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2章

    见他不似吹牛,李青也泛起了嘀咕:这跟历史上咋不一样啊,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李青正欲说话,下人上前禀报:“老爷,曹国公来访。”

    “不见不见。”蓝玉没好气道,“没见本国公正跟你家老爷喝酒的吗?”

    顿了顿,朝李青小声道:“兄弟,听哥一句劝,别见那孙子,他那一队根本不行。”

    李青呆了呆,他没想到李景隆作为勋贵,竟然支持朱允炆。

    随即想到朱棣靖难时,建文帝对他的重用,又释然了,若不是从龙之功,李景隆岂会被那般重用。

    李青心道:“看来朝堂的云波诡谲,比我想象还要厉害,双方斗法之激烈,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了。

    李景隆这个勋贵和文臣站在一起,那势必有文臣和勋贵一队。

    这他娘的……我就不该回来。”

    李青吁了口气,朝下人道:“请曹国公进来!”

    第152章

    争嫡

    不久,李景隆昂首阔步地走了进来,见蓝玉也在不由一怔,皱眉道:“你怎么也来了?”

    “这话应该我说才对吧?”蓝玉讥讽道,“就空着手来啊?”

    “我……”李景隆一僵,旋即冷笑,“君子之交淡如水,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顿了顿,反讽道:“不似你,小人之交甘若醴。”

    他嘴皮子溜,三言两语,就把蓝玉气得脸红脖子粗。

    若非李青拦着,李景隆少不得被一顿暴揍。

    李青淡淡道,“要么咱们心平气和的叙叙旧,要么你俩都回去。”

    现在他反而安心了,两方重量级人物都来了,这一来,他仍处于中立位置。

    蓝玉冷哼一声,别过头去不再搭理李景隆,后者也不搭理他,只是拉着李青嘘寒问暖。

    一阵嘘寒问暖,李景隆率先进入正题,“李兄,皇孙允炆天资聪颖,颇有太子之风……”

    “放你的狗屁。”蓝玉打断道,“皇孙允熥难道就差了吗?

    况且,立嫡立长,朱允炆一个庶子,哪里能继承太子朱标之位?”

    “好一个立嫡立长。”李景隆冷笑道,“皇孙允炆的生母是太子妃,他不仅是嫡子,还是嫡长子!”

    蓝玉不屑道,“朱允炆出生的时候是庶子,他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个庶子,续弦的也配?”

    “放肆。”李景隆怒道,“太子妃也是你能妄议的,信不信老子弹劾你?”

    “你他娘的少跟我上纲上线!”蓝玉也火了,“你除了打小报告,你还会什么?

    背信弃义,妾妇之道!

    老国公的一世英名,都他娘的被你毁了,他若泉下有知,你这个好大儿向文臣卑躬屈膝,只怕会气活过来,你这个勋贵叛徒。”

    李景隆一听蓝玉又拿他爹出来说事儿,立即恼了,“蓝玉你再骂我爹……”

    “老子骂你呢!”蓝玉怒道,“你个叛徒,老子都替李将军臊得慌。”

    “我去你娘的。”李景隆破防了,拎起桌上的酒坛子,就往蓝玉头上砸。

    李青无语,心说:你可是打得过人家,真是又菜又爱玩!

    果不其然,蓝玉轻松躲过,而后揪起李景隆一顿揍。

    “李兄,李兄你说句话呀。”

    李兄不想说话……李青真是服了这厮,打不过,你打个什么劲儿?

    过了会儿,见蓝玉没有停手的架势,李青无奈劝道,“有话好说,我刚回来,一路劳累的紧,今儿就这样吧,改天我请你们喝酒。”

    好说歹说,总算是劝住了蓝玉。

    二人也知道,有对方在,今晚是拉拢不了李青了,于是拉着对方一同离去。

    李青将两人送出门,直接把大门一锁,哼着小曲儿回去睡觉了。

    ……

    翌日,天刚蒙蒙亮,李青就进了皇宫。

    在御书房,等了大约两刻钟,朱元璋才下了早朝,姗姗来迟。

    “臣,李青……”

    “免了。”朱元璋摆了摆手,“所有人都退下,不得御令不得进来。”

    “奴婢遵旨。”小黄门行了一礼,退出大殿。

    朱元璋走到御案前坐下,扬了扬下巴,“坐吧。”

    “谢皇上。”李青坐在老朱面前,道:“皇上,关外的局势……情况不乐观啊!”

    朱元璋叹了口气,皱眉道:“你的那份奏疏咱看了,按理说,关外的局势不会变化如此之快,这其中应该有蹊跷之处。”

    “或许吧,但元人部落合作是事实,朝廷必须得做好应对之策。”李青挠了挠头,“皇上,军队不能再一直锁着了,都这么久了,储君之位您还没合适人选吗?”

    朱元璋眉头皱的更深了些,沉吟良久,反问道:“你觉得允炆、允熥,谁更适合?”

    李青搞不清楚老朱是不是试探他,稳妥道:“这种事臣岂敢乱言?”

    顿了顿,又道:“对了皇上,昨夜蓝玉、李景隆都去我府上了。”

    “嗯,咱知道。”朱元璋点点头,“不过你主动告诉咱,这种态度不错,咱喜欢。”

    “……”李青拱手道,“皇上,这储君之位不宜拖得过久,太久只怕会影响社稷啊!”

    “嗯,咱明白,是该结束了。”朱元璋语气带着无奈,“午朝你也参加,等朝臣议的差不多时,你带头奏请,立…立允熥为皇太孙。”

    “啊?!”李青大惊,人都傻了。

    “啊什么啊?”朱元璋被他吓了一跳,没好气道,“你是觉得允熥不堪大用吗?”

    “不是不是。”李青连连摆手,干笑道,“臣是吃惊,皇上中午就要立皇太孙,”

    朱元璋翻了个白眼,“嘴严点儿,要是提前透露出去,咱剥了你的皮。”

    “不敢不敢。”

    众所周知,老朱的剥皮从来不是形容词。

    李青心里震惊,他不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这回自己可一点儿也没干涉啊,为何老朱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呢?

    难道是变故还未到时候?

    ……

    午朝,群臣齐聚。

    争嫡戏码已经不知上演过多少次,群臣行完君臣之礼,不待老朱开口,便自发开始站队。

    礼部尚书率先出班,“皇上,大皇孙仁厚贤德,有太子风范,可堪大用。”

    话刚落音,吏部侍郎出言反驳:“此言差矣,立嫡立长,二皇孙才是最佳人选。”

    礼部侍郎出班,再驳:“大皇孙生母便是太子妃,立嫡立长理应是他。”

    “非也,大皇孙出生在前,生母升任太子妃在后,由此可得,大皇孙仍是庶出,

    岂不闻,商纣王与微子启乎?”

    “哈哈……大谬之论。”另一人出班,“嫡长子继承制,自周以后才开始,你拿殷商举例,简直可笑。”

    “附议,汉武帝也是庶出,但生母升任皇后,一样被立为太子,由此可得,只要生母是正妃,便是嫡出。”

    “呵呵,不敢苟同……”

    ……

    李青也叫不上来官员名字,不过看着这些饱读诗书的群臣,引经据典的辩论,还是挺刺激的,比看大戏刺激多了。

    看了看老朱,非但不急,还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

    就好比两个拳击手打擂,而老朱就是那个裁判,且是说谁赢,就谁赢的裁判。

    他可以轻易决定谁赢,之所以不说,只是为了多看一会儿热闹罢了。

    你不急,那我也不急……李青继续看戏。

    不得不说,这些人是真的有才,个个引经据典,给李青恶补了很多历史知识。

    两刻钟后,朱元璋看够了热闹,轻咳两声,嘈杂的大殿立即安静下来。

    老朱瞥了李青一眼,李青会意,当即奏道:“皇上,微臣以为,二皇孙可堪大用。”

    “嗯,爱卿言之有理,甚合朕意。”朱元璋笑道。

    刷——!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青身上,眼睛里充斥着惊愕和愤怒。

    支持朱允炆的一方恨他,因为李青支持的朱允熥。

    支持朱允熥的一方恨他,则是因为李青避祸避了大半年,上来就要夺从龙首功,他们哪里受得了。

    俺们忙活了半年,整夜整夜的点灯熬油,到了分果子的时候,你这个看热闹上来就拿大头,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李青暗叹:老朱真阴啊,到了孙子辈儿,还是让我做孤臣,娘的……

    他再次奏请:“储君乃国之根本,不宜拖延过久,臣斗胆进谏,二皇孙可立为皇太孙。”

    蓝玉第一个相应,红着脸吼道:“臣附议!”

    “臣等附议。”

    朱允熥的支持者,尽管不爽李青,但也不愿误了大事。

    “臣反对。”

    “皇上三思啊!”

    ……

    大殿再次嘈杂起来。

    小桂子见皇上脸色不太好看,立即尖声叫道:“肃静!”

    朱允炆的支持者不甘心,但见皇上脸色阴沉,也不敢再过多言语,大殿很快安静下来。

    朱元璋这才露出笑意,伸了伸懒腰,然后瞥了一眼小桂子。

    小桂子会意,立即取出拟好的圣旨,清了清嗓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二皇孙……”

    “皇上,臣沥血之言,泣血上奏!”

    殿门口一个给事中,冲开众人,梗着脖子往前。

    霎时间,所有人都向这人行注目礼,敢在圣旨宣读时打断旨意颁发,简直是活腻了。

    朱元璋脸色阴沉,骂道:“放肆,来人……”

    这人深知时间宝贵,索性直接打断朱元璋,大吼道:“皇上啊,您可知外戚专权,会带来什么后果?

    皇上可知霍光?

    王莽谦恭未篡时啊皇上……!”

    第153章

    为了蓝玉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看向蓝玉。

    这已经不能说是暗喻映射了,摆明了直接人身攻击,造谣蓝玉有谋反意图。

    说实话,蓝玉的确犯过很多大罪,真要上纲上线,诛九族也不为过,但他真没有谋反之意。

    这位六科给事中的言官,直接避开嫡庶争论,给蓝玉扣上一顶将来谋反的帽子,虽然不要脸,但十分奏效。

    外戚专政,向来是天子最忌讳的,何况是朱元璋这样的天子。

    蓝玉肺都要气炸了,但却辩无可辩。

    毕竟人家说的是将来,又没说他现在谋反,没有发生的事,让他如何辩?

    这一刻,蓝玉和岳飞共情。

    莫须有之罪,如何辩解?

    蓝玉是个粗人,不善口舌,加上极端愤怒之下,更是一个字儿也说不出来,只是浑身直哆嗦。

    他这个气呀,气得黑脸通红,朝堂之上,又无法发泄,再这么下去,只怕会重蹈当初被李景隆险些气死的覆辙。

    这时,朱元璋说话了,“扰乱朝堂,其罪可诛,念你是初犯,拖下去廷杖五十。”

    顿了一下,语气森然:“胆敢再有者,咱剥了他的皮。”

    老朱话一出口,即将嘈杂起来的大殿,再次安静下来。

    小桂子见没人说话了,继续宣读:“二皇孙朱允熥,少年英才,天资聪颖,敕封吴王!”

    群臣内心狂震,所有人一脸惊愕,就连李青也呆住了,不是皇太孙吗?

    小桂子不管群臣心中作何感想,接着宣读旨意:“朕阅览古书,古诸侯一娶九女,故庙无二嫡;

    然,自秦以来有再娶者,前娶后继,皆嫡也!

    嫡长孙朱允炆颖慧好学,仁厚至孝,即日起,立为皇太孙。”

    这下,所有人都惊呆了,少顷,安静的大殿再次嘈杂起来。

    实在是这个结果,太过出乎意料,明明上一刻,朱允熥还占尽优势,转眼皇太孙却成了朱允炆,这让他们如何不惊讶。

    就连朱允炆的支持者也懵逼了,甚至都忘了高兴。

    李青一脸懵,他不明白为何会如此,明明自己说朱允熥可堪大用时,老朱还说甚合他意,自己提议立朱允熥为皇太孙时,他还是大点其头,怎么转眼就把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了呢?

    还有,老朱为啥要坑自己?

    他想不明白,老朱常给他画饼不假,但对他确实好的没话说,从没坑过他。

    但这次,把他坑的连裤衩子都不剩了。

    李青百思不得姐,朱允炆做皇太孙他不意外,可他不明白老朱为何坑他。

    “肃静!”

    小桂子尖声叫道,“胆敢再喧哗,立时治罪。”

    嘈杂的大殿,再次安静下来。

    小桂子清了清嗓子,继续道:“蓝玉听封。”

    蓝玉整个人失魂落魄,跟没听见似的,直到小桂子喊到第三遍,他才如梦初醒,出班行礼。

    “蓝玉有功于社稷,捕鱼儿海之战大败北元,做到了大明所有大将未曾达到的功绩,乃国之栋梁,即日起,改封梁国公,重新加太子太傅衔。”

    “臣……”蓝玉眼眸低垂,“谢皇上隆恩。”

    “李青听封。”

    “臣听旨。”

    “李青先后两次出征漠北,皆大胜而归,功勋卓著,加封太子太师衔。”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