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小满听到马关是懂拳脚的护院,立即来了精神。那一晚跟歹徒打一场,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第一战。
初生牛犊不怕虎,靠的就是不怕死的莽劲,受伤后在阎王殿门口闪一下,明白自己只是侥幸赢过。
现在要是有人能经常切磋,肯定不会再犯傻。
“小满,你把药坊的房间收拾一下,留给马家人居住,以后晚上你就回村。”
江枝在路上已经跟马关父母和妻子谈过,现在就安排这家的住宿。
以后马关一家就住在青泉湾,全家人白天在药坊干活,晚上马关回家又能守着药坊安全。
小满白天在药坊上班,晚上回家就住村里,也有空随时上山看望爷奶,两人一换班全都顾上了。
小满点头:“好的,就是两间房子会不会太挤了?”
“多腾一间就是!”
青泉湾那里本来就有三户人家的房子,现在一处是制药间,一处是仓库,一处是员工休息区,堆着杂物。
马关一家住着非常合适。
马家安排下去,还有签下十年活契的黄家。
“根有,田贵!这黄家是农户,以后就跟着你们干活!”
江枝几十亩地一直都是田贵和徐根有在管,虽然也有其他人偶尔做几天,主要还是靠两人出力。
这两天江枝卖完青粮拍拍屁股就走,田贵两人都忙疯了,不光是要赶紧砍苞米杆腾空地。
还需要每天下地捏卷芯虫,棉铃虫,花生地里的草又在疯长,锄一遍草,锄二遍草。
田里秧苗也需要管理,这几天日头大,需要天天放水进田。
就他们两人整天下地都干不过来,现在听到增加人手,顿时就松了一口气:“行,这下不慌了!”
可说起签下死契的谭氏母女和两个大孩子,八人组都不知道说什么。
他们都没有呼奴唤婢的经历,也不知道这种奴婢在乡下能做什么。
徐根生在外面买药草半年,已经知道嘴巴上锁,但本性难移,话还是多。
又是他小心翼翼问:“江婶子,以后你还下地干活吗?”
此时在他的脑子里出现一幅画面,江婶子下地割谷,旁边一个人端茶、一个人打扇……
江枝疲倦的摸摸额头,她赶了一夜路,虽有坐车,还是累得不行,可这些事还得交代下去才能休息。
此时听到徐根生这莫名其妙的话,有些无奈道:“根生,你在外面跑了这些时日,怎么还喜欢说废话,有什么事就直说。”
徐根生嘿嘿干笑:“我是想她们也下地干活不?是只养在家里、呃、做饭绣花?”
那就不是奴婢,是买回来的千金大小姐了!
江枝摆摆手:“这些人我自有安排,现在说出来只是让你们知道她们的身份,别当客人也别欺负了。”
徐根生又嘿嘿笑:“婶子家的人怎么会欺负,哪怕一只狗也是好的。”
这小子嘴巴越来越会说了。
除去这些人,跟来的都是需要安置的流民,如何处理他们才是开会重点。
愿意在徐家村落户的流民一共三户,最早来的谢家跟黄家成员一样的四口,家里是两个半大儿子。
最后要跟来的两家分别是五口和八口,有老有小也是一大家子人,因为害怕被人欺负才跟到徐家村来的。
江枝直接道:“给这次来的三户流民先找空房子住下,然后给他们拨一块宅基地自己搭窝棚。
老实,还是你会说话,明天给他们讲一下村里的工分和换工!”
李老实连连点头,保证传达到位。
徐根生在旁边瞪眼:婶子又嫌自己话多了!
“土地上现在没有空的,田贵,他们要是想跟你们一起干活,记下他们的工时,到时候补成粗粮。”
江枝暗暗腹诽,徐家村的地已经全部有主。
章县令真是老狐狸,只说安置流民,土地却没有多的了,以后流民不开荒就得当佃农。
“他们现在要吃粮可以找村民借,另外吃的菜……就让村里各家每天送一点,几棵菜不值钱。”
这些流民眼下的生活就这样安排,想包吃包住是没有的,但只要不懒就能吃饱肚子,要过什么日子还得靠他们自己。
田贵再次应下,这事好办,现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种菜。
若是不嫌麻烦,那些河边山脚都能僻出一两分菜地来。
徐根生刚才问了话,又在抓耳挠腮,江枝看他一眼:“想问啥就问,看不憋死你!”
徐根生这次没有再拐弯抹角:“婶子,这些流民不是我们徐家人,那蚊香作坊不能有他们的活。”
这话一出,徐根有,田贵几人的眼睛都立即瞪大了。
之前皮氏担心的,就是他们担心的。
两天前卖了蚊香,每家都拿到工钱,村里家家都吃肉,真是喜庆了一番。
这是摇钱树,村里为多干活抢得差点打架。
流民种几棵菜修几间房问题不大,要是再来几户人家在作坊争位置,这事就搁不平。
不用徐根生提,江枝也不会打乱目前蚊香作坊的排序。
这可是动全村人的蛋糕,强行压下去只会落下埋怨。
江枝还没有大公无私到把自己架在火堆上烤的程度。
“蚊香作坊不会让他们进的,你们放心吧!其他地方还有事可以让人做!”
自己家马上就要修房子,一些细碎活计需要人做,管上饭再挣几文钱,流民就能买粮度日了。
江枝话一说完,明显感觉到八人组松弛下来。
就连一直沉默寡言的武阳也露出笑容,他家人也在作坊里做活。
虽然只挣了二十文,还是在梨花镇买了一块肥膘熬油,够吃两三个月。
八人组会议很快结束,江枝揉着眉心。
此时,远道而来的流民全部坐在凉棚下,正被村民们围着七嘴八舌的问话。
老好人刘氏带着徐根宝、徐根庆在给流民倒水喝,口中都是宽慰:“只要到我们徐家村,你们只管放心,没有人欺负。”
旁边皮氏仿佛不知道累,迫不及待的拉着王小菊和秦氏嘀嘀咕咕,一边说一边瞟着晾棚下跟孩子抱在一起的谭氏。
王小菊听得眉毛倒竖:“那种人也配活着,只要敢来,看我不把他脸皮给撕下来。”
秦氏一拍大腿,激动道:“来了就干翻!”
第
374章
藿香,牵牛,大茴,小茴
江枝开完会,就把烂摊子丢给村里人,自顾自去租在王小菊家的房子休息,还没忘喊上新买来的婢女合香,跟自己一起走。
那个男孩牵牛就跟二瑞去了。
这次签卖身契买下两个大孩子,江枝走夜路无聊时,已经给两人换了名字。
十二岁女孩子取名合香,十五岁男孩取名牵牛。
合香就是藿香草,牵牛子也是牵牛花。
这名字可把皮氏给笑傻了,直说怎么给女孩取草名,男孩子是花名。
江枝白她一眼道:“你只知道藿香是野草,还不知道这草很香,可以吃可以治病,牵牛子是花却能杀人。”
皮氏顿时就懵了,她只知道一个是草,一个是花。
江枝这样取自然是有原因的,这些都是药,自己经营药业,以后都跟药打交道,下人伙计都得起艺名。
而且名字还得是大家最熟悉的。
只要是农家出身基本上都认识藿香,暑天时当菜凉拌能防夜盲,泡鲜叶喝水,可以用于受暑腹胀呕吐。
衔一片叶子在嘴里清新口气,防口臭。
让男孩叫牵牛就更简单了,牵牛花爬篱笆,是养花人的入门花,农家也常见得很。
况且男孩在家里就是每天放牛的,这名字更合适他。
合香草,牵牛花都算是平时见过的杂草,两个孩子熟悉。
熟悉的事物总能产生亲切感,自然对新名字也接受了。
合香听到自己的名字还没有什么,只说喜欢,她自己也认识霍香草。
可男孩听到自己的名字又叫丑牛。
丑牛还有“白丑、黑丑”之分。
江枝说其中白丑是宫中贵人才用的美白药粉,他只能是黑丑时,一张黑脸顿时憋红,把大家都逗乐了。
小小愉快能冲淡离家的悲哀,孩子们用草名就是田间野草,很快就能在新土地上扎根。
给两个大孩子取过名,江枝也给谭氏的大丫二丫换了名字。
以前的名字不能用了,现在就叫茴香。
不过大丫是大茴香,二丫是小茴香,这两种药既是香料也是药物,都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以药为名,好记,也希望她们内心能温暖起来。
这一次买下四个孩子,本来江枝对孩子们都一视同仁。
在县城就让皮氏带着分别去买了衣服鞋子和布料。
但这一次开会时江枝安排了所有人,独独留下谭氏母女没有说。
被一个人欺负可能是对方原因,被一群人欺负就需要找找自己的原因了。
江枝知道谭氏懦弱,还是低估了这懦弱程度,恐怕就是一条狗对她汪几声她都会觉得狗对。
在路上说好轮流坐车,年纪小的身体弱的可以多坐一会。
谭氏是完全不坐,说自己能走路不用坐。
她也不让两个孩子坐,说孩子能走,让别人坐。
最后还是江枝强行让孩子上车。
就连取名字这事,谭氏也是惶恐不安,可怜巴巴的说女孩子不用这样好的名字,两个孩子也是畏畏缩缩没有一丝高兴。
她的这种软弱真是害自己又害孩子,让江枝看得肚里一阵阵火起。
自己买下三人就是救命,要养活三张嘴也并不难,但没有空闲再去当心理医生哄孩子。
还是那句话:掉进泥坑时只等着别人救是救不出来的,还得自己内心想出来,还需要先伸手。
江枝是俗人一个,喜欢看的是笑脸,喜欢听的是笑声,而且她的事情还很多。
于是这娘仨进村她就没有多费心,先观察一下再说,随便将人丢给村民。
现在也不知道是被秦氏还是皮氏领走了。
希望谭氏以后在村里时间长了,跟这些泼辣婆娘混在一起,能开窍直起腰来。
开会时,徐根生从江枝这里套到话,知道徐家村的利益不会外流,顿时就有了底气。
他悄悄给村里各家说,作坊不会让这几户人插一脚,一切没有变化。
没有利益冲突就不是敌人,等江枝休息好,那些流民已经全部被村民安排好了。
李老实跑前跑后,让几户人家腾地方。
田贵他们熬了菜糊糊,一户人家凑一碗饭,于是几十个人很快在陌生地方吃饱肚子安顿下来。
另一边,马家人也被小满带去青泉湾,看着这里花草繁茂,几溜小菜园长得正好。
小满指着那一栋员工休息区道:“马大哥,婶子说这里就让你家先住着,有锅灶做饭,缺什么可以去镇上买。
药坊前面还有一些地,要是想种点啥也行。”
马关家人本来以为会住在窝棚里,没想到一来就是崭新的房子,还有地有粮。
马关的十岁双胞胎儿子看见碾房好奇不已,直接就去碾房看水车。
又房前屋后的转着,不停问自家人:“爷爷,以后我们就住在这里,再不走了吗?”
“娘,快看小溪,你以后洗衣服方便了!”
只有一岁多的小女娃害怕汪汪叫的熊大熊二,抱着马关媳妇不敢下地。
青泉湾又一次充满孩子们清脆童音。
马关对这里很喜欢,老夫妻俩更是满意。
因为江村长说,他们可以在药坊上工,能挣多少就看做什么活,一个月至少有三四百文。
有住有吃还有钱挣,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乱糟糟一团忙到下午,江枝休息好了,再把各处看过。
见大家基本上都满意,此事就这样撂开,她和二瑞要回山上去了。
在城里时,德金媳妇送给巧云一篮子沙杏,得赶紧拿回去,再放两天就全软烂了。
这一次不只是两个人回山,还有合香和牵牛,小满也要跟着回家看看。
他受伤后徐大柱没法下山看望,只能听旁人说,知道没有生命危险,可心里总还是惦记着。
一行人回到山上,江枝把合香和牵牛带给小满爷看:“长庚伯,以后小满不在家,就把牵牛留下给你使唤!”
牵牛现在十五岁,跟刚上山时的小满一般大小。
小满爷笑着道:“我的腿脚现在还行,哪能留着白耽误人,让这孩子跟着二瑞干活,现在村里缺人手呢!”
这次回来,江枝就是跟小满爷商量修房子的事。
去年冬天没时间修房,本来准备挪到今年冬天,可现在实在感觉自己得有房,还是提前建起来。
第375章
佩奇野猪精
小满爷对现在修房也是支持的,等开工他也要住在村里守着。
虽然夏天雨水多,修房做事麻烦点,只要多搭些雨棚也不耽误。
而且小满和田桃儿定亲的事,两家现在只是挑明放出话,还没有真正办一场。
小满爷就想修好房,贺房和定亲酒一起做,双喜临门。
江枝跟小满爷奶说着修房的事,另一边,小满解了衣服给哥嫂看自己的伤口。
他从药坊开工就没有回来过,结果现在回来就是伤。
巴掌长一道歪歪扭扭的刀疤斜在肋部,上面缝的针脚清晰可见。
徐大柱看得摇头,用手摸摸伤口附近的皮肤:“还真是凶险啊!要不是婶子用鞋底线给你缝上,这样大的一个口子,你人的血都要流干。”
江枝不是外科专业人士,能缝这几针很不容易了,幸好没有感染。
就是这缝针的确很难看,以后小满腰上不可避免会留下一个消不掉的大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