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2章

    “这两年你姐夫可是没少给赵文使绊子。杀妻灭子的男人还想过得舒坦,那不能够!”

    秦之雅这次是真心笑了。

    这个大姑姐其实就是有点占便宜的小毛病,但你把事儿交给她,她还真当回事,能够百分之一百二的完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比起玩心眼儿的,这样的更好相处些。

    秦之雅挽上席萍的胳膊:“姐,你和姐夫的好我都记着呢。我这次回来特意给你们带了东西。走,瞅瞅去。”

    “哎呀,之雅,你说你,都是一家人,客气啥?”

    席丰看着和乐融融的两个女人,想着自家媳妇儿给小外甥戴于浩带的礼物,寻思老妗对你是真爱啊!

    第145章

    长得像妈妈

    秦之雅这才开始往外拿东西。

    他们常年在山南县,公婆还是大姑姐一家陪着,因此,秦之雅没想着空手回来。

    给席萍带的是一条轻盈的纱巾,正好春天戴着。

    自从弟弟结婚时候遇到了代娜,席萍后来又和代娜遇到一次。两人来往渐渐密集了起来。

    受她影响,席萍仿佛回到了未婚的时候,也开始变得爱美了。

    这条纱巾正好送到了她的心上,搭配衣服再好不过了。

    给戴有才的是一支钢笔,在办公室里也拿得出手。

    至于送给戴于浩的,则是一根跳绳。

    这跳绳是第一生产队的人自已做的。给学校的孩子们体育课运动用的。单人的和多人的做了不少。

    秦之雅有次课间看到孩子们跳的满头大汗,就想到了戴于浩。

    这次回来,可是特意带了一根来。

    “于浩,老妗特意带给你的,每天一千个,跳上半年,保准能瘦下来。”

    戴于浩小脸一垮。

    就问,有个一直关心自已身材的老妗,是什么心情?

    “老妗儿,我现在也就是微胖,不用跳吧?”

    席丰自然是站在媳妇儿这边的:“那就跟着我跑步,每天跑上五里地,也能瘦下来。”

    戴于浩……来自老舅的爱,也忒恐怖了!

    “我,我还是跳绳吧。”

    秦之雅:“这才对,等你瘦下来,老妗奖励你一套小人书!”

    戴于浩立马精神起来:“西游记的连环画行不?”

    秦之雅笑道:“行,给你买。”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饭,白兰却单独给席丰端来了一碗汤。

    席丰:“妈,腥气这么重,是什么?”

    白兰:“这是羊肾,这可是我特意去肉联厂让人家给留的。”

    味道有点儿怪,席丰不想喝:“你给我吃这干啥?”

    白兰:“这不是都说以形补形么,我特意打听来的。你们也结婚这么久了,妈想抱孙子。”

    席丰和秦之雅……

    他们倒不是不能生,只是席丰觉得秦之雅还年轻,想过两年二人世界。这才稍稍做了点措施。

    没想到就这么被催生了。

    白兰很执着:“我辛辛苦苦做的,你今天说什么也得喝了。”

    看着老公吃瘪,秦之雅非但没帮忙,还大言不惭的说:“妈说的对,身体不行就得补补,哈哈。”

    让你每天精力旺盛!

    席丰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正笑得欢的小妻子。想到了什么,勾了勾唇角,捏着鼻子吃了。

    这东西要是真管用,还不知道是谁求饶呢!

    ……

    京市电视台。

    周承和苗青带来的一手消息果然得到了重视。

    台长看着一张张照片。

    “没想到啊,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的时候,还有个地方过着这种日子。”

    要不是这些找照片,光凭着周承和苗青两个人说的话,他还不一定信呢。

    可现在么,事实摆在这里。

    “写份文字稿,给电视台那边进行新闻播报。同时把下一期的报纸留出一个版面,让编辑配点文案,把这些照片都刊登上。”

    主要这个时代的新闻播报是没有什么画面的,屏幕上出现的就是纯文字,震撼力不够。

    再一个现在有电视的人家是少数,传播力也不足。

    倒不如报纸,能发行到全国。

    负责排版的编辑一眼就看中了那张教室里的照片。

    “这张好,孩子们上学代表着希望。这俩小姑娘长得还好看,跟小明星似的。把这张放大些,放在主要位置。咱这报纸都提色不少。”

    苗青沾沾自喜:“这我拍的,不错吧!要说咱们电视台也该给记者配个出外景的相机了……”

    ……

    于卫民根本就不知道,他辛苦藏着的马甲不但要掉了,还掉了个彻底。

    一周后,电视台的新闻和报纸同时播报了这件事儿。

    新闻节目:“每个公社都在积极搞生产,那哪个公社搞的最好?”

    “今天新闻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一个走在大家前面的榜样——阳南省阳迁市山南县的向阳公社……”

    而报纸上,整整一个版面,大大小小的照片印的满满当当。反而是文字只占了十分之一的位置。

    军区家属院,彭家。

    保姆一如既往把每周的报纸放到了桌子上,就出去买菜了。家里一直是这样的,下班回来想看的就去桌子上拿。

    “彭暖暖”下楼喝水,正好看到保姆出门的背影。

    她没想到自已这么幸运,这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出乎她的想象。

    尤其最近“爸爸”在给她恶补汉字,很重视她。看到这份报纸,就想试试自已能不能读出来。

    彭暖暖坐在桌子边认真的看了起来。

    第一版的句子读起来有点儿生涩,好像都比较正式,读不太出来。

    彭暖暖接续往后翻。奶奶每次都是爱看第四版,说是只有第四版是讲故事的文章。

    她也挺想看看的。

    报纸掀开来,一张张照片映入眼帘。

    果然,还是第四版比较生动!

    可接下来,彭暖暖不由自主睁大了眼睛。

    刚养的丰腴些的手指摸上了报纸上一个女孩儿的脸。

    怎么会……这个女孩儿怎么长得这么像“妈妈”?

    彭暖暖摇头,她虽然只有九岁,但是坎坷的经历让她心智早熟不少。

    不,不是的,这个女孩儿只是长得有点像罢了。对,就是这样的。

    彭家只有她一个孩子就够了,她会好好孝顺家里的长辈的。

    而且,照片里这个女孩子,看起来过得也不错啊,是吧?

    大家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彭暖暖脸上火烧一样,只觉得这张报纸不能出现在这里。

    她从椅子上下来,拿着报纸在屋里着急的转圈儿。家里人回来一定会找报纸看的。

    尤其是爷爷,每次都是第一时间坐在沙发上整个儿看一遍。

    她想直接扔在纸篓里,可是这样的话爷爷兴许会叫保姆再去买一份!

    不行,这样不行!

    彭暖暖慌乱的四处瞅着,突然间想起什么。拿着报纸噔噔噔跑上楼,很快又噔噔噔跑了下来。

    把手里变了样子的报纸重新放回桌子上,只觉得一颗心扑通扑通直跳。

    第146章

    领导注意到了

    很快,一家人都回来了。

    彭振东回家后,放下公文包,第一件事就是去拿报纸。

    每周第一时间看新报纸,是他了解时事政治的习惯,也是他为数不多的消遣。

    “咦?这期报纸有点特别啊!第四版整版都是图片,而且还都是一个主题。”

    平时这期主要是刊登一些文章,要划分好几个版块儿的。

    “怎么这里有这么大一块儿墨?李嫂,报纸送来就是这样的吗?”

    李嫂:“我没注意啊,但是送来的时候挺平整的。”

    彭暖暖在一边儿小心翼翼地说道:“爷爷,是我想学着写报纸上的字,不小心染上墨水了。”

    彭博欣慰道:“你这孩子,学习是日积月累的,不用那么着急。报纸上的生僻字不少。你还是先看一些课本,里面的字不会超纲。”

    万菁菁神色恹恹的。要是她的暖暖在,按部就班的上学,一定是个聪明调皮的小丫头。

    现在早就能给大家读报纸了吧?

    弄脏的地方也不大,只影响到了一张照片而已,别的地方的信息倒是都能看。

    彭振东没再说什么,继续看了起来。

    彭暖暖却突然说道:“爷爷,能读给我听听吗?我看这照片,也想知道写的是什么。”

    这孩子自从来了后,一直放不开胆子。看到这孩子这么好学,彭振东笑道。

    “行啊,那我读给大家听听!”

    彭振东:“在阳南省阳迁市山南县,有这样一个公社。在大家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洒汗水的时候,这里率先用上了手扶耕地机、大型收割机。”

    “在大家只靠着集体田挣口粮的时候,他们努力改造环境,开发身边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实现了增收。”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老百姓从小到老,都十分热爱学习……”

    ……

    白兰:“这是真事儿?真有这么个地方?”

    彭振东:“都报道出来了,当然是真的。不知道这个公社是谁带领的,真有本事。”

    彭博:“爸,这报纸上的事儿好多都是美化过的。就我知道的,还有人往上虚报产量呢。”

    彭振东:“这次不一样,这次有照片为证。不好过他们能修葺水泥路?你看看这又是果林又是鱼塘的!”

    彭博摇摇头。

    “那万一是举全县之力弄成这样,就想着要这个政绩呢?不是亲眼看的,还是得有所保留。”

    白兰:“你们争论这个有什么意义?我看挺好,能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

    彭振东:“那倒是,有心的人看到,兴许也得跟着动动脑子。”

    边上的彭暖暖低着头,掩下眼底的心虚。把这上面的地址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阳南省阳迁市山南县向阳公社第一生产队啊……

    京市电视台的电话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响了起来。

    周承顺手就接了:“喂,这里是京市电视台,请问是哪边儿?”

    “你们台长在吗?我找你们台长。”

    周承……谁这么大口气,来个电话就想找台长,那台长每天光接电话就够了,啥也不用干了。

    “你找我们台长有啥事儿吗?兴许我也能帮忙处理。”

    对面的人明显愣了一下,而后呵呵笑了。

    “现在的小年轻倒是挺有担当。那好,我问问你,您们最新的一期报纸,向阳公社公社的事儿,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周承早就等着这期报纸的反馈呢,这可是他和苗青的心血。

    “这事儿你还真是问对人了,我就是去那里实地采访的记者之一。这照片还是他们那边的人不配合采访,我们想办法拍的呢。”

    “也就是我们当机立断,否则真带不回这么精彩的报道。我敢拍着胸脯打包票,这事儿千真万确!”

    对面的人笑道:“好,不错,工作会干得很出色么。行啦,你先去把魏乐成叫来!”

    周承……

    作为一个媒体人的直觉,他敏锐的捕捉到了对面人语气的不同。

    第一,夸他工作做得不错,完全是久经沙场的领导语气。

    第二,直呼他们台长的姓名,好像很熟悉的样子,又好像叫下属似的。

    周承一改刚才随意的态度,正色道:“您稍等,我马上去叫!”

    魏乐成也云里雾里,按理说他年纪也四十多了,直接叫他名字的那得大概率年纪比他大吧。

    再说,他们电视台本来就比较敏感。

    虽然猜不到是谁,但也没敢怠慢。

    “您好,我是魏乐成。”

    ……

    不知道对面的人说了什么,魏乐成站的笔直笔直的。语气中都带了几分恭敬。

    “是真的,我们一起去了两个记者,想要调查基础医疗组匿名信的事情。意外发现的。”

    “对,对,山南县,那公社主任叫于卫民,他住在第一生产队。”

    “对,对,周承和苗青这次工作值得表扬。”

    ……

    啪嗒一声,电话撂了。

    周承:“台长,是谁啊?”

    魏乐成擦了擦脑门上的汗,声音有些发飘:“是,是上面的领导!”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