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章

    却听甄氏摇头:“周夫人人是不错,可她只是嘴上说说,真正提亲是没有的,周斌也不错,可太听他娘的话了,他又生的瘦弱矮小,我们芸娘这般人品人才,怎地会嫁给这样的人。”

    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甄氏而言,没有什么莫欺少年穷,她不想女儿受任何的苦,能够高嫁就尽量高嫁。

    再者周夫人明明就知道舅侄儿有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喜欢的姑娘,却硬要把周韵嫁过去,可见也是个只顾自己利益的人,这样的人家芸娘进门哪里有活路。

    夏时延也是一时气愤,知道甄氏说的是对的,只道:“建国候府的人过来,你好生安排,切勿丢了我们夏家的脸。”

    这点甄氏当然清楚。

    来替穆莳亲迎的人是武威将军的夫人卞夫人,这位卞夫人说的亲热,“我们老太君和侯夫人说让三爷把差事交给旁人再来,说这差事儿是做不完的,人生三大喜事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这先成家后立业可是大事儿,但我们三爷又偏生是个倔脾气,是个只知道忠君爱国之人,这西北剿匪他说已经是他在处理了,万一离开了,旁人不甚懂,误了皇上的事情也不好。我们老太君和侯夫人便先让我接新娘子,等到了京中再拜堂也不迟。”

    她又安甄氏的心,“您放心,等我们到了京中,三爷肯定早就回来了,您千万别怪罪,侯府肯定是做的妥妥当当的。”

    卞夫人好歹也是正四品官的夫人,甄氏还只是个从四级的官夫人,按照品级比她低点,但朝廷重文轻武,某种程度文官夫人地位又高点,况且卞氏没有任何架子,对甄氏知无不言,言语中又把穆莳不来亲迎说的如此动听。

    给了个棒子,又给甜枣,可见是个妥帖周全的人。

    甄氏也笑:“忠君爱国是好事,我们又怎么会怪罪?说起来千里姻缘一线牵,过去种种我们就当随风吹散,如今有陛下赐婚,是莫上荣耀,只盼着这桩婚事顺顺当当,我们做爹娘的也就放心了。”

    这甄氏绵里藏针的点名这桩婚事可并非是普通婚事,而是圣上赐婚,你们可以不满,但是婚事必须得顺当了,两边人的脸上才好看。

    你建国候府就是再权势滔天,也得听皇上的话。

    卞夫人自然也听的懂,她呷了一口茶,又顺口说了几句,再打量甄氏,这甄氏倒真是河北甄家出身,乃曹魏美人甄宓后人,美的如洛神一般,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见之望俗。

    这母亲都这般艳色逼人,更何况是女儿?如此想来,女儿肯定是个绝色佳人,只三爷这个人,利益远比女人重要,再漂亮的姑娘,也不值一提。

    卞夫人的到来让芸娘越发不能出门了,她嫁妆是早早就备好了的,近来添了建国候府送来的十六台聘礼,一共凑成了六十六台,寓意为顺利之意。

    至于其他的,飞絮和双眼俩个贴身丫头是必定要带去的,家中还陪嫁了两房人,一共陪嫁了十口人,和沅娘陪嫁的人数差不离。

    但沅娘是陪嫁了四个丫头过去,一房下人和一个老嬷嬷。

    为何有此区别呢?

    原因是沅娘系前头原配程氏所出,程氏过世后,程家人拿回一半的嫁妆,程家人来的时候,不少下人求着回去。这也很正常,当初夏时延不过是个微末小官,沅娘又只是女子,跟在沅娘身边伺候也讨不到什么好,况且夏时延年轻,迟早续娶一房,新夫人上马,她们这些以前的下人哪里还有活路,于是不少人跑路。

    故而沅娘身边只留了两个伺候的丫头和一个老嬷嬷,还是甄氏进门之后新添了两个伺候,还让老嬷嬷的儿子娶妻生子,算作一房人陪嫁过去,这相当于都是沅娘自己人。

    甄氏替这个长女操持,但又不能干涉太多,可自己的女儿,她就能全权负责了。

    芸娘既然是嫁到建国候府去的,身边的贴身丫鬟尤其重要,甄氏估摸着姑爷乃侯门公子,恐怕妾侍通房都有,带的多了反而不美,只要一个反水都不好。

    所以女儿的陪嫁丫头都要能掌控住,在精不在多,而人家常说一入侯门深似海,那么陪嫁两房人过去,这样在外边跑,不至于让女儿成了瞎子和聋子,什么也听不着什么也看不到。

    再有个生养过的嬷嬷帮着拿拿主意,尤其是伺候女儿生产,这就再好不过了。

    芸娘让双燕支起窗棂,“这样也透透气,这几日我都快闷死了。”

    飞絮拿了一份冰碗过来,“姑娘,您尝尝这冰碗子,厨房的人放了樱桃酱,撒了蜂蜜,再好吃不过了。喏,您尝尝就知道了。”

    以往小姐是很喜欢美食,甚至经常下厨,现在可好因为婚事来的急,又是嫁到侯府那样的人家,主母生怕小姐被油溅到或者是伤到哪里,连走动不不许芸娘走动,更何况是去小厨房鼓捣什么。

    “好吧,给我尝尝。”

    正准备常的时候,甄氏身边的丫头单灵过来了,她看到冰碗,连忙对双燕和飞絮道:“虽说是三伏天,但这冰的如何能给姑娘吃?若是肚子吃坏了,这可如何是好?”

    单灵,双燕,三烟,这三人原本都是甄氏身边的人,只不过,双燕和三烟都各自分给沅娘和芸娘二人。

    因此单灵不仅是大丫头,资格又老道,算得上是众丫鬟之首,是甄氏的心腹,她很清楚的知道甄氏这个时候最不想的就是芸娘出事了,一点事都不能出。

    芸娘端坐在上方,笑道:“我还没有开始吃呢!罢了,你来是有何事?”

    双燕和飞絮纷纷松了一口气。

    别看小姐平日里在主母面前撒娇,但是在下人面前极有威严,一句话就让单灵姐姐不敢多问什么,如若单灵是去淇少爷那里,保管好一顿长篇大论。

    倒不是说单灵不好,只她管事多,难免絮叨些。

    单灵连忙道:“姑娘,太太让您过去呢,建国候府派来的那位卞夫人也在。”

    明日就要出阁了,今天怎么卞夫人要叫她去,芸娘轻笑:“难不成是想让我过去验明正身,怕我中途跑了不成?”

    卞夫人倒是真的有这个意思,同时也是想着马上要在路上相处一两个月,这个时日可不短,她得先摸清楚新娘子的脾性才好。

    她正在甄氏这里品茗,甄氏照顾的极为周到,小小的一个知府府邸,却规矩严明,下人更是不多言多语,足以看出十分不错了。

    很快,卞夫人就见到了夏家这位二姑娘了。

    她走进来时,仿佛觉得整个屋子都变得黯淡了,只有她才是那一束光,难以形容的美,卞夫人是个武将的夫人不知道如何描述,只让她想起曾经买过的杨贵妃的美人灯笼,大抵就是这样。

    就像是夜空中一颗明珠,整个人都晕着光环。

    卞夫人心道这甄氏精于算计,只想让孩子高嫁,从来不在乎女儿的幸福,明明她们压根不了解建国候府,却巴不得女儿嫁到侯府去,一切都只为荣华富贵,更不必说和小何太医的夫人了,她曾经也见过,绝对是个钻营之人,卞夫人想,哪里是什么姐妹之情,怕是荣华富贵迷了眼。

    但她不懂为何夏家这么有自信要嫁高门,夏时延不过只是个湖州知府,寒门出身,他女儿能有什么见识呢?可看到她这张脸,卞夫人才明白什么叫做倾国倾城之貌,有这样的美貌,高嫁就很正常了。

    芸娘见卞夫人这样看着自己,忙行礼如仪,“给夫人您请安了。”

    卞夫人这才大梦似醒一般,“小姐快请起。”

    第4章

    如此上进

    湖州这天极热闹,锣鼓鞭炮,浩浩汤汤的接亲队伍,响彻整个湖州,在前边的是一水儿的穿着铠甲的护卫,随后便是八抬大轿,后边则是送亲队伍和嫁妆,蜿蜿蜒蜒,颇有十里红妆之意。

    夏时延难得有些伤感,女儿平时也是教养长大的,却这般远嫁,不知何时才能见上一面,甄氏倒是眼泪中带着一些期盼。

    她期盼女儿不必和她一样遭人抛弃,而是正正当当的做人原配正房,有高门显赫的夫君,日子越过越和美。

    “淇哥儿,你要好好读书,早日高中,这样,你俩个姐姐也有个指望。”

    淇哥儿也十二岁了,他也清楚母亲为何说这样的话,祖母夏老恭人说他娘让俩个姐姐嫁的更好些,是为他铺路,日后有俩姐姐的提携,那他日后肯定前途大好。

    可同样的,夏家就他一个儿子,他也得顾着一家人。

    夏老恭人不照看失了母的沅娘,却只独独照看这个孙子,半步不离身,甄氏和他俩姐姐平日除开吃饭也难得见他一面,不敢说重话,都是哄着他,如今见着了,甄氏对他难得是以对大人的话语说的。

    “知道了,娘。”虽说被夏老恭人娇宠长大,天性柔弱,也不大能吃苦,可随着二位姐姐的出阁,他似乎觉得自己肩上的重担更加重了一些。

    见儿子这般懂事,甄氏也心怀安慰。

    **

    从湖州到京城,一路都是走水路,甫一上船还是挺兴奋的,芸娘还是小时候跟着爹娘在别处就任,已经没什么印象了,懂事之后就一直在湖州,从未出过远门,所以能在外边那是相当高兴的。

    反正只要不出这个房门都行,她在船舱内早已退下新娘的红盖头和红嫁衣,因为要走这么久,如果穿这一身,等到了京城,恐怕早就馊了。

    芸娘是个极有主见的人,做人做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

    都说新娘子要穿着红嫁衣不脱,这样才婚事顺利,可芸娘心中清楚,若是这件嫁衣穿两个月,早就成酱干菜了。新郎拜堂的时候,要是熏晕了,那可太尴尬了。

    所以,只要在人前,她穿上嫁衣,人后穿一条相近的裙子,想来不出舱门,旁人也不知道。

    早膳居然是御赐的红米稻熬成的粥,这等贡品芸娘只听过,毕竟她常年关在家里,唯一的爱好也只有吃喝二字了。

    红米稻熬成的粥软糯弹牙,配上几碟精致小酱菜,各色点心,芸娘放了几碟在飞絮和双燕前边,“你们也垫巴点儿,这去京里的日子还长着呢,好在现下慢慢的天气凉了起来,咱们在里边也受的住。”

    飞絮和双燕连谢过不已。

    稍许,胡嬷嬷也过来了,她是芸娘的乳母,生的严肃,但对芸娘最是慈爱。

    芸娘也对她无比信赖,见她进来,忙道:“胡嬷嬷,我专门为您留了粥,您也来用点吧。”

    胡妈妈笑道:“多谢小姐好意。”说完又坐下,小声道:“请姐儿放心,奴婢方才跟咱们的人说了,一定要约束好自个儿,别闹将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到时候可别怪姐儿把他们送回去了。”

    送回去,就是由甄氏惩罚了,甄氏此人看着娇弱,其实雷霆手段,下人战战兢兢,均不敢生事。

    “有嬷嬷在,我也放心。”芸娘对未来的事情是完全不知晓,如今也只能谨言慎行了。

    卞夫人知晓新娘子从不有任何要求,夏家下人也规行矩步,倒是放下心来,心中也觉得轻松几分。

    官船路上无人敢侵扰,又行驶的平稳,芸娘一路看看书,闲暇时胡嬷嬷几人会跟侯府过来的人打听一二,倒也打听出不少信息,比姐姐在京里打探的稍微多一点。

    主要是对穆莳的打探稍微多了一点。

    但是在芸娘看来,这也太出挑了些。

    卞夫人口口声声都是老夫人和侯夫人,一看就是侯夫人派过来的人,其实从侯夫人派过来的人也能窥得一二,都是做事严谨,轻易不行差踏错,宁可不做,也不能出头之人。

    “听说这位三爷主动请缨挤下二爷在五城兵马司的官职,后来又博得侯爷喜爱去了大理寺,本次剿匪,是替侯爷带兵过去的,听闻世子正好有恙在身,所以三爷主动去的。”

    芸娘难怪觉得奇怪,穆家送来的婚帖上写着穆莳为大理寺少卿,可卞夫人又说他去剿匪了?剿匪压根都不是大理寺少卿的事情,为何他会去呢,现在才清楚,人家是能干的事情全部都干。

    就……

    芸娘迟疑,“那这样,他应该会找一门极好的亲事啊?”心如此高的人,怎么可能同意这样的婚事,再有之前死的庞氏家族也只是个六品官,比她爹的品级还要低点呢。

    胡嬷嬷确实有手段,她和卞夫人身边的云环把关系打好,当然了,这个关系也是她出手阔绰换来的,虽然那云环口风很紧,但是也稍微透露出一点了。

    卞夫人来这一趟,也不想白跑,她夫君日后升官加爵,侯夫人也肯定头一个考虑她夫君,可下人们,白白舟车劳顿,肯定也想得到赏钱。

    再者胡嬷嬷打听的是穆莳,也不是武威将军府里的人,云环透露些给她,也实属正常。

    故而,听闻这个胡嬷嬷便道:“奴婢也是奇怪,但云环说侯夫人为人最是善心,知晓三爷不是池中物,故而想让咱们姑爷尚城阳公主呢,不过姑爷拒绝了。说是看上了当时京里的才女庞大小姐,那庞小姐虽然出身一般,可文采斐然,三爷生母也尤其喜欢,于是便去求了侯爷,因此才拂了侯夫人的意,定的是庞家小姐。”

    说罢,胡嬷嬷还有些怕芸娘伤心,主动道:“小姐,斯人已逝,即便姑爷再喜欢庞氏,日后您进门了,您才是原配。”

    谁知道芸娘却倏地一笑,她本就生的天姿国色,这么一笑,简直让人晃神。

    她微摇臻首,“嬷嬷,你错了。这位三爷如此上进,不想尚主,并非是真的看上庞氏,还是因为本朝有规定,尚主的驸马只能担任虚职,这还和进宫的娘娘们不同。妃嫔们还能恩及娘家,可驸马呢,不仅要和公主分府而居,看公主脸色过活,还一辈子不得出仕。如果是富贵闲人,倒是可以坦然接受,但三爷这般上进,怎么可能会做个看人脸色的小白脸呢。”

    就是这个理儿,胡嬷嬷又高兴了,“小姐,那这下您就放心了,姑爷如此上进,日后有您的好日子呢。”

    芸娘眉毛一挑,并不似胡嬷嬷认为的那么简单,哪家嫡母容许嫡子这般出息?除非是圣人。

    三爷作为男人,可以在外行走,不理会内宅,可她可就惨了。

    但这些话,她是不必说给胡嬷嬷听,这个时候扰乱军心倒不好了。

    以前家中之事皆由甄氏做主,现在却都是由她做主,她自己害怕了,露怯了,那底下的人愈发畏手畏脚。

    胡嬷嬷见小姐镇定自若,也心下稍安,又想,到底是主母的亲生女儿,除了相貌,真是样样都强。大小姐学管家庶务,二小姐则除了庶务之外,官场的事情都门儿清。

    第5章

    穆莳

    船一路行驶快要到通州口岸时,明显侯府跟来的下人都高兴起来了,芸娘让喜欢重新梳洗妆扮,并换上新嫁衣,抿了口脂之后,喜娘都愣神了。

    “夏小姐这般颜色,恐怕姑爷只见一面都会对您心有所属呢。”

    喜娘是甄氏请的湖州最有名的陈娘子,这一趟跟着来,要的赏钱那也是不少的,但同时人家察言观色还是有些真本事的。

    卞夫人表面看着不错分毫,但除此之外实际的好处一点没有,对这桩婚事也没有任何期许。就像方才,她喜娘去问卞夫人到了通州后,姑爷是否来接,人家都不接话?难不成他们小姐都没人来迎亲不成?

    喜娘私底下又找胡嬷嬷说这件事情,希望这位小姐身边的管事嬷嬷能拿主意,毕竟她看起来老成持重。

    胡嬷嬷却道:“此事喜娘且不必着急,这是皇上下令赐婚的,天作之合,难不成那边还敢公然瞧不起皇上不成?”

    “是这个理儿。”喜娘也想通了,还道:“到底您是官家管事娘子,比我们有见识。”

    胡嬷嬷汗颜,其实这事儿昨儿晚上小姐就说过了,让他们别慌张,这事儿做的不对劲,是建国候府打皇上的脸,和他们无关。

    所以她才这么镇定,当不起喜娘这声夸。

    卞夫人原本以为夏家的人都会惊慌失措,没曾想人家都镇定自若,她自己倒是不淡定了,这次侯夫人派她过来接新娘子,也有务必办妥此事为主,如果三爷真的赶不到,怪罪的也是她,是她没有算好日子。

    到了通州,果然侯府的人都没有来。

    胡嬷嬷小声在她耳边道:“姑娘,侯府的人还未到。”

    “别急,等等。”

    芸娘难得踩在地上,多想体会到这种脚踏实地的安全感,她还巴不得不要那么快上花轿呢,那个大花轿,简直晃的头晕,本来在船上就晃了快两个月,现在能够踩在地上,她可太开心了。

    一个穿着红嫁衣的新娘子盖着盖头在这里,四下都在逡巡,好多双眼睛看着。

    卞夫人急的寒冬腊月,黄豆大的汗都掉了下来。

    胡嬷嬷还笑眯眯的,“卞夫人,您擦擦汗。”

    这下卞夫人就见不得了,她自己着急,夏家人却跟没事人似的,她不喜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三爷还未来。”

    胡嬷嬷倒是不觉得有什么:“我们都听卞夫人的,您是侯夫人派来的人,我想侯府是那样金尊玉贵的人家,总不会误了吉时。”

    这吉时是何时?那么谁知道呢?

    卞夫人强笑一声,不敢在胡嬷嬷这里露怯。

    但扭头便同云环道:“你让王成快马加鞭去探探,迎亲的人来了没有。”

    她分明早就递了信过去,可怎么就是不来呢?她是想让夏家的人心惊胆战一下,可最终被吓到的人是她。

    正说着,岸边来了一行人,前面举着迎亲的鸡翅木的红漆木牌,为首之人风尘仆仆,骑着高头大马,却依旧看的让人心折。

    他头戴束发紫金宝冠,穿着精致广绣红鸾红色袍衫,宫绦垂在脸两侧,更显得他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是个非常英俊的青年。

    卞夫人脸上终于露出笑脸,“三爷可是终于来了。”

    胡嬷嬷也打起了精神,严肃的脸笑的跟弥勒佛似的,这位三爷生的也实在是太好看了,又神采奕奕的,这样好的人物,方配的上她家小姐啊。

    穆莳下马,先同卞夫人道:“稍许来迟,夫人莫怪,这一路上辛苦您了。”

    能得一句辛苦,心中也总是熨帖的。

    胡嬷嬷还没想好如何跟姑爷说上话,就见穆莳直接过来,脸上漾着笑意,仿佛对这桩婚事十分欣喜的模样儿。

    “是我来迟了,对不住诸位了。”

    喜娘这个时候就发挥作用,“只要姑爷和我们小姐感情好,什么时候都是良辰吉日。”

    芸娘看不到新郎的表情,但是听这个语气,倒是个难得的周全人,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之后,便顺利的坐上花轿。

    从通州到京城,还需要一天一夜。

    这个时候效率就起来了,也许是穆莳本人亲自过来的,卞夫人退居之后,什么事情都是由穆莳本人指挥。

    他给人的感觉非常靠谱,胡嬷嬷很为芸娘高兴。

    芸娘倒是没有她们这么乐观,这样面面俱到,为人上进之人,哪里愿意止步于此,正所谓升官发财死老婆,她的生命怕都是有危险,如今的所谓好,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罢了。

    穆莳本人倒是真的这么想的,他只需一天大概就了解到夏家是个什么样的人家了。

    说中等人家大概都是抬举他们,只是寒门罢了,夏家姑娘的嫁妆只有六十六台,还有十六台都是侯府送过去的,下人没几个得用的,管事嬷嬷情绪过于外露,新娘子被人怠慢了都傻乎乎的,还在那儿踩地,几个丫鬟也跟没见过世面似的。

    啧啧,这桩婚事也不知道能持续多久。

    娶她并非所愿,但现在赶鸭子上架,也不能露出不喜来。

    一路上各怀心思,从通州到京中很快,一会儿,胡嬷嬷就道:“小姐,到了京城了。”

    芸娘这才打起精神来,“到了就好。”

    这个亲成的太累人了。

    舟车劳顿,不是人受的苦,她也好饿了,恨不得赶紧就吃上热饭。

    只可惜,想吃顿饱饭居然都不消停,半路也有迎亲的人过来了。

    那边还喊道:“我们长丰侯府七爷成婚,赶紧让路出来。”

    这是怎么样的缘分,今日也是芸娘前未婚夫陈明喻成亲之日,把未婚妻赔给穆莳后,长丰侯为了不让人看扁他儿子,特意为这位庶子寻了一门贵亲,身份高贵,由宫中陈贵妃做媒,把清河王的长女淑敏郡主许配给了他。

    清河王可是铁帽子王爷,而且淑敏郡主虽然是侧妃所出,可正妃无子,反而是她的同母弟弟被立了世子。

    娶这样的人过门,长丰侯府怎么会让路给别人。

    长丰侯府不让路,建国候府的人本就是新仇旧恨,就更不想让路了。

    第6章

    大婚

    “穆三爷,您还是让让吧,今儿我们长丰侯府的七爷娶的可是清河王的女儿淑敏郡主,惊扰了郡主成婚可是不行啊?”

    已经有长丰侯府的傧相们开始助威了,这些傧相无非都是长丰侯夫人那边的亲眷,或者是陈明喻的兄弟们,他们对于上次圈地又归还一事赔了夫人又折兵,早就气愤不已,这次岂能让。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