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0章

    “奶,我想吃藤梗和麦饼!”

    唐念念大声提要求,民以食为天,这是正当要求。

    “柴糕你要不要吃?”

    津津有味看电视的唐老太,头都没扭,便回了句。

    唐念念鼓了鼓腮帮子,跑到三伯娘面前,说道:“三伯娘,你做给我吃,我出材料,还给工钱!”

    唐老太立刻电视都不看了,转过来嚷道:“你三伯娘忙的很,哪有闲工夫给你做,明天我做!”

    三伯娘本来眼睛都亮了,念丫头出手特别大方,肯定不会少给。

    但这亮光很快又灭了,被唐老太灭的。

    她也不敢和唐老太争,只敢小小声地嘀咕:“你做的没我做的好吃。”

    唐老太耳朵比狗还灵,全听见了,冲三伯娘瞪了眼,大声道:“我做的咋不好吃了,念丫头小时候吃得都停不下来,我年轻时候,手可是全村第一巧,干啥都是第一名!”

    因为番薯干的事,唐老太对三伯娘还记得‘仇’呢。

    三伯娘瘪了瘪嘴,心里默默腹诽,“你那是骂人第一名,谁骂得过您哪!”

    “念丫头,我也会做,明天我做给你吃啊!”

    “我做夹孟菜的麦饼,放肉的!”

    “明天就让我家小子上山摘松花,回头做好了送过来!”

    村里的女人们都十分热情,想给唐念念做好吃的,争取留下个好印象,日后进厂上班。

    唐念念虽然拒绝了,但这些女人只当没听到,只是一点吃食而已,念丫头想吃了,她们肯定要满足。

    最终麦饼还是让三伯娘做了,唐念念给了面粉和肉,本来还要给工钱,被大队长训了一顿,说给钱就滚出去,以后甭进他家屋了。

    至于唐老太那儿,唐念念拿了一张大团结给安抚了。

    到了下午,三伯娘就做好了麦饼和藤梗,松花麦饼,青饼(艾草和面粉一起揉成面团),孟菜麦饼,全都盛在干净的篮子里,还冒着热气呢。

    藤梗要现蒸现吃才好吃,三伯娘蒸一张,唐念念就卷一张,吃得不亦乐乎。

    “剩下这些你想吃了热一热。”

    三伯娘做了不少,满满一篮子,让唐念念带回去吃,但她只拿了一半,剩下一半给了大队长家,大步走了。

    “哎,你这丫头真是……”

    三伯娘追了出去,没追上,笑着摇了摇头,提着半篮子麦饼回来了。

    念丫头的手是真松啊,不过人家有本事,挣的多,就算手天天漏都够吃喝的。

    第250章

    好消息,二老先后回城

    六月的天气一日热过一日,村里多了知了和青蛙的叫声,白天黑夜都不停地叫,唐念念新买回来的风扇,派上了大用场。

    唐老太本来还信誓旦旦地说不用,但在享受过电风扇的清凉后,她便不再念叨费电了,每天从外面回来,就会对着电风扇吹一阵风,舒服极了。

    工艺品厂的手续办下来了,厂名是唐建树取的,叫美丽工艺品厂,名字虽然俗了点,但唐念念觉得挺不错,村里人更没意见。

    于是,美丽工艺品厂就在六月成立了。

    齐国华家空置的屋子,变成了工艺品厂的厂房,村里的老人们都会做竹编和麦草扇,原材料更方便,唐村后山毛竹多的是。

    麦草虽然有点少了点,但其他村有,收一收还是够用的。

    如果广交会卖得好,大队长打算村里以后多种些麦子。

    宣珍珠从娘家带来的贝壳和珍珠工艺品,也挺不错,唐念念带上大队长父子,还有公社领导,去了趟山霞湖公社,谈妥了合作。

    其实山霞湖公社是想自已办厂的,他们不想和唐村合作,但他们没有销售渠道,更弄不到广交会的名额,所以权衡过后,他们只能同意合作。

    唐念念让他们多做些样品,到时候她拿去沪城公关,如果能有唐村自已的广交会展位就更好了。

    时间过得极快,六月匆匆过去了,七月来了。

    本来六月底要去京城的,但沈枭临时加了任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忙好,京城之行也一直拖着。

    真正的酷暑到来了,每天都是白花花的太阳,山上的树和草,都被晒得蔫蔫的,知了叫得像快断气一样,声嘶力竭的。

    唐念念准备七月中旬去趟沪城,月初牛部长打来电话,说已经活动好了,不出意外,章老这个月就能去汽轮机厂上班了。

    她之前没和章老说,还没确定的事,她从不说出来,免得让人空欢喜。

    章老和邓长胜两人的身体,已经彻底调养好了,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唐念念还给他们喂了灵泉,相信未来二十几年,二老的身体都是杠杠的。

    既然是投资,肯定得保证他们的身体康健,要不然回城后身体病怏怏的,还怎么回报她?

    七月十号,大队长接到了公社打来的电话,挂了电话后,他兴冲冲地朝后山跑,一路上还跑掉了两回鞋。

    章老和邓长胜都在山坡上放牛,

    村里的两头牛悠闲地吃着草,皮毛光亮,肚子圆滚滚的,养得特别好。

    马上就要双抢了,两头牛要下死力干活,得喂肥点儿,要不然吃不消。

    “章同志,好消息啊!”

    大队长远远地就叫了起来,声音里透着喜悦。

    章学成和邓长胜都有有点懵,天上掉馅饼了?

    “公社那边打电话通知,让章同志收拾收拾,明天沪城派人来接你回去,章同志,你熬出头了!”

    大队长跑到了面前,高兴地说了好消息。

    章学成表情愣愣的,他的耳朵和脑子,还有眼睛像是分离了,能看到大队长喜悦的表情,听得到声音,但声音却在天空飘荡着,他理解不了什么意思。

    邓长胜反应过来了,高兴叫道:“老章,你帽子摘了,哈哈哈哈……”

    章学成也回过了神,眼睛含泪,他想说些什么,可嗓子眼像堵了棉花,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是流泪。

    大队长也激动得掉了眼泪,他从念丫头那儿知道了章学成的情况,这可是了不起的科学家啊,外国天天吃肉喝牛奶的好生活都不要了,回来想建设国家,却被小人害了。

    哎!

    “章同志,这是大喜事,你得高兴,邓同志应该也快了!”

    大队长也知道邓长胜的情况,是打过小鬼子的英雄,也被小人害了。

    “我高兴,我这是高兴,终于等到了,我还来得及……”

    章学成哽咽着擦眼泪,他是真的高兴啊,幸好他还来得及报效祖国。

    “晚上去我家喝两盅,明天就来人了,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这两年我怠慢二位了,晚上喝酒赔罪!”

    大队长有点愧疚,这两年他并没怎么照顾二老,一是胆子小,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

    “唐队长千万别这样说,你对我们足够照顾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唐村,不会忘记唐村的人!”

    章学成神情很郑重,他说的是真心话。

    在唐村这两年,是他过得最平静最安逸的时候,尤其是念丫头的救命之恩,他永世都不会忘。

    邓长胜也是这样想的,他还有个想法,等回城后复职,和老伴商量一下,认念丫头当干孙女呢。

    大队长也彻底安心了,他刚才那样说,存了些试探,毕竟他是真没怎么照顾,就怕二老心里有怨,现在他放心了。

    晚上,唐念念也去了大队长家吃饭,还拿了不少肉,三伯娘做了一大桌菜,章学成和邓长胜都喝了酒,微有醉意。

    吃过饭,唐念念送他们回牛棚,提到了汽轮机厂。

    “汽轮机厂?我对这个不精通啊!”

    章学成吓得酒都醒了,踉跄了下,差点摔跤,唐念念一把扶住了他。

    “念丫头,要不我还是在这放牛吧!”

    章学成突然不想回城了,汽轮机不是他的主业啊,他丢面子事小,给国家造成损失事大,还是放牛吧。

    “没事,我和牛部长说了,去汽轮机厂只是过渡,顶多明年就会让你回研究所!”

    唐念念觉得好笑,但也为老一辈科学家的认真负责感动,不像后世某些专家,狗屁不通还天天大放厥词,害人不浅。

    “那我啥都不干,岂不是浪费工资?我还是放牛吧!”

    章学成皱了眉,他不想当个空头工程师,啥都不干就拿高工资,他于心有愧。

    唐念念费心了九牛二虎之力,口水都说干了,才说服了这倔老头,答应去汽轮机厂上班。

    第二天上午,唐村来了辆小汽车,停在村口,公社领导和大队长陪着沪城来的干部,一起去了后山,接走了章学成。

    走的时候,章学成和邓长胜紧紧抱着,又冲唐村鞠了一躬,这才上了车。

    章老离开的事,在唐村并没掀起太大的水花,牛棚的人和村里人就像是两个世界,从来不来往,是死是活他们也不关心。

    七月底,距离章老离开半个月,唐村又来了一辆小汽车,这回接走的是邓长胜。

    邓长胜走的时候,给了唐念念家里的住址和电话,让她去沪城后,一定要去找他。

    第251章

    八月酷暑,好吃的太多了

    唐念念答应了,她八月确实要去趟沪城,牛部长说广交会已经开始筹备了,参加广交会的名单,九月中旬前必须确定下来。

    然后参加培训和指导,主要是背语录。

    六七十年代的广交会,不管是卖家还是买家,只要参加的人,都得进行至少一个星期的思想指导,天天背语录,因为进广交会时,必须背一段语录,要是背不出来,可能会失去参会资格。

    一转眼到了八月初,温度也越发高了,唐念念真不想出门,这个天能把人晒化。

    她只想天天待在屋子里吹风,享受九斤带回来的野果,八月的山上有好多野果,最好吃的就是乌饭果和刺泡,九斤每天都会带一袋子回来,孝敬二姐,然后挣五角钱工钱。

    乌饭果

    九斤和唐念念对野果和五角钱都很满意。

    “二姐,这个要不要吃?”

    这天中午,除了乌饭果和牛奶阿公公外,九斤还带回了其他野果,蓝色的杠板归果子,还有一种很漂亮的橙红色果子,表面有好多毛。

    唐念念拿起杠板归果子塞进嘴里,又拿起一颗毛茸茸的橙红果子,她记得好像叫金樱子,是一种药材,果子特别甜,但口感并不好,一般用来泡酒,也是一种药材。

    金樱子

    野山楂

    拐枣,土话叫木勾溜

    唐九斤还采了些野葡萄和野山楂,以及拐枣,都是小孩子们的零食,唐念念每样吃了一点儿,她最爱的还是乌饭果和刺泡。

    “三姐,给你吃!”

    唐九斤抓了一把乌饭果,塞进了刚进家门的唐六斤嘴里。

    放暑假唐六斤就回家了,她也没闲着,每天都去袜厂包袜子,袜厂现在业务繁忙,有唐满铜这个销售高手在,每天都要加夜班。

    而且唐念念还增加了二十台袜机,厂里的岗位又增加了不少,好多老太太都会去帮忙包袜子,一天能挣个三四角呢。

    包袜子的活轻松,还能唠八卦,村里的大妈特别喜欢干这个,也不用去厂里上班,拿一袋袜子回家,坐在院子里乘凉,三五个人坐一起,一边包一边聊八卦,既能赚钱,还能帮着带孩子,一举两得的好事。

    唐六斤没带回家,她去厂里干的,而且她手脚快,一天能挣七八角,学费和学习资料的钱都不用愁了。

    “我去做饭!”

    唐六斤吃完了嘴里的野果,擦了嘴,便准备做中饭了。

    “二姐,中午想吃啥?”

    唐六斤每次做饭前,都会问唐念念的意见,比唐老太善解人意多了。

    “清蒸鱼,蒸螺蛳,再蒸些土豆吃?”

    唐念念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这么热的天,躺着就容易犯困。

    “好,我再蒸些毛豆吧。”

    唐六斤乖巧地点点头,提着篮子去菜地摘毛豆了,摘了毛豆回来,又把桶里养着的螺蛳捞了一碗剪屁股,动作不紧不慢有条不紊的。

    “六斤,你真贤惠!”

    唐念念突然感慨了句,六斤就是个贤妻良母啊,出得厅堂,下得厨房,也不知道以后会便宜哪个男人?

    “二姐,你说什么呢?”

    唐六斤红了脸,嗔了句。

    “说正经事呢,你多弄点干菜汤,我要泡锅巴吃。”

    唐念念摸了摸鼻子,这么热的天,干菜汤最好喝。

    酸酸的,特别解暑。

    “好。”

    唐六斤答应了,她也喜欢喝干菜汤。

    干菜汤,夏天的绝配

    应该说诸城人就没有不喜欢喝这个汤的,一到七八月,几乎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会有这个汤。

    做法很简单,无油无盐,用诸城特有的干菜根加水煮开,就是消暑解渴的干菜汤了,酷暑吃这个汤,消食解暑很不错。

    唐老太也回来了,一进家门就喝了一茶缸凉茶,老太太和唐满金专用的,家里就他俩喝,其他人喝不惯。

    唐村有一种特别的凉茶,叫消化饭茶,是山上一种野草,采回来晒干,夏天泡茶喝,解暑很厉害,尤其是双抢时,喝这个绝对不会中暑。

    消饭花,学名刘寄奴

    但那味道太苦了,唐念念小时候看爷爷喝这个茶,喝得津津有味,她馋了,就偷偷喝了口,苦得她都吃不下饭了。

    她也搞不懂,老人为什么爱喝这种苦茶,实在不是多好的味道,比苦瓜还苦。

    唐老太一口气喝完茶,满足地抹了下嘴,再走到电风扇前吹了会儿风,通体舒坦,这日子比神仙还快活。

    “奶,明天我去沪城。”

    唐念念懒洋洋地说了句,不能再拖了,牛部长答应替她引荐广交会的负责人,她得去走动走动。

    而且去广交会之前,她还得去趟京城,解决掉周家这个毒瘤。

    “这么热的天,你带些消饭花。”

    唐老太有点担心,这丫头可是最怕热的,听人说大城市比农村热的多,万一中暑了可咋办。

    “不要!”

    唐念念使劲摇头,她怎么可能中暑,喝这个茶她宁可喝十滴水。

    “你们小孩子不懂,消饭花可是好东西……”

    唐老太絮絮叨叨地念了一通,说了消饭花的诸多好处,但还是说服不了唐念念。

    苦丁茶她都不喝,更何况这个比苦丁茶更难喝的消饭花。

    第二天一早,唐念念就起来了,随便吃了点泡饭,就骑车出门了。

    她还带了唐建树精心准备好的样品,麦草扇,竹编工艺品,以及珍珠和贝壳工艺品,还有乌城周国庆送来的发卡。

    是按照唐念念提供的样品做的,布灵布灵,特别闪,这几种发卡一做出来,周国庆就联系了国内的百货公司,销路特别好。

    就算不能在广交会拿下订单,内销也不用愁。

    但唐念念还是想争取外汇,赚外国人的钱才有意思。

    火车票是钱厂长帮忙买的,唐念念直接去火车站上车,下午到了沪城,下车后有牛部长派的人来接,很方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