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1章

    朱瞻基道:“皇爷爷,我随李青一起去吧,多一个人多一份保障。”

    你只会拖后腿……李青腹诽。

    “你只会拖后腿。”朱棣骂道,“老实待着,没有朕的允许,敢乱跑腿给你打断。”

    顿了顿,看向李青,“大军不可能一直等你,你只有一天,明晚之前必须返回,一路小心。”

    “臣遵旨。”

    ……

    繁星点点,皓月当空。

    一人一骑驰骋在草原上,李青取下面具头套,浓密黑发自然垂下,带着凉意的微风吹拂面颊,清清凉凉,爽快之极。

    “嗒嗒嗒……”

    马儿奔腾,黑发随风飘荡,李青恣意纵马,尽享‘自由’。

    李青一边赶路,一边观察地势,防止跑偏了方向。

    一夜疾行两百里,马儿也到了极限,李青停下让马儿啃食着新鲜草料,趁着休息的空档编个草帽戴上,退下官服、官靴;

    然后,将马拴在隐秘的角落,改换步行挺进。

    天蒙蒙亮,李青在丰美的草原上跑、跳,彻底褪下束缚的他,亦如孙大圣脱离了五行山,赤着脚尽情撒欢。

    在真气的作用下,他的速度不比战马慢,甚至隐隐还要快上一些。

    于是,半个时辰后,他饿了。

    能量的过度消耗,让他肚子响个不停,很饿,却不影响身体机能,但很难受。

    李青揉了揉肚皮,苦笑道:“大意了,居然没带吃的。”

    习惯了一日三餐,这猛然不吃东西,他还真不适应。

    找出地图看了一眼,距离目标地不过十余里了,哪里还顾得上吃喝。

    ~

    旭日东升,金色阳光洒在青草上,露水滴滴晶莹,大自然的美诠释得淋漓尽致。

    李青卷着裤管儿,赤着脚登上山丘,极目远眺。

    极远处,一个个‘白馒头’错落有致,十分壮观。

    “应该是这里没错了。”李青轻声自语,继续观察。

    过了会儿,人影蠕动,尽管看得不真切,但能确定是人。

    看到这儿,李青这才松了口气,彻底确定了鞑靼部的营地。

    “帐篷看着好像少了些。”李青微微皱眉,自语道,“是鞑靼部变弱了,还是离得太远,别的帐篷被山丘挡住了呢?”

    想了好一会儿,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看了看头顶盘旋海东青,李青稍稍放了心。

    这玩意儿可是元人部落的标配,唯有大营所在之处,才会有这东西。

    李青没带弓箭,但他并不在意,一个畜生而已,又不会说话,自己就一个人,也没穿大明官服,除非这畜生成了精,否则万不会暴露。

    伸了个懒腰,李青走下山坡,决定还是先把消息带回去。

    不管如何,鞑靼人的确在这里,过来攻打总不会错。

    时间还充裕,李青哼着歌,慢悠悠地往拴马的地儿回赶。

    “翻过了一座山,越过了一道弯;

    撩动白云蓝天蓝;

    望眼平川大步迈向……”李青突然尬住。

    刚越过一道弯,就遇上了元人,不多,也就四五十骑。

    双方距离很近,仅有不过数十米,对方已然发现了他,驾马快速赶来。

    完犊子了……李青心思电转,打,倒也不是不能打,但问题是这些人都骑着马,无法做到全歼,而且出手几乎等于暴露。

    李青这边还没想好,那边元人已到了近前。

    “@#¥……”

    李青一脸懵逼,他压根就听不懂,不过多少明白话中意思,大概是问他从哪儿来。

    汉人和元人的长相还是有些区别的,尤其是李青面如冠玉,根本不像是整天风刮日晒的人。

    “@#¥%&*……”元人又问。

    “@#¥%……”李青叽里呱啦一堆。

    这下换元人懵逼了,他们完全听不懂。

    听不懂就对了,李青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趁着元人懵逼之际,他深吸一口气,拔腿便跑。

    之所以不抢马,一是全面爆发之下,他比马跑地还快些;二是骑马不容易躲避箭矢。

    元人都惊呆了,旋即哈哈大笑,神情尽是嘲弄,拍马狂追。

    “嗖嗖嗖……!”

    李青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背后像是长了眼睛,闪转腾挪间,避开所有箭矢,且,速度不减。

    娘的,这点也太背了吧……李青骂骂咧咧,撒丫子狂奔。

    奇怪的是一轮箭雨过后,元人并未再射击,只是玩命追击他,不过李青也顾不上了,真气全面爆发之下,脚下生风。

    不到两刻钟时间,李青就甩开了追兵,但他的速度并未降下来,继续狂奔。

    又过了大概两刻钟,李青来到拴马的地儿,幸运的是马儿还在,正在悠哉悠哉吃草。

    李青长舒一口气,穿上官服、鞋子,翻身上马,戴上面具头套,策马奔腾。

    他不知有没有暴露明军,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尽快将消息送回去,然后率军杀来。

    ……

    “太师,为何不放箭射杀那人?”一元人将领不解道,“那人行踪可疑,虽然附近百里我们都探测过了,但也不排除大明会在更远的地方驻扎。”

    “这怎么可能,怎么可能……”阿鲁台喃喃自语,压根没听进去属下的话,脸上写满了震惊。

    “太师…你怎么了?”

    元人将领很是诧异,他还是头一次见太师露出如此表情。

    连续呼唤了几声,阿鲁台总算是回过了神。

    他一勒缰绳,断然道:“走,快回去。”

    说罢,不管属下作何反应,拍马狂奔。

    ……

    “王,我好像见到他了!”

    第113章

    大战爆发

    “好像见到谁了啊?”穆卓儿蹙着眉问。

    “李…李青。”

    “啊?”一向沉稳的穆卓儿猛地起身,“阿蛮,你真见到他啦?什么时候,在哪儿?”

    “就在离咱们大营不到十里的地方。”阿鲁台嘴角泛起苦涩,但很快收起负面情绪,认真道:“王,明军可能来了。”

    “呵呵……不怕他们来,就怕他们不来,谋划了这么久,就等他们来呢。”穆卓儿嘴角泛起一抹冷笑,五十多岁她已不再年轻,但那双眼眸依旧充满野性。

    旋即,野性逐渐柔和,“他可曾受伤?”

    “不曾,他逃跑了。”

    “这样啊!”穆卓儿稍稍放松,随即抓住重点,“好像?”

    “昂。”阿鲁台皱眉道,“我也不确定是不是他,甚至不可能是他,但我总觉得就是他。”

    穆卓儿眉头一蹙,“好好说话。”

    “哎。”阿鲁台讪讪道,“那人和当年的李青长得一模一样,无论是样貌,还是气质都一个样儿。”

    顿了顿,闷声道:“连欠揍的程度都一样。”

    穆卓儿瞪了他一眼,接着,疑惑道:“样貌?”

    “嗯,他还是二十岁的年纪。”

    “二十岁的年纪……”穆卓儿轻声呢喃,难掩失落表情,“应该是他儿子吧!”

    阿鲁台摇摇头:“亲儿子也不可能那么像,王,你是没见到,简直……就是他。”

    “就是他?”穆卓儿怔了一下,随即摇头,“这不可能,人哪有不会老的,再说了,我十多年前见过他一次。”

    阿鲁台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

    “王,那我们……?”

    “继续按计划执行,运筹了这么久,总算是派上了用场。”穆卓儿嘴角一勾,“此次之后,我们离成功必定更进一步。”

    这一刻,她整个人透露着无与伦比的自信。

    阿鲁台扶胸一礼,正欲告退,却又被叫住。

    “当时有多少人看到那个像李青的人?”

    “四十多人,都看见了。”

    穆卓儿点点头,“让他们过来。”

    ——

    “怎么还没来?”

    夕阳西下,仍不见李青回归,朱棣有些急了,走出帐篷望眼欲穿。

    在朱棣心里,李青的重要性不亚于这场战斗,甚至更有过之,他还指望着自己死后,李青照看着权力交接呢。

    望呀望,盼呀盼……

    临近傍晚,李青总算是回来了。

    朱棣长长舒了口气,但见李青很是狼狈,不由眉头一跳,“你怎么这副样子,是被发现了吗?”

    “嗯。”李青点头,“不过也不一定就暴露了。”

    李青将当时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不过,经过了一些修改,比如:比马跑得还快。

    饶是如此,也震惊了一众大将。

    被鞑靼探子发现,还能活着回来,这位侯爷兼尚书牛逼啊……众将望着李青的眼神都变了。

    朱棣不以为意,哼道:“即便真猜到又如何?两百余里而已,急速行军下不过一昼夜时间,他们根本来不及转移。”

    老弱、妇孺、牛羊……别说一天,五天也未必能从容转移。

    尽管如此,朱棣也不想等,越早赶赴战场,对明军越有利。

    时间不等人,朱棣没二话,立即下令行军。

    休息了一夜,外加一个白天,将士们精神头十足,立即列队,挺进。

    ~

    李青是饿坏了,骑在马上一口酒,一口肉,好不快哉,一旁于谦都快馋哭了。

    “吃点儿。”李青递上烤羊腿。

    于谦摇头,眼睛紧盯酒袋。

    李青笑了笑,将酒袋丢给他,美滋滋地继续啃羊腿。

    一夜急行军,挺进上百里,简单休整了两个半时辰,大军再次进发。

    期间,李青射下两只海东青,身上都有记号,明显是被驯服过的。

    李青想拿来烧烤,被朱棣否了,用他的话说:这玩意儿虽然不能为己所用,但拿来当观赏之物也不错。

    傍晚时分,总算是接近了鞑靼部,远处亮着一个个小火点儿。

    “终于逮着了。”朱瞻基最为亢奋,“皇爷爷……?”

    朱棣扫了他一眼,哼道:“老实待着,想打仗天亮后再打;

    郑亨!”

    “臣在!”

    “你率五千骑兵迂回包抄,先断了他们的后路。”

    “臣遵旨!”

    “王通。”

    “臣在。”王通单膝跪地,抱拳听旨。

    “率五千骑兵,五千步兵,正面推进。”朱棣冷静下达军令,“薛禄,抽调神机营火铳手、大将军炮,为大军打头阵。”

    朱棣嘱咐,“王通你莫急着冲锋,带薛禄他们放完了炮,再让士兵发起冲锋。”

    “臣遵旨。”

    王、薛二人恭声应是,转身出了帅营开始集结士兵。

    角落处,于谦听到这一连串军令,眉头不由深深皱起,想了又想,还是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本奏。”

    朱棣抬眼瞧了瞧,其他将领也回头看向于谦。

    一时间,所有人都向于谦行注目礼。

    “你有什么本奏?”

    “臣以为……”于谦硬着头皮道,“夜间作战有弊于敌军,但也有弊我大明军,何况大军近乎疾行一昼夜,只休息了两个多时辰,此时开战并不是最佳时机。”

    朱棣嗤笑道:“那你以为什么时候开战更为合适?”

    “黎明前!”

    朱棣笑着摇头,其他主将也是哈哈大笑,都觉得于谦这个笑话有些冷。

    笑罢,朱棣声音清朗:“传令:斥候兵开路,抢占制高点,搭瞭望台。”

    接着,又对主将们道,“整顿军队,继续挺进!”

    “是。”

    于谦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李青眼神制止了。

    “少说,多看,多学。”

    于谦叹了口气,微微点头。

    ……

    不过十多里距离,大半时辰功夫,中军已到了鞑靼大营前方,瞭望台也搭建得差不多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