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蓝玉脸上一热,收回伸出去的脚,“刚才不算,你再攻过来。”李青实在看不下去了,沉声道:“二位,收手吧!”
“不关你事。”李景隆就像被激怒了的斗牛,而蓝玉就是那块红布,捡起椅子腿再次冲了上去。
可蓝玉并不是斗牛的红布,而是斗牛手,把李景隆耍得团团转,片刻功夫,李景隆就被揍的鼻青脸肿,额头都破了个口子,一张俊脸,血刺呼啦。
而一旁的兵部尚书嘴上说着别打了,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隐隐有拱火的意味。
李青没想到调度军需头一天,就闹成这样,顿感一阵头大。
深吸一口气,猛然大喝:“住手!”
这一声吼夹杂着真气,不仅上演全武行的二人愣住,一旁拱火的兵部尚书也是心神剧震。
李青快步上前分开二人,淡淡道:“遇事不决,去找皇上。”
这话一出,李景隆惊醒过来,他咽不下这口气,可也明白自己不是蓝玉对手,于是道:“你可敢随我去皇宫?”
“我……”蓝玉冷静下来,看着满脸是血的李景隆,心里顿时有些发虚,“咳咳,本帅公务在身,没时间跟你过家家。”
“你不敢?!”
“我懒得搭理你。”蓝玉转头看向兵部尚书,“你批不批?”
兵部尚书傻眼,上一刻还在吃瓜,转眼压力就到他这儿来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搞的他反应不过来。
“这这这……”
兵部尚书急得直搓手,既不敢应承,也不敢反驳。
“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李景隆恨声道。
“国公高见。”兵部尚书如见救星,顺杆就爬,捎带着又拱了把火,“侯爷,国公说的有理啊!”
“有你娘的理!”蓝玉破口大骂,满脸威胁意味:“老子再问一次,你到底批不批?”
“蓝玉,信不信我这就去参你一本!”
“侯爷,国公要参你呢。”兵部尚书小声提醒。
蓝玉冷笑道:“要打小报告,尽管去便是,少在这娘们唧唧的。”
李景隆炸毛,“好,这是你说的,蓝玉,希望皇上来了,你还能如此有种。”
说罢,拂袖离去。
蓝玉砸吧砸吧嘴,继续那兵部尚书撒气:“你他娘的到底批不批?”
“我…我,我这就去办。”
蓝玉太吓人了,兵部尚书感觉自己要是拒绝,下一刻,那沙包大的拳头,就会亲切的问候自己。
反正一会儿皇上就会来,到时候自己反水便是。
兵部尚书打定主意,拱了拱手,退出大堂。
蓝玉缓缓坐下来,望着李景隆离去的方向,终究是有些发虚,毕竟人家刚死了爹,如今又被打成那样,他明白皇上知道后,最轻也是一顿训斥。
“咳咳…那个,李青啊!”蓝玉讪讪道,“刚才你也看见了,是李景隆那厮先动的手,是不?”
李青挠了挠头,心说:你都把人家揍成那熊样了,谁先动的手还重要吗?
“皇上若是问起,我自会如实回答。”李青点点头,“不过,主帅你调这么多粮草,是不是得给我这个监军一个解释呢?”
蓝玉见他肯帮忙,脸色稍稍缓和:“漠北草原,可不只有草原,还有沙漠!
乃儿不花的地图我看了,北元皇帝的大本营,距离荒漠并不远,这也合乎情理,方便逃命嘛,所以……那些粮食不都是给人吃的,总不能看着元军逃跑,咱们再慢悠悠的割草吧?”
“给马吃?”李青恍然。
清楚了这些,他总算理解蓝玉为何这么做了,要是因为粮草补给问题,无法追敌,那损失可大了去了。
保险起见,这个钱确实不能省!
李青苦笑道:“干嘛不直说呢?”
“地图你应该也看了吧?”蓝玉嗤笑道,“这么浅显的道理都参详不透,我跟你有什么好说的。
咱们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李青:“……”
蓝玉狂,却也有真本事。
李青的确看过地图,也确实没想过这个,拱手道:“主帅高见,不过,我是监军,有插手军务之权,以后还请主帅别嫌麻烦,多解释一下。”
顿了顿,严肃道:“我们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赢!”
“都是为了赢……”蓝玉重复一句,缓缓点头,“行吧,为了大计,我就麻烦点儿,但战斗一打响……”
“主帅有绝对权威!”李青替他说道。
“昂,知道就好。”蓝玉脸色好看不少,捧杯喝着茶,不再言语。
半个时辰后,朱元璋气冲冲地进来,逮着蓝玉一顿臭骂,却对粮草问题只字不提。
蓝玉被骂得跟个孙子似的,也不敢犟嘴,一个劲儿的赔不是,最后李青劝了两句,才让老朱歇了火。
“好好准备军需,再出幺蛾子,咱定不轻饶!”
朱元璋撂下一句话,又气冲冲的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景隆一直在养伤,没再露面,军需交办的很是顺利。
正月初十,岐阳王下葬钟山,满朝文武齐出动,朱元璋亲自撰写祭文,谥号武靖。
正月十六,燕王一家返回北平,李青抽空见了小胖一面,然后,再次投入到准备军需的工作中。
正月底,朱元璋下令设立大宁都指挥使司,作为征讨北元的前方基地。
大宁都指挥使司下设中、左、右三卫,会州、木榆、新城等卫也全部归其管辖。
而后,调集各卫兵力二万余人镇守大宁。
接着,朱元璋又从新投降的乃儿不花队伍,挑选出近万精锐屯驻大宁。
此外,还令朱棣协同战备后方,和北平布政司使一起,从河间、景州至永平、抚宁县设立二十二个马驿;
从吴桥至通州设立八个水驿,各驿增加马匹或船只;又从遵化到大宁设立七个马驿,以飞报军情。
这一仗,朱元璋极为重视,准备的那叫一个充分。
李青也没闲着,一直跟着蓝玉调集兵力,所挑选者尽是年轻精壮的精锐。
这次的规格,比上次招安乃儿不花,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忙碌的而充实的日子过得很快,眨眼,已到了三月初。
校场之上,十五万大军集结于此,兵甲凛冽,气势冲霄!
朱元璋坐在点将台上,望着如此铁血之师,血液里的好战因子被点燃,沸腾。
这一刻,他真想亲自挂帅,御驾亲征!
好半晌,才缓缓压抑住内心的冲动,他老了,没有那个精力再去厮杀了。
看着最前面,甲胄鲜明的三人,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有这三人在,自己百年之后,也就放心了。
和元朝的仗打了太久,久的让精力旺盛,不服输的朱元璋都倍感疲倦。
他仰头望着湛蓝天空,轻声自语:“但愿这一次,能一举击破北元!”
第109章
人不可貌相
朱元璋缓缓起身,小桂子立即跟上,取出早就拟好的讨伐檄文,开始宣读。
看着台下十五万铁血之师,一向习惯性弯着腰的小桂子,腰杆也挺了起来,脸上不再带着谄媚,声音也不再尖细。
檄文念得抑扬顿挫,充满血性,连他都燃了起来。
半刻钟后,征讨檄文念完,朱元璋右手按向腰间,三尺青峰飒然出鞘,满脸杀气,嗓音清朗:
“三十余年了!
咱二十四岁起事,历经十六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立国后,战事从未停歇,又是十六年的征战!
今年,洪武十七年,终于迎来的决战时刻,为了大明江山日月永存,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战乱之苦,咱要你们,奋勇杀敌、马踏联营!
咱要你们,完成无上伟业!”
朱元璋抬起手臂,剑指苍穹:“杀!”
“杀!杀!杀!”
将士们紧握长矛,挥舞刀剑,杀气冲天!
蓝玉脸孔涨红,沉声大喝:“血战沙场,誓死方休!”
“血战沙场,誓死方休!”
十五万大军沉声大吼,声音响彻天地,宛若惊雷炸响,直破云霄!
如此场面,如此威武之师,李青也被感染了,只觉血液都在沸腾,声音夹杂着真气,传遍整个校场:“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明君威武!”
“明君威武!”
大军士气进一步被点燃,推向绝巅。
李景隆俊脸通红,激动地不能自已。
主帅、监军,都做了士气鼓舞,他这个副帅也想说上两句,取出昨夜点灯熬油写出的文章瞧了一眼,不由又是一叹。
太长了,都快赶上讨伐檄文了。
远没有李青、蓝玉那样简练,而又鼓舞士气。
想了想,最终无奈放弃。
……
……
……
皇上、太子,文武百官,骑着高头大马,送大军至城外,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蓝玉立下军令状:“此战若不能胜,当自刎谢罪!”
李景隆也不甘示弱,紧跟着立军令状。
摊上这俩货,李青真的很无语,话说这么满,万一出了纰漏,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但人家都立了,他哪能脱俗,捏着鼻子也立了个军令状。
其实,李青不是很慌,他隐约记得历史上,决战好像是赢了的,而且主帅就是蓝玉,但,也不是很放心。
因为自己的缘故,导致乃儿不花被招安,进而收到了关于北元皇帝的情报,把决战时间提前了好几年。
至于能不能复刻历史,他心里着实没谱。
李青看着十五万大军,心里稍稍安定了些,如此一支精锐之师在,有何惧哉!
此次出征和上次不同,战备太完善了,后勤补给有专门的人负责,大军几乎是轻装赶路,行军速度不可谓不快。
仅二十余日,就从金陵赶到了北平,稍作休整后,再次出发。
李景隆的伤早已好了,但和蓝玉结了那么深的梁子,他拉不下脸皮主动示弱,蓝玉更不会跟一个毛头小子服软。
一路上,俩人说话屈指可数。
李青倒乐意见得,这种情况比俩人掐架要好多了。
五日后,初入草原,马儿啃食着新鲜的天然绿色草料,吃的那叫一个香甜。
北伐作战就有这点儿好处,不用备太多的草料,可以减轻很大一部分负担。
中午时分,大军埋锅造饭,李青躺在草地上,望着湛蓝天空,闻着青草芬芳,心情舒畅。
“李兄,该吃午饭了。”李景隆走上前来,由于李青是躺着的,他不好一直站着,便也坐了下来,将随身携带的酒袋递上前,“喝点儿。”
“谢了。”李青坐起身子,接过酒袋猛灌了两大口,咧了咧嘴,“好酒。”
人都是会被周围事物感染的,他也不例外,整日长途跋涉,时常整两口,确实不错。
看着明显黑了一圈儿的李景隆,李青呵呵笑道:“李副帅第一次出征,还习惯吗?”
“确实有些不习惯。”李景隆轻笑道,“说出来不怕李兄笑话,我这大腿都破出血了。”
做了十六年的纨绔,李景隆几时受过这苦,仗还没打,光是行军就让他苦不堪言。
不过父亲的病故,让这位纨绔有了极大转变,虽然辛苦,但一直咬牙坚持了下来,一点也没矫情过。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李青对这位新晋国公的固有印象,有了很大改观。
未来如何他不知道,至少,现在的李景隆真的很努力,即便如此辛苦,休整时仍不忘翻阅兵书,上进心满满。
“习惯就好了。”李青笑道,“上次我随军出征时也是浑身不自在。”
说着,又灌两口酒,这才把酒袋还回去。
起身拍拍屁股,“走吧,去大营吃饭去。”
“李兄去吧,我吃过了。”
李青脚步顿了顿,道,“还是去大营和大家一起吧,蓝主帅虽然脾气臭了些,但打仗还是很厉害的,你多跟他接触,比你苦苦钻研兵书要有用的多。
再者,他是主帅,你是副帅,此番大军出征,意义非同一般,为了大局,你也应该放下昔日的不愉快。”
李景隆怔了怔,拱手道,“李兄所言极是,是景隆浅薄了。”
见他听的进去劝,李青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行军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他真怕打起仗时,主副帅意见相左,错失战机。
李景隆权柄可不小,尽管他这个副帅有所限制,但老朱为了培养他,并未公开,知道内情的只有李青和蓝玉。
李青怕这厮到时候上头,关键时刻跟蓝玉对着干,搞的大军束手束脚。
还未走到帅营,一个先锋副将就匆匆迎了上来,神色紧张道:“李监军快随我来。”
“发生什么事了?”
先锋副将指了指远处的天空。
李青循着方向望去,惊诧道:“海东青?”
“嗯,大帅已经骑马赶过去了,让末将请你过去。”
“好。”李青知道这玩意儿的战略用途,不敢怠慢,就近牵了匹马,翻身跨上去一扬马鞭,急急追去。
一刻钟后,李青看到了蓝玉,以及他的几十个义子。
蓝玉见他过来,抬起发颤的手臂,将五石弓递给他,“一定得把这玩意儿射下来。”
李青也不客气,接过五石弓,望了望头顶三只海东青,深吸一口气,抽出箭壶里的特制箭矢,张弓搭箭。
顷刻间,五石弓拉如满月。
“嗖——!”
高度够了,但准确度差了一大截,都没惊动海东青,三只海东青依旧在天空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