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正欲挥刀,却又被打断。朱棣道:“你别动手。”
“为何?”朱瞻基不解。
“朱家人不能沾朱家人的血。”朱棣看向李青,“你来。”
李青点头,伸手接过朱瞻基手上的刀,上去就一刀。
朱允炆应声倒地。
朱瞻基先是一喜,随即一僵,朱允炆虽然倒地不起,但并未有一滴鲜血流出。
他不知道李青是如何做到的,却也不是瞎子,知道朱允炆只是晕过去而已。
“李青,你……!”
“建文已死。”李青道。
“你放屁。”
“建文已死。”朱棣说。
朱瞻基惊诧:“爷爷……”
“建文已死。”朱棣又重复了一遍。
“是。”朱瞻基无奈至极,满脸的遗憾。
朱棣起身道:“李青你带他回去安葬了吧,今夜就走。”
“臣遵旨。”李青拱了拱手。
他知道,朱棣是怕自己再改变主意,这才催着他走。
李青抄起地上的朱允炆,果断离去。
朱瞻基望着李青消失在夜色中,长长一叹叹了口气,怅然若失。
“瞻基,你是不是觉得爷爷太优柔寡断了?”朱棣问。
“孙儿不敢。”朱瞻基眼眸低垂,恭敬回道。
朱棣笑了笑:“建文已死,二十多年前就死了,眼下只是一个庄稼汉,一个大明的百姓。”
顿了顿:“若一个庄稼汉,都让你恐惧、忌惮,那你也不配做大明未来的皇帝!”
朱瞻基心中一凛:“孙儿知错了。”
……
……
朱允炆从马背上悠悠醒来,摸了摸后脖颈,苦笑道:“师兄你那一下可真狠。”
“行了,别得了便宜还卖乖。”李青没好气道,“能活着回来你就偷着乐吧,你四叔可不是善茬。”
“呵呵……这次之行算得上功德圆满。”朱允炆笑笑:“这个结局对大家都不错。”
李青深表赞同,他对此行也很满意。
~
两人找了个客栈留宿一晚,吃饱喝足,又备上干粮、水袋,全速赶路。
十日后,再次上山。
张邋遢正在打坐,两人不敢打扰,在一旁静静候着,直到夜幕降临,老头子才从观想中醒来。
“呦呵,都囫囵回来啦?不错嘛。”
“那是,我答应过师父要把师弟带回来,自然不会食言。”李青臭屁道。
张邋遢撇了撇嘴:“瞧把你能耐的。”
朱允炆笑道:“师父,师兄买了肉,我去包饺子,今儿咱吃饺子。”
“那成,老头子正好也馋了。”张邋遢砸吧砸吧嘴,“多包些,为师饭量大。”
“得嘞。”朱允炆笑着答应。
李青起身:“我给你打个下手。”
“不用,你许久不来一趟,陪师父说说话。”
“呃呵呵……那,那就辛苦你了。”李青不好意思道。
张邋遢睨了他一眼,“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李青讪讪岔开话题:“那个师父啊,上次你那个拳法完善没有啊,弟子想学。”
“还没。”张邋遢摇了摇头,“总觉得少了些神髓,你时间长着呢,急个什么劲儿?”
李青挠了挠头,“师父你身体还好吧?”
“再活个几十年不成问题。”
“几十年啊?”李青打破砂锅问到底。
张邋遢想了想:“二十多年吧!”
“这么短啊?”
“这还短啊?”张邋遢好笑道,“二十多年后,为师都两百多岁了,再不死可就真成老不死的了。”
我怀疑你在内涵我,但我没证据……李青腹诽一句,旋即又有些伤感:“师父,你真不能更进一步了吗?”
“怎么进?”张邋遢无语道:“你不会以为,世上真有仙人吧?”
“我倒是希望有。”李青苦笑,“我也想有个伴儿啊!”
“行了行了,多大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张邋遢笑骂道,“你终究是要回到你那个时代,这不是结局,只是过程,好好经历就是。”
他笑呵呵道:“真到了那一天,还不够你吹牛的啊?”
“可也得有人信啊!”李青哭笑不得。
被小老头这么一劝,他低落的情绪好转许多。
“师父,你说到了那时,我是不是就恢复正常,也会生老病死了?”
“应该是。”张邋遢道,“人没有不死的,你是还没到时候。”
李青点点头,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师父,我不能长时间陪你,皇帝现在身体很不好,朝中还有许多事儿,要是……”
“你忙你的。”张邋遢毫不在意,“等你什么时候待够了再回来。”
“徒儿不孝。”李青歉然。
“少来这套。”
~
中午吃了饺子,下午师徒三人采药,晚上看星星,看月亮……
李青怕朱棣有个闪失,不敢多待,次日向师父、师弟辞行。
……
京师。
李青家都没回,先去东宫找了小胖。
“什么时候回来的?”小胖见他回来很是开心。
“刚回来,家都没回呢。”李青解释一句,问:“皇上龙体可还好?”
“不太好。”小胖脸上的喜色消退大半,“自那晚之后,父皇整个人都放松了,这对他来说是好事,却也……不全是好事。”
李青惊讶:“怎么说?”
“这人啊,得有个念想儿,父皇现在就是没念想了。”小胖苦笑道,“建文把他的心结解了,紧绷了二十多年的神经,这么一放松,唉……”
“他在乾清宫吗?”
“嗯,他这些天一直都在乾清宫待着,没事儿还喝喝小酒儿。”小胖无奈,“我说他不管喝,他非要喝,结果……还是你劝吧,你说话比我好使。”
“嗯,我去看看。”李青转身走了两步,又折返回来,“对了,三宝从旧港回来了吗?”
小胖道:“已经出海了,十天前回来的,前天刚走。”
“这么说来交趾平定了?”李青面露惊喜,“江南走私也压制住了?”
“交趾本来就没闹出多大事儿,张辅没用多大功夫,黎利就老实了。”小胖点头,“不过,走私并未完全杜绝,海上贸易的利润太大了,大到许多人甘愿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做。”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海上贸易的利润何止百分之三百,海禁屡禁不止,也在情理之中……李青说:“民间走私并不全是坏事,当务之急,是尽快把南民北迁落实好,届时便可放心开海了。”
三宝这是第七次下西洋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改变了历史,若尽早开放海洋贸易,那朱棣的下西洋国策,便能一直贯彻下去。
海上贸易只要一直存在,就等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明弊政。
“百姓迁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做成的,”小胖深感忧虑,“即便按照目前这个进度,没个两年也下不来。”
顿了下,“随着南方百姓不断北迁,没有迁徙的南方百姓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就逐渐对迁徙也没那么大的热情了。”
李青叹道:“哪有事事顺心的,尽人事,安天命,实在迁不动,也没什么好可惜的,至少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
见小胖一脸愁容,李青干脆拉上他一起去看朱棣,“别整天在这儿憋着,没事儿走动走动。”
……
乾清宫。
朱棣眯着眼睡着了,小黄门一下下轻轻扇扇子,见二人过来,无声行了个礼。
小胖挥挥手示意其退下,上前轻唤道:“父皇,父皇醒醒。”
“干甚?”朱棣缓缓睁开眼睛,美梦被搅的他,满脸不悦。
旋即看到李青,脸色稍稍缓和了些,“呦,回来的还挺快的嘛。”
“心系皇上,不敢耽搁。”李青拍了记马屁,探手抓向朱棣手腕。
过了会儿,皱眉道:“皇上,给你开的药你吃了没?”
“苦不拉几的,吃那玩意儿干啥?”
你不想活了是吧……李青腹诽,正色道:“良药苦口,药不能停。”
“药我是吃够了,还是针灸吧。”朱棣伸了伸懒腰,“别说,你小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每次针灸后,朕都活力满满。”
李青:-_-||“针灸也是有限制的好不好,次数多了就不灵了。”
你是真不怕死啊!
第161章
朱棣的忧虑
朱棣现在是彻底放开了,除了坚持上朝,政务上的事儿,几乎都交给了好大儿。
他也确实没那个精力了!
若不是为了镇住场子,朱棣甚至连早朝都不想上。
不过,朱棣虽然老了,却并不糊涂,严厉督促南民北迁国策加施行。
户部的夏原吉很赞同,吏部的蹇义继续和稀泥,尽量顺着朱棣,其他官员亦如是。
不管心里作何感想,面上都很听话。
生怕走在朱棣前头,亦或被朱棣带走。
他们知道朱棣挺不了多久了,都选择暂时妥协。
……
日子一天天过着,不知不觉,秋去冬来,万物萧索。
朱棣整日一身玄色棉袍,穿的厚厚暖暖,也不顾及什么形象,就连早朝上也是这一身。
他极少穿龙袍,但身上散发出的帝王气势更足了。
这是他自信的体现!
皇帝就是皇帝,不是靠那一身衣裳,也不是靠那一把椅子。
这天,下雪了。
早朝散后,李青被单独留下,朱棣邀他吃火锅。
~
“李青,朕觉得时间真不多了,你说到时候让不让藩王来呢?”朱棣抿了口酒,问。
李青放下酒杯:“来有来的好处,不来有不来的好处。”
“你这话跟没说一样。”朱棣翻了个白眼儿,“其实朕是想让他们来的,越是大方,藩王越是老实,反之……唉,皇帝的诱惑太大了。”
“倒也没你想的那么大。”李青道,“造反的代价有多大,他们心知肚明,眼下朝堂虽争斗不断,但局势安稳,军队无异心,藩王又无护卫,他们不会放着好好日子不过,提着脑袋造反。”
“说的也是,那就让他们来吧。”朱棣有些忧虑,“朕唯一的牵挂就高炽,他这个人……辅政、治国,都是一把好手,唯独心肠软,手段不老辣,更无帝王霸道;
朕是真怕这千辛万苦开辟出的路,被他给堵上了。”
“我会帮他。”李青保证,接着,笑着宽慰:“再说了,不是还有皇太孙的嘛,今日,你们父子联手,他日,他们父子联手,这不正是传承吗?”
“传承……说的好啊!”朱棣深以为然,出神道,“这些日子,朕又做梦了。”
“是美梦吧?”
“嗯,美梦。”朱棣笑着说,“这二十多年来,就这段时间才感到真正的放松,快乐。”
李青也笑了:“所以皇上你更应该按时吃药,接受治疗,好日子才开始,不得多享受享受呀?”
“哦?哈哈……”朱棣笑骂,“反正都要一死,多活一天少活一天有何打紧?
若为了多苟活一两天,吃苦受罪,弄得身心不快,岂不是本末倒置?”
他挪动了一下身子,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我呀,还按以前的生活节奏,以往如何,现在还如何,
朕天命将近,你一个凡人又能有何作为?”
李青默了一下,没有再劝。
正如之前师父张邋遢说朱允炆:腿长在你身上,路该怎么走,如何走,你自己选择,这是你的权利,没人有资格给你做决定。
李青没资格替朱棣做决定,人生在世,就图个开心,尤其是生命的最后关头。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殿内的炉子越燃越旺,食材鲜香四溢,聊着天儿,吃着肉,喝着温酒,怎是一个美字了得。
两人认识了数十年,表面上是君臣,实则是朋友。
李青没有文臣那一套,也没什么忠君思想,和朱棣相处时,一向很随意。
朱棣也喜欢这样的李青,那种唯唯诺诺,说着违心奉承话的臣子,他是咋瞅咋不顺眼,还是喜欢姚广孝、李青这样的人。
“时间过得真快,老和尚都走六七年了。”朱棣感慨,“不过也好,等朕下去了,也不怕寂寞。”
接着,睨了李青一眼,“你这厮倒是挺能活,看你这模样,再活个十几二十年都不成问题。”
李青讪笑,还真怕朱老四要带他走,尽管可能性不大。
“我医武双修,又不似皇上这般操劳,打仗也都是监军,没吃过啥苦。”李青谦虚道,“不过十几二十年倒是夸张了,顶多也就七八年。”
“是吗?”朱棣揶揄,“那你敢不敢摘掉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