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18章

    “啪——!”

    李青在驴头拍了一下,“走了,吃席可不能迟到,吃席不积极,脑袋有问题。”

    我是驴啊,驴是拉磨的,不是用来骑的……毛驴还是顺从走出木棚,驮着李青出了门。

    它的驴脾气在李青这儿,根本没有半点儿用处。

    ~

    近些年,朝廷对官员上朝的规格放松了,五品及以上官员,皆可以骑马坐轿上朝。

    奈何李青是七品,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骑马不行,骑驴总可以了吧?

    李青的出行工具,放眼整个京官团体,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可以说:蝎子拉屎——独一份。

    其他人可没他这么没品,宁愿步行也不骑驴。

    李青将毛驴拴在马厩,迈步赶往皇宫,丝毫不管因格格不入,而羞愧地低下头的毛驴。

    ——

    奉天殿广场。

    群臣基本到齐,东厂太监负责宴席,礼部官员负责礼仪,好不热闹。

    李青寻摸了个位置坐下,静等开席。

    这时,背后响起一道声音:“先生,借一步说话。”

    李青回头见是于谦,起身跟他来到相对僻静的地方,“什么事儿?”

    “这次皇上召藩属国前来朝贡,是先生的主意吧?”于谦问。

    “是我提的。”李青点头。

    于谦很不解,“先生此意何为,岂不知这正中藩属国下怀吗?”

    李青失笑道,“你是怕他们年年来朝贡,薅大明羊毛是吧?”

    “嗯。”于谦点点头,“大明虽有钱,但也架不住他们年年来朝贡啊,其实朝贡本身就是个赔本的买卖。”

    “这次是特殊情况。”李青解释道,“此次过后,朝贡还是会恢复之前的状态,甚至间隔期还会增加,你不用担心。”

    “这样啊~”于谦恍然,同时也有些好奇,“这是什么个情况?”

    李青笑道:“暂时还不宜透露,等过些时日,你应该能看出来。”

    “……好吧。”于谦听李青这么说,心中的担忧隐去,也没有继续追问。

    他知道,李青做事向来稳妥,不会胡来。

    自李青入朝后,这短短两年时间,朝局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没有人比于谦还清楚,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先生,你能不能提前透露一下,这次变动,会不会让现有的局势发生震荡?”于谦说。

    李青点头:“一定会。”

    “大吗?”

    “应该不小,不过也不至于失控。”李青说,“这次只能正面对抗。”

    闻言,于谦凝重地点点头:“需要于谦之时,还请先生不要见外。”

    “放心吧。”李青笑眯眯道,“我不会跟你客气的。”

    “哦?那就好。”于谦难得露出笑意,“今日宴席后,咱们再喝一杯?”

    “没问题,但得你请。”李青叹道,“我这俸禄都扣到明年了,生活艰难啊!”

    于谦好笑地点点头:“成,酒菜我包了。”

    “宣,朝鲜使臣~”

    小太监尖锐的声音打断了二人对话。

    李青笑道:“快开席了,走了。”

    “宣,日本使臣~”

    “宣,琉球使臣~”

    “宣,吕宋使臣~”

    ……

    小太监扯着嗓子大声唱道,远处的小太监听到,立即重复内容,继续往外传递,像是接力赛似的,一步步传向宫外。

    一刻钟后,各国使臣列队整齐,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来到奉天殿广场。

    六部九卿上前,和这些使臣寒暄,以彰显天朝上国热情好客。

    使臣团小心应承,个个神色恭敬,执礼甚恭。

    李青打量着这些使臣,这其中,他对朝鲜使臣团的感官最好,无他,瞧着亲近。

    不止是李青,大明的其他官员也是如此。

    一来,在所有藩属国中,朝鲜和大明关系最铁;二来,他们的官服都和大明类似,虽不完全相同,却也有七分相像;

    给人天然的亲近感。

    各国使臣落座后,大约又过了一刻钟,明黄色的龙辇才姗姗迟来。

    重要人物总是最后登场。

    朱祁镇下了龙辇,一身明黄色龙袍分外惹眼,衬得他英姿勃发,他走到早已备好的金丝楠木椅前坐下,睥睨全场。

    群臣拜倒,各国使臣跟着下拜,行君臣大礼,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朱祁镇挥一挥衣袖,帝王气势尽显,虽是少年,却给人一种不敢直视的气场,“坐吧。”

    “谢皇上。”

    群臣起身,落座。

    接着,在礼部的安排下,朝鲜使臣率先觐见,并献上具有代表性的贡品。

    ……

    过程太过冗长,直到午时末才结束,李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朱祁镇这才下令上菜。

    这次李青没有坐c位,他这一桌全是都给事中、给事中;

    大家官职都差不多,李青就更没顾忌了,一心吃喝,头也不带抬的,有人敬酒也只是敷衍应付,他是饿坏了。

    这些给事中本来还想巴结李青,见他这样,心中骂了句:“装什么啊。”然后自行开始酒桌文化。

    圈子无关大小,本质都一样,但李青实在厌烦这种场合,他来没别的,就是吃席而已。

    朱祁镇没有久留,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两口菜,喝了两杯酒便走了,留众人自由发挥。

    接下来,就大明官员、各国使臣之间的相谈甚欢,充满人情世故,李青瞧着无趣儿,吃饱喝足后,借出恭为由出了宫。

    骑上他的小毛驴,悠哉悠哉地往回走。

    刚离开皇城不久,于谦的轿子就撵了上来,“李先生留步。”

    “吁~”

    “?”毛驴:你真把我当马了?

    毛驴停下。

    李青回头,于谦已下了轿子,走上前来。

    见状,李青索性翻身下驴,“你怎么也这么快就出宫了?”

    于谦笑笑:“今日是礼部的主场,况且我上面还有个尚书王骥呢,有我没我没多大关系。”

    他回头挥了挥手,“你们先回去吧,老爷我走走。”

    轿夫答应一声,抬着空轿子提前走了。

    李青笑问:“有事要问?”

    “嗯。”于谦点头:“我想了想,还是觉得提前做足准备为好,先前在宫中先生不方便说,现在总可以了吧?”

    “成吧,既然你想知道,那就告诉你得了。”李青笑了笑,“皇上要重开海洋贸易。”

    “这好啊!”于谦精神大振,“早就该重开了。”

    顿了一下,眉头逐渐皱起,“这样的话,只怕有些人要难受了,可能…会让皇上也难受。”

    李青笑着说:“不用可能,他们一定会反击。”

    “那先生可有应对之策?”于谦问。

    李青反问:“你现在有多大影响力?”

    于谦明白他的意思,不由脸上一热,讪讪道:“朝廷重开海洋贸易,绝大数官员都会受到波及,只怕……”

    “直说就是。”

    于谦:“王直会坚定站在我这边儿。”

    “嗯,嗯?”李青诧异道,“没啦?”

    “……没了。”于谦脸色讪讪,似是觉得不好意思,又补充道:“英国公张辅一直是皇上的坚定支持者,他也会帮忙的。”

    李青:“……”

    第39章

    和光同尘?同流合污!

    “你在朝堂混了这么久,人缘怎么这么差?”李青很不解。

    你昔年人缘比我还差好不好……于谦腹诽一句,解释道:“官场是逐利的,想要笼络官员,就要给其谋取一定的好处,这样才会有人为你摇旗呐喊;

    而朝廷重开海洋贸易,动了绝大数官员的利益,他们自不会再跟着我站队。”

    顿了顿,“若在平时,我有把握能动员一部分官员,但在这事上,我…怕是无能为力。”

    “好吧。”李青苦笑摇头,但也能理解。

    于谦不是杨士奇,这也决定了他成不了顶级权臣。

    不过这也没什么,于谦本就不是这次的主角,出力大小,对大局的影响并不大。

    于谦问:“先生以为,他们会如何应对?”

    “这个说不好,不过无非就那两套。”李青道,“要么阳奉阴违,让朝廷贸易的国策无限期延后,要么直接搞事情。”

    “搞什么事情?”于谦问。

    “比如动乱,亦或地方百姓起义。”李青淡淡道,“他们又不是第一次这样了。”

    于谦一怔,情不自禁的想起,昔年的唐赛儿起义。

    当时他还未入朝,不过后来入朝后,听李青讲过其中隐情,说是起义,实则就是为了阻止迁都。

    起义……于谦神色凝重,“这件事可大可小,先生可有妙策?”

    “塌不了天。”李青却不甚在意,“现在百姓都能吃饱饭了,即便闹,也闹不出大乱子,无需过于忧虑。”

    “话虽如此,但……”于谦问,“先生可有不闹出乱子,就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青翻了个白眼儿,“你也太高估我了。”

    “先生总有办法。”

    “……”李青无奈道:“这次不同以往,是真正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不反抗是不可能的,若是他们能顺从,朝局也不会如此了;

    人都是有私心的,圣人的道德标准,又有几人达得到?”

    李青叹道:“朝廷重开海洋贸易,百官定当阻挠,这是必然的事,不要抱有一丝侥幸心理。”

    于谦默然。

    李青走了一阵儿,感觉不如骑驴来得舒服,于是翻身上驴,“那什么,你慢慢走,我先回去了。”

    于谦:“?”

    我轿子都不坐了,陪着你步行,你就这么对我?

    “先生……”

    “驾~!”

    “……”于谦满脸黑线:晚上不找你喝酒了。

    ~

    回到家,李青取下缰绳,还毛驴自由。

    毛驴一直挺乖巧,自觉进了木棚,吃了些草料便睡下了。

    和生产队的驴相比,它算是幸运了,不用整日干活,但同时,它也是不幸的,毕竟生产队的驴不用听人絮叨。

    真是…马善被人骑,驴善也被人骑。

    李青烧了一大桶热水,舒服得泡了个热水澡,然后开始模拟变局。

    他不是理想主义者,在大明待了这么久,早已对官绅这个团体摸透了,个个满口道德仁义,实则腹黑的紧,几乎没一个善茬。

    当然,文官集团还是有好官的,不过很稀少,且这些好官大多成不了气候,原因很简单,少数人总究会被多数人排挤。

    浑浊才是常态,你想融进这个圈子,就不能清;你想清,就融不进来。

    官场有句话叫‘和光同尘’,但在李青看来,这就是‘同流合污’。

    “小皇帝虽然登基近八年了,但真正开始掌权也就这两年的事儿,若我是那些人,会怎么应对这次‘危机’呢?”李青将代入进文官集团,在脑海中模拟。

    最后得出结论:福.建必出乱子!

    原因很简单,福.建距离日本、琉球很近,一旦达成官方贸易合作,那里是重中之重。

    但光是福.建一地乱,并不足以威胁到小皇帝妥协,毕竟征暹罗、缅甸的京军已经回归,镇压动乱手拿把掐。

    “除了福.建还有哪儿呢?”李青冥思苦想,最终,不确定道:“江浙不会也乱起来吧?”

    这两地也有与日本国贸易往来的港口,不是不可能出乱子。

    “江浙官绅挺多的,富绅也多,真要大乱起来,他们也会受影响。”李青分析道,“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他们未必干得出来,但也得将这个可能计算在内。”

    李青预估了一下风险,还是觉得胜券在握。

    无他,京师三大营可不是吃素的,尽管这些年来战事几乎没有,三大营战力不复巅峰,但镇压个动乱,绝对绰绰有余。

    “京营的责任是拱卫京师,得留下个三四万……”李青从头到尾就没考虑过卫所兵,用地方卫所兵,极大可能会出现出工不出力的情况。

    地方上相互勾结的事儿多了,且往往越富裕的地方,士兵的战力越低下。

    李青从头到尾理了一遍,最终得出结论:即便只动用京营,且留下四万京军拱卫京师,即便三省都闹出乱子,三大营一样能镇压动乱。

    “优势在我!”

    李青吐出一口气,轻松的笑了。

    这是关键性的一步,这次过后,朝廷再下西洋的阻力会大大降低;届时,朝廷将重新恢复昔日对海洋贸易的制霸权。

    再往后,大明国库将越来越充盈!

    钱这个东西,对个人重要,对国家一样重要。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