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鲜草可以绞汁喝,还能不熬,直接用冷开水浸泡几个时辰再喝水,效果也不错。”青蒿有挥发油,不能熬煮。
用冷水浸泡萃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是经过科学实践过的,是现代医学的一重大发现。
其实这方法早在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青蒿冷浸取汁用于疟疾。
此书也是中医的急救书,上面有上千条实用的小方子。
三人一边劳动,江枝就把青蒿的用途当成乐趣细细说给两个徒弟听。
1,青蒿捣汁服之,并塞鼻中,治疗鼻血,出自《卫生易简方》
2,治疗聤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出自《圣惠方》
3,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治疗牙齿肿痛。出自《济急仙方》
4,青蒿捣敷之,治疗蜂蜇人。出自《补缺肘后方》等等。
仅在《肘后备急方》里,青蒿用途就有三十多种。
田桃初接触到药草,听到师傅说这些用途,只感觉稀奇又惊讶。
尤其听到遇到流鼻血时,只需要用这牛尿蒿捏烂成绒,带着汁水塞住鼻孔就行,她更是激动难平。
“小溪夏天经常流鼻血,有这个法子就好办了!”
妹妹田小溪每到夏天就经常流鼻血,流得脸色苍白。
奶奶和几个婶子嫌弃她流鼻血弄脏身上,每次都让小溪走远些,夏天也只能穿最旧最破的衣服。
娘和爹没有分家,身上没钱给妹妹治,只能找奶奶和爷爷要钱。
可家里其他人说流鼻血又不是病,不让爷奶拿钱乱用。
爹娘没办法带妹妹去看郎中,只能在每次流鼻血时捏着鼻子不让她动。
再用凉水泡水泡脚,虽然也能止住,可妹妹身体还是要差很久。
一想起以前,田桃就心里升起恨意。
幸好爹娘被赶出来住在徐家村,她喜欢这里。
跟在师傅身边,田桃只感觉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在家里,爹娘已经说了,当学徒一定要听话勤快,要是做错事挨打都要忍着,不能惹师傅生气。
可面对这样讲故事一样教认药材的师傅,田桃儿想不起自己怎么才能惹怒师傅。
巧云也是这样想的。
每次娘说起这些,她就想起自己刚嫁过来时,娘每天不是闷闷的板着脸不说话,就是指着鼻子骂人,从来没有这样轻言细语讲过事。
还是兵乱小天走后,娘就再也不生气了。
以后……求小天别回来吧!
三人一边说话,一边快速清理好荒地边角。
播上种子,方便以后留在药坊的人吃菜和佐料。
前面熬着药,虽然有李二嫂子看守着,这里也不敢久留,撒完种子就赶紧洗手进制药间继续熬药。
下午,在镇上赶集的徐根生来了,推着一辆装着各种草药淀粉的鸡公车。
除去草药,他还带来了几个活物。
筐子里缩着三条黄褐色肥嘟嘟的小狗,圆滚滚的身子,黑溜溜的眼睛,是漂亮的大黄。
当然现在只是小黄,长大后就是大黄。
“江婶子,这三条狗是集上在卖,一条狗五文钱,我看着这三条狗脾气好就买回来了!”
徐根生随手抓起一条狗在手中把玩着:“看吧!这样选的狗以后听话,不会有一点点声音就大叫!”
他说着对每只小狗扯耳朵,扯尾巴,拎起一条腿晃悠。
三只狗子不叫不慌,只在疼极时才轻哼一声。
这是验狗的方法,只有脾气性格非常稳定的狗子,才不轻易惊慌失措乱咬人。
第503
章
养鸡
徐根生很会挑狗,送来的三只小狗都是背宽、腿粗、嘴大,两只小耳朵耷拉着,眼神镇定,表情很是稳重。
妮妮和小彩霞一人抱着一只狗不撒手,喊着:“狗狗!”“狗狗!”
狗子毛茸茸的,摸着比佩琪舒服。
谁叫佩琪身上的毛扎手,而且太大没法抱,跟软糊糊的小奶狗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于是,此时还在山上对着圈里“猪美女”打转抛媚眼的佩琪什么都不知道,就面临被抛弃的危险!
见孩子们喜欢,江枝掏钱从徐根生手中买下三只小狗。
乡下人家都养狗,徐家村以前也养。
可兵乱时,那些狗或许被主人带走半路成了口粮,或者曾经留在原地等主人回家。
反正这里有流民聚集半年,全部猫狗消失,到现在连毛都没有见着一根。
徐家村建立一年来,各家里吃食得紧着人,没有狗的口粮。
最早是家徒四壁不怕偷,等到有粮,最先养的还是可以吃肉吃蛋的猪和鸡,晚上人和牲口就同住一处。
徐根生收下钱很开心,农家养狗都是相互抱养,很少花钱在集市上买。
需要花钱买,必定是遇上好主人,狗子也是狗中好狗。
其实狗主家是想一窝小狗全卖,共五十文,架不住徐根生追在人家里说了一天,愣是没喝一口水也不歇嘴。
主家眼看一天过去这人也不走,再不答应自己就要再搭上一顿饭,最后只能连卖带送,让他用十五文一共买下五只小狗才了事。
有这一天宣传,这也让卖狗人家村里人对徐家村在大量收购黄荆叶、香樟叶、桉树叶、榆树皮、青杠子印象深刻。
徐根生耗时一天,省了不少钱,顺带打了广告。
送到药坊三只狗,他自己还能落下两只,这也不算是坑江婶子。
于是青泉湾养了两只狗子,取名为熊大、熊二,最漂亮活泼的熊小妹随两个小姑娘回山。
巧云和二瑞在山上做蚊香,青泉湾又招了武阳入坊。
每天早上,小满都会在药坊练完拳脚,再到官道上跑步。
田桃从家里过来后,两个人再一同回药坊做准备工作。
等到徐根庆他们来,药坊就开始一天的熬药碾药。
药坊一动火就是半个月,江枝一直没有离开过一天。
终于在库存堆放几大筐子,里面装满整齐的药筒时,药坊也放假两天,让大家回去做农活。
李老实自告奋勇讨要守药坊,这里有吃有住还有玩,去镇上村里都方便,他很是喜欢。
小满也不走,反正山上的事多他一个人也不多,少一个也不少,他留下可以守着碾房碾药,晚上还要去村里听课。
虽然现在几个孩子跟在江枝身边,思想格局在潜移默化里悄悄改变,已经不是普通的农家人。
但夏秀才每天都要教授生字,还要讲一些古文,更符合这个时代的人文风俗,这是江枝没办法说的。
在村里人多热闹又好玩,小满已经喜欢上这种生活。
江枝也不勉强。
小满现在正是学习的时候,药坊也需要人守夜。
在上山之前,江枝先去了徐根有家,准备挑两只公鸡带走。
山上的公鸡是以前带上去的,孵了几群鸡,小鸡长大,不得不分成几群,再养下去就道德沦丧了。
兔子不会出现近亲畸形,鸡却是需要换种。
村里的好几家鸡也来自山上,现在只有徐根有家是其他种群。
有徐根宝在外面弹花带回来的鸡,徐根有也有种鸡,而且还孵了鸡卖给村里其他人,现在村里能听到鸡鸣悠扬都是两家公鸡的后代。
刘氏在家剁鸡食,听到江枝要买鸡,立即道:“二瑞娘,你上次让李老实来说了,我就挑两只大公鸡专门给你留着,随时可以借去用。”
农家养母鸡为了下蛋,养公鸡就没用了,白养着还废粮。
只有想孵蛋才养公鸡,于是大家就有一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借”公鸡回家养几个月,要么是换种蛋回家孵。
江枝本来想买两只公鸡上山去,刘氏却说愿意借,这样两家都有种鸡。
刘氏一边让江枝进屋坐,一边高喊着:“强子,快给你江奶奶把那两只公鸡绑着。”
徐强正学着扎草鞋,闷闷答应一声就去抓鸡。
江枝看着这个憨厚孩子,突然想起李老实说徐强没有去听课。
她有点好奇,之前就说过,夏秀才教孩子们识字不收束脩,只让村里人帮忙种地。
徐根有现在和田贵一起管着江枝家的地,还要帮夏秀才家干活,怎么会不让孩子去学习?
于是就对刘氏道:“嫂子,你家强子怎么不去学字,只有黑子和春喜在学?”
黑子和春喜是徐根有的二儿子和小女儿,这两个孩子都要学习,没道理徐强十二岁还大字不识一个。
刘氏毫不在意道:“家里让他去学了,他不喜欢人多又吵,坐了两天就不去,说还不如在家多编几个筐。”
“听说田家女子在跟你学认药了,我跟他爹娘说过,强子性子太闷,还是要学一个手艺。
现在学不学字无所谓,准备等他年纪再大些,就跟他小叔出门学弹棉花去。”
刘氏说得满脸笑容,徐根宝和王小菊在年后出门,到现在也回来过一次,又带回来几只鸡,还有一两银子,都让她帮忙养着存着。
刘氏这个当娘的对小儿子夫妻俩是越发满意了,现在就考虑着让徐强也学弹花手艺。
有亲叔叔教,连拜师都能免了。
以后娶一个媳妇在家里带孩子干活,男人出去挣钱,就是最美满的婚姻。
江枝无从辩驳,只能笑着应和。
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这样想的,自己一个小蝴蝶能带动的只有身边人,并不能扭转每个人的乾坤。
有夏秀才在,至少黑子、春喜,小泉小溪和石猴子他们已经受益了。
很快,徐强就把两只公鸡抓过来,一只黑亮,一只大红,都是毛色光亮的健康鸡。
这孩子做事踏实,不光鸡脚绑了草绳子,就连鸡翅膀也绑着,保证不会出筐子里飞跑。
看看憨憨的徐强,江枝还是忍不住道:“强子,你还是跟黑子春喜一起去学字,以后你小叔要是开了弹花店,你也好记账!”
徐强摇头:“我不喜欢认字,也不想弹棉花,以后就种地!”
江枝在心中叹息一声,不过也释然,那些土地依然需要人种,能用新技术种地也是进步。
第
305章
蚊香加工
带着两只公鸡,江枝没要人送,独自牵着老骡子,驮着两个筐子回家。
她差不多快一个月没有回山了。
山路还是以前的山路,来回走得次数,经过一年多反复修整,如今已经比之前好走数倍。
而且这条路老骡子每天不间断上山下山,快一年,这一条道早已经熟悉得不需要人管,自己溜溜达达就知道往家走。
江枝走到半道上不见佩琪的身影,一直快到老云崖,才看见一个黑影从陡峭的山坡上直冲下来。
马上两岁的佩琪已经长大,白天跟着人吃红薯淀粉之类的食物,晚上有温暖的草窝可以睡,早就长得膘肥体壮,体型远不是野外那些尖嘴瘦瘦的野猪能比。
于是在山坡上,在去年冬月时才两百出头,如今体重超过三百斤的野猪,如履平地般地奔走。
佩琪步伐轻盈且灵活,庞大的身体仿佛不受地形的限制。
上蹿下跳迅速地冲到江枝身边,瞬间变成了一只巨大的嘤嘤怪,拼命用它湿漉漉的鼻子拱人,顶得江枝差点站不住。
她扶着旁边的山崖稳住身体,使劲拍着佩琪的后背安慰:“好了好了,知道是我这段时间没回来,你次次落空才没接,不怪你,不怪你!”
听巧云和二瑞他们说,回山时佩琪每次都会在半道来接人,多几次就蔫蔫的没精神,最后连过来都不愿意了,远远看一眼就转身回林。
此时哪怕被拍得啪啪作响,野猪还是用细细的嗓子叫着,很是委屈……直到被一块软糯的糕点塞住嘴巴,这才止住“哭”声。
老云崖下,二瑞和巧云正从到家的老骡子背上卸筐子。
二瑞道:“老骡子都到家了,怎么李叔还没到?”
巧云忙着将一边篓子里的东西取出来,一边道:“我刚才看见佩琪下山,肯定是娘回来了,要是李叔,佩琪才不会挪步!”
二瑞想了想也是:“佩琪现在脾气够大,若真是李叔,它早回来了!”
巧云看见了那两只公鸡,惊喜道:“好,娘说找鸡,还真找回来。
春凤嫂子这下该放心,这一天鸡啊猪啊的,可把她忙坏了!”
山上唯一的公鸡跟最早那几只母鸡关在一边,每天还需要防着其他鸡进去。
这几天两头母猪又在发情打圈不吃东西,有佩琪每天都守着一步不离开的,春凤也是一步不敢离,不过小母猪也长大,准备这几天配种。
二瑞一听娘回来了,赶紧就往山下走:“那我去迎一迎,娘有好一阵没回来,还不知道我们做的蚊香盘可以送货了。”
两人说着话,谁都没有管取下货筐的老骡子。
只见老骡子熟门熟路走向旁边林子的小路,那是通往小满爷专门给它搭的草棚子。
里面随时准备有细软的干草和豆饼,都是老骡子最喜欢的。
每天上山来,还能补上一顿豆子。
小满爷此时正坐在院里削着一根木棒,看见老骡子踏踏回来,还在自己面前晃一下才去骡棚,顿时笑道:“这老伙计,上山还知道先过来打个招呼,小满他奶,你再端些麦麸出来。”
老骡子在山上都是小满爷在照顾,不光是刮毛打理,还有骡子最喜欢的草料,两个上年纪的很是默契。
小满奶端出半撮箕麦麸子,小满爷丢下正干的活计,接过撮箕就往骡棚去。
此时的院子里,妮妮和小彩霞正跟熊小妹追着玩。
不过听到娘扬声喊着自己说奶奶回家了,小彩霞赶紧往家跑。
妮妮也往这边跑,后面跟着熊小妹。
多养半个来月,小黄狗又胖了一圈。
圆滚滚的肚子压得四条腿更短,往台阶下一跑就栽下来,一连翻了几个跟头。
江枝才回到家,就看见一串嘻嘻哈哈笑着跑过来迎接自己的小东西。
妮妮和彩霞头上戴满花,跑在最后面连滚带跑的小狗,更是满身都是挂着花,就连摇摇摆摆的尾巴上也有一个小花环。
看着这些小人儿慢慢长大,江枝也有感情,她笑着蹲下来张开臂。
“奶!”小彩霞笑嘻嘻扑进怀里。
很快,两个小女娃就吃到香喷喷的糕点,急得小黄狗的小尾巴摇得成扇。
江枝把从刘氏家拿来的两只公鸡交给小满奶:“伯母,这公鸡是根有娘借给我们的,她说不卖,让我们养半年再还她!”
小满奶接过鸡,顺手摸摸鸡大腿和胸脯,再掂量称斤道:“根有娘是个好心的,这鸡养得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