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32章

    朱棣冷冷的看着他,“你师父没死。”

    “死了。”李青肯定道。

    “胡濙说没死。”

    “胡濙骗你的。”李青道,“要么就是他被人骗了。”

    朱棣气苦道:“李青,朕没几天好活了,你就不能跟朕说实话吗?”

    “我说的就是实话啊!”李青无辜道。

    “你…咳咳……”朱棣气得不行。

    “皇上你别激动。”李青忙抚着他胸口,解释道:“我真不知道建文下落,再说了,现在纠结这个没意义了啊!

    大局早已定下,即便建文没死,也翻不起浪花了,你又何必如此耿耿于怀呢?”

    “这是朕的心结。”朱棣抓住他的手,保证道:“李青,你告诉朕建文的下落,朕可以保证绝不杀他。”

    果然,你还是诈我,胡濙压根就没找到……李青认真道:“皇上,我真不知道。”

    老四的脾性,李青是知道的,要是知道建文下落,绝逼剁了建文,不隔夜的那种。

    “李青,你真要让我死不瞑目吗?”朱棣问。

    “皇上,我是真……”

    “行了,你退下吧,”朱棣摆摆手:“这次北伐,你不用去了,就在家享福吧。”

    “皇上龙体欠安,臣不敢不去。”

    “滚……!”朱棣吼道:“朕就是死半道儿上,明儿就病死,也绝不让你治病。”

    李青悻悻拱手:“臣告退。”

    ……

    李青当然要跟着,因为这是朱棣第五次北伐。

    据他所知,历史上的朱棣,就是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死在榆木川。

    虽然说靖难之役少打了一年,但朱棣的身体是真不好了,真死在半道儿上也不稀奇。

    保险起见,他还得跟着。

    至于建文的下落……李青不打算告诉朱棣,一旦说了,建文必死。

    朱允炆无心权势,只想安安稳稳地度过此生,李青不想他搭上性命。

    不过李青也知道,建文是朱棣的梦魇,真要是瞒他到死,那朱棣可真就带着遗憾离世了。

    思来想去,李青决定还是折个中。

    等这次北伐回来,去找建文,让他写封原谅信什么的,也算是了了朱棣的心结。

    第155章

    你爹段位很高

    一出乾清宫,朱瞻基就迎了上来,八卦道:“青伯,皇爷爷跟你说什么了啊?”

    “太孙不堪大用。”

    “啊?”

    “骗你的。”

    “你真……调皮。”朱瞻基满脸黑线:你咋就这么欠揍呢?

    要不是自觉打不过,他都要和李青试吧试吧了。

    “青伯,你昨夜那一招能不能教我?”

    “哪一招啊?”

    “就是……”朱瞻基跳了一下,“一蹦蹦到房顶上的那个。”

    李青摇头:“这个教不了。”

    “我有钱。”朱瞻基道,“我不白学。”

    李青怔了一下,点头道:“去侯府吧,不过,我可不保证你一定能学会。”

    “好嘞~!”

    ……

    永青侯府。

    朱瞻基撸起袖子,干劲儿满满:“青伯,我该怎么做?”

    “常言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现在我教你内家养气。”

    你果然藏着一手……朱瞻基问:“是练内力吗?”

    “啊?啊对对对。”

    “那我怎么做?”

    “先扎马步。”李青笑道,“练功不练腿,一切全白费,练武不练腰,终身艺不高;

    扎马步既可以练腿,又能一定程度上锻炼腰力,是内家养气功夫的必修课。”

    “没问题。”三好学生朱瞻基,立即扎起了马步。

    然而,不到半刻钟,他就坚持不住了,一屁股蹲在地上,呼哧带喘地摆摆手,“不行了,青伯,你有没有速成的?”

    “想屁吃。”李青翻了个白眼儿,“练武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顿了下,又道:“扎马步有助于房事。”

    “不就是马步嘛,为了练内力,我拼了。”朱瞻基起身,重新扎起了马步。

    这一次,坚持久了一些,但也不到一刻钟。

    “呼~!”朱瞻基双腿酸软,泄气道,“没想到扎个马步这么累人。”

    “最简单的,往往最难。”李青指了指桌边的椅子,“歇会儿,我给你开副药,晚上你泡个药浴。”

    “药浴能生儿子吗?”朱瞻基问。

    李青好笑道:“药浴是防止你练伤了,跟生儿子没关系。”

    “这样啊!”朱瞻基有些兴趣缺缺,“青伯,我要是一直练下去,能不能达到你那个境界?”

    “达不到。”李青摇头:开什么玩笑,我可是百年难遇的练武奇才,你才哪跟哪儿?

    闻言,朱瞻基劲儿头更低了,索性谈起了政事:“青伯,关于金纯的案子,我爹的意思是大事化小,尽量避免百官人心惶惶,从而导致国策受阻;

    这事儿你怎么看?”

    “你呢?”李青反问。

    “我觉得也还行。”朱瞻基道,“皇爷爷年纪大了,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安定,将南民北迁的国策施行下去,从结构上改变大明,才是重中之重,不过……”

    朱瞻基面露忧虑:“我担心的是皇爷爷,他那个人你是知道的,固执且要强,绝不妥协,我担心……”

    “担心你爹被废?”

    “嗯。”朱瞻基点头:“爷爷对我爹不待见,我真怕……”

    “放心吧,那种事情不会发生。”李青笑道,“你是太在意了,所以才患得患失,你爷爷心里敞亮着呢,谁有本事,谁没本事,他门儿清;

    他不待见你爹是真,但他比谁都明白,你爹才有资格、有能力,做大明的皇帝。”

    “嗯,这我也知道,只是……”朱瞻基叹道,“其实也不怪爷爷,有时候我都觉得我爹……太软弱了。”

    “你爹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局势所迫,二是因为有你。”李青认真道,“大明能有今日,离不开你爹的努力。

    你爷爷这么大的功绩,你爹不说占一半,也至少能占三分之一,而未来的你,还可以走你爷爷的路子,所以,你爹才会选择‘委屈求全’。

    因为,他对你有信心,认为你能弥补、补救,他的缺点。

    你爷爷对你期望甚深,你爹又何尝不是如此。”

    朱瞻基品味着李青的话,若有所思。

    李青笑笑:“其实你爹段位很高,且十分通透,这个你以后会明白的。”

    “是么……”

    “当然,”李青轻笑:“你很优秀,很努力,他们都觉得将来你能做一个好皇帝,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办法,为你铺路。”

    朱瞻基听得入神,“青伯你继续说。”

    “我就这么说吧,你爷爷知道你爹做不了一个有实权的武皇帝,因此才隔代培养你,从你少年时期,就让你和武将泡在一起,为的就是不让皇权旁落;

    你爹也知道,他做不到你爷爷那样,所以,他就想着内政为你铺路,将来你接手时,给你一个富足的大明。”

    李青提起茶壶,倒了一杯茶,小口抿着:“你爹的软弱,是为了更好的落实国策;

    不然,就你爷爷那个霍霍劲儿,大明玩崩虽不至于,但内政肯定会一团乱麻,

    是你爹,给了官员希望,这才让大明一直良性发展。”

    朱瞻基沉吟良久,突然叹了口气:“哎,听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我能力实在太差了。”

    “不,不差。”李青欣然道,“你的基本素质很好,甚至称得上是很优秀,只是……”

    “只是什么?”

    李青一时间有些词穷,想了好一会儿,才道:“没有悟道。”

    “悟道?”

    李青点头:“亦或说,没有领悟神髓,就好比你拥有一个藏宝库,却没有钥匙,打不开门自然无法取用。”

    朱瞻基有些理解了:“那我要怎么取得钥匙?”

    “这就需要你自己感悟了。”李青又添了杯茶,“多看,多学,总会领悟的。”

    “好吧。”朱瞻基点点头:“青伯,你给我开个药浴方子吧。”

    “我还以为你放弃了呢,”李青笑着点头:“没问题。”

    朱瞻基也笑了,“半途而废不是我的风格。”

    “嗯,说得好。”

    李青竖了竖大拇指,

    其实,何止是朱棣和小胖,李青对朱瞻基也期望甚深。

    ……

    五日后,大军出居庸关。

    正是阳春四月天,水草丰美之际,李青骑着高头大马,欣赏着关外特有的风景,优哉游哉。

    说是出征,倒不如说春游。

    这次于谦没有跟着,他还在江南参与剿匪。

    一路上,李青颇感无聊,便有一搭没一搭地和绰罗斯·伯颜帖木儿闲聊。

    “在大明生活了这么久,感觉如何?”

    “挺好的。”伯颜帖木儿欣然道,“大明的繁华、富庶,是草原上不具备的,尤其是大明的祥和,更是草原无法比拟,在这里不用厮杀,只要肯吃苦便可无忧无虑的生活;

    不用为了生存去劫掠他人,也不用担心被他人劫掠。”

    说到最后,他有些遗憾:“要是草原上也能如此,那该多好啊!”

    “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李青笑道,“大明对臣属一向友好,如今鞑靼元气大伤,瓦剌有了大明帮助,想来鞑靼也不敢轻易对瓦剌动兵,和平并非奢望。”

    伯颜帖木儿怔了怔,抱拳道:“大明对瓦剌的恩情,瓦剌人铭记在心。”

    “都是自己人,不用这么客气。”李青笑了:不求每个瓦剌人都感恩,只要你这个未来接班人知道感恩就成了。

    这半年来,李青时常和这位少年谈心,根据观察,伯颜帖木儿属于那种憨厚、义气,且没什么野心的人。

    这少年只想着让自己的部落,生活过得好一些,比他那个倒霉蛋哥哥,绰罗斯·也先,好了太多。

    对大明来说,未来瓦剌有这么一位首领,绝对是件好事。

    未来的路,已经铺的差不多了,他日离开朝堂,便也没了顾虑……李青暗暗想着。

    第156章

    好汉也提当年勇

    明军一路向前,所到之处尽是风景,不见敌军,不见刀枪。

    事实上,这么大的阵仗根本隐藏不了,但草原上的部落,没一个敢冒头。

    明军出现之地,一片祥和。

    甚至很多部落,都选择暂时远离明军的进军路线。

    这个就叫威慑!

    大明军往草原上这么一站,没人敢吭气儿,越强大的部落越害怕,个个望风而逃,生怕遭受大明毒打。

    一路畅通无阻,五月中旬抵达瓦剌部附近。

    脱欢得知消息,立即开始准备丰盛宴席,以前所未有的高规格,为迎接大明皇帝做准备。

    朱棣这次出征,注定没有什么战果,却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让所有部落都明白一个道理,现在不是以前了,即便你们不侵犯大明,大明也还是有可能捶你!

    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是外交的第一利器。

    明军来草原上走一遭,至少能让草原各部落害怕两年。

    ……

    “真是寂寞啊!”龙辇里,朱棣有些遗憾,“这可能是朕最后一次北伐了,结果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你是懂凡尔赛的……李青忍不住腹诽,“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这倒是。”朱棣哼哼道,“算他们识相。”

    李青没计较他的臭屁,担忧道:“皇上你……有没有不舒服?”

    “舒服,舒服得很呢。”朱棣得意道,“朕饿了,去让人烤只羊腿,再弄壶酒来。”

    “哎,好。”李青掀开帘子,“来人,去烤只羊腿,弄壶酒来。”

    ~

    两刻钟后,酒肉送来。

    望着黄澄澄的羊腿,朱棣轻声说:“还记得咱们当年去招降乃儿不花吗?”

    “记得。”李青点头。

    “往事历历在目,恍若隔日。”朱棣脸上满是憧憬,“那时,朕才二十多岁,就这只羊腿,还不够朕一顿吃的呢,

    那时,朕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那时,朕能开五石弓;

    那时,朕戍边抗元,驰骋战场,不知疲累;

    那时……

    太快了,时间过得太快了。”朱棣呢喃,“转眼,朕都六十好几了,再也披不起重甲,使不起大刀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