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14章
时势造英雄
龙江船厂规模很大,船匠个个光着膀子,三五成群,相互配合着辛勤劳作。
用锯子分割木材,拿刨子抛光木材表面,敲打凿子钻孔,整理、归纳船料……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的气味儿,欣欣向荣。
“眼下只是准备船料,还未到最后的拼装环节呢。”三宝介绍道,“此外,我还命人去大明现有的船只中,寻找比较崭新,可二次利用的木料,用在宝船不太重要的部位,尽量缩短工期,减少开支。”
李青点头,建议道:“三宝,我觉得还是先组装一艘比较好,万一万事俱备,到最后一个环节出问题,那就功亏一篑了。”
“先生放心。”三宝自信道,“每种舰船在裁料前,就同比例缩小组装过了,而且,舰船各个部位,都有专门的船匠负责,出了问题他们可是要担责的,没人敢马虎。”
李青怔了一下,含笑点头。
古人相比后人,一点儿也不笨,只是受限于封建禁锢,以及没有工业支撑罢了。
甚至后世很多东西,都是后人抄的古人作业。
逛了大半天,见一切都井然有序,李青彻底放下心来。
两人回到办公房,品茗、聊天叙旧。
“三宝,你能力出众,他日定会受到皇上重用。”
“先生过奖了。”三宝很谦虚,“若没有靖难之役,我还在王府做下人呢,不是我厉害,而是皇上重用才显着我了。”
他抿了口茶,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这人呐,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大多都是没有机会
,一旦给了他机会,焉知他做不出一番事业出来。”
李青哑然失笑,高度认可三宝的话。
昔日,老朱不过一个放牛娃,估计那时要说他能当皇帝,他自己都一万个不信。
时势造英雄!
但时势在这时代,掌握在帝王手中,更准确的说,时势便是帝王的意志、抱负。
就拿当初蓝玉常挂在嘴边的霍去病来说,若无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就不会有冠军侯,更不会有封狼居胥的功绩。
而朱棣……历代帝王中,他绝对名列前茅的存在。
甚至自他以后,再无一位帝王能比肩他。
……
李青在龙江船厂待了半个月,见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船厂有他没他都一样,索性回了家。
刚闲下来没几天,朱棣就找上了门,让他抓紧时间干活。
那一顿大饼太顶了,朱棣现在是干劲儿满满,他自己忙的不亦乐乎不说,也不能看别人闲着。
李青无奈,只好朝九晚五。
早朝他是不上的,打死也不上,也就上上午朝,顺便辅助小胖,勉强能让朱棣满意的样子。
东宫。
小胖放下手中的奏疏,笑道,“先生,上次你提的改革户籍制的国策,我让解缙、金幼孜他们看过了,都一致表示可行,我准备跟父皇说说,尽快施行下去。”
李青点头,现阶段局势彻底稳定,又有朱棣这个铁血皇帝镇着,施行难度并不大。
“户籍制度确实得改了,不过……”李青沉吟道,“还是得考虑施行后,带来的影响。”
“这是自然。”小胖道,“贸然全面施行,肯定不妥当,关外局势不明朗,军队是万万不能改动的,不过民间倒是可以放松一些。”
李青见小胖一副智珠在握模样,笑道:“看来你已经有腹案了,说来听听。”
“确实有。”小胖笑笑,“我是这么想的,明面上,仍是不能公开支持百姓随意变更户籍;
毕竟,老版户籍制度已经用了那么久,若直接不限制,肯定会出乱子,不过,朝廷可以把私自变更户籍的惩罚减轻;
比如,改成打二十板子!”
小胖笑道:“二十板子打不死人,不过一顿皮肉之苦罢了,约束力大大降低,先生以为如何?”
“二十板子还是可以打死人的,莫要忘了锦衣卫。”李青缓缓摇头,“那些既得利益者,若是收买地方官员,很可能事与愿违,不如改笞刑二十。”
大明主流刑罚共五种,笞、杖、徒、流、死;笞刑是最轻的,就是用荆条打人的腿、臀,适用于对轻罪的惩诫,而且荆条的规格,也有严格规定;
笞刑二十,顶多受一点儿皮外伤,就是抽断荆条,也万没可能打死人。
小胖沉吟片刻,缓缓点头:“先生考虑的是,笞刑更合适一些,回头我再润色一番,转交给父皇。”
“嗯。”李青点点头,继而和小胖聊天打屁,“当太子理政的滋味如何?”
“不如何,远没有做世子那会儿安逸。”小胖无奈道,“我感觉我都瘦了。”
李青:“……”
“累不累?”
“累呀,不过我又不傻,累了就歇着呗。”小胖心宽体胖,“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有我爹撑着呢,我怕啥,天塌不了。”
李青闻言,放下心来。
当初,朱标若有小胖这个心理,也不至于英年早逝。
小胖也怕老子,不过他心大,无非就是挨顿毒打,他这一身膘别的优势没有,就是扛揍,虽然也累,但心理基本上没啥负担。
两人聊得正嗨,朱高煦匆匆进来,“老大,老三今儿就要就藩了,你也不送送?”
“哦,对了。”小胖猛地想起还有这茬,起身道:“走走走,去送送他。”
朱高煦奚落道,“瞧瞧,当了太子连兄弟都忘了。”
李青听不惯别人说小胖,问道:“汉王的藩地已经选定在云.南,眼下,赵王都要就藩了,不知汉王何时就藩啊?”
“这个……”朱高煦噎了一下,讪讪道,“我不急,不急,我还想再陪陪父皇。”
说着,幽怨的瞥了李青一眼,上次金豆子,让他至今无法释怀。
李青嗤笑一声,不再多言,但心却在想着如何赶走这厮。
——
宫门口,赵王朱高燧一家正在向朱棣、徐妙云辞行。
“就藩后好好过你的日子,别想着威风。”朱棣叮嘱道,“若是朕知道你违法害民,那你就去凤阳老家给你太爷爷守陵去。”
“是是是,儿臣遵命。”朱高燧连连应承。
朱棣吁了口气,儿子即将远行,他心里多少有些不舍,又说了句暖心话:“要是想父皇母后了,就回来看看。”
“儿臣知道了。”朱高燧点头,瞥眼瞧见李青三人,扬声打了个招呼。
“大哥、老二、先生,你们都是来送我的吗?”
朱高煦脸色不太好看,自从老大授封太子后,老三二哥都不叫了,张口闭口就是老二,搞的他火大不已。
若非今日朱高燧就藩,他高低得让其尝尝来自二哥的关爱。
“赵王,一路顺风。”李青拱了拱手。
“哎,先生客气。”朱高燧笑笑,转而看向小胖,“大哥,我要走了。”
小胖走上前,帮他整了整蟒袍,“有空常回来看看,再不济也多来几封书信。”
“嗯,弟弟记下了。”朱高燧点头,最后望向徐妙云,不舍道,“母后,儿子走了,您保重身体。”
徐妙云红着眼点头,吸了吸鼻子,露出慈母笑容,“路上慢点儿。”
朱高燧点头,向父皇母后行了个大礼,转身上了马车。
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朱棣也不禁眼睛略微湿润,儿子这一走,就不是整天都能见的了。
待仪仗从视线消失,几人才往回走,小胖把自己和李青的想法,给朱棣说了一遍,朱棣听的频频点头,心里的阴霾逐渐消失,笑声朗朗。
朱高煦望着有说有笑的几人,双腿犹如灌了铅,一步也迈不动。
他神色黯然,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个外人,定定的站在原地,双目无神。
“高煦,你愣着干嘛呢?”
“母后,我…我还有些事儿,先回王府了。”朱高煦强挤出一个微笑,“改天儿子再来看望母后。”
知子莫若母,徐妙云哪里看不出儿子的失落,牵着他道,“走,随母后去乾清宫,你大哥他忙,咱娘俩好好聊聊。”
“是,母后。”
朱高煦心里暖暖的,但没暖多大一会儿,便再次透心凉。
“云.南虽贫苦了些,但风景宜人,不比江南差多少,不失为一个好去处,你可别有了藩地忘了娘。”
“母后,我还想再陪陪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徐妙云温和道:“母后也舍不得你,但总不能一直留着你,不让你就藩吧?”
朱高煦正色道,“儿子不稀罕做藩王,只想常伴在母后身边。”
“嗯?”徐妙云秀气的眉毛一拧,语气有些不善起来,“不稀罕做藩王,那就是稀罕做太子喽?”
“不、不是的,儿子没那么想过。”朱高煦连连摆手。
“行了。”徐妙云脸色冷下来,“你回去准备准备,过两日去云南就藩。”
“母后我……”
“嗯?”
“儿子……告退。”朱高煦满心失落,却也不敢忤逆。
这么多年来,真正的当家人是谁,三兄弟都知道,他们怕动不动就揍人的爹,但更怕一脸和气的娘。
李青耳目聪慧,听到后面的动静,心里放下心来,暗道:还得是女诸生啊!
第15章
雌虎发威
朱棣听完两人计划,大呼可行,他一手搂着李青脖子,一手搂着小胖……没找着脖子,索性搭着肩,笑眯眯道:
“走,咱们去中殿喝两杯,边喝边谈。”
三人落座,不多时,酒菜上来,几人正欲吃喝,徐妙云却来了。
“皇上,臣妾有话要跟你说。”
“没看我正忙……”见媳妇儿脸色不太好看,朱棣把下半句话咽了下去,重新组织语言,“咳咳,什么事儿啊?”
徐妙云也没避讳李青,直言道:“高煦何时就藩?”
“这个不急,让他再待段时间。”
“不急?”徐妙云秀眉一拧,随即又忍了下来,“皇上,你仔细想想,这样好吗?”
“这有什么?”朱棣翻了个白眼儿,“你这个当娘怎么比我还狠心,让儿子在身边多留一些时日咋了?”
“你……!”徐妙云强压了压火气,“回头臣妾再说。”
“别,有话就在这儿说吧!”朱棣也不傻,“不说以后就别说了。”
“好。”徐妙云咬了咬牙,“高炽你先退下。”
小胖一见娘亲要发飙,哪敢怠慢,也顾不上吃喝了,当即点头称是:“儿臣告退。”
大战一触即发,李青虽想吃瓜,但也知道很难吃的上,于是很有眼色地起身告退。
“你不能走,国事还没谈完呢。”朱棣一把拽住他,“户籍制度的事儿,朕还未了解透彻呢。”
李青就势作罢,既然老四非让他吃瓜,但还有什么可说的,吃就是了。
“皇后你说。”朱棣心里有了底,继续保持皇帝风范。
徐妙云深吸一口气,问道:“皇上,你不会不知道,那些靖难功臣的心思都在谁身上吧?
高煦一日不就藩,他们心里就存有念想,这对高炽、高煦来说,都不是好事。”
“有朕在,他们翻不了天。”朱棣淡淡说道,逼格十足。
徐妙云好看的眸子眯了眯,忍着气道:“皇上如此,是故意让他们兄弟相斗吗?”
“有朕在,你不用担心这个。”
“臣妾当然担心。”徐妙云气道,“他们是我儿子,我能不担心吗?”
“呵呵,妇人之见。”朱棣淡淡道,“你能想到的,朕会想不到?”
“朱棣!”
徐妙云火了,傲娇劲儿再也压制不住,彻底爆发。
若换平时,她万不会当着外人的面,让自家男人难堪,但这次不同,关乎她的两个儿子,她无法保持克制。
李青咽了咽口水,心道:“这是我能看的吗?”
多年养成的惧内毛病,岂是说改就改,朱棣本能地一缩脖子,就要服软,随即看到李青,胆气儿顿时又是一壮。
“吵吵什么?”朱棣皱眉道,“你看看你,哪有一点儿皇后的样子?”
徐妙云都惊呆了,旋即,天大的委屈涌上心头,眼泪扑簌簌的掉,带着哭腔道:“朱棣你混蛋!”
“放肆!”
许是朱棣入戏太深,竟也发起了火,当即把桌子掀了。
丰盛的菜肴还没来得及吃,就被糟蹋了,汤汤水水弄了一地,可把李青心疼坏了。
暗骂:你两口子吵架就吵架,别掀桌子啊,我还没吃呢!
“好,好啊!”徐妙云寒声道,“现在是皇帝了,能耐了是吧,行,你今儿要是不废后,你就不是男人。”
朱棣火气噌的一下就上来了,非要振夫纲不可,抬手就要扇人。
“皇上三思啊!”
李青连忙拦下老四,这一把掌扇下去,小胖这个家多半要散。
再者,虽然徐妙云娇纵了点儿,但是个明事理、顾大局的人,何况又是为了小胖着想,李青自然向着她。
被他这么一拦,上头的朱棣清醒下来,扇出去的巴掌不好收回,索性朝李青扇去。
一见这架势,李青也火了,他就劝个架,他有什么罪?
李青顺势一躲,甚至本能地想扇回去,但终究理智占了上风。
朱棣用力过猛,惯性致使脚下不稳,一个趔趄蹲在地上,结结实实的摔个屁股墩儿。
这下,他是丢人丢到家了。
“放肆,一个两个的,都他娘的放肆……!”
李青没搭理他,知道今儿这瓜吃到这份上,算是到了头,再往下就不是他能看的了,干脆闪人。
任洪水滔天,与他何干?
刚出殿门,就听到身后‘叮铃咣当’一阵响,李青真想回头看看,这么大的瓜可遇不可求,错过这次,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脚步顿了顿,李青快速向东宫赶去。
他才不是为了吃瓜,只是想把小胖拉来劝劝架,不忍让小胖的家庭支离破碎。
一刻钟后,李青拉着圆滚滚的小胖返回中殿。
“别…别打了。”小胖这一路跑,都岔气儿了,弯着腰道,“给,给我个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