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此时有水从石墙上方一个小缺口溢出,哗哗流淌到下方的小溪里。看到有水成洞流出,江枝长长出一口气,心里最担心的事都搁下来了,
这里水源这样好,自己的药坊就再无缺点!
在山上制药交通不方便还只是小事,最主要的还是水源不够。
两家人所在的老云崖有泉水,但水线散,第一年天旱时滴滴答答仅够人日常生活所用。
要想种地,还靠梯田附近筑的沟渠蓄水,才解决了这些问题,若是制药就更不行了。
村里用水是需要每户到一处大泉边挑,那里水量大,只有遇上大旱才会枯竭,但挑水总是麻烦的。
而现在这处山洞水量充沛,冬天都够用,到夏天丰水期,从这附近冲刷过的痕迹来看,至少还要翻倍。
等药坊修好,自己完全可以用这里的泉水,利用落差,在小溪下游设一个小型水车碾药,不用再考虑山上修堰坝蓄水了。
李老实就像尾巴一样跟在后面,见江枝想靠近石墙看洞中情况,忙提起锄头道:“等一下,我先把这些草铲了!”
因为常年流水,洞口周围连同石墙已经长满植物,最多的还是贴着石壁生长的苔藓,有四季常绿的铁线蕨,凤尾草。
江枝拦住李老实:“别急,我好像看见了几株蜘蛛抱蛋!”
“哪里有蜘蛛蛋?”李老实用锄头胡乱的拨弄那些植物。
看他毛手毛脚,江枝急道:“叫你别乱动就别动,你脚边就是。”
在李老实脚边的石壁中,有一溜不起眼的长叶片植物。
叶片绿色光滑,叶面散布着一些白色的斑点,看上去像是蜘蛛产的卵。
“这就是蜘蛛抱蛋,又叫青蛇莲,接骨丹,它的名字有很多种,还有九龙盘、竹叶根、赶山鞭、地蜈蚣、爬地蜈蚣、千年竹、竹叶盘、蛇莲、盘龙七、走石码、蜈蚣草、寸八节、地叶……”
听到江枝一口气念出这么一堆名字,李老实都傻了:“那究竟叫啥?”
江枝也无奈,草药就是这样的,一个地区一个名,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因为青蛇莲的根茎横生,长有须根和鳞片,叶直接在根生,跟竹很类似,就取名带“竹”。
又因为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山林湿润肥沃的石缝里,根茎横生又像“蛇”。
叶片星星点点的白斑像蜘蛛蛋,所以起名又是“蜘蛛抱蛋”。
甚至还有一种替代品,两种叶片外形相似,只有根茎不同。
正品蜘蛛抱蛋是“竹根”,四季可采集。
替代品只是普通根系,需要在春末采集。两者药效一样,都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疼的作用。
单用本草捣烂外敷伤处就可以接骨,煎水服用于跌打损伤。
这草不好找,江枝此时见到,当然要好好珍惜。
先采几株给大柱敷腰,其他的全部要保留种苗。
走了一圈,江枝感觉原来在这里住的人里面应该有懂草药的。
她已经发现好几种人为有意种植的药材。
唉,要是这里原主人能逃出劫难回来就好了。
如果因为自己修建药坊占地方,原住民嫌弃章县令拨的地皮不满意,自己可以安置去徐家村落户,那里有土地和宅基,愿意在药坊上工也是可以。
就在这一耽搁,二瑞跑过来喊着:“娘,我们已经收拾出一栋房子,是三间的,你看怎么安排,我觉得那边房间小,可以用来做库房。”
这里三户人家的房屋不用动,把里面清理干净,重新盖顶修好门窗。
制药不需要太多设备,只需要添制出熬药用的锅灶,烘干用的炉膛,还有晾晒药粉的架子就可以投入生产,投入成本不高。
第294章
彩色鱼.招工
正因为成本不高,江枝才想着先做起一些常用药,慢慢回笼资金。
“三间库房可能不够用,还是全部整理过再定!”
江枝指指地上的青蛇莲对二瑞道:“记得回去时挖两株带上,又可以给大柱换药了!”
二瑞一听赶紧答应:“好,娘,是这几株撒了面粉的草吗?”
他拍了拍叶片上的白斑,拍不掉才知道是长上去的。
“嗯,还有这些凤尾草也保留着,不用全部清理干净。”
江枝吩咐两人该留下的药材,这才踩着原主家叠好的石阶靠近洞口,手扶着石墙往洞里面望去。
入眼就是清凌凌的一洞子水!
因为里面光线昏暗,只能看见靠近洞口的一块面积,无法看清洞底深度,但能看见水的深度。
洞口用石墙砌起一米多高,踩着石阶江枝可以探进半个身子。
还没有看到水底就已经感觉水气盈盈,寒气逼人。
靠近洞口位置最浅也有两米,有石阶向下延伸而去。
这些都是两年里无人用水蓄起来的。
二瑞和李老实也分别踩着石阶来看,李老实一声怪叫:“哎呀,好多水啊,够淹几块田了!”
二瑞也道:“这水好清亮啊!我都能看见下面的泥沙。”
这里的水不是死水,洞里一些色彩斑斓的小鱼被声音惊扰瞬间闪退。
透着水色,让人仿佛拥有一个大鱼缸。
“哎,这麦线子怎么回事?不都是在小河沟里才多吗?怎么洞里也有!”李老实指着鱼群惊讶道。
江枝也感觉奇怪。
她对这些小鱼不认识,只知道在现代,小时候经常看见稻田里,小河里有彩虹一样的小鱼成群结队。
还没有看见山洞里也有!
二瑞看着小鱼群猜测:“可能是有小孩子喜欢,故意养在洞里。”
这种小鱼长不大又不能吃,除去长得好看,没有成人会喜欢。
小孩子们都捞过这种鱼,找一个小罐子装起来玩几天,什么时候忘了也就死了。
想来是这三户人家里有小孩子将鱼养在洞里。
唉,也不知道那孩子现在好不好!
江枝三人还在看水,徐根生大惊小怪的跑过来:“江婶子,二瑞,你们在干啥?下雨了,下雨了!”
江枝三人赶紧的从洞口离开,就见阴沉天空细雨沙沙。
从大年三十下雪后就一直是阴雨绵绵,好不容易晴了三天,现在又是雨。
田贵几人已经清理出一栋房,现在正将屋外乱草铲干净,见到这雨有些大,不敢冒雨淋湿衣服,就准备躲一阵雨。
江枝到了清理干净的房间外,这里没有房顶,想躲雨也躲不了。
徐根有正扯着一张油布想搭一个挡雨的棚子,田贵赶紧过去帮他。
雨具不离身是巴郡人的习惯,几人纷纷拿出自己的遮雨工具,江枝也拿起竹斗笠戴在头上:“大家先避一避,要是雨大,今天这活就不干了,等雨停再来!”
田贵看看天:“应该下不了多久,我们先等一会再看。”
于是,几人就戴着斗笠,站在光墙脚下聊天等雨停。
徐根生话多,不停问着江枝:“江婶子,这里要是做药坊,你找谁干活啊?”
江枝淡淡道:“当然是村里的人!”
“男的还是女的?工钱多少?还是五十文一天?”徐根生追问。
江枝看着细密的雨丝道:“以前是赶工,我就给五十文,以后常年做活,不能给这么多的。
早上可以迟些上工,家里牲口喂完再来这里做事。
天黑前全部下工,方便回家收鸡鸭。
早来的早走,迟来的迟走,每天四个时辰,大工三十文,小工十五文,干活管饭,男女都一样。”
以前做蚊香时,因为霍家催得急,也为帮村里人挣些钱度过难关,江枝就把工价定高,
不过那时候大夏天,每人也是从早忙到晚,一天工作量十几个小时,而且还没有管饭,算下来那钱拿得不多。
现在不同了,上下班时间自由,只需要做够八个小时,不耽误家里的牲口和地里庄稼,工钱自然也不会太高。
徐根生一阵抓耳挠腮:“就担心离村这样远,恐怕没多少人来做!”
他话才落,李老实已经嚷起来:“还想啥呢!这才多远点路,还没有走你家地边远。
而且还让把家里收拾好再来,中午吃饭也能省一顿,你不想做有的是人做。”
徐根生一下就急了:“谁说我不愿意,我就是说说,说话又不犯法。
江婶子,我肯定要来的,还有我堂客也要来,我先把名报上,别让人挤了。”
第一批招工人数有限,江枝说先只要五个人。
自家人有二瑞和小满,另外只需要再招三个就够了。
现在连房子都没有清理出来,招人的事还早,徐根生就不仅给自己抢一个名额,连他媳妇皮氏也要到一个。
徐根生算得好,做这些事情又不累,四个时辰做完还管一顿饭,两天干农活,挣钱干活两不误。
哪怕现在还早着,他就抢先给自己和皮氏报名。
见徐根生现在就抢,李老实忙道:“江嫂子,武阳别忘了,那孩子不错的!”
武阳一向不话多,只闷头做事。
李老实感觉他跟自己一样都是老实人,于是处处都要帮着点。
这两人一开口,旁边田贵和徐根有、徐根庆都傻了眼,他们还没有开口就没机会:“江村长,我们也想干活!”
“是啊!我们也要干活!杠精一家人就抢两个,不行!”徐根庆直接对徐根生开火。
他也需要钱,莲花想吃肉吃蛋,这需要钱买,自己也需要挣钱还债。
在乡下,缺吃还可以找些菜叶煮糊糊应付,少穿就穿旧点,最难的还是缺钱。
除去卖点粮食和鸡蛋,再有没有其他挣钱门路。
现在眼前就是机会,不管工钱高低,只要每天有活,细水长流就有钱,谁都眼馋。
徐根生一下抢走两个,谁也不依。
江枝笑笑道:“别急,这几个人只是报名,在药坊做工要的是嘴巴紧,我还得挑选话少能守密的,不能把这里的事宣扬出去。”
李老实一下就哈哈大笑起来:“杠精两口子话最多。一个是抬杠,一个是多嘴,徐根生你们两个不合格了!”
徐根生顿时傻眼,他终于感觉话多不是好事:“江婶子,以后我少说话,不说话行不行?”
第295章
秦氏送饭
在几人说谈间雨渐渐又小了,变成毛毛细雨。
来这里可不是闲聊的,趁着雨小,几人戴着斗笠继续干活。
江枝也不再浪费时间去周围查看,只让李老实在附近放老骡子吃草。
几人一直忙到中午,李老实从林里找来一些干柴,在角落处的油布下生起火堆。
搭起石块垒锅灶,放好带来的陶罐烧开水,用一小袋苞米面煮成浓稠的糊糊,放盐。
再把带来的面饼子放在旁边烤上,有粥有饼能填肚子。
懒人自有懒人的法子,摘几片大树叶子一窝一卷,连碗都省下了。
江枝等人也不嫌弃,洗过手围着火堆,乐呵呵的吃起来。
虽然距离村里就三里多远,可大家都不想多走两趟。
小满捧着树叶有点不得章法:“李叔,你这叶子怎么吃?”
李老实上前示范:“得低着头,伸着脖子!”
田贵徐根生几人没出声,只管捧着树叶碗吃得起劲。
在这群人里面,只有小满,二瑞和江枝没有当过流民。
最开始半年在山上的日子虽然辛苦,可吃食上一直周全,所以还不知道这树叶包饭怎么做。
田贵他们都是流浪过来的。
在流民聚集处,大家挤在一起,周围别说能用树叶盛水盛粥,就连拉屎擦屁股用的土块都是稀缺品。
吃完东西再歇一阵,大家又开始干,准备一天时间就把这里清理干净。
谁知没过多久,从山口来了一人。
秦氏背着背篓,戴着斗笠,手中杵着一根木棒。
“娘,你怎么来了?”徐根庆放下手中活计,迎过去接住背篓。
秦氏没好气道:“我能不来吗?莲花在家里一直念叨怎么到饭点还没回来,估计你是不吃饭,让我给你送饭来。”
她说着打开盖在背篓上的一大捆草帘子,从下面端出一口砂锅,还有几个浅碗和勺子。
李老实腆着脸过去:“秦嫂子,这是给庆哥送饭了!”
听他明知故问,秦氏别过脸装着没听见,只吩咐徐根庆把碗洗一洗,盛锅里的红薯稀饭吃。
李老实也不在乎,自顾自去翻背篓里带的泡菜罐子。
徐根庆把碗清洗过,过来对李老实道:“李叔再吃点?”
他以前也学了其他人跟李老实开玩笑,开口就是“老实哥”,可自从上次李老实拦住要寻死的秦氏,他就喊回“李叔”。
李老实是个没心没肺的,别人叫啥都一样。
这时候徐根庆叫自己再吃点饭,马上大大咧咧道:“有就吃点,没就算了!”
徐根庆又喊了小满和二瑞过来。
刚才虽然大家一起吃了苞米糊糊和面饼,但对没油水的肚肠来说,一碗粥是穿肠过,只能说比饿着好些,现在依然吃得下。
再说现在这种天气,肚子里多点吃食,身上就少一丝寒冷。
等江枝过来,秦氏才别别扭扭道:“嫂子也吃一碗,现在还热着呢!”
从年前秦氏抢钱丢失,在这里要死要活寻回去后,她就不怎么在村里露面,这还是江枝第一次看见她。
那一场闹,田贵他们再不说出去,村里人还是知道发生了什么。
都说秦氏不该拿家里的钱,皮氏这种嘴快的还把秦氏怼哭了。
年后江枝从李老实口中听过,徐根庆真的买了两只鸡要给秦氏吃,可过年就只杀了一只,第二只鸡没有再杀,秦氏说留着生蛋。
虽然说几十年里的性格不可能瞬间改好,秦氏还是有了变化,至少想着养鸡生蛋,有蛋就能大家吃。
这段时间秦氏也不怕冷,天天下地拔一背篓草送到徐根有家喂猪喂鸡。
因为刘氏要孵小鸡了,她想拔一个月草换几只鸡苗。
刘氏也答应了,自家里养的鸡猪多,都是根宝从山里带出来的。
大儿媳田氏和自己天天在地里扯草,还要推磨碾稻糠,有草喂可以省点粮食。
接过秦氏舀的半碗稀饭,江枝随意往草帘捆上一坐,边喝边问:“秦菱,你要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