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江枝本来打算要李老实去,转念一想徐根生这张杠精嘴不用,实在是浪费资源,索性安排他去。徐根生听到要自己采买东西,顿时就高兴起来,这事可比在药坊天天碾草药有趣。
原本说过需要招三人,除去田桃和李二嫂,江枝还挑了徐根庆,这样一来人手就够了。
秦氏看自家儿子能上工,欢喜对莲花炫耀:“还是我初八煮的那锅饭好,江嫂子吃过才把根庆招去。”
莲花现在也不跟婆婆计较啥,反正说什么就是什么,还随一句:“那你以后就天天送饭去,根庆天热时最喜欢吃你做的菜!”
秦氏抽了抽嘴角,低低呢喃一句:“每天走还是有点远啊!”
莲花摸摸自己已经显怀的肚子,她听徐根庆说,其实江婶子是想要自己去的,可自己怀着孕才让根庆去。
徐根庆让莲花放宽心只管养胎:“莲花,我先占着位置,等你坐完月,让娘每天带孩子,你再去药坊。”
到药坊的人数确定下来,不影响村里的生活。
小满家那边的消息也很快传来了:田家姑娘不错,可以先说在这,只是年纪尚小,这事就不急着说开。
田贵也是这意思,田桃刚刚进药坊,还是拜师傅,村里正谈论得激烈。
要是说亲的事再说出去,人家肯定以为自己是在卖女儿巴结别人。
有了江村长的回话,田贵也有了底气。
在刘氏又提田桃时,桃儿娘说了话:“我当家的以前给桃儿算过命,她命硬,要找一个年纪大点的才合适!”
刘氏心眼不恶,见田家无意结这门亲,反正孩子还小,也就撇开没有再说了。
田贵和徐根有依然带着村民种早茬嫩苞米,播种各种蔬菜。
因为江村长说,现在车马方便,能种菜就多种,品种越多越好。
以后好统一送去城里售卖,也能统一让商贩上门收购。
满村人都在忙,唯独有一家还是按着千年不变的老规矩在活。
村民在修房,石家兄弟带着两家人也没有闲着。
兄弟俩的窝棚又多搭出两片面积,很有违章建筑的规模,而且还有蔓延扩大化的趋势。
面积够大,就是很矮,兄弟俩大小将近十口需要低着头进出。
外面的柴山又堆高了,整齐码放着,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就是淋了雨的青杠子全部发芽,倒在窝棚旁边的小沟里,长出一堆绿油油的小树苗,不出意外的话,过几年那里就有一片人工林。
对他家的事,江枝和其他人都有建议过,让他们跟着村民一起种地。
可兄弟俩脑里就像有自动防御装置,生活自成体系,你说我就听,说完就听过,完全没有改变。
颇有“清风拂面,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江枝说过几次就放弃了,这也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不能因为人家安于现状就不对。
石家兄弟的家庭也特殊,兄弟俩一个娶的是自家亲表妹。
大概率遇上了基因相同,夫妻俩一个相貌,生了三个女儿也都不聪明!
一个是用自家妹妹去跟人交换亲,换回来的媳妇手带残疾,生下石猴子这个健康男孩,算是石家传承的功臣。
江枝每次经过石家,看见窝棚外忙得蓬头垢面的身影,还有那几张相似度达极高,好像猫头鹰一样木呆呆的脸,真是哭笑不得。
忙完村里的事,四月的第一天,江枝带着江氏药坊的第一批员工进了青泉湾。
谷口树木新叶繁茂,一排两米多高,用原木做的栅栏将里外隔开。
谷中溪水潺潺,原主人留下的各种花草已经生长出来了。
整修一新的三栋房子分别是仓库,制药间和员工休息室,空地上,崭新的竹帘子整齐划一搁在晾架上,里面是准备使用的药材。
人如草木又一春,也不知道是阳光明媚,还是这些新生带来的生机,这里的破败之气消散无形,只有欣欣向荣。
最引人注意的还是以前的生态小溪消失了一段,被改建成一条狭窄渠道,水渠上横跨一间小小的水碾房。
青泉湾经过一个多月的修整,除去三栋房屋的修补,重点工程还是在这水碾房上。
后山被暴雨塌方堵塞的几条水道已经疏通,现在溪水充盈。
小溪上方修起一道浅坝由闸门控制着,源源不断的水流通过渠道冲击木轮,带动上方的石碾在碾槽中滚动。
江枝曾经考虑在山上也弄一个水碾,因为缺水工程巨大而只能想想。
所以现在山上还需要用脚踩木杵舂米捣药。
而这里有水碾房,就不需要人力舂了,可以在这里碾碎再送上山去。
碾药方便了,其他的也不能落下。
制药间里是一排七星灶,方便十六口锅同时熬药水。
靠墙一排大水缸,这是用竹筒从后方山洞中引进的自来水,拔开塞子就可以放水。
旁边是一排木架,上面放着已经装好各种药材的药篓。
另外就是称药材重量配方用的大称和小戥子。
至于各种沙罐铜盆,大小罗筛,计时的水漏、沙漏,那也是尽善尽美,这些东西让江枝跑了几趟县城才置办齐。
等药坊所有东西置办好,江枝手中那一百两银子也花得所剩无几,好在余下除去工钱就是进帐了。
小满、二瑞和徐根庆早就来到这里,不光是把柴块和水准备好,就连水碾也转起来碾出部分药粉。
自家的药坊第一次制药,巧云用老骡子驮着彩霞和妮妮来了。
看着转动碾药的水碾房,两个小女孩在屋舍间兴奋奔跑,李老实跟在后面撵着:“哎呀,两个姑奶奶慢点啊!”
他愁死了!
在村里带孩子,那些男孩子都是跟着自己跑,说什么就听什么,喊左走不会右转。
现在两个小女娃娃非但不听话,自己得跟着她们跑!
抱怨归抱怨,李老实还是得一步不离的跟着,不然那两个小短腿跑得飞快,一晃眼就下沟渠玩水了。
番茄作家平台上自带,不完美也不标准的AI制图,凑合着看
第301章
制药益母草冲剂
制药间里,江枝几个都已经换上用粗布做的统一服装,戴上布口罩,就连头发都包裹严实。
经过这一年做蚊香液,熬制各种膏和冲剂,巧云早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她熟练的把各种工具摆出来,又指点田桃儿拿锅盛水泡药。
旁边,李二嫂在灶下点燃火,两排七星灶的火就需要一个人专门负责。
江枝把需要的几种药材准备好。
这一次,她要从各种方便熬制的冲剂开始。
药材都是去年就自备的常用草药,比如说益母草、夏枯草、枇杷叶、金钱草等等。
第一锅熬的就是《益母草冲剂》!
益母草、淀粉、糖粉各份,其中益母草需要采紫花、方茎,以全草入药!
益母草洗净切碎,放于锅中加水熬煮,水量减少则适当续水,煎煮一个时辰。
取出药液静置,再往药渣里续清水煎煮,反复两次将药汁全部萃取出来。
然后就是将两批液体放在一起熬煮浓缩,再拌入淀粉和糖粉,成干湿适当的混合物。
现在没有团筛达人小满奶,也不需要再用人工摇筛,江枝用悬挂式的摇筛将混合物摇成颗粒状。
再薄薄平铺在有布的筛网上,放到隔壁借灶火温度建起的烘干房里,摊平烘干。
从十几口大灶开始熬煮药汁,江枝就带着巧云,田桃仔细观察着沸腾情况,不能糊锅也不能溢出来。
水少又要及时添加,一个时辰后全部滗出来重新换水二次熬煮。
这些事情都需要细心耐心,稍微晃神就出错。
灶火熊熊,制药间里水汽熏蒸,头顶上方白茫茫一片,浓浓的药味将人全身浸透。
有巧云细心教导带领,田桃上手也快,只用了半天就适应了这些琐碎事。
灶间在忙,二瑞和小满、徐根庆则在碾房将各种药碾碎,有些需要筛捡。
李二嫂管着两排大灶的火,还要负责给几个人做饭,也不轻松。
现在四月时还好些,等到夏天必定是苦差事。
所有人都有条不紊的干活,最叫苦连天的反而是李老实。
等江枝用四个小时熬好第一批药开始收汁,出来看见的是三个累瘫的人。
李老实软绵绵倒在旁边给木柴遮雨的草堆上,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在他旁边,两个小女孩也睡在草堆上。
身上盖着是二瑞和小满的厚衣服,春日里暖烘烘的阳光下,两张小脸晒得红扑扑的睡得正香,妮妮手中还拿着半个吃剩的面饼。
年轻就是好,倒头就睡,充电五分钟,发疯两小时。
见到江枝,李老实差点哭出来:“江嫂子,我去镇上运药吧!运炭也行,不带孩子了!”
一个快满两岁,一个五岁,两个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就连爬山都不怕的李老实,现在怕了!
黄昏时,第一天熬出来的所有药汁已经进了烘干房,只等第二天包装。
巧云、二瑞赶着骡子,再驮着两个孩子回山,江枝和小满留下守药坊。
等田桃他们走后,李老实也急慌慌的回村。
热闹一天的小山谷静下来,小满把前后几处栅栏用铁链上锁。
江枝把李二嫂做的饭端出来,两个早早吃过饭。
现在是月初,天上无月无星,江枝在院里用炭盆烧上一堆火照明,把今天用过的药材数量在账本上重新检查一遍。
这些账都是巧云记的。
经过一年多学习,以前还是啥都不会的小媳妇,现在可以把各种药材的数量记得清清楚楚。
只是今天是药坊的第一次制药,按习惯看一次。
十几口大锅一整天熬了一百多斤干药草,做的药粉至少装200支。
以每支5文的代售价,一天毛收入大概会超过一千文,也就是一两多银子。
柴火是地里的秸秆,还有后面山林里的杂树,不用花钱。
除去成本里的淀粉、糖粉、工钱、竹管、蜡纸……
江枝笑了,这一天虽然有点辛苦,还是不错的!
以前的蚊香收入基本上贴补在村里,现在兜里没银子,正需要回笼资金。
制药用的草药是自己收购,成本不高,卖出来的钱除去淀粉糖粉和几人工资,没有电费水费,剩下的纯利润至少有六成。
以后还可以多种药材,成本还能压下来。
在现代,中药饮片厂的利润也是五成左右,现在有六成很满意了。
碾房里的水碾还在转着,里面是明天要用的药材,需要再碾一个时辰就停歇。
小满忙了一天也不累,提起装有铁尖的长枪就在空地上舞起来,练习他新学的枪法。
药坊是有武装设备的,有长短不一的木棒放在各处,有斧头柴刀,在这里上工的人都知道放在什么地方。
前后的山口都装有栅栏,后面栅栏除去后门,隐蔽处还留有几道小门直通山林,都是以防万一。
这里每天有人后,还准备寻几条好狗养着。
“小满,你还不累啊?”
江枝见这年轻人真是精力旺盛,忍不住出声道。
“不累,婶子是想说啥?”
小满抹抹额上的汗提着长枪过来。
江枝想问他对田桃的感觉。
不过今天田桃在熬药间待了一天,这俩孩子都没有见面的机会,更没有说上一句话。
说起小满的这事,大家都想到一处去了。
之前自己回山,趁着小满不在家,就给小满爷提了田家事,小满爷虽然不下山,但有李老实和江枝几人谈论,他对村里人家都有了解。
尤其是田贵,一则是负责自家在山下的几亩农活,做得不错。
二则还有半年前从山上分给几户人家的鸡苗和兔苗。
说好年底三只小鸡归还一只大鸡,一对兔苗还回两只大兔。
其他几户人家都按说好的数量一只不多,一只不少的还回来。
但田家多还了一只鸡和一对兔,这让小满爷对田贵印象非常好。
所以一听到说亲是田家,他立即就点头:“买猪选狗都要看主家干不干净。有这样明事理的父母,孩子再差都差不到哪里去!”
老人的经验丰富,说出的话总有道理。
江枝也这样说,田贵跟桃儿娘以前在老家是有父母兄弟压着,难免就愚孝了些,现在出来单过,也直起腰能顶事。
江枝又把田桃的性子说了,说那女子是懂事能干的。
以前跟着爹娘在老家吃苦,现在也是勤快人。
小满爷越发满意:“二瑞娘,你都说行,那就行,不管男女都要自己能当起事,农家媳妇养不得金贵人。”
第302章
同意
旁边,小满奶笑得开心:又要娶孙媳妇了,家里又要添丁进口是喜事。
爷奶满意,春凤和徐大柱也就满意。
春凤道:“婶子跟田家商量一下,看什么时候我家去提亲?”
她虽然不方便下山,也要担起大嫂的责任张罗此事。
徐大柱也道:“这事要好好办,定下时间,我跟爷就下山去置办东西!”
他现在才勉强能撑着小凳子挪步,还是决定要下山去女方家。
因为人家主动提出婚事,自己男方更要隆重一点。
见这一家子兴师动众的就要提亲去,江枝急忙阻拦:“现在别急着说提亲,那田家女儿才刚十三岁,现在还小,只是她父母想先问问这亲事能不能说。
而且小满那里还口口声声不愿意成家,这事也没让他知道。”
“啥,田家姑娘才十三岁?”小满爷顿时皱眉。
他早就想给小满说一门亲,可小满一天天的推着,还把李老实拉来挡背。
现在小满天天在村里走动,既然有女方主动提出,肯定已经是两边孩子都有意思,那就赶紧把事定下来。
原来不光小满不知道自己的婚事,就连田桃儿也还是小女娃。
春凤和徐大柱忙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江枝就把田桃拜师和田家的担忧说了:“田贵夫妻俩是看好小满的,他们也知道小满说要先有家业才说亲,觉得田桃年纪等两三年正合适,就想问问你们,让小满等三年成亲愿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