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3章

    三日后,长兴侯府。

    李青、耿炳文相对而坐,下人奉上茶,便退了下去,只留二人互视对方。

    耿炳文很沉得住气,但李青更沉的住气,两人好似武林高手,在暗中对决。

    许久之后,耿炳文率先破功,不是李青比他更沉稳,而是李青有明确目的,耿炳文却摸不清李青来意。

    “不知永青侯来访,所为何事?”耿炳文不客气道,“本侯与永青侯没什么交情。”

    李青也不生气,依旧笑眯眯的,“长兴侯这话可就伤人了,大将军的威名,下官如雷贯耳,心向神往……”

    “文臣那一套就别现眼了。”耿炳文还不留情,“有话就说,没话滚蛋。”

    李青砸吧砸吧嘴,随即认真道:“耿将军,当初争嫡我可是站勋贵这一边的,别忘了,我这个侯爵也是靠着军功升上来的。”

    耿炳文不是李景隆,没那么好忽悠,和他也没交情,李青知道,自己不亮明诚意根本没办法往下谈。

    果然,李青这句话一说出来,耿炳文脸色好看不少。

    不过他仍保持警惕,“永青侯这话说出来,不怕得罪新皇,得罪文臣吗?”

    “呵呵……我早就得罪了,不要也不会大半年不上朝。”李青难掩怒气,“不是我不想,而是齐方黄那三个搅屎棍捣的鬼!”

    李青再一次亮出诚意,耿炳文的脸色也更加缓和,但他仍没放松警惕,甚至反而将了李青一军:

    “永青侯这话说出来,就不怕无法立足吗?”

    李青笑道:“若老将军想以此取悦文臣,尽管去说,我大不了削爵为民便是。”

    耿炳文不说话了,眉头紧紧皱起,眼睛微微眯着。

    李青也没再说话,他知道耿炳文在分析利弊得失,做事不能上赶着,耿炳文不露出点诚意,没法继续往下谈。

    一刻钟后,耿炳文蘸了蘸茶水,写下一个‘四’,顿了顿,又写了一个‘十七’。

    李青眼睛一亮,伸手抹去‘十七’。

    耿炳文脸色再度缓和,显然,他更喜欢‘四’。

    又过了一会儿,他缓缓道,“有些难啊!

    太难输了!”

    李景隆说这话,李青只想笑,但耿炳文说这话,他却深以为然。

    换成老耿带五十万大军打北平,甚至只带二十万,失常发挥也不见得会输。

    李青沉吟片刻,还是决定捅李景隆一刀,“咱们有人。”

    一个‘咱们’无形之中,又把两人关系拉近一步。

    “谁?”

    李青蘸了蘸茶水,写下一个‘李’。

    战神这一张牌打出来,老耿瞬间放心。

    他倒没怀疑,深知李青要啥都没有,绝不敢如此妄行!

    李青也不是把李景隆往火坑里推,而是笃定耿炳文不会自绝于勋贵。

    如耿炳文这种级别的人,身后站着很多铁杆粉,他敢投向文臣,那些个铁杆粉就能把他撕了。

    “永青侯为何如此?”

    听到耿炳文如此问,李青暗暗松了口气,说了句谎:“不满现状!”

    说实话,耿炳文是不会信的,他只能说假话。

    果然,耿炳文笑了,笑声逐渐放大,少顷,他起身开门,朝外面大吼道:“来人,上酒!”

    ……

    十日后,武定侯府。

    李青一脸悲痛地给郭英长子郭镇,上了三炷香,期间,眼泪哗哗的。

    ——生姜真好用!

    一番表演过后,两人谈起话来,隔阂少了许多。

    言语间,李青将郭镇的死,死命往齐泰身上带,郭英本就认定儿子是被齐泰害的,加上李青煽风点火,更是无比笃定。

    其实,就算李青不说,郭英也饶不了齐泰,儿子郭镇出京时还好好的,回来就没了,举荐儿子巡边的齐泰,嫌疑最大!

    他之所以忍着不发,是因为儿子是死在御医诊治之下,这是皇帝的态度。

    郭英虽威望甚高,但也不敢公然造反。

    可如今不同了,李青接连亮出李景隆、耿炳文两张王牌,又表明老四那边也已准备待续;

    而且,也不让他造反,只是打仗的时候放海而已。

    他郭英,仍是个忠臣!

    郭英的确威望甚重,除了和老朱亲密无间的关系之外,他的哥哥郭兴也是侯爵,虽然被老朱干掉了,但郭英接手了他哥的‘遗产’,端的厉害。

    ……

    有了郭英、耿炳文,李青心里倍感踏实。

    本来他还想拉蓝玉入伙,但想想又放弃了。

    一来,蓝玉虽和朱允炆对立,但也不会跟老四一条心,他心心念念的是朱允熥。

    二来,朱允炆不会用蓝玉,尤其是对内用兵,因为他不敢。

    时至今日,吴王朱允熥还没有就藩,不是朱允熥不想,而是朱允炆不让。

    也幸亏他没让,不然勋贵肯定更支持朱允熥,毕竟,少年天子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股东风很快就来了,燕王朱棣前脚到家,后脚就病了,而且病的很重。

    消息传至京师,朱允炆对皇叔安危很上心,生怕他病不死,立即任命李青为钦差,带着一大波御医,代天子探望。

    第8章

    殿下,你这要是要疯啊!

    五月下旬,钦差李青,领着一群太医赶至北平。

    不得不说,小小朱对李青那是无比信任,直接和盘托出计划。

    ——让燕王病死!

    说白了,就是让太医下药,但不能下猛药,小小朱还得立牌坊呢。

    现如今,朱棣的兵权已经被削了,真正掌握只有三卫,北平布政使也换了,再不复当初荣光。

    李青不知道历史上老四是如何翻盘的,但肯定尤为艰难。

    如果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难度是三颗星,那朱棣靖难,难度绝逼是满天星。

    也难怪他有野心,却还是逼得实在没办法,才敢造反。

    李青带着御医进王府宣旨,只有徐妙云领着三个儿子接旨,朱棣影儿都没露。

    但演戏得演全套,李青还是执意带着御医见了朱棣。

    ……

    “哎呦~冷啊~好冷……!”

    眼下正值盛夏,李青穿着钦差服都嫌热,朱棣却裹着棉被,明明满脸大汗,却浑身直打颤。

    “殿下,你没事吧?”

    “本王…怕是,活不长了。”

    御医顿时来了劲儿,当即就要给朱棣号脉,朱棣哪敢让太医看,都是装的,一看不就露馅了嘛。

    “本王已病入膏肓,就不劳太医官了。”

    朱棣知道,一旦让诊脉,要么被识破,要么御医将错就错,直接下毒。

    大侄子那点儿道行,他门儿清。

    “王爷千金之躯,要是有了闪失,臣等如何向皇上交代啊?”

    朱棣不让看,御医非看。

    李青不好阻拦御医,毕竟他还要回京,继续为大局准备。

    他跟着朱棣造反,帮不上什么忙,但他在京师,却可以帮朱棣大忙。

    同时,也得让朱棣明白自己是跟他一伙儿的,而且还不能直接说,直接说,朱棣肯信才怪,得表现出来。

    真他娘的难搞……!

    李青一时间想不出好办法,只能寄期望于女诸生。

    于是,他满眼深意的瞄了瞄,鬼精鬼精的徐妙云。

    徐妙云是真的精明,虽不明白李青用意,但立即想出了解围之法。

    “殿下一直吃着药呢,钦差来之前刚服完药,医官不若等药效过了再诊治。”

    顿了顿,转头道:“三宝,御医一路劳苦,去让世子准备些咱们北平的特产来,要土特产。”

    徐妙云心中也急,只能寄期望于好大儿。

    幸赖,好大儿没让她失望。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三宝便拖着一大盘金元宝走了来。

    一看到那金灿灿的元宝,御医个个眼睛放光,但当着钦差的面儿,他们哪里敢收,死命推辞。

    李青只扫了一眼托盘,便迅速收回目光,自语道:“原来北平土特产是花生啊,我当是什么呢。”

    御医也属于官员体系,都是老油子了,一听这话,顿时明白钦差大人的用意,内心大呼:永青侯够意思,活该封侯!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收了好处,他们也不好再过为难。

    当然,主要是皇上不是让他们一下子毒死朱棣,因为那样太过明显。

    只是让他们开与病情相反的药,或者开慢行毒药。

    总之,朱棣得死,但得有个过程,不能上来就死。

    在几位太医往袖子里揣元宝的时候,李青趁机按向了朱棣手腕。

    朱棣想反抗,但根本反抗不了,只能忐忑的望着李青。

    “殿下这病……”李青眉头紧皱,严肃道:“若不及时治疗,只怕会影响神志啊!”

    顿了顿,又补了一句:“殿下,你这要是要疯啊!”

    朱棣:(⊙_⊙)?

    一旁的徐妙云也呆住了,但见李青宁可说谎,也没披露事实,立马附和:“是呢,殿下这两天老说疯话。”

    朱棣一脸懵逼:我…我要疯啦?

    “呀,看嘛看嘛。”徐妙云指着一脸懵的朱棣,“马上就要犯病了。”

    不待李青搭话,她直接道,“李钦差,各位医官,殿下疯起来可是会砍人的,你们还是先回避一下为好。”

    朱棣脑袋瓜跟不上趟儿,但他明白媳妇儿不会害他,当下配合起来,一把甩开被子,便去抽刀。

    李青暗暗松了口气,终于演完了,真他娘的累人。

    事关谋逆,说得再好听朱棣也不会信,必须得做,还得隐晦的做,这样才显得更真实。

    不过,李青也不太确定朱棣能不能看出来,朱棣打仗、也有雄才大略,但论耍心眼儿……

    接触这么久,李青觉得,老四好像并不是很聪明的样子。

    李青只能寄期望于小胖他娘,这娘们儿确实机灵。

    一行人匆匆出了房间,在三宝的带领下,来到偏院客房暂住,李青身为钦差,条件自然要好些,一人一间,其他御医分两间。

    ……

    “好了,人都走远了,别演了。”徐妙云关上门,满脸严肃。

    朱棣恢复正常,放下手中的刀,皱眉道:“妙云,我咋觉着,李青是在帮我呢。”

    “他的确是在帮你。”徐妙云秀气的眉毛也蹙了起来,纳闷道,“可他为什么要帮你呢?”

    朱棣想了想,“会不会因为炽儿啊?”

    “这不可能!”徐妙云断然摇头,“在权力和荣华富贵面前,就算炽儿是他亲儿子,他也……咳咳,我就打个比方。”

    朱棣黑着脸道,“你这个比方我很不喜欢。”

    “好了,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嘴贫。”徐妙云蹙眉道,“要不试探他一下?”

    “还是不了吧!”朱棣摇头,谨慎道:“不能排除他是故意这样说,好给我下药。”

    徐妙云扶额,“你就不能长点儿脑子嘛,他要想下药,说什么病不好,偏偏说你疯了?”

    “啊?这……”朱棣疑惑道,“这没区别啊,疯病也不是病吗?”

    徐妙云无语道,“但疯子可以不按常理出牌呀,你无理取闹就是了;

    若御医非要给你治病,直接揍就是,反正他们也没办法证明你没疯。”

    “嘶~!”朱棣猛然醒悟,“对啊,这么说来,李青是真的在帮我?”

    “应该是不会错了。”徐妙云点头,“但我还是不明白,他为什么帮……”

    她话没说完,突然一旁的大衣柜被一脚蹬开。

    “哐当——!”

    柜门大开的同时,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和尚,跌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着气。

    “不行了,憋死老衲了。”道衍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母老虎……咳咳,王妃您莫冲动,现在局势已明,人家都杀上门来了,王爷再不反,就…就得步其他几王后尘;

    刀子都要架脖子上了,您就别犹豫了啊!”

    道衍是真的服了,在此之前,打死他都想不到,创业最大的绊脚石,不是建文,而是徐妙云。

    更让他生气的是,每次都说动朱棣了,结果这娘们儿晚上一吹枕边风,第二天,朱棣就来了一句:大师莫急,此事需从长计议。

    逼得急了,朱棣还会来一句:我听我媳妇儿的。

    要不是打不过,道衍非得用大慈大悲掌,拍死这娘们儿不可。

    这次,徐妙云并未动怒,而是问道:“老和尚,你为什么要帮殿下?

    你图什么?”

    “我……我什么也不图啊!”

    “我不信。”

    我去你****,阿弥陀佛……道衍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破防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恭,古人诚不我欺!

    殿下啊,你就是太宠她了,千秋王图霸业,不能折在一个女人手里啊!”

    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但道衍顾不上了,拼上数十年的功德,也得让老四休了这娘们儿。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夫纲不振,何以丈夫?”道衍巴巴劝道,“温柔乡,英雄冢;自古红颜多祸水,后宫佳丽千千万……”

    道衍也豁出去了,中心思想十分明确:老四,今儿有我没她,有她没我;我和徐妙云,你选一个!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