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李玉枝几个也正在关门。今天不错,所有的东西都卖光了,包括豆腐!
豆腐没有面筋顶饥,之前卖的量总是少,卖不了剩下,她们就拿回去做汤,凉拌,变着花样吃,说实话,真吃够了。
这两天换李记家的,卖的开始多了。
晚上终于不再吃剩豆腐了。
“娘!”锦棠清脆的喊。
“三婶婶,大姑姑,小姑姑。”
谢雨柔穿着宽松的衣服,肚子不怎么能看出来,她在家嫌闷了,也时不时来店里。
今天她来,桑宁就留在了家里,说是休息,其实是在空间又收了一批稻谷。
“炎兄弟,你来了。”
李玉枝牵过锦棠的手,跟炎猛打招呼。
“嗯,大夫人,东西都给我吧。”
说着从她手里提过木桶,又从霍静雅手里“夺”过一兜子木炭。
最后顺理成章,扒下莫翠语身上装着调料罐罐的背篓。
大家看他这架势,也不好说什么。
炎猛能干,闲不住,由着他了。
等回去收拾背篓,莫翠语才发现里面有一包豆腐。
“……”
又要吃啊?
院子里,桑宁和霍长安在窃窃私语。
起初他们在说霍静雅,后来又谈大夫人,三夫人。
最后就听到在说莫翠语……
说到莫翠语,声音就变小了很多。
他们神色凝重,好似在说什么秘密。
炎猛支棱起耳朵都听不大清。
于是,屁股底下的木墩子开始一挪一挪。
手里削着木棍,木屑稀拉拉散落一地。
直到木墩子终于到了霍长安身后。
“莫姐姐被人埋……当时,我就多嘴问了一句,郡守说去信问一下……”
“谁又欺负她?”炎猛神色一厉,忽而插嘴。
桑宁和霍长安同时看向他,神色复杂。
“这么看我干啥?是不是有人欺负她?”
“是……”
“谁!?”
炎猛双手握拳,目光狠辣,身体散发毫不遮掩的戾气。
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在乎和愤怒。
霍长安抿了唇。
看这情况,不仅仅是有想法那么简单。
倒像是,已陷入情网。
这么快的?
“不知道是谁,莫姐姐三岁时被坏人活埋进了坟里,她现在的爹不是亲爹。
我们分析过,她可能和宫里有关系。”
三岁,活埋。
炎猛真的没想到。
怎么狗老天总把苦难往一个人身上堆。
心“突突突”的钝疼。
不用看,桑宁赢了。
炎猛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心痛的明目张胆。
桑宁很担忧,炎猛看着这么强悍,莫翠语可经不起二次伤害。
她该不该阻止炎猛?
但出乎意料,炎猛在莫翠语面前,并没有表露自己的心思。
只是不着痕迹的,默默的在背后做一些事。
……
时间又过了两天。
期间又下了一场小雨,蛤蟆尿似的。
街上卖烤蝗虫的孩子更多了。
桑宁特地买了一串尝了尝,带着一股苦味儿,一点都不好吃。
她没心思烤串了,想去田里看看。
徐五德又来了,见她手里拿着一串蜢虫,转头就干呕。
“快扔了扔了,这些天本老爷快吃吐了!”
桑宁扔了蝗虫。
“你怎么又瘦了?胖仔变瘦仔了。”
“废话,廖婶心疼我,天天变着花样给我补,何愁不瘦!”
“什么心疼你,明明是心疼钱,天天给你做蝗虫,说吧,那些小孩给你送了多少蝗虫?”
多少?
现在徐五德谈蝗色变。
“三四十斤是有吧!好在也抓的差不多了,我瞧着现在田里都是些小的,不足为惧。”
还不足为惧,这正是可怕之处!
“带我去你田里看看。”
“咋了,你还担心蝗灾呢?不可能的啦!”徐五德一副把心放肚子里的模样。
“少废话,快带我去。”
"哎,行行行。等我先吃点串。"
“别吃了!”桑宁率先走了。
徐五德馋的吧唧了几下嘴,长叹一声,只能跟上桑宁。
不过霍静雅还是用最快的速度烤了出来,追了五十米,把二十根串塞给他,“加我的跑腿费,给二十文!”
我去!
抢劫啊!
几步腿儿就多收十文,二十根面筋钱了,真黑!
不过好歹能接着吃到,也行。
“给你一两银子!剩下的记账上,本老爷慢慢吃。”
“好咧!”
霍静雅拿着银子咧嘴跑回去了。
下次她要再添新花样,一定让他把剩下的钱全都吃出来!
桑宁:“……”
静雅是把劫富济贫诠释的相当到位啊!
第158章
凉州不可能有蝗灾
徐五德有百亩“良田”。
事实上,真正能种庄稼的,也就五十亩,剩下的都是山林外围开发出来的果园。
果园种的最多的果树,是最早时期的苹果,此时称为木柰,绵口。
《千字文》里有一句话: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意思就是说水果里最好吃的,就是李子和柰,菜里面最好吃的,就是芥菜和姜。
然而,比起现代改良过的苹果,其实木柰真的一点都不好吃。
大量种植也不是为了吃,而是用来做香薰。
徐五德种植的这些,成熟后就是运到南方制作成香薰。
再输送到繁华都市,流入权贵商贾家中。
不过现在干旱的一个果子都没结,叶子都落光了。
都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返过来苗来。
徐五德可以让人去山腹运点水不让庄稼旱死,可顾不上这些果树。
“若再下一场大雨,这树就还能活。”
徐五德就期盼着马上下大雨呢!
干枯的果树上,可以看见趴着晒太阳的蝗虫。
从山林穿过,就是一片平坦的洼处,是徐家其中一处庄稼地,有个几亩大。
种的是粟,谷子,脱壳后就是小米。
这种作物喜温,耐旱,适应性强,在砂壤土中都能生长。
营养价值也高,李白曾称赞过:“家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徐五德摸着已经弯腰的谷穗,期待:“再有半个多月,最多二十天就可以收了,还能让穗子重不少。”
他朝自家守田的两个长工吆喝:“草人再加上些,瞧瞧这些讨人厌的鸟儿!”
“是,老爷——”
桑宁的空间里也有谷子,刚收了一茬。
她的稻谷是巨无霸,徐五德的,那就是跳骚屎。
直接没法比。
本来就磕碜了,再颗粒无收……
桑宁蹲下身,一棵粟谷上基本都有一只一厘米的蝗虫。
蝗虫的颜色,是青黄相间,和稻谷的颜色很接近,不仔细根本看不出。
一场雨,就能孵化几万蝗虫,而徐五德,还在等半个月后。
桑宁捏着蝗虫给徐五德看。
“就这?都不够塞牙缝的。等半个月它们长大,我的谷子也熟了。”
“胖仔,你知道蝗灾是怎么形成的吗?”
“蝗虫多了就成灾嘛!”
哎!
论科普的重要性。
连徐五德这样有些见识的人都不懂,更遑论普通百姓。
“你知道人怎么造反吧?”
造反?
徐五德吓了一跳。
一下子后退两步,眼神警惕:“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个!你想拉我造反?”
你娘的,就你这死样,造孽还差不多!
“人造反是不是先在一个地方起义?”
“也不一定,有可能直接杀入皇宫,弑去!
跟这家伙说话真是不能用问答式。
“农民起义!先在一个地方聚集,然后扩大范围,招兵买马。
蝗虫也是如此!一个地方的蝗虫多了,就开始寻找同伙,每飞过一个地方,就有当地的蝗虫加入。
直到成为一股暴风,再也没人能阻止。”
“阳关,陇城,降雨已有些时日,其他各处肯定也有降雨,你猜那边的蝗虫是不是快要长大。
告诉你,蝗虫的飞行速度是每个时辰40公里,也就是说,若是离咱们最近的阳关发生蝗灾,你只有一个时辰的时间抢收五十亩地。
而且,是在阳关反应及时,飞鸽报信,这边郡守立马得到消息,马上派人通知的情况下。”
徐五德愣在原地。
脑子里迅速盘算。
五十亩地,他家里几十人往年最快也得五天时间,两个时辰,怎么可能?
桑宁看了看不见晴的天空,面色凝重,“我现在说的,只是最好的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最怕的,是蝗虫没有经过阳关,从别处来的,那样,凉州就完了。”
半个月,谁给你半个月的时间!
徐五德打了个哆嗦。
当然完了。
“不能啊,凉州从未发生过蝗灾啊……”
他喃喃自语,也蹲下身查看。
起初看不到什么,再看,竟然从茎秆上冒出一个又一个来。
谷穗上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