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郑家。郑明朗回来,可把郑宏和郑光远夫妻俩高兴坏了。
唐岚等不及菜园子的菜长成,把半大的嫩苗掐了不少,做给儿子吃。
郑明朗惊讶极了。
“妈,这咋冬天有蒜苗啊,还有这芹菜,不是早过季了吗?”
唐岚和儿子说道。
“这还得多亏你卫民叔。你也知道,咱们这身份村里人恨不得绕着走。”
“咱家人也不是挣工分的好手。这几年的日子过得难。”
“每年冬天更是难上加难,都不知道熬过这一个,熬不熬得过下一个。”
“可你卫民叔一家,今年不但帮咱盘了火炕,更是教咱家种了这两个暖棚。就算是粮食不够,菜也能填饱。”
郑爷爷更是摸了摸被火炕烤的热乎乎的腿。
“我这老寒腿,不知道多少年了,难熬啊。被这暖炕烤着,舒服多了。”
郑光远也说道:“还有于悠那女娃,家里做得好的,总不忘了给端点来。我们今年明显壮实了,这个冬天都没生病。”
“爸,于悠又是谁?”
“于悠是你卫民叔的闺女,嫁到了咱们隔壁的秦家。是咱邻居。”
长辈们在这边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这是好事儿,郑明朗心里很感激。把随身背的包打开。
“我在部队上有吃有喝,把这几年攒的钱票都给你们带来了。”
“得人恩情千年记。既然人家帮了咱,咱多少也得表示表示。”
“爷爷、爸、妈你们说呢?”
郑宏想了想,说道:“你于婶子和于悠会做糕点,有个收入。两边倒是不缺钱,也不缺粮食,估计他们缺票。”
“你这工业券和各种票挺全。这样,咱把钱和粮票肉票留下。”
“其余的票据分成两份。一会儿爷爷带着你给这两家送过去。也认个脸熟。”
“哎!行,听爷爷的。”
李永德家。
李永德、赵前进、郭民三对夫妻离开于卫民家,并没有分开,而是聚到了李永德两口子的屋子里。
三个男人有点沉默。女人们却是叽叽喳喳说了起来。
何春梅年轻,最爱接受新思想。
“我太喜欢卫民叔两口子了,这女人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喊了这么久,先前听着也没啥感觉。”
“咋这两口子就能说到点上呢?尤其给咱女人说了公道话。卫民叔两口子就应该成咱全村的表率!”
钱凤改也很有感触。
“不怪这卫民家日子好过。”
“曹秀的手艺咱们尝到了,有多好就不用说了。这于卫民,真是敢想敢干,愣是冬天种出了蔬菜!”
冯桂兰看着地上的三把菜,羡慕道:“这要是咱们也能种个暖棚,吃上这样式儿的菜,这日子就更有盼头了。”
李永德发愁道:“可人凭啥教咱?凭啥给咱种子?这是人家自已的手艺。”
又是一阵沉默。
郭民摸着村长家里不是很热的炕头。
说道:“可我觉得卫民叔肯定是个心善的,要不然也不会帮着牛棚那几家。”
赵前进沉吟道:“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咱不能光拿好处不是?这事儿咱得和卫民谈。”
“要是卫民能带领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这个书记让贤都行。”
李永德道:“哪用你让,我岁数大了,也干不了两年了,要让也是我让。”
“我是晚辈,卫民叔要是看得上生产队长这个位置,我让也行。”
第32章
你结婚了?
于卫民根本不知道这几人的想法,他只是希望以后工分挣得容易些而已。
秦家,吃完晚饭。郑宏带着孙子上门送票。
“郑明朗,你咋来了?”
看到于悠,郑明朗认出是早上给他带路的女孩子。脸上不自觉露出笑来。
刚要搭话,耳边就响起了另一个声音。
“媳妇儿,你们认识?”
于悠闻言不自在的拢了拢头发,“早上刚认识。”
什么情况,秦之恒怎么突然这样叫?他不是一向只叫她于悠的吗?
一句媳妇儿,把秦明朗要出口的话堵在了嗓子眼,憋了两分钟,艰难找回自已的声音。
“你结婚了?”
不等于悠回答,秦之恒清冷道:“郑爷爷的孙子是吧,你好,我是秦之恒。于悠的男人。”
秦明朗走后,于悠收拾收拾就上炕了。
她嫌穿着睡裤睡觉难受,让于柔拿灰色的细棉布,帮她做了身短袖短裤样式儿的睡衣。今天是第一次穿上。
她在现代可都是穿吊带睡衣。短袖短裤并不算暴露,不觉得有什么。
胳膊和大腿的大片肌肤露在外面,昏黄的灯光下显得越发白皙,玲珑的曲线很是分明。
秦之恒浑身的血液仿佛僵住了,眸色加深。想要移开视线,可却控制不了自已的目光。
“站着干嘛,快上来啊。安安和宁宁已经睡着了,你直接把油灯吹灭吧。”
秦之恒攥了攥拳,深深看了于悠一眼,声音暗哑低沉:“嗯。”
熄灯躺下,秦之恒清冷的声音传来:“媳妇儿,没妈的孩子很可怜。”
于悠又不自在了,秦之恒怎么又喊她媳妇儿?
“那当然,世上只有妈妈好啊,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如果有一天你有更好的选择,过上更好的生活,会放弃安安和宁宁吗?”
秦之恒声音更低沉了,带着有一丝忐忑。
毕竟,前几年的于悠,就一直看不上他们家。那个时候,如果给她一个机会,她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他们父子。
“当然不会了,好生活可以自已创造,谁会傻的放弃自已的孩子?”
于悠娇俏的声音满是坚定。现在安安和宁宁就是她的孩子,她一想到前几年俩孩子受的苦,就心疼。
秦之恒心里突然多了一份满足,不离开孩子,就是不离开秦家,不离开他吧?
于悠忍不住问了句,“喂,你今天咋老叫我,叫我,媳妇儿?”
秦之恒听出于悠的不自在,反问道:“我们结了婚,孩子都有了,叫媳妇儿有什么不对吗?”
“可,可我们不是,不是没那么亲密嘛。”
一阵沉默后,就听到秦之恒说道:“是我错了。”
于悠没听懂,“啥?你错啥了?”
秦之恒却是突然支起身子,撑在于悠上方,准确的捕捉到了于悠的唇。
绵长细密又带着狂热的深吻铺天盖地而来。
于悠被亲蒙了,眼睛瞪圆,一眨不眨。直到嘴里的空气被吸走,呼吸变得困难起来,才开始挣扎。
秦之恒重新撑起身子,一字一句道:“我说是我没尽到丈夫的本份,这样才是夫妻。”
“别,别闹,赶紧睡。”于悠脸色通红,用力把人推回被窝,翻了个身背对着秦之恒,把自已裹进被子里。
暗自骂自已不争气,刚刚,好像被秦之恒的美色迷惑了。
于悠没有十分抗拒,没有生气!秦之恒低笑出声,白天的不安,突然间就烟消云散。х04
“媳妇儿,!”
于悠闷闷的声音传来:“别叫我媳妇儿,叫我名字!”
“好,悠悠。”
要命!这男人的声音怎么这么撩?于悠懊恼,把自已盖的更严实了。
另一间房里,秦伟和王月荣说道。
“这老郑家的孙子,倒是有心,攒了这么多票据。这都进腊月了,明儿你拿给小悠,让她去城里的时候顺便置办点年货。”
王月荣却叹了口气。
“你叹啥气?”
“看到老郑家的孙子,我就想到咱家之初了。咱这一走就是五年,也不知道之初咋样了。”
秦之初是他们的大女儿,早些年嫁给了大学同学赵文,京都的一个小职员。
郑家被下放时,赵文由于是贫农出生没被影响,秦之初也就跟着留在了京都。
提起大闺女,秦伟关心道:“之初有两个月没来信了吧?”
“是啊,所以才更让人担心。你也知道,咱这大闺女向来是报喜不报忧。”
秦伟安慰妻子:“别急,明天吃完饭,让之恒两口子去城里给他大姐发个电报看看。”
“也只能这样了。”
两口子这才满怀心事的睡下。
次日一早,几个长辈带着安安和宁宁在屋里玩。于悠带着秦之雅刚做熟了早饭,就听到拍门声。
秦之雅麻利儿跑过去,“我去开,应该是我哥他们捡柴火回来了。”
村里分了麦秸秆,可以烧火。但是冬天冷,烧火炕也废柴,家里人有空的话就会去山脚下捡点枯枝回来。
秦之栋的确是拖了一捆柴回来,但秦之恒背上却是背了一个人。
秦之恒把人背到了父母屋里,嘴里说着:“快,让你嫂子盛些米粥来!”
把人放在热热的炕头上,又给喂了米粥。昏迷着的人慢慢清醒了过来。
王月荣见这人和自已岁数差不多,问道:“大妹子,你怎么晕在山脚下了?”
中年女人也是个知礼的,“大姐,是你们救了我?真是太谢谢了。”
“是我大儿子把你背回来的,客气啥,谁还没个难处。”
“大姐,这是向阳公社第一生产大队吗?”
王月荣点点头。
中年女人立马追问道:“那这里有没有一户下放的姓郑的人家?”
“你找郑家?你是郑家什么人?”
“我是来投亲的,我叫郑光芬,郑宏是我爸,郑光远是我哥。”
这年头很少有投亲的。
粮食关系不能轻易挪动,人去了,粮食关系不在,吃啥喝啥?就算有把子力气能帮着挣工分,但分村里的粮食,村里人还不愿意呢。
于悠看对方像是受了大罪的,按辈分她应该叫姑。
“姑,你是遇到啥事儿了?咋把自已弄成这样了?”
郑光芬叹了口气。“我娘家被下放不久,我的工作就被撸了。这几年京都粮食紧缺。我没工作,婆家嫌我吃闲饭,硬是和我离了婚!”
“我身上又没钱没粮,无处可去,是偷偷上了火车找过来的。”
王月荣一把攥住郑光芬的手:“你说京都粮食紧缺?”
“是啊!城里人没地,家家都挨饿。我这不想着我爸他们虽然下放农村,最起码有地产粮,这才来投靠了。”
秦伟看妻子神色恍惚,让秦之雅和秦之栋把郑光芬送去了郑家。
王月荣担忧道:“咱家之初可咋办?”
第33章
出远门
秦伟看向秦之恒和于悠。
“你大姐两个月没来信了,你俩一会儿吃完饭,去城里给你大姐发个电报。”
于悠却是觉得这电报发出去,还不知道有没有回音。
“还是亲眼看看的好。既然京都是这个情况,那咱们干脆趁着冬闲让之恒去给大姐送点粮食好了。”
秦伟有些为难:“可这出远门去哪里都要介绍信,咱家这成分,村里给开吗?”
王月荣却是一下子支棱起来。
“小悠,妈知道你是个有主意的。要是之恒一个人去,村里兴许有顾忌。”
“但你是土生土长的啊,不如你们两口子一起去。村里应该不会为难。”
婆婆的目光带了恳求,于悠有点动容。
王月荣继续说道:“你们大姐这个人,性子软,从来只知道吃亏,妈实在是不放心。”
“再说她那个婆家,一家子都是农村的,不是京都户口,进了城却没有供应粮。这日子,怎么想怎么难。”
那就是嫁了个凤凰男?
于悠想到现代时候有些极品凤凰男家里的作风,突然有点正义感爆棚。点头答应了。
秦之恒去开介绍信,买火车票。于悠则是去她爸妈家交代一声。
“悠悠,听你这话,你这大姑子应该和你姐似的,是个实诚孩子。不是妈说,这突然不来信了,可不是啥好事儿。”
“总不会连寄信的邮票钱都拿不出来吧?这个年代,啥事儿都有可能发生,你们去看看也好。”
曹秀说着,把最近攒的钱拿出来给闺女带着。穷家富路,多带点钱防身。
“谢谢妈!”于悠把钱揣进兜里,确保放严实了,才接着说:“可不么,所以我才说去看看。”
于卫民嘱咐闺女道:“你们去了先找个招待所住下,看看你大姑子家啥情况再说。”
“哎,爸,听你的。”
于悠把玉米面、白面、大米各装了十斤,挂面两包,红糖白糖各装了三斤。五花肉装了两条。
这些东西,能让大姑姐家过个好年了。再多就让人起疑了。
他们在的向阳公社离着京都六百里地。秦之恒和于悠先到县城坐汽车,再去市里坐火车。
折腾下来,一天一夜能到。
火车上的饭菜又贵又难吃。出发前于悠特意烙了十个脸盘大的发面饼,中间夹了咸菜和炒熟的猪肉,作为两人路上的口粮。
秦之恒背着粮食,于悠背着水壶和发面饼子,等两人费劲儿挤上火车,坐好后,已经是中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