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如果陶年纶妈妈以前真的做过记者的话,还是非常合适的。”“再说以后少不了总得下乡,我也缺少一个和我一起结伴下乡的人。”
第229章
陶曼的工作
于悠道:“那行,那这个人你就自已去招。你见过了,觉得本人合适再决定。”
宁宁开心道:“那真是太好了!谢谢妈、谢谢老姑。陶年纶那么出色,他妈妈应该也很强的。”
秦之雅道:“我们宁宁真是像我,这要放了古代,那少不得也是一个侠女。”
王月荣道:“可别像你,你忘了你十几岁时候在村里,吵遍天下无敌手,一二五的都不敢惹你。哪像个姑娘家!”
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秦之恒看着放松下来的于悠,给她夹了一筷子菜。他这些年也算是了解自已妻子了。
你说她不爱钱吧,但她赚银子其乐无穷。
你说她爱钱吧,但她捐钱时候又大方爽快。
这样的女人,心中有小我,更有大爱。她本身就是发光体,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
嗯,最近古玩一条街开始恢复生意了。他知道媳妇儿喜欢这些东西,得抽空带媳妇儿去开心开心。
这天,秦之雅和席丰把于悠的消息带回家后,席家人开心极了。
尤其白兰,她是真的开心。这真是皆大欢喜,儿媳妇能去做自已喜欢的事业,自已也不用成天为了她担惊受怕。
席萍道:“之雅,你是不是需要招很多人?你看大姐行不?”
秦之雅想了想,说道:“大姐,还别说,真有一件事儿适合你。”
“我打算招聘一个会计管钱、算账,但是外人我不放心。所以希望你一起监督。”
“这活儿不累,但是费心。我嫂子说了,慈善基金会虽然是做慈善,但是职工的工资待遇要按照普通工厂高级别的待遇走。”
“这样大家干着才更加尽心尽力。”
席萍立马笑开了花:“这活儿我能干!我嫁给你姐夫这么些年,别的不说,精打细算倒是学了个通透。”
戴有才……这确定是夸他呢么!
不过这终究是好事儿,席萍出去上班家里就是双职工家庭了。日子那是蒸蒸日上。
戴有才道:“这事儿你姐还真干得了,现在我们小家花钱她都自已做账。”
席丰道:“姐,职位当然能安排。可是话得先说清楚,不能犯错误。”
“我说的犯错误不是说工作上有疏漏。而是不能懒、不能贪,原则外的事儿不能干!”
这话她媳妇儿不方便说,他就是嘴替。否则闹到最后真是亲戚不通财,通财两不来。
席萍连连保证道:“你放心,财务这么体面的工作我是傻子才会自掘坟墓。”
“再说,我要干了啥,别说你们两口子。我估计爸妈就能把我收拾了。”
这话倒是真的。席丰和之雅处对象时候,因着席萍小家子气。席军和白兰好好教育了一阵子。
席萍通过那两年慢慢开始反思了。所以她后来把目标转向节约自家的花销。
而戴于浩,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功减肥了。现在可是一枚妥妥的小帅哥。
陶家。
季婉萍毕竟年纪大了,长期糊火柴盒,再加上营养不良,眼神儿就没那么好了。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陶曼劝道:“妈,眼睛又酸了吧,你别糊了,赶紧歇会儿。”
季婉萍道:“不累,手上的活儿罢了,难不倒我老婆子。倒是你,你还年轻,也得注意用眼。”
陶曼道:“妈,你放心。咱家现在就这一个进项,我就是再着急,也不敢把自已眼睛弄坏,弄坏了以后还靠啥养年纶。”
季婉萍叹了口气道:“这么些年了,年纶他爸是音信全无。你就打算这么一直等下去?等我老婆子没了,你是不是也带着孩子往前走一步?”
陶曼手僵了僵,说道:“妈,你也不是不知道。他人品好着呢,当年他是不走不行。我们约好了要等着彼此的。”
“再说,年纶都这么大了,最难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眼看着国家一天比一天好,我们再坚持坚持。”
季婉萍看着边上认真写作业的陶年纶,没有说话。
当年这孩子爸爸陈嘉庆早就和自已闺女定了亲,也定了婚期。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蜜里调油。
可是到了婚期,赶上政策有点紧,陈嘉庆生怕以后有变动连累陶曼。而陶曼非要嫁。
两个人就没取结婚证,只是两家人一起吃了个饭就算结婚了。
哪知道,没过几天,政策越来越严,陈嘉庆一家人不得不走。
前路未知,总不能带着陶曼一起受苦,只能暂时分开。
哪知道,一分开就是这么些年,而且,陶曼肚子里还有了孩子。
也就是陶年纶。
别人不知道,可是季婉萍知道。自已闺女和陈嘉庆两个人是明媒正娶。
年纶这孩子也根本不是什么私生子。
陶年纶到:“姥姥,我会照顾你和妈妈的。我爸如果在外地的话,肯定也是念着我妈的。”
季婉萍只是心疼他们三餐不济,要是陶曼嫁个男人的话,日子上好过很多。
既然母子两个都这么说,她便也不做这个恶人了。
“咚咚咚!”
三人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
陶年纶赶紧过去开门,见是一个阿姨,问道:“您找谁?”
秦之雅道:“你就是陶年纶吧?”
陶年纶诧异道:“阿姨,您认识我?”
秦之雅道:“对啊,我侄子侄女和你一起参加过数学竞赛。秦景安、秦景宁记得不?”
陶年纶道:“是京大附属学校的吧,我记得,他们可是成绩很好呢。”
秦之雅笑道:“我听我侄女儿说,你妈妈以前是做记者的?你妈在家不?”
“在。”陶年纶把人请到了屋里坐。
陶曼给客人倒了一碗水,说道:“您怎么知道这些?”
秦之雅解释道:“我们宁宁的老师是你的老同学,聊起来才偶然知道的。这不,幸好知道了这事儿,我今天才找来了。”
陶曼心里都是疑问:“这都很久以前的事儿了,你是有什么事儿吗?”
秦之雅道:“当然有事儿,我是来找你当帮手的。”
“我们要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现在招聘职工,我觉得你合适,才找了来。”
第230章
计算机硬件学习
“真,真的?”
陶曼暗暗掐了一把自已的手心,觉出疼来,这才挤出了这句话。
她其实学历不低,曾经也是天之骄女。
自从她十来年前被开除以后,她不是没试着去找过别的工作。可工作名额紧缺,就算不紧缺,人家也不会录用她。
连续受过无数次打击后,她这才死心。
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她只能去接一些糊火柴盒这样的手工活儿。又熬时间、费眼,又不赚钱。
她和她妈季婉萍两个人一起干,全家人才勉强吃个半饱。
孩子上学以后,学费、杂费、书本费更是捉襟见肘。
还好孩子争气,年年考试第一名,学校里会奖励一些铅笔本子这样的学习用品。参加一些竞赛,获得奖金,用来支付学费。
作为妈妈,她觉得自已十分没能力。她心疼孩子,可是又没办法。
就这样磕磕绊绊一路走了几年,现在这个女人上门说想要给她一份工作。
她一时之间真的不知道作何反应。
季婉萍比陶曼还激动。
“闺女,你叫啥来着?你看,家里没白糖,我去借点,给你冲点糖水喝。”
秦之雅道:“婶子,我叫秦之雅,您叫我之雅就行。您别客气,不用什么糖水。不过,我还是得稍微考考陶曼。”
说着转向陶曼道:“我侄女儿说你学历高,以前是做记者的。这样,你把这里面的题目做做试试。”
秦之雅说着就从包里拿出了一张纸。纸上是她来之前找杂志社的记者帮忙出的几道题。
题目不算多,也不算难,只是一些记者的日常工作。
包含新闻采访、资讯的收集、新闻写作、跟踪等等。
但足以看出这人是不是真的做过记者了。再说她只是找一个有些记者经历的人和她一起奔走,处理事情。
并不是真的去做记者工作,这些足够了。
陶曼的学识本来就是真的。这几道又都是基础题,她拿起笔,手上还是因为激动有点儿颤抖。
不过刻在记忆里实现自我价值的东西,从没忘记过,后面投入进去就越写越顺起来。
不一会儿,几道会计实务题就做完了。
秦之雅默默拿出提前给出的答案对了对,全都答对了。满意的笑了笑。
“不错,都对了!”
陶曼紧张的看着她,小心翼翼问道:“那,那是通过了的意思吗?”
季婉萍、陶年纶双眼也都满含期盼。
这件事情的结果对他们家来说太重要了。
秦之雅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说道:“考核是过了!不过这个薪资我们还得一起商量一下。”
“为了保证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再加上这份工作可能会外出奔走。我们这边的工资比工厂的普通职工高一些。”
陶曼摆摆手道:“你们愿意信任我,即便是工资稍微低一些我也愿意干。只要够养活家里,我可以的。”
秦之雅安抚道:“我们不会区别对待,工资该怎样就是怎样。”
“好好干事情,大家都是一样的。”
“好,好,好!”季婉萍握住闺女的手激动道,“你终于可以去干点事情了。终于不用窝在家里糊火柴盒了。”
陶曼拍了拍母亲的手,说道:“妈,咱们以后会好的。”
“之雅,你比我小几岁,我私下就先叫你名字了。真是太谢谢你了,今天说啥也得留下来吃顿饭。”
秦之雅道:“这事儿真不用谢我,是我小侄女推荐的,要不我也发现不了。也是咱们的缘分。”
陶年纶想到了秦景宁。
其实他在考场太过全神贯注,都没关注她长什么样子。
他知道学校里有些人看不惯他总是拔尖,再加上他的身世,到处说他的坏话。
可这个女孩儿不但没偏听偏信,还想办法帮助他。
心里不禁充满感激。
边上陶曼嘱咐道:“那真得谢谢她了。年纶,你们两个学校离着不远,有机会的话请她来咱家吃饭。”
陶年纶点了点头。
秦之雅直接把陶曼的工资定成五十块,出差的话差旅费报销,还会每次按远近有几块钱的补贴。
陶曼一家人非常开心,秦之雅婉拒了留下来吃饭的提议就走了。毕竟,现在大部分人家是没有余粮去请客的。
再一个,秦之雅还得去租房子作为办公地点,还得去招聘其他人。很多事情要忙。
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个人来用。
……
米国,于远宿舍。
桌上和地上,布满了各种零部件。
于远前两天拆了一台旧的台式计算机,去结合理论研究计算机的构造和维修。
他详细的记录每一个步骤,拆完后有窜了回去。
今天正在拆第二台,另一个型号。
舍友是一个别的国家派来米国留学的学生。他对于远这些天的操作真的是目瞪口呆。
他们其他学生留学前其实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所以第一年其实主要在学习语言。课堂上的内容很多都是英语讲的,听不太明白。
只能尽量多的记录下来,课下再翻译再理解。
大部分的留学生第二年才进入学习吸收的状态。
但于远不一样!
他入校第一天就已经能够用英语正常交流了。不仅如此,计算机专业的词汇对他来说并不晦涩难懂。
也就是课程吸收能力比本土学生还要强。
不止如此,课下的时候,别的留学生大都是和自已国家的人聚会。大家一起交友、相处、谈天说地。
但其实这样的聚会帮助并不是很大,他们会用自已国家的语言。导致他们的英语进展缓慢。
而于远呢,他简直是一个另类。他课下的时候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来学习。
学完导师教导的内容,就去图书馆啃书,或者抱着自已带来的书找个教室自习。
至于他带来的书,同宿舍的几个舍友还有本地的米国同学好多人好奇也来看了看。一看甚至都不是英文,全是中文,他们根本看不懂。
大家直接放弃了。
于悠知道这件事儿后不由得好笑。本来这些资料其实是英语翻译过来的。现在好了,竟然只有于远能看懂,米国人都看不懂!
第231章
摩托车试验成功
尤其这些天,他们教授正在讲计算机硬件知识。所有人都听的云里雾里。
但于远呢,不但能回答教授所有的提问,课下更是不知道从哪里整来了两台计算机。
竟然拆了!
拆了!
舍友摇了摇头,感叹道:"oh
my
god!yu
yuan,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