有张军头帮忙拦车,还有些麻烦,回去就更容易了。
霍二小姐要派人往梨花镇送信,“顺带”就把江枝等人送回徐家村,说以后有什么麻烦事,只管去梨花镇找百草堂。
等再回到村里,江枝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同。
徐根有、徐根生他们之前对自己也算是有礼,可现在就是敬畏,其他外来户更是带上讨好的意味。
这是为什么,江枝心中却是明白。
都说人没出门身不贵,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有李老实的宣传,江枝在县衙跟县令坐着说话,有几个差爷登门拜访,还能跟县城药行当家姑奶奶手牵手进出的事,很快在徐家村的窝棚里传开。
江枝安排下要做的农活,就回到山上。
从县城回来,就到了麦收时节,所有的活计也来了。
徐家村没有种麦,但也该移栽玉米、红薯和棉花,还有整田插秧。
所以,江枝停了徭役,安排全村种庄稼。
在农忙时,只要会走路就要下地,窝棚里再无闲人。
为让人吃饱肚子再干活,江枝又一次买来粮食供大家借粮。
这一次,每户人家都礼貌起来,再不是你争我抢,拼命抢粮。
排着队,称粮、记账、按下手印,也不计较别人借粮多少,人少的能省就省,能少借就少借。
因为这些粮是要还的,不是免费送的。
经过一个多月,村里人终于反应过来了。
江婆子果真不是做善事的主,虽然借多少还多少,不要利息。
可借陈粮还新粮,那价格可就差多了,无形之中就赚一大笔。
现在吃得有多痛快,以后就有多痛苦,亏啊!
不过在第一次借粮后,有人就想反正吃了,不还又能拿我怎样,自己吃了还给其他人也这样说,这是摆明了要耍赖。
可他忘记了借粮是需要担保的,而担保人就是八人小组。
那人以为自己只是在赖江婆子的账,其实是在以个人力量对抗村民小组。
江枝都不用出面,结果自然就被徐根生找上门去:“为什么不还?”“凭什么不还?”“你知道不还会有什么后果吗?”
这一套灵魂三连问车轱辘般说到半夜,直问得人心烦气躁,仿佛茅坑边三千只苍蝇在围着自己转。
逼得那人不得不赌咒发誓秋后一定还粮,哪怕心中已经骂娘也再不敢多说。
谋私利!
江枝听到这话只微微一笑:谋私利有什么错?凭什么不谋私利。
自己又不是善人,只是在投资,利用周遭一切可用资源,提升自身利益,做一个致富带头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五月里烈日当空,身为村长,江枝并没有出现在村里指挥众人干活,反而跟春凤几人割完麦,正坐在凉爽的树阴下休息,笑嘻嘻的喂猪。
她答应给佩奇买大麻花的,自然是买回来了,也不能一次吃完,每天吃一小节,馋得小野猪口水长流。
“佩奇,转一个圈!”
“哼哼”
大野猪笨拙的转圈。
“佩奇坐下!”
“哼哼”
大野猪再次乖巧坐下。
看野猪这样听话,春凤和巧云笑得不行。
春凤道:“婶子,你走这几天,佩奇没有回家,一直都在下面林子里过夜,不过每天还是要回来吃一顿猪食。”
现在天气暖和,野猪在外面过夜并没有什么影响,可是……这也是佩奇第一次不再回家。
江枝摸着正在自己手心吃东西的野猪,心中明白。
自己这个主人不在,野猪也不再留恋其他人,但这里是家,所以会守在旁边。
二则野猪已经大了,它有自己的生活规律。
野猪成熟期是10到24个月,时间根据身体条件而定。
佩奇跟着人长大,吃住自然比野生条件好,等完全成熟,随时都会回归族群繁殖后代。
“没事,佩奇想走就走吧!什么时候回来都可以!”江枝把一节掰断的麻花塞进猪嘴里。
佩奇现在已经在长獠牙,不过要一岁后才会伸出嘴边,三岁后就成弯弯向上的利刃。
到那时也真正成了凶兽,只一撞,长长的獠牙就可以将人皮肉划开。
野猪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归划到随时要跑路的物品,此时还卖着乖巧,一心一意讨要吃食。
下图霍二小姐:
第852
章
夏收季节
旁边,巧云只顾对自己手腕上的新手链爱不释手,那用红绳串起来的荔枝核。
是二瑞给她带回来的荔枝,吃后留下的。
她觉得荔枝好吃,果核光滑黑亮,娘说这也是能入药,就编成串戴着玩。
其实,大热天摘下树已经三天,江枝把自己带回来的那颗荔枝送给小满爷,吃不成总能看看。
没想到徐二瑞把扣开一个洞,早已经变色甚至开始变质的荔枝也带回来了。
看被壳包住的部分还是淡黄的,小夫妻俩就把能入口那一小块分着吃。
味道怎么样自不用说,反正巧云感觉特别好吃,甜到心里头。
麦割完,还需要连麦秆搬回去脱粒。
山上的人里,徐大柱能坐着割麦,却不能背挑,他就跟小满爷忙着栽植棉花。
去年的棉花管理还不算到位,毕竟江枝也只是小时候看父母种过,真正亲自上手,才发现很多地方有问题。
比如说打尖的时间太迟,等长得快到自己肩膀才发现不对,好在后面“掰岔芽”,追肥都没有错,棉花收成还行。
可就那几十斤棉花,已经让小满爷高兴得不行,说他也不亏,有生之年还能学会种棉花。
今年,他从育苗就事事亲手做的。
既然山下有土地收粮填肚子,这一片斜坡地就全部种棉花,也好给孙子孙媳添几床新被。
另一边,江枝和春凤把堆在地边的麦子用绳子绑成大捆,再插上千担挑着回家。
在她们前面,佩奇背着一大捆麦秆,哼哼唧唧跑得飞快。
没有小满和二瑞在,几个老弱妇孺一样可以把几亩麦子收回家。
小满奶和巧云早已经把院子收拾干净,收回来的麦子堆放不下,大部分只能交叠着架在外面的树杆上。
今年的肥力足,麦子堆成小山,看得小满爷笑容满面,又心中发愁。
麦多,山上能打麦的场地不够,不能一次性脱粒完。
因为没办法晾晒,打下来的麦粒堆沤一天就要发热发芽,那损失就大了。
只能先把麦子收回来堆放在避雨处,还盖好草帘,这样才能防止被夜雨打湿,也不用急急忙忙的打麦晒麦。
以后可以每次取出一部分麦草放在地上晾晒,使用树条和竹杆做的链枷敲打脱粒,筛去麦壳,晒干收好才能弄第二批。
梯田那边的豌豆已经被徐大柱两口子收获,就连土也被翻晒过,现在又需要放水整田。
没有牛拉犁,整田是重活,二瑞和小满就回来了。
自家村里的地交给田贵管理,到时候会给他折算米粮。
田贵欢天喜地的领下,他现在不怕田地多,只要能养活儿女媳妇,什么事都可以干。
况且妻子又怀着孕,还是要多收粮。
这一次,去年专门弄出来的人工杂交水稻单独分成一片田,成果怎样还需要几个月之后才知道。
有了两个生力军,不到一亩的水田很快就插完。
等做完农活,徐二瑞突然跟江枝商量:“娘,我想给夏秀才再送些东西!”
江枝道:“这次分粮,夏秀才可有多领?”
现在徐二瑞在代替江枝管理村里的杂事。
徐二瑞点头:“给了,按娘的吩咐,夏秀才比其他家多了十斤白面和一罐油!”
每户人家的借粮都是要还的,但夏秀才这里,江枝自己补贴了一些给他,不用他还。
“那你为什么还要送些东西?”江枝觉得徐二瑞难得有自己的想法,想问清楚。
徐二瑞扭扭捏捏起来:“娘,现在农忙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想跟着夏秀才学识字!”
他现在会的字还是借着许东那些药名学的,要想真正写点文书,还差得远。
对村里孩子学字,江枝早就有打算,只是大家面前还居无顶,卧无铺,孩子们全部都在捡柴种地。
所有人为生存在奔走,根本没有闲心读书写字。
江枝掰着手指,一件一件数需要做的事。
夏季的暴雨就要来了,村里都是窝棚,雨一大就要漏,这得督促村民赶紧加固。
自己可以借粮让村民吃饱种地,但不会再拿钱给他们修房。
章县令一再说以民生为重,自己从回来也一直在考虑:怎么才能有原则的帮扶村民渡过难关,又不养成“等、靠、要”的习惯……
想到这,江枝眯起眼:自己还是习惯使然,老是用文明社会的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事。
这里可不是宣传“五讲四美”的地方。
都说枪杆子里出政权,皮鞭子下自然也出好人。
非常时行非常事,谁敢唧唧歪歪,直接让小组惩罚打一顿,若是不服再送给章县令调教去。
心里有了主意,江枝就开始分派任务。
“二瑞,夏秀才那里暂时不急着去识字,你把在镇上买的工具发出去,让所有人给我家砍树。
每人每天给三十文工钱,树砍下来就建一个宽敞的大屋。
该请工匠就请,不要求多好,泥地木墙结实些,要能扛风雨!就是你在霍家看见的库房那种。”
“有了大房,以后你学字方便,我下来也不用那“旱厕”棚子。
最主要是,要是遇到暴雨,村里人要有一处躲藏的地方!”
江枝把事情的轻重缓急讲给他听。
徐二瑞也知道暴雨来时的厉害,村里那些窝棚肯定扛不住,如果有一间结实的房子就能让村民暂时避雨。
“好的,娘,田叔也说过砍树先给我家盖房的。”
徐二瑞收起自己想识字的心,还是先做正事。
“另外,村里孩子和妇人也用起来,让她们挖婆婆丁、泥鳅串、过路黄,捡摘干净的每斤干货一文钱!
就让夏秀才帮忙记账,让他娘查验,收得多就给夏婆婆工钱。”
夏秀才的媳妇会绣花,性格文静,不跟人接触,这样的事只有夏母能做。
“嗯嗯,好,我明天就下山给他们说去。”徐二瑞连连点头,这也是在帮夏秀才家。
这些事江枝早就想好的,此时也一并说出来。
想到娘先修库房,徐二瑞有些激动:“娘,我们要制药了?”
“先准备吧!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江枝没有否认。
想制药还早,自己什么条件都没有,现在还得先储备原料。
第853章
制蚊香
因为这蒲公英和金钱草几乎人人识得,满山遍野实在太多,药铺里基本上是不会大量收的。
即便是收,价格也压得极低。
在现代药品经营是需要特殊管理,行情变化很大,用整个夏天晒出来的金钱草,有可能卖到百元,也有可能分文不值。
采金钱草也最容易过敏,让人头脸浮肿。
所以采药时不能随便接触皮肤,这些事江枝早已经教会二瑞和小满预防,此时也不一一絮叨。
第二日,二瑞和小满兄弟俩下山打理一干事务,江枝也开始搞自己的东西。
她要做蚊香。
住在山上虽然蚊子不算特别多,可哪怕只有一只,嘤嘤嗡嗡也扰人清梦。
去年夏天她只能用烧艾草来熏蚊子,熏了上半夜,就管不到下半夜,总感觉还是麻烦。
这回要做蚊香,她也是早就准备好的。
上好的青冈炭碾磨成炭粉,然后就是艾绒。
艾灸治疗需要的是三年艾叶,取火柔力透不伤人。
做蚊香就要鲜艾叶晒干捣绒,因为叶片有挥发油,火力猛,烟气足。
然后就是晒干的樟树叶和皮,碾成细粉,香樟挥发油有很好的驱虫效果。
另外黄荆叶也是能熏蚊子的。
江枝把晒干的薄荷叶,霍香叶,香薷叶,野菊花全部碾成粉过筛过罗,都要极细的粉末。
加上极细的榆树皮粉和青冈淀粉当黏合剂,就连水也是熬过的艾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