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13章

    李青脸上一热,道:“皇上,其实我也不年轻了。”

    “总比他们年轻吧?”朱祁镇笑道,“他们那形象可比不上先生,朕可不想让老头子去代朕去迎亲。”

    “……可我只是七品都给事中啊!”李青实在不想出这个风头。

    朱祁镇却相当坚持:“勿要推辞,迎亲使非先生莫属。”

    顿了顿,笑道:“先生为朕排忧解难,功在社稷,朕又岂会亏待了你,待朕大婚后,给你个大官儿当当。”

    “……”李青心说:果然,画饼是老朱家的祖传手艺。

    第31章

    品尝民间疾苦

    “先生,这可是朕的人生大事。”朱祁镇认真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你可不能推辞。”

    李青好笑点头:“成吧,迎亲在哪天?”

    “据钦天监卜算,五月十九,大吉,宜嫁娶!”

    “嗯,好。”李青答应。

    他唏嘘不已,时间过得真快啊,连小胖的孙子都要结婚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朱祁镇开心极了,他即将就要有媳妇儿,成为大人了。

    “李先生,你家有酒吗?”朱祁镇问,他想喝一杯。

    李青点头:“怎么,想喝?”

    “嗯,今儿很开心。”

    “成。”李青起身,“我去整俩菜,预祝皇上成人。”

    朱祁镇笑呵呵地说,“多炒俩菜。”

    “……”李青翻了个白眼儿:蹬鼻子上脸是不?

    ~

    凉拌皮蛋、蒜苔炒猪脸儿,说整两道就整两道,不多,也不少。

    不过这两道菜,涵盖了凉、热、荤、素;称得上包罗万象了。

    朱祁镇嗅了嗅鼻子,赞道:“闻着就香,先生手艺不错啊。”

    “那是,吃着更香。”李青哼哼道,“等着,我去拿酒。”

    两道菜,一壶酒。

    菜不多,但分量很足,酒也是大坛子装的那种。

    李青倒了两碗,笑问道:“喝过酒没?”

    “还没。”朱祁镇讪讪地摇头,旋即又嗅了嗅鼻子,“这酒还怪香嘞,是先生珍藏的佳酿?”

    “那倒不是,这酒烂大街,是目前大明最便宜的酒,平民百姓都喝得起。”李青笑道。

    朱祁镇端起酒碗,又嗅了嗅,欣然道:“看来百姓的生活已经很好了,连这种美酒,都能时常喝。”

    李青失笑道:“别光闻,尝尝。”

    “哎,好。”朱祁镇头一次喝酒,跟平常喝汤似的,仰脖喝了一大口。

    然后……

    他的小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接着剧烈咳嗽,咳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酒……”

    一旁侍候着的小太监脸色大变,“快来人呐,这酒有毒……”

    “闭嘴!”

    李青、朱祁镇同时开口。

    “皇上,您没事儿吧?”小太监紧张的问。

    “无…咳咳,无事。”朱祁镇红着脸摇头,见外面的锦衣卫‘蹭蹭’窜进来,挥了挥手,“都退下,朕无事。”

    锦衣百户看了看皇上,又看了看小黄门儿,再看了看桌子上的酒,隐隐有所明悟,最终一拱手,“臣告退。”

    朱祁镇长舒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气息,问:“这是什么酒啊?”

    “地瓜烧。”李青笑问,“怎么样,是不是很烈?”

    “是够烈的。”朱祁镇咂了咂嘴,连忙夹了块儿皮蛋缓解口中辛辣、苦涩。

    自当初小胖吃过后,皮蛋就成了宫廷常供,很受皇帝、后妃青睐。

    朱祁镇也很喜欢吃这个,尤其眼下是夏季,皮蛋解腻又爽口,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朱祁镇鼓着腮帮子问:“地瓜烧?是用宣德薯酿制的?”

    “不错,味道怎么样?”李青也喝了一大口,接着,龇牙咧嘴。

    “味道不怎么样。”朱祁镇抱怨道,“闻着还挺香,喝着咋这么难喝呢?”

    “有的喝就不错了。”李青说,“就这,百姓们都趋之若鹜。”

    朱祁镇轻叹道:“看来百姓的生活,比朕想象的差远了啊!”

    “那是自然,”李青放下酒碗,“其实大明的百姓,真正摆脱饥饿也没多久,皇上锦衣玉食,自然想象不到民间疾苦。”

    朱祁镇默然片刻,道:“以后有时间了,得常出去走走,像先帝那样,体验一下民间疾苦。”

    李青笑着点头,问:“还喝不?”

    “再来一碗吧。”朱祁镇说。

    李青又给他倒了一碗,“喝不惯就别勉强,多吃些菜。”

    “嗯。”朱祁镇夹了块猪脸儿,嚼了两下,赞道:“先生这手艺,不比御膳房差。”

    “那是。”李青自得一笑,自酌自饮。

    朱祁镇也时不时地抿上一口酒,但因口感太差,都是小口小口的喝。

    饶是如此,两碗酒下肚,他也有些飘飘然。

    “古人常言千杯不醉,看来也只是吹牛罢了。”朱祁镇为自己的酒量挽尊。

    李青却道:“以前的酒和现在的酒不一样,酿酒工艺直到近二百年来,才得到突飞猛进,在此之前,酒的浓度低的可怜。”

    这些日子,李青恶补历史,连带着酒文化也长进不少。

    “宋朝以前都是浊酒,用的酒曲极少,发酵时间也很短,口感偏甜,酒的含量极低,所以那时候的人,个个是海量。”

    “原来如此。”朱祁镇恍然,他端起酒抿了一口,龇牙咧嘴道,“先生,朕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

    “?”

    朱祁镇扬了扬酒碗,“朕准备在大婚的时候,就用这地瓜烧。”

    “……也不是不行。”李青一脸古怪:怎么小皇帝突然节约起来了?

    可这也省不了几个钱儿啊!

    朱祁镇却说:“那些个官儿个个养尊处优,这酒他们肯定没喝过,他们身居高位,也得尝尝这民间疾苦。”

    李青一怔,旋即赞道:“皇上大善。”

    一想到到时候群臣那张苦瓜脸,他就忍不住大乐。

    朱祁镇显然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也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

    两人对视一眼,笑声放大……

    送走朱祁镇后,李青收拾了下碗筷儿,重新躺回躺椅,想着以后的打算。

    保举制已经废除,军队也有向小皇帝靠拢的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小皇帝的帝王威势将会逐步体现出来。

    下一步,就是‘钱’了。

    钱这个东西,不仅个人需要,国家也需要。

    事实上,它的重要性,绝对是第一序列。

    有了钱,才能训练出精兵良将,才能推行国策,才能赈灾……大明这座庞大机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也无时无刻不在烧钱。

    若是没了钱,那这座机器就会停止运转。

    酒铺饭馆经营不善会破产,朝廷也是一样。

    常言道:皇帝不差饿兵。

    换言之,皇帝差不动饿兵。

    没钱,你是皇帝又能如何?跟着你都吃不饱饭,谁还听你的啊。

    “还是得进行海洋贸易。”李青自语道,“现在的海上贸易,几乎都垄断在富绅、官绅手里,长此以往下去,朝廷会越来越穷。”

    现在国库富足,那是宣德朝的积累,并非正统之功。

    虽说现在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但这也提高了人力成本,以前用粮食能解决的事,现在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而宝钞又不能无休止的印,不然朝廷信用迟早破产。

    其实,现在的宝钞已经贬值好多了。

    洪武朝一两银子一贯钞,现在一两银子差不多能换十贯钞,足足贬值了十倍。

    不过,这对大明的经济影响并不大。

    因为大明整体上还处在上升期,尤其是开海通商后,交易极其频繁,大量的宝钞带动了交易的便捷性。

    且虽然宝钞和白银之间的汇率贬值了十倍,但宝钞的购买力并没有贬值这么多。

    可即使如此,大明宝钞的信用也大不如前了,一些有远见的富绅、财主,都开始囤白银。

    但就目前而言,宝钞还是最主流的流通货币。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皇帝可以随意印钞诱惑,未来宝钞购买力持续下降是必然。

    在这种大势面前,李青根本无法阻止。

    “还是得多囤些白银,以作备用。”李青沉吟道,“日本好像是产银大国,这个市场得掌握在朝廷手里。”

    李青伸了个懒腰,自语道:“还是等小皇帝大婚后吧,这个节骨眼儿,就不扫大家的兴了。”

    路长且阻,急不得,得一步一步来……

    第32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

    五月十九。

    四更天,李青就起了。

    今儿是小皇帝大婚的日子,他这个迎亲使要是迟到,那友谊的小船还不得翻得底朝天?

    李青换上朱祁镇命人送来的迎亲使服饰,对着铜镜臭美一番,带上圣旨推门走出院子,赶往皇宫。

    凌晨四点的紫禁城,他第一次见。

    一向卡点儿的他,头一次看到紧闭的大门。

    李青摸了摸鼻子,自嘲道:“这还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又不是我娶亲,急个锤子啊!”

    好在,他没等太久。

    仅一刻钟后,大门便开了。

    李青第一个进宫,赶往奉天殿前等候。

    过不多时,百官陆续赶来,包括平时不上朝的众公侯,也早早地赶了来。

    这可是大明第一次皇帝娶皇后,没人敢不重视。

    李青瞥了眼这些勋贵,数十年过去,他们大多没有祖父辈的锐气,个个白白胖胖,甚至一部分人看着更像文臣。

    怎么看,都不像那种能上阵厮杀的狠角色。

    李青颇感无奈。

    又过了会儿,英国公、成国公、吏部郭琎、内阁杨溥、于谦……一众大佬先后赶来。

    于谦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看到了李青。

    他快步上前,待看到李青扮相,不由一怔,“先生这是……”

    李青清了清嗓子,一挺胸脯,“我,迎亲使!”

    于谦:“……”

    “既如此,先生还是站到前面吧。”于谦忍着笑,说:“迎亲时间快到了,可别耽误了。”

    “也好。”

    李青走出人群,来到最前面,和英国公张辅,内阁大学士杨溥平行。

    “国公,杨大学士,下官有礼了。”李青打了个招呼。

    杨溥微笑还礼,张辅多看了眼李青,尽管知道不是一个人,但每次看到李青,他就不自禁想到另一个李青。

    “李都给事中担任迎亲使的事,皇上已经告诉了本国公。”张辅笑道,“难怪皇上要用李都给事中作迎亲正使,我们这些老头子卖相实在差了点儿。”

    杨溥捋须大笑,打趣道:“英国公这么一说,倒是把下官也给带进去了。”

    “哦?哈哈……勿怪,勿怪。”张辅爽朗一笑,态度较之当初缓和了不少。

    主要是于谦跟他说了杨溥的转变,张辅这才对其有了好脸儿。

    “什么时候出发?”李青问。

    他这也是大姑娘上花轿,人生头一遭。

    他甚至不知道皇后的娘家在哪儿。

    张辅笑道,“莫急,仪仗大乐和放置着皇后册宝的龙亭,还没准备就绪呢,等他们过来我们再出发。”

    李青点点头,不再多言。

    人群窃窃私语,李青一个正七品的都给事中,居然和张辅、杨溥这样的大佬站在一起,并有说有笑,让不少人眼红。

    皇帝钦点其为迎亲正使,恩宠可见一斑。

    正七品的官职,在京师属实是吊车尾,属于底层官员。

    而底层突破壁垒,往往最难令人接受。

    李青才懒得理会这些人,柠檬精哪里都有,自己不行,也见不得别人行,跟这样的人计较,纯属给自己找罪受。

    又过了会儿,一群诰命夫人,在礼部的接引下来到广场。

    接着,孙太后也来了。

    但只是露了一面,和命妇们打了个照面,享受了一下群臣行礼,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李青心说:“这娘们儿真够可以的,还特意来装一波儿。”

    权力这东西的确诱人,昔年刚入朝的他,也颇为享受那种被人顶礼膜拜的感觉。

    若非时间在他身上难以留下痕迹,李青也不敢保证,自己不被权力所诱惑。

    醒握杀人剑,醉卧美人膝,是男人的毕生追求。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