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纵观华夏历史数百位皇帝,朱棣的功绩绝对能进前十,甚至有明史学者认为能进前五。毕竟,在后世公认的盛世只有三个,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康乾盛世。
不过现在的燕王,显然还没那种心思,正好玩地捉弄他的十七弟。
锦衣卫是天子近臣,双方也就十几米的距离,李青静心下心来,调动真气,可以清楚地听到谈话内容。
“十七弟,来尝尝四哥在元人手中缴获的佳酿。”朱棣从腰间取出一个酒葫芦,笑的很坏,“好喝着呢。”
“四哥,你能别揉我的脸吗?”只有五岁的小十七哭丧着脸,满是委屈,“疼~”
“那四哥轻点儿。”朱棣又‘亲热’地捏了捏,疼得小家伙眼泪都出来了。
晋王来了兴致,“老四,把十七弟借我玩会儿。”
“不给。”朱棣果断拒绝,把葫芦口送到小十七嘴边,“喝了酒,四哥就不揉你脸了。”
小十七怯怯道,“四哥说话可得算数。”
“当然。”
“好,我喝。”小十七抱起酒葫芦灌了一大口,旋即哇的一声就吐了,不断咳嗽,小脸通红,不断吐口水。
烧酒自宋以后便有了,元时蒸馏酒大兴,度数比不上后世,口感也不如后世白酒那般辛辣,但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还是难以接受。
“哈哈……”朱棣大笑道,“怎么样?好不好喝?”
“不,不好喝。”小十七挣扎着从他腿上跳下来,愤愤不平道,“四哥太坏了。”
“就是,老四你也太损了。”晋王伸开双臂,“朱权,来三哥这儿。”
“好哒。”小朱权冲四哥扮了个鬼脸,投入三哥怀抱,但很快他就后悔了,“三哥,我不要喝酒了。”
晋王笑脸一沉,“四哥的酒喝得,三哥的酒就喝不得?
你看不起三哥是吧?”
“我,我没有。”朱权带着哭腔,“我要回后宫去。”
“想回去也成,把酒喝了。”
八皇子看不过去,劝道:“三哥,十七弟他还小……”
“上一边去。”晋王眼一瞪,“你小子皮痒了是吧?”
……
李青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这一大家子真有意思,不过该说不说,老朱是真能生。
小十七也就五六岁的样子,说不定比老朱的孙子还小些,这身子骨真够可以。
经过这会儿观察,他发现老朱家的儿孙们还是比较和谐的,除了秦王一直鼻孔朝天,一副不爱搭理人的样子,其他人都很和气。
过了会儿,朱标领着两个儿子走来。
众皇子立即起身,燕王也不坏了,晋王也不横了,秦王那高傲的头也低下来了,“臣弟参见太子殿下。”
“不用拘礼,今儿是父皇的寿辰,都坐。”朱标笑着说。
小十七一见主心骨来了,立马告状:“皇兄,三哥四哥欺负我。”
朱棣解释道,“大哥,我跟小十七闹着玩儿呢。”
“对对对,我和老四看十七弟可爱,就逗逗他,谁知他不经逗。”晋王也连忙笑着解释。
这时,一直拿鼻孔看人的秦王开口道:“确实,老三老四跟小十七闹着玩儿呢,也就是灌了小十七一肚子酒而已。”
“嗯?”
朱标眉头皱了起来,不悦道:“你们俩咋回事儿,小十七才五岁,能喝酒吗?”
两人一怔,扭头恨恨的瞪着秦王。
秦王依旧鼻孔朝天,“小十七,二哥说的对不对?”
“对。”小十七狂点头,拉着朱标的衣角,誓要把仇报了。
朱棣干笑道,“大哥,我是给小十七喝了口酒,但他都吐了出来,要说灌酒……那是三哥干的。”
晋王:(19`19Д1907)!!
哎呀呀,这可太有意思了……李青往嘴里丢入一瓣橘子,继续吃瓜。
大庭广众之下,朱标也没上纲上线,只轻斥两人几句,然后给两个儿子介绍几位在外王叔。
“允炆(允熥)见过秦王叔、晋王叔、燕王叔、周王叔。”
几位藩王一脸和气,朱棣抱起朱允炆,亲昵地捏了捏他的脸蛋儿,“我乖乖的大侄子,你长得可真快啊。”
朱允炆‘哇’的一声就哭了,搞的朱棣一脸不知所措,连忙把他放了下来,讪讪道:
“大哥,我可没吓他啊!”
“你是没吓他,但你长得就吓人。”晋王刚被摆了一道,趁机揶揄。
说着,抱起朱允熥举高高,“允熥,怕不怕?”
“不怕。”朱允熥昂着小脑袋,“晋王叔再举高些。”
“好嘞。”
晋王刚欲有所动作,却听小太监唱道:“皇上驾到。”
他连忙放下侄子,站得板板正正。
李青也收回了目光,与此同时,所有官员都站起身子,停止谈话,嘈杂的场面顿时一静。
少顷,龙辇缓缓行来。
明黄色轿帘掀开,朱元璋、马皇后挽手走了出来。
群臣撩袍拜道,“臣等参见吾皇万岁,参见皇后娘娘千岁,恭祝皇上万福金安,万寿无疆,圣体康泰,国运昌盛……”
朱元璋却不按常理出牌,待群臣念完贺词,并未让众人起身,而是道:
“只给咱恭祝,不给皇后恭祝吗?”
“……”群臣连忙补上,“恭祝皇后娘娘,千福金安,千寿无疆,凤体康泰……”
朱元璋犹自不满意,想要群臣把千改成万,却被马皇后阻止了。
“平身吧!”
“谢皇上。”
朱元璋拉着马皇后坐下,瞧了眼一旁的小桂子,小桂子微施一礼,退了几步,转身离开。
少顷,宫女、太监开始上菜,与此同时,负责宫廷礼乐的教坊司忙活起来,生日宴正式开始。
李青看着一道道丰盛菜肴,馋的直咽口水,今儿这席吃的肯定过瘾,也不用担心有人兜菜。
“别流哈喇子了。”毛骧没好气道,“皇上没动筷子之前,给我忍着。”
“……明白。”李青无奈点头。
两刻钟后,菜肴上齐,由朱标带头,诸藩王、皇子上前朱元璋贺寿。
老朱这一大家子可真够大的,好在桌子足够长,不然还真坐不下。
一众皇子皇孙,光是祝寿就祝了两刻钟。
接着是勋贵,然后是吏部、礼部……可把李青饿坏了。
他今早上连婉灵的肉包都没吃,就是为了等这一顿好的,眼下一桌子好菜,却只能看不能吃,别提多郁闷了。
临近中午,这个寿总算是祝完了。
终于可以开吃了……李青瞧着朱元璋的动作。
却在此时,一个翰林学士起身朗声道:“听闻新任锦衣镇抚使,李青李大人,博学多才,善作诗词。
今儿皇上过寿,各部都献上了新贺词,唯独锦衣卫跟在人后,拾人牙慧,这可有些说不过去啊!
不若李大人代锦衣卫,吟诗一首。”他抱了抱拳,“给皇上,也给我等助助兴如何?”
李青眼睁睁的看着朱元璋拿起的筷子,又放了下去,心里气得直骂娘。
锦衣卫众人听到‘拾人牙慧’一词,不由老脸一红。
刘明低声道:“李老弟,咱们锦衣卫都是粗人,你上吧!”
“赞美皇上。”毛骧点明主题。
我就是个蒙事儿的,赞美皇上的诗词,还得是明朝以后,我上哪儿想去……李青一脸无语。
“老大,我作不出来。”
“完蛋玩意儿。”毛骧低骂道,“在青楼你不是一套一套的吗?”
户部给事中扬声道,“李大人才华横溢,就不要吝啬了。”
“是啊!李大人莫要藏私。”
“李大人莫非不愿给皇上献诗?”
……
附和的人越来越多,言辞也越来越激烈,一口一个李大人,句句蕴含杀机。
毛骧眼睛一眯,刘明、张衡等人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
他们是粗人不假,但不代表他们蠢,对方显然是有预谋,就是冲着他们锦衣卫来的。
“你能不能行?”毛骧轻声问道。
李青转头望向朱元璋,老朱没有任何表示,反而一脸看好戏的模样。
他嘿嘿笑道,“赞美皇上的诗词没有,不过回怼那群狗日的诗词,倒是有一首。”
“……”
另一边,朱标看越来越多的人声援,以大势胁迫李青作诗,轻声道:
“父皇,各部这是不满锦衣卫权势过大,想以李青为突破口,对锦衣卫出手了。”
“嗯。”朱元璋点点头,依旧一副看戏模样,甚至嘴角浮现一抹笑意,“开始有意思起来了。”
第48章
强势反击
朱元璋的不作为,更是让官员们有恃无恐,言辞愈发激烈,好似李青要是不做首诗,就犯了滔天之罪一般。
马皇后蹙了蹙眉,“重八,今儿是你的生日,可别……”
“妹子你放心,咱不是要如何,只是想借此考验一下李青。”朱元璋道,“李青是个可堪大用之人,但对于官场的明争暗斗还稚嫩的很,尚需磨炼。”
马皇后听他说李青可堪大用,心里微微松了口气,也不再劝。
离朱元璋较近的几位藩王,听到父皇竟对一人有如此高的评价,全都望向正处于风口浪尖儿的李青那一桌。
朱棣扯了扯朱梓,低声道:“八弟,哪个是李青?”
“就那个最年轻的。”朱梓给他指了指,“不过,李先生的诗词确实很惊艳。”
“李先生?”朱棣诧异道,“你叫他李先生?”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父皇和皇兄都叫过。”朱梓小声嘀咕。
朱棣一脸不可思议,不由再次看向李青。
见其处于风暴中心,却仍镇定自若,轻轻点头,“确实是个人物。”
李青抿了口茶,朝毛骧道,“老大,要不要开怼你一句话。”
毛骧:“……”
他偷瞧了眼皇上,又暗自揣摩一番,最终点头,“怼,皇上既已扩招锦衣卫,肯定是要大用的,不用顾忌。”
张衡、刘明早就忍不了了,见老大吐口,立即补上一句:“怼死这群狗日的。”
李青嘿嘿一笑,起身向朱元璋拱了拱手,接着朝着率先发难之人,道:“阁下何人?”
“户部给事中,王文禄。”
妈的,下一个就从你头上查……李青点头,“既然王给事中非要本官作诗一首,那本官就遂了你意。”
他直勾勾的看着王文禄,语气略带嘲讽: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
一句话,就把王文禄怼的哑口无言,脸上一阵青红。
声援的那些官员脸色也不太好看,大家都是聪明人,李青的嘲讽又如此明显,他们自然听的明白。
是皇上要扩招锦衣卫,也是皇上要肃贪腐之风,你们耍这些小把戏根本没用。
李青继续道,“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又是一句讥讽,暗喻众官员有贪污受贿之举,不知满足,皇上已经给你们机会了,你们得了‘一帆风’,应该尽早收手。
王文禄惊怒交加,其他官员心中也是又惊又惧,同时也很愤怒。
李青不管他们如何,继续吟道,“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这句话的意思更明显,你们不生事,自然无事,你们害人,终究受害。
朱元璋眼睛明亮,越听越上头,毛骧、刘明等人也大感解气。
你们他娘的要是心里没鬼,怕我们锦衣卫做甚?
李青茕茕孑立,语气阴阳:“冤家宜解不宜结。”
顿了一下,声音陡然拔高,一脸恣意狂狷:“各自回头看后头!”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当着天子的面,李青强势反击,丝毫不加掩饰的威胁一众官员。
不管是想看李青出丑的,还是替李青担心的,全都傻了。
谁也没料到,李青居然敢在皇帝的生日宴上,如此猖狂,以锦衣镇抚使的身份,明目张胆的训斥他们。
尤其是最后一句,如雷霆炸响,让他们发虚的心更加慌张。
甚至有些官员,待听了最后一句后,竟鬼使神差地回头看了一眼。
朱元璋也没想到,李青非但没有被吓唬住,反而作诗一首,强势反击。
如果让他给李青的这场考试打分,他会毫不犹豫的打满分,无懈可击,堪称完美。
朱元璋对李青更加满意了,他需要这种既有才能,又有冲劲儿,且有泼天之胆的人才。
不仅他需要,仁厚的朱标更需要。
“标儿。”
“儿臣在。”
朱元璋轻声道,“日后打压勋贵,惩治不法官吏,亦或推行新政,唯此人可一往无前!”
朱标一怔,轻声回道:“儿臣谨记。”
“呵呵……”朱元璋微微一笑,朗声吟道:“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