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81章

    “……皇上还是说事吧。”

    朱瞻基清了清嗓子,“三宝这次带回来一种新作物,名曰…宣德茄。”

    虽然宣德柿更贴切,但有歧义,朱瞻基便改为宣德茄。

    我才不信这海外作物,会叫宣德茄呢……于谦拱手道,“皇上是让臣推广此作物?”

    “不错,”朱瞻基欣然道,“据三宝遗书所述,此作物叶如艾,花似榴,高三四尺,可结二三十实。”

    “这么高产?”于谦震惊,喃喃道:“这岂不是比永乐米要高产数倍?”

    朱瞻基叹了口气,遗憾道:“别急着开心,这并不是粮食,而是蔬菜,无法长时间存放。”

    “这样啊。”于谦兴奋的神色敛去许多,但仍振奋,“只要能吃就成,吃这省那,总归是好的。”

    “倒也是。”朱瞻基也笑了,取出三宝画的图,“宣德茄就是这个,你看看,下面有种植过程,注意事项。”

    于谦接过,看过后感叹:“真高产,便是蔬菜也极好。”

    顿了顿,“臣观这作物类似红柿,又是从西洋引进的,不如叫西红柿如何?”

    朱瞻基:(¬_¬)

    于谦:“……臣多嘴了。”

    朱瞻基翻了个白眼儿,哼道:“你去趟江南,选几个地方试种,先看看效果,对了,代朕去看看李青。”

    于谦叹了口气,“永青侯离开了。”

    “离开了?”朱瞻基惊诧道,“他去哪儿了?”

    “臣也不知道。”于谦摇头,神色难掩伤感,“去年入冬前走的,他把永青侯府转让给了表亲。”

    “表亲……”朱瞻基闪过一丝恍然,旋即又浮现抹伤感,“也好,就让他歇歇吧,他也是该歇歇了。”

    于谦听不懂,但也没深谈,问道:“皇上,臣什么时候走?”

    “回去收拾一下,明儿就去吧。”朱瞻基补充道,“快去快回,朕又要处理国事,又要教导太子,可忙不过来;

    眼下已过了种植季节,你先做下准备工作,年前回来,明年朕会让其他人接管。”

    于谦无语:“皇上,翰林院那么多才子,您大可……”

    “不让他们教!”

    “那内阁呢?”

    朱瞻基淡淡反问:“你觉得呢?”

    于谦已不是官场新丁,细一思量,也觉得自己这一提议不妥,于是不再多言。

    朱瞻基淡淡道:“若非李青力荐,朕也不会让你这个兵部侍郎教导太子,好了,你去准备吧。”

    “臣告退。”于谦拱手,转身离开。

    朱瞻基起身走出学堂,见跟大伴玩得不亦乐乎的儿子,满脸的慈爱,轻叹:“还是小孩子幸福,没那么多烦恼。”

    “儿砸。”他伸出双臂,“过来。”

    孩童转过身,颠颠儿奔来,“父皇……”

    一下扑倒他怀里,朱瞻基将儿子举高高,骑在自己脖子上,“走,父皇带你骑马。”

    “父皇,儿臣不正在骑吗?”

    朱瞻基怔了怔,将儿子放下来。

    少顷,孩童哭的哞哞叫。

    朱瞻基欣然感叹:还是得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

    ……

    海洋贸易如火如荼,给大明带来了高额赋税,大明现在的税收不亚于宋,若是再发展个十几数十年,定然超越宋朝赋税的巅峰时期。

    朱瞻基满脸欣然,这么坚实的基础,即便儿子无大才,也不甚打紧。

    他做的已经够多,够好了。

    我祖孙三代的辛苦奋斗,造就的大明,绝对是建文那一支做不到的……朱瞻基心说。

    “父皇……”孩童哭着说,“还骑马不骑马啊?”

    朱瞻基眉间一挑,接着,孩童哭的更大声了:“儿臣说的是真的马。”

    “哈哈……走,父皇带你去骑。”

    小孩子伤心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快,眼泪尽去,开心地笑了起来。

    大手拉小手,父子俩摇着手,一路往外走。

    ~

    东苑,演武场。

    朱瞻基将儿子放在马背上,翻身上马,笑问:“怕不怕?”

    “不怕。”孩童满眼的开心,哪里有半分害怕神色。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朱瞻基哈哈大笑,猛地一抖缰绳:“驾……!”

    战马前蹄扬起,近乎直立而起,孩童脸登时就白了,“父皇,我要掉下去啦。”

    “有父皇呢,怕甚。”朱瞻基一扬马鞭,带着儿子在校场驰骋……

    第61章

    草原血拼

    朱瞻基很欣慰。

    大明在他的治理下越来越好,儿子也在茁壮成长,虽然还看不出什么雄才大略,但他相信未来儿子会是个好皇帝。

    但,他也很辛苦。

    因为朱瞻基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大明的繁荣,是建立在官绅利益严重受损的基础上。

    朱瞻基比朱棣还遭人恨。

    虽然大明全面开海,但在朝为官的家族,根本无法染指,之前大家都没得吃倒还罢了,现在官绅看人家吃肉,自己汤都喝不上,又岂会不难受?

    尤其是青楼的裁撤,更是让官员难过。

    这一点,光靠偶尔在皇宫开办一次娱乐活动,是不能弥补的。

    同时,军队的腐败也是一大问题。

    军队吃空饷的现象屡禁不止,屯田制度下所得的粮食,在军官层层剥削下,并不足以供给到每个士兵。

    朱瞻基很头疼,不禁想到李青曾提出的募兵制。

    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还是放弃了。

    无他,以现在大明的富有程度,一旦取消军籍世袭制度,军队必散。

    不当兵也能吃饱饭,谁还愿意当兵打仗,提着脑袋讨生活?

    所幸,现在大明富有了,可以给军队补贴,不至于出什么乱子,但根本性的原因,并未得到解决。

    当皇帝难,当一个好皇帝更难,当一个臣子、百姓都爱戴的好皇帝,根本不可能。

    所以,朱瞻基很累。

    但,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帝呢?

    他能做的,唯有尽心尽力让大明更好。

    至于大明所有大小事宜面面俱到…也着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

    宣德九年,草原上的两大部落再次开战。

    自朱瞻基给了脱欢玉玺后,双方的战斗就没结束过,原因很简单,屠龙刀、倚天剑,向来是武林高手争夺的对象。

    但这一次格外猛烈,双方真正意义上血拼。

    年迈的阿鲁台跨上战马,朝苍老的女子道,“王,这一战我必斩下脱欢人头,将咱们的玉玺抢回来。”

    “嗯,你自己也要小心。”女子满头银发,早已不复年华,眸中的野性也不似当年。

    大明这一代皇帝依旧是个英主,鞑靼根本没有机会,她的心气也几乎被耗光。

    统一草原,入主中原的美梦早已支离破碎,如今更是连对瓦剌的碾压都做不到了。

    昔年被俘,在营帐中豪言壮语的画面再次浮现脑海,穆卓儿嘴角泛起一抹苦涩:唉…终究是说了大话;

    阿鲁台说他不会老,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愿是真的吧。

    转念一想,苦意更浓,即便是真的又如何?

    罢了,终究只能是遗憾。

    如果当初不那么倔强,现在也不会那么遗憾……穆卓儿感伤。

    阿鲁台见她满脸的苦涩,心不由一疼:王,你放心吧,我一定击穿瓦剌,打一场大大胜仗。

    他努力挺直腰背,昔年杀伐气势再度迸发。

    ~

    金戈相交,战马嘶鸣,血雨纷飞,战斗,倒下,战斗……前赴后继。

    铸就着只属于胜利者的辉煌,但这辉煌却要用无数鲜血浇筑。

    他们战斗,他们倒下,没人记得他们,唯一能证明他们的,大概只有来年涨势更好的青草了。

    两百多年前,成吉思汗在此厮杀,发家,最终建立了一个无比庞大的国家。

    两百多年后,他的臣民依旧在厮杀。

    这么多年来,战斗从未真正意义上停歇,因为这是他们生存的规则。

    山坡上。

    阿鲁台紧张地看着战局,面露焦灼,瓦剌表现出的战力,比他预估的还要强。

    瓦剌的战刀,更为锋利。

    这些都是与大明贸易好处,大明的冶铁工艺远比草原上的部落精湛,为了扶持瓦剌对付鞑靼,给予了他们一定数额的铁。

    随着战斗的进行,鞑靼竟然逐渐处于下风。

    “难道我鞑靼部,竟抵不过小小瓦剌?”阿鲁台怒吼,满心的不甘。

    可事实偏偏就是如此!

    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浑身是血地策马奔来。

    “太师,瓦剌势猛,我们还是暂避锋芒,保存实力为好。”

    “放屁!”阿鲁台怒目圆睁,“不破瓦剌,老子有何颜面去见王,取我刀来。”

    “爷爷…”

    “叫太师!”

    “太师,”阿鲁台之孙,脱脱孛罗焦急道:“死磕到底实属不智,于我们鞑靼不利啊,死伤过于惨重,其他部落怕是难以弹压,甚至会起异心啊。”

    阿鲁台面容狰狞,最后化作狠厉,“收缩大军后撤。”

    “是。”脱脱孛罗面露欢喜,“我这就去……”

    “我还没说完。”阿鲁台继续道,“稍后我会集结五千勇士,和瓦剌正面血拼,你率大军后撤,然后趁夜迂回杀向他们后方。”

    “爷…太师,五千勇士万万抵挡不住瓦剌啊!”

    阿鲁台看着脱脱孛罗,“你怕死?”

    “不怕,脱脱孛罗愿替太师出战!”

    “你不怕,爷爷也不怕。”阿鲁台阴狠的面庞罕见浮现了抹慈祥,“爷爷老了,你还年轻,鞑靼更需要你这个年轻的太师。”

    “我,太师?”

    “怎么,没信心担此大任?”

    脱脱孛罗摇头:“不是,只是……”

    “少婆婆妈妈,记着,以后做了太师,效忠王,效忠鞑靼部!”

    脱脱孛罗默了下,目光坚定而虔诚:“是!”

    ……

    土坡上。

    脱欢看着鞑靼大军逐渐收缩,脸上闪过一抹得意,“鞑靼撑不住了。”

    伯颜帖木儿也看出了端倪,喜道:“父王,要不要乘胜追击?”

    “他们又没跑,追击什么?”脱欢教导儿子,“仗打到现在,鞑靼箭矢已基本消耗完毕,即便还有,也不多了;

    等他们后撤之时,我们再发起冲锋,那样才能将优势发挥到最大,知道吗?”

    伯颜帖木儿点头:“孩儿明白了。”

    “好好看,好好学。”脱欢拍拍儿子,继续观察战场。

    半个时辰后,伯颜帖木儿开口道:“父王,他们要撤了。”

    “看到了。”脱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属于我们瓦剌的时代终于来了,此战过后,鞑靼将再不是我们对手。”

    伯颜帖木儿也很开心,重重点头:“父王,下令总攻吧!”

    脱欢点头,刚欲下达命令,忽的眼角一挑,只见鞑靼一支五千人精锐骑兵脱离大军,反向杀来。

    五千骑兵不算太多,但也绝不少了,尤其是旗帜上印着阿鲁台的字样,更是让他怦然心动。

    要是斩了阿鲁台,鞑靼实力必将急转直下,甚至内部会因争权夺势而不稳。

    脱欢当即命护卫去确认阿鲁台在不在其中,两刻钟后得到回馈,确实是阿鲁台在断后。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脱欢兴奋地面庞通红,“传令,发起总攻,全歼阿鲁台部,我要将他的头颅剁下来喝酒。”

    …

    “勇士们,我们鞑靼才是草原正统,一个小小的绰罗斯,妄想统一草原,你们答应吗?”

    阿鲁台鼓舞士气,“家里有我们的妻儿,若我们败,妻女必将遭受凌辱,长生天会保佑我们的,我们的兄弟也会为我们报仇!

    战斗吧,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地战斗吧!”

    “战!”五千勇士应和,他们不想妻女遭受侮辱,但失败者,妻女遭受侮辱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赢的时候,也是那么做的。

    五千鞑靼军带着死志,杀向瓦剌大军。

    脱欢看着激战的战场,嘴角泛起一抹冷笑:“我承认你阿鲁台勇猛,但也只是匹夫之勇,大明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你这一死,即便多保留些实力又能如何?

    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

    脱欢并不知道阿鲁台做了后手,更不知道鞑靼的灵魂人物并不是阿鲁台。

    他只知道,此战过后,鞑靼必将内部不稳。

    而他脱欢,将是这片草原唯一的雄主!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