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朱祁镇问:“国公还干得动吗?”张辅目光一凝,拱手道:“皇上,太祖定了规矩,大明的国公不得插手朝政、军务。”
“凡事皆有例外,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皆以国公之身份出过征,打过仗,他们能做,你英国公为何不能?”朱祁镇说,“再者,先帝临终前,不是赐予你插手政务之权了吗?”
张辅拱手道:“之前皇上年幼,如今皇上已能独当一面,若臣再插手,难免贻人口实。”
“朕相信你!”朱祁镇说。
于谦也道:“皇上圣明,出征缅甸、暹罗,舍英国公其谁?”
张辅铭感五内,双眼湿润,“承蒙皇上信任,臣岂可爱惜自己,廉颇六十尚有余力,臣…干得动。”
“好!”
朱祁镇大喜,“这次出征由英国公全盘指挥调度,于爱卿要做好后勤,军需调度勿要吝啬。”
“臣遵旨。”二人拱手称是。
于谦问:“皇上,此次的监军可有合适人选?”
“监军?”朱祁镇被这一提醒,才忽然想起,打仗还得有监军。
他毕竟才十三岁,接触的也都是朝堂争斗、经史典籍,对打仗确实不了解。
见状,于谦拱手道:“臣举荐李青做此次监军。”
“李青?”张辅讶然,“他回来了?”
“英国公也认识李青?”朱祁镇惊诧。
于谦笑道:“此李青,非彼李青,皇上和国公说的不是同一个人。”
“这样啊!”张辅点点头,不再言语。
朱祁镇沉吟片刻,道:“朕对英国公十足的信任,无需监军。”
“皇上,监军是必需,无关信任与否。”张辅连忙表白,“臣只要作战时的指挥权就可。”
于谦也想说些什么,但被朱祁镇直接打断。
“像英国公这样的帅才,监军只会限制发挥。”朱祁镇断然道:“无需再劝,朕意已决。”
开什么玩笑,他还想着整顿朝堂,改制革新呢,怎么舍得让李青跑去打仗?
张辅不明就里,只以为这是小皇帝对他信任的体现,不由感动得无以复加。
“臣定不负圣恩!”
“好!”朱祁镇亦是振奋,“快到年关了,让将士们在家过个好年,你二人好好准备一下,明年开春大军出征。”
“臣遵旨。”
……
“李都给事中,咱换个地儿聊吧。”杨溥牙关打颤,已经遭不住了。
“那…去柴房?”
“可以。”杨溥要求不高,只要暖和就成。
二人来到柴房,升起火。
一个都给事中,一个大学士,蹲在灶台前烤着火,聊着天儿。
李青见杨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是不说正事,耐性逐渐消磨殆尽,跟一个老头子有什么好聊的啊?
“杨大学士若没别的事,就先请回吧。”李青直接撵人,“下官有些乏了,要小睡一会儿。”
你是真直接……杨溥无奈,试探了半天也没试探出个所以然来,除了长相,脾性相近,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李青是李青。
但,该说不说,叫李青的都欠儿。
杨溥深吸一口气,抛开杂念:“我直说了吧!”
你早该直说了……李青点头:“请说。”
“你想不想在朝堂有番作为?”杨溥问。
“不想。”
“你再想想。”
“呵呵。”李青冷笑:你当你是朱元璋啊!
杨溥无语:“我的意思是,我可以帮你实现你的抱负。”
“我不信!”
“你……”杨溥气结,“本官句句真心,天地可鉴。”
呦呦呦呦……李青情不自禁地撇嘴、翻白眼儿。
“不是…你什么意思?”杨溥破防,吼道:“本官怎么说也是当朝大学士,你这是在羞辱本官吗?”
“不敢!”李青无奈拱了拱手,他真怕这老头子一口气上不来,死在他家里。
为了不被碰瓷,李青只好放缓语气,“下官一个七品官,能有什么作为,不过混吃等死罢了。”
“本官可以帮你,真的!”
“为什么要帮我?”李青道,“你总得给我个理由吧?”
“我是为了我自己。”杨溥说。
李青诧异:“什么意思?”
杨溥沉默少顷,道:“其实在先帝驾崩的那一刻起,朝局就乱了,大明的官员被压得太惨了,皇帝登基时才不到八岁,如此大好机会,群臣岂会错过?
所以为了维持住局面,我们不得不主张做出些妥协,不至于矛盾反弹的太厉害。”杨溥叹道,“起初还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贪婪一步步膨胀,我们也越来越吃力,逐渐弹压不住。”
李青点头:“所以你想让我帮你赎罪?”
“话不能这么说。”杨溥脸上一热,纠正道:“这是功在社稷的大事,于我而言可功成身退,于你而言可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为什么是我?”
“因为……”
“若杨大学士还继续说套话,那不说也罢。”李青补充。
杨溥苦笑:“本官说实话,你未必肯信啊!”
“你不说怎么知道?”李青反问。
“好吧。”杨溥吁了口气,认真道:“因为你有李青之资!”
李青怔了怔,旋即明白杨溥意思,问道:“怎么如此笃定我能达到永青侯的成就?”
“从这次出兵,”杨溥说,“你能不能达到我不知道,但你还年轻,年轻就是资本,若有人能那个境界,那非你莫属。”
“这样啊!”李青点头。
都是老江湖了,不用说太细,李青沉吟片刻,不再矫情:“成,我接受你的帮助。”
“……”杨溥腹诽:怎么弄得跟你帮助我似的,真是…叫李青的都蔫儿坏!
杨溥为了保住晚节,不走杨士奇老路,只能如此,“你后续还有什么计划?”
“暂时没想好。”李青道,“你放心,我既然接受了,到时候肯定用你。”
“……成吧!”
杨溥颤颤巍巍地起身,踉跄着走了两步,回头道:“家里可以添些高些的椅子,矮墩儿蹲着太难受了,还有,木炭也不贵,买些回来;
年轻人要爱惜自己身体,别光想着省钱。”
李青笑了笑:“年轻人火力旺。”
杨溥满脸黑线,悻悻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李青摸了摸鼻子,懒得和他争辩:“大学士慢走。”
杨溥走后,李青开始盘算起来。
从分析来看,杨溥是真的无意大权独揽,不然今日绝不会一声不吭。
论资历,杨溥才是最有资格接替杨士奇的人。
有了杨溥帮忙,以后行事可就容易多了,同样,他也会提前暴露在群臣眼皮子底下,被视作对手。
有利有弊,总得来说利略大于弊。
……
次日。
朝会依旧火热。
各大佬单凭一张嘴,将大明军说的堪比天神下凡,大有朝廷大军强无敌,弹指一挥间,敌人灰飞烟灭的意味。
但前提是,皇帝要用他的战术。
朱祁镇烦得不行,他虽没打过仗,但也知道这些个读书人耍嘴皮子还行,打仗却是任嘛不懂。
术业有专攻,这事还得交给张辅。
目的已经达到,朱祁镇不想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于是道:“众卿稍安勿躁,出兵的事容后再议,先议议这内阁杨士奇的缺儿吧!”
“皇上,臣有本奏。”
“臣也有本奏。”
……
第17章
君王赐,不可辞
朝会从早朝开到午朝,还是没有盖棺定论,杨士奇的位置依旧高悬。
朱祁镇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乾清宫,这才想起没有在朝会上见到李青,心中纳闷儿:他怎么又没来上朝?
“王振。”朱祁镇扬声喊了句。
“奴婢在呢。”王振颠颠儿地跑进来,“皇上有何吩咐?”
“去把李青叫来见朕。”
“奴婢就是去。”王振谄笑应是,着急忙慌地往外跑,差点儿撞到走进来的孙太后,却也只说了句:“见过太后娘娘。”便匆匆去了。
孙氏看王振已不拿她当回事儿,不由怒火中烧。
“太后有事吗?”朱祁镇问。
“没事,就是想镇儿你了。”孙氏回过头,却已是满脸含笑,“如今太皇太后还政于你,你可得好好干,莫辜负了你父皇所托。”
“这是自然。”朱祁镇语气冷淡,“莫非太后想要教朕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孙氏脸一僵,讪讪道:“镇儿这是哪里话,母后怎会存那种心思,母后就是看你这两日辛苦,来看看你。”
说着,回头道:“贞儿~”
被唤作的贞儿的小女孩递上食盒,孙氏接过放在御案上,“镇儿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些有营养的东西,这是母后亲自熬的。”
“朕不饿。”朱祁镇摆了摆手,“太后若无其他事,还是回后宫吧,朕还有政务要处理。”
孙氏气苦,她就不明白了,儿子为何对自己如此冷淡。
纵是抱养的,也不至于如此吧?
“镇儿……”
“太后还是叫皇上吧。”朱祁镇道,“朕不是小孩子了。”
孙氏尴尬地点点头:“皇儿……”
“是皇上。”
“……皇上。”孙氏很悲愤,凄楚道,“你为何对母后如此冷淡,可是母后哪里没做好?”
“没有。”朱祁镇摇头:“朕要忙公务了。”
“你忙,母后不打扰你。”孙氏收起凄楚,满脸慈祥,“母后能看着你,心里呀,就甜滋滋的。”
朱祁镇无奈,只得佯装看不见。
孙氏倒也有耐心,就往不远处一坐,慈爱的看着儿子,赖着不走。
大有‘老娘今儿必须感化你’的架势。
朱祁镇始终冷漠,孙氏也不急。
娘俩都很有耐性。
唤作贞儿的小女孩乖巧地立在孙氏身后,站得板板正正,两只小手放在肚子上,眼睫毛都不眨动,跟个假人似的。
大殿里,除了朱祁镇翻阅奏疏发出的声音,再无其它。
许久,匆匆而来的王振打破沉寂。
“皇上,李先生来了。”皇帝都叫先生了,王振可不敢直呼其名,亦或称其官职。
朱祁镇忙放下手中奏疏,“快让他进来。”
孙氏忍不住诧异,他还是第一次从儿子脸上看出惊喜表情,暗道:这李青何方神圣?不会是,是……
正想着呢,李青大跨步进来,“微臣参见……”
随即见孙氏也在,心中略感诧异,嘴上也是一顿。
这时,朱祁镇的‘免礼’也到了,李青就势收住,又朝孙氏微施一礼,“见过皇太后。”
“免礼。”孙氏盯了李青一眼,心说:这人倒生得一副好相貌。
她并没看出什么,因为她压根儿没见过李青真面目。
小女孩睫毛眨了眨,旋即恢复如常,心道:这人生得好好看。
朱祁镇起身道:“朕要和李卿商议政事,太后请回吧。”
这下,孙氏不好逗留了。
太皇太后张氏能干政,是因为有先帝受命。
而她……本来是想争来着,甚至在前些日子,得知太皇太后还政后,她就想付之行动,奈何儿子的成长速度过快,根本没给她机会。
“你吃完东西,母后就走。”孙氏关切道,“国务要紧,你的身体也要紧。”
朱祁镇略显不耐,但当着外臣的面也不好发作。
“李卿,你饿不饿?”
能不饿吗?我午饭还没做好,就被你叫来了……李青诚实道:“饿。”
“赏你了。”
“啊?这……”李青略一犹豫,接着自语:“君王赐,不可辞,臣就却之不恭了。”
孙太后:你碰一个试试?
“嗯姆~”李青满脸享受,“谢皇上赏赐,不愧是御膳房出品,这银耳燕窝莲子羹,在外面可不好吃得到。”
“这是皇太后做的。”小女孩脆生生道。
“哎呀呀~”李青连忙放下碗筷,一脸诚惶诚恐,搓着手无所适从。
朱祁镇笑道:“一碗羹而已,何至于此,太后又岂会跟你一般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