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3章

    蓝玉脸上一热,收回伸出去的脚,“刚才不算,你再攻过来。”

    李青实在看不下去了,沉声道:“二位,收手吧!”

    “不关你事。”李景隆就像被激怒了的斗牛,而蓝玉就是那块红布,捡起椅子腿再次冲了上去。

    可蓝玉并不是斗牛的红布,而是斗牛手,把李景隆耍得团团转,片刻功夫,李景隆就被揍的鼻青脸肿,额头都破了个口子,一张俊脸,血刺呼啦。

    而一旁的兵部尚书嘴上说着别打了,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隐隐有拱火的意味。

    李青没想到调度军需头一天,就闹成这样,顿感一阵头大。

    深吸一口气,猛然大喝:“住手!”

    这一声吼夹杂着真气,不仅上演全武行的二人愣住,一旁拱火的兵部尚书也是心神剧震。

    李青快步上前分开二人,淡淡道:“遇事不决,去找皇上。”

    这话一出,李景隆惊醒过来,他咽不下这口气,可也明白自己不是蓝玉对手,于是道:“你可敢随我去皇宫?”

    “我……”蓝玉冷静下来,看着满脸是血的李景隆,心里顿时有些发虚,“咳咳,本帅公务在身,没时间跟你过家家。”

    “你不敢?!”

    “我懒得搭理你。”蓝玉转头看向兵部尚书,“你批不批?”

    兵部尚书傻眼,上一刻还在吃瓜,转眼压力就到他这儿来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搞的他反应不过来。

    “这这这……”

    兵部尚书急得直搓手,既不敢应承,也不敢反驳。

    “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李景隆恨声道。

    “国公高见。”兵部尚书如见救星,顺杆就爬,捎带着又拱了把火,“侯爷,国公说的有理啊!”

    “有你娘的理!”蓝玉破口大骂,满脸威胁意味:“老子再问一次,你到底批不批?”

    “蓝玉,信不信我这就去参你一本!”

    “侯爷,国公要参你呢。”兵部尚书小声提醒。

    蓝玉冷笑道:“要打小报告,尽管去便是,少在这娘们唧唧的。”

    李景隆炸毛,“好,这是你说的,蓝玉,希望皇上来了,你还能如此有种。”

    说罢,拂袖离去。

    蓝玉砸吧砸吧嘴,继续那兵部尚书撒气:“你他娘的到底批不批?”

    “我…我,我这就去办。”

    蓝玉太吓人了,兵部尚书感觉自己要是拒绝,下一刻,那沙包大的拳头,就会亲切的问候自己。

    反正一会儿皇上就会来,到时候自己反水便是。

    兵部尚书打定主意,拱了拱手,退出大堂。

    蓝玉缓缓坐下来,望着李景隆离去的方向,终究是有些发虚,毕竟人家刚死了爹,如今又被打成那样,他明白皇上知道后,最轻也是一顿训斥。

    “咳咳…那个,李青啊!”蓝玉讪讪道,“刚才你也看见了,是李景隆那厮先动的手,是不?”

    李青挠了挠头,心说:你都把人家揍成那熊样了,谁先动的手还重要吗?

    “皇上若是问起,我自会如实回答。”李青点点头,“不过,主帅你调这么多粮草,是不是得给我这个监军一个解释呢?”

    蓝玉见他肯帮忙,脸色稍稍缓和:“漠北草原,可不只有草原,还有沙漠!

    乃儿不花的地图我看了,北元皇帝的大本营,距离荒漠并不远,这也合乎情理,方便逃命嘛,所以……那些粮食不都是给人吃的,总不能看着元军逃跑,咱们再慢悠悠的割草吧?”

    “给马吃?”李青恍然。

    清楚了这些,他总算理解蓝玉为何这么做了,要是因为粮草补给问题,无法追敌,那损失可大了去了。

    保险起见,这个钱确实不能省!

    李青苦笑道:“干嘛不直说呢?”

    “地图你应该也看了吧?”蓝玉嗤笑道,“这么浅显的道理都参详不透,我跟你有什么好说的。

    咱们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李青:“……”

    蓝玉狂,却也有真本事。

    李青的确看过地图,也确实没想过这个,拱手道:“主帅高见,不过,我是监军,有插手军务之权,以后还请主帅别嫌麻烦,多解释一下。”

    顿了顿,严肃道:“我们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赢!”

    “都是为了赢……”蓝玉重复一句,缓缓点头,“行吧,为了大计,我就麻烦点儿,但战斗一打响……”

    “主帅有绝对权威!”李青替他说道。

    “昂,知道就好。”蓝玉脸色好看不少,捧杯喝着茶,不再言语。

    半个时辰后,朱元璋气冲冲地进来,逮着蓝玉一顿臭骂,却对粮草问题只字不提。

    蓝玉被骂得跟个孙子似的,也不敢犟嘴,一个劲儿的赔不是,最后李青劝了两句,才让老朱歇了火。

    “好好准备军需,再出幺蛾子,咱定不轻饶!”

    朱元璋撂下一句话,又气冲冲的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景隆一直在养伤,没再露面,军需交办的很是顺利。

    正月初十,岐阳王下葬钟山,满朝文武齐出动,朱元璋亲自撰写祭文,谥号武靖。

    正月十六,燕王一家返回北平,李青抽空见了小胖一面,然后,再次投入到准备军需的工作中。

    正月底,朱元璋下令设立大宁都指挥使司,作为征讨北元的前方基地。

    大宁都指挥使司下设中、左、右三卫,会州、木榆、新城等卫也全部归其管辖。

    而后,调集各卫兵力二万余人镇守大宁。

    接着,朱元璋又从新投降的乃儿不花队伍,挑选出近万精锐屯驻大宁。

    此外,还令朱棣协同战备后方,和北平布政司使一起,从河间、景州至永平、抚宁县设立二十二个马驿;

    从吴桥至通州设立八个水驿,各驿增加马匹或船只;又从遵化到大宁设立七个马驿,以飞报军情。

    这一仗,朱元璋极为重视,准备的那叫一个充分。

    李青也没闲着,一直跟着蓝玉调集兵力,所挑选者尽是年轻精壮的精锐。

    这次的规格,比上次招安乃儿不花,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忙碌的而充实的日子过得很快,眨眼,已到了三月初。

    校场之上,十五万大军集结于此,兵甲凛冽,气势冲霄!

    朱元璋坐在点将台上,望着如此铁血之师,血液里的好战因子被点燃,沸腾。

    这一刻,他真想亲自挂帅,御驾亲征!

    好半晌,才缓缓压抑住内心的冲动,他老了,没有那个精力再去厮杀了。

    看着最前面,甲胄鲜明的三人,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有这三人在,自己百年之后,也就放心了。

    和元朝的仗打了太久,久的让精力旺盛,不服输的朱元璋都倍感疲倦。

    他仰头望着湛蓝天空,轻声自语:“但愿这一次,能一举击破北元!”

    第109章

    人不可貌相

    朱元璋缓缓起身,小桂子立即跟上,取出早就拟好的讨伐檄文,开始宣读。

    看着台下十五万铁血之师,一向习惯性弯着腰的小桂子,腰杆也挺了起来,脸上不再带着谄媚,声音也不再尖细。

    檄文念得抑扬顿挫,充满血性,连他都燃了起来。

    半刻钟后,征讨檄文念完,朱元璋右手按向腰间,三尺青峰飒然出鞘,满脸杀气,嗓音清朗:

    “三十余年了!

    咱二十四岁起事,历经十六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立国后,战事从未停歇,又是十六年的征战!

    今年,洪武十七年,终于迎来的决战时刻,为了大明江山日月永存,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战乱之苦,咱要你们,奋勇杀敌、马踏联营!

    咱要你们,完成无上伟业!”

    朱元璋抬起手臂,剑指苍穹:“杀!”

    “杀!杀!杀!”

    将士们紧握长矛,挥舞刀剑,杀气冲天!

    蓝玉脸孔涨红,沉声大喝:“血战沙场,誓死方休!”

    “血战沙场,誓死方休!”

    十五万大军沉声大吼,声音响彻天地,宛若惊雷炸响,直破云霄!

    如此场面,如此威武之师,李青也被感染了,只觉血液都在沸腾,声音夹杂着真气,传遍整个校场:“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明君威武!”

    “明君威武!”

    大军士气进一步被点燃,推向绝巅。

    李景隆俊脸通红,激动地不能自已。

    主帅、监军,都做了士气鼓舞,他这个副帅也想说上两句,取出昨夜点灯熬油写出的文章瞧了一眼,不由又是一叹。

    太长了,都快赶上讨伐檄文了。

    远没有李青、蓝玉那样简练,而又鼓舞士气。

    想了想,最终无奈放弃。

    ……

    ……

    ……

    皇上、太子,文武百官,骑着高头大马,送大军至城外,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蓝玉立下军令状:“此战若不能胜,当自刎谢罪!”

    李景隆也不甘示弱,紧跟着立军令状。

    摊上这俩货,李青真的很无语,话说这么满,万一出了纰漏,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但人家都立了,他哪能脱俗,捏着鼻子也立了个军令状。

    其实,李青不是很慌,他隐约记得历史上,决战好像是赢了的,而且主帅就是蓝玉,但,也不是很放心。

    因为自己的缘故,导致乃儿不花被招安,进而收到了关于北元皇帝的情报,把决战时间提前了好几年。

    至于能不能复刻历史,他心里着实没谱。

    李青看着十五万大军,心里稍稍安定了些,如此一支精锐之师在,有何惧哉!

    此次出征和上次不同,战备太完善了,后勤补给有专门的人负责,大军几乎是轻装赶路,行军速度不可谓不快。

    仅二十余日,就从金陵赶到了北平,稍作休整后,再次出发。

    李景隆的伤早已好了,但和蓝玉结了那么深的梁子,他拉不下脸皮主动示弱,蓝玉更不会跟一个毛头小子服软。

    一路上,俩人说话屈指可数。

    李青倒乐意见得,这种情况比俩人掐架要好多了。

    五日后,初入草原,马儿啃食着新鲜的天然绿色草料,吃的那叫一个香甜。

    北伐作战就有这点儿好处,不用备太多的草料,可以减轻很大一部分负担。

    中午时分,大军埋锅造饭,李青躺在草地上,望着湛蓝天空,闻着青草芬芳,心情舒畅。

    “李兄,该吃午饭了。”李景隆走上前来,由于李青是躺着的,他不好一直站着,便也坐了下来,将随身携带的酒袋递上前,“喝点儿。”

    “谢了。”李青坐起身子,接过酒袋猛灌了两大口,咧了咧嘴,“好酒。”

    人都是会被周围事物感染的,他也不例外,整日长途跋涉,时常整两口,确实不错。

    看着明显黑了一圈儿的李景隆,李青呵呵笑道:“李副帅第一次出征,还习惯吗?”

    “确实有些不习惯。”李景隆轻笑道,“说出来不怕李兄笑话,我这大腿都破出血了。”

    做了十六年的纨绔,李景隆几时受过这苦,仗还没打,光是行军就让他苦不堪言。

    不过父亲的病故,让这位纨绔有了极大转变,虽然辛苦,但一直咬牙坚持了下来,一点也没矫情过。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李青对这位新晋国公的固有印象,有了很大改观。

    未来如何他不知道,至少,现在的李景隆真的很努力,即便如此辛苦,休整时仍不忘翻阅兵书,上进心满满。

    “习惯就好了。”李青笑道,“上次我随军出征时也是浑身不自在。”

    说着,又灌两口酒,这才把酒袋还回去。

    起身拍拍屁股,“走吧,去大营吃饭去。”

    “李兄去吧,我吃过了。”

    李青脚步顿了顿,道,“还是去大营和大家一起吧,蓝主帅虽然脾气臭了些,但打仗还是很厉害的,你多跟他接触,比你苦苦钻研兵书要有用的多。

    再者,他是主帅,你是副帅,此番大军出征,意义非同一般,为了大局,你也应该放下昔日的不愉快。”

    李景隆怔了怔,拱手道,“李兄所言极是,是景隆浅薄了。”

    见他听的进去劝,李青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行军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他真怕打起仗时,主副帅意见相左,错失战机。

    李景隆权柄可不小,尽管他这个副帅有所限制,但老朱为了培养他,并未公开,知道内情的只有李青和蓝玉。

    李青怕这厮到时候上头,关键时刻跟蓝玉对着干,搞的大军束手束脚。

    还未走到帅营,一个先锋副将就匆匆迎了上来,神色紧张道:“李监军快随我来。”

    “发生什么事了?”

    先锋副将指了指远处的天空。

    李青循着方向望去,惊诧道:“海东青?”

    “嗯,大帅已经骑马赶过去了,让末将请你过去。”

    “好。”李青知道这玩意儿的战略用途,不敢怠慢,就近牵了匹马,翻身跨上去一扬马鞭,急急追去。

    一刻钟后,李青看到了蓝玉,以及他的几十个义子。

    蓝玉见他过来,抬起发颤的手臂,将五石弓递给他,“一定得把这玩意儿射下来。”

    李青也不客气,接过五石弓,望了望头顶三只海东青,深吸一口气,抽出箭壶里的特制箭矢,张弓搭箭。

    顷刻间,五石弓拉如满月。

    “嗖——!”

    高度够了,但准确度差了一大截,都没惊动海东青,三只海东青依旧在天空盘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