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35章

    “呵呵……”李青拍了拍它,回头朝于谦道,“辛苦了,我先回去睡一觉,改日请你喝酒。”

    于谦笑笑:“小事,不值一提;对了先生,交趾那边儿……?”

    “搞定了。”

    “那就好。”于谦喜悦,催促道,“先生快去歇着吧,事态并未升级,你放心歇息,明日我忙完手头上的事,再来跟你说详情。”

    “嗯,好。”李青骑着毛驴回了家。

    他是真累着了,这几个月来,除了在朱高煦那儿吃喝玩乐了几天,其他时间都在赶路。

    吃饭、睡觉几乎都没有过,即便他不吃不喝不影响身体机能,但也超级难受,状态奇差无比。

    刚一沾床,他就睡着了。

    李青这一口气足足睡了十二个时辰,从上午睡到第二日的中午。

    “嗯~哼~”李青舒服地呻吟一声,翻了个身,透过窗户缝隙看到外面大雪纷飞,嘀咕道,“还是再睡会儿吧。”

    ‘咕噜噜……!’李青想再睡,但肚子一直在抗议,事实上,他肚子已经抗议许久了。

    “算了,还是起来吧。”

    李青坐起身,舒展四肢,浑身骨骼噼啪作响,这一觉醒来,精神头格外好。

    “这大雪的天儿,不来上一顿火锅实在可惜。”李青打开门,洗漱了下,拿出草料喂毛驴。

    “驴兄快吃,待会儿陪我去赶集。”李青是真饿坏了,看着毛驴,脑海中不自禁就想起了火烧。

    毛驴见他两眼冒绿光,忍不住打哆嗦,干脆也不吃了,主动趴下来让李青骑,生怕李青有什么特别想法。

    ‘铛铛铛……!’敲门声响起,接着是尖细的声音,“李大人在家吗?”

    “来了。”李青拍拍手,走到门口打开门,只见朱祁镇正背着双手,一脸含笑的看着自己。

    第65章

    留着不如送出去好

    “皇上,你怎么来了?”

    “啊,事情忙完了,就过来看看。”朱祁镇笑着上前,“不用行礼了,走,进屋说。”

    李青本来也没打算行礼,不过还是道了声谢,“皇上请。”

    客堂。

    没有炭盆儿,温度很低。

    朱祁镇觉得有些冷,吩咐道:“去,把龙辇上的炉子搬过来。”

    随行太监答应一声,匆匆去了。

    少顷,火炉搬进来,此外,还有六个食盒。

    两个小太监架上锅,添上水,接着,将食盒中新鲜果蔬肉菜取出。

    朱祁镇笑道:“先生还没吃东西吧?”

    李青点头。

    “知道先生爱吃火锅,朕特意让御膳房准备了些带过来。”朱祁镇道,“数月不见,朕甚是想念,咱们边吃边聊。”

    “也好。”李青确实饿了,“多谢皇上关怀。”

    “先生不要这么见外嘛。”朱祁镇笑了笑,朝小太监道,“这里不需要伺候了,你们在外面候着就是。”

    “是,奴婢告退。”小黄门退了出去,还贴心地关上门。

    朱祁镇一边往锅里下菜,一边说:“先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回来,真是大大出乎朕的预料啊!”

    “局势如此,臣岂敢耽搁。”

    “没外人还是称我吧,这样显得亲切。”朱祁镇笑着说,“先生和他们可不一样。”

    该说不说,朱祁镇的态度,让李青很舒服。

    李青开门见山:“交趾方面皇上可以放心,朱高煦已经答应出手,为大明牵制暹罗、缅甸后方,让他们不敢大举进犯。”

    “他能行吗?”朱祁镇对这位二爷没什么印象,只知道他造过反,结果跟闹着玩儿似的,一点水花没溅起,就被父皇平了。

    甚至,连藩地都没出。

    除了衬托出他父皇英明神武外,也侧面证明了这位二爷相当辣鸡。

    朱祁镇不禁怀疑。

    李青却道:“这个皇上大可放心,他虽然憨直了些,但打仗没的说,他在交趾经营了这么久,也不是白给的;

    我观太宗实录,靖难之役他表现挺亮眼的,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这样么……”朱祁镇微微颔首,“他不会出工不出力吧?”

    憨憨没你们爷俩那么多心眼儿……李青道,“他直接拒绝,大明也不能如何,没必要撒这个谎,真帮忙假帮忙,用不多久大明就能看出来,他何须如此?”

    朱祁镇一想也对,没再继续猜忌。

    “先生这次居功甚伟,待局势平稳,朕……”

    “吃菜吧。”李青无情打断:大饼哪有火锅好吃?

    “呃…好。”

    …

    朱祁镇不怎么饿,全程都是李青在吃。

    御膳房的厨艺没得说,加上李青确实饿了,造的那叫一个香,搞得朱祁镇都食欲大开,多吃了不少。

    客堂,火锅汤汁翻滚,空气中弥漫着香气,暖烘烘的,惬意舒适。

    朱祁镇见他吃得开心,也没急着谈正事。

    直到小半时辰后,李青舒服地打了个长长的饱嗝儿,这才停下筷子。

    “皇上,如今局势如何?”李青擦了擦嘴,率先问。

    朱祁镇神色正经起来,“先生前脚刚走,朕后脚就让于谦准备军需,给黔国公送去,福.建动乱已经平息,商船也有六十艘能下水了,一开春就能和日本贸易往来。”

    “似乎比想象得还要轻松不少啊!”李青轻轻点头,“大军去增援了吗?”

    “嗯,英国公回来不久,朕就调兵十万开赴麓川,距今已有月余,想来他们已经到了。”朱祁镇说。

    李青轻松笑了,事情没做之前,他觉得拨乱反正不容易,但真做了,却发现没自己想的那么难。

    “难为英国公了。”李青抿了口酒,叹道,“他这一把年纪,还要南征北战,着实辛苦。”

    朱祁镇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这次挂帅的不是张辅。”

    “不是他?”李青诧异道,“除了他,还能有谁啊?”

    “王骥。”朱祁镇解释道,“本来朕也想让张辅去,但张辅身体抱恙,没精力再挂帅了,朕只好换人。”

    李青眉头紧皱:“可你有无想过,让文官带兵的后果?”

    “先生莫急。”

    “能不急吗?”李青沉声道,“我们之前的一系列举措,就是为了削弱文官集团力量,你可倒好,直接搞出个文官带兵,你这简直……胡来。”

    朱祁镇无奈道:“先生能不能听朕说完?”

    “唉…你说吧。”李青先前的喜悦荡然无存。

    “先生之前说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那你也不能让文官带兵啊!”李青道,“是,目前武将也不尽可信,但相比之下,让文官带兵弊端更大,别忘了,我们取消镇守大臣,就是为了防止文官影响军队。”

    朱祁镇苦笑,“先生你还让不让朕说话了?”

    李青悻悻地抿了口酒,“说吧说吧。”

    朱祁镇组织了下语言,说道:“目前的情况是,文臣武将大多数跟朕不合,主要就是海上贸易的原因,

    但王骥不同,他家在保定府,距京师很近,他不是南方人,也没经营海上贸易,所以麓川平乱对他无任何影响,这是其一;

    其二呢,他这次是向王振行贿,然后王振举荐给朕的;这说明王骥是个功利心极重的人,同时也从侧面证明他想打赢这一仗;

    其三,他不跟朕对着干,尽管有所图谋,但也算忠心。”

    李青叹了口气,“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这个口子一开,以后怎么办?”

    “这个朕也想过。”朱祁镇道,“待仗打完,朕决定给他个爵位,同时取消他兵部尚书的职位,让他弃文从武。”

    朱祁镇笑着说:“先生以为如何?”

    “一般般吧。”李青叹道,“这种事可一,不可再二再三,不然文武几乎不分家了,事情更难办。”

    朱祁镇笑容一僵,但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原本自以为高明的想法,被李青一言戳中破绽,朱祁镇备受打击,颓然道:“是朕思虑不周。”

    李青见他满脸失落,笑道:“不过,单从这次来说,皇上处理得还是挺好的,王骥有所求,且所求之事和皇上的政治主张高度一致,用他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少年人的自尊心最强,何况还是一国之君,不可矫枉过正。

    朱祁镇笑笑,轻抿着酒。

    李青又道:“那我也向皇上说说交趾方面的事吧。”

    “那里有什么事?”

    “对大明来说,不算是小事。”李青道,“皇上,我建议让朱高煦全面接管交趾,这对大明有利。”

    “不可。”朱祁镇果断拒绝,“虽然交趾几乎失去控制,但至少名义上还是大明的藩属国,岂可让其独立?”

    李青道,“皇上可否听我说完?”

    “那也……行吧,你说。”朱祁镇闷声道。

    李青分析道:“皇上你想,大明重新掌握交趾,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

    “那是太宗打下的,身为子孙岂可拱手相让?”朱祁镇反问。

    “问题是……。”李青道,“皇上你想,重设交趾宣慰司,还不是要派人担任宣慰司使,那里是西洋贸易的重要补给点,他们为了抵制皇上下西洋,完全有能力让那里乱起来,不要怀疑,这样的事他们做过,以后他们也还会做。”

    朱祁镇没怀疑,毕竟连大明内部他们都敢搞动乱,但……他有些不能接受。

    “照你这么说,交趾在自己手里,还不如让出去?”

    “我知道皇上难以接受,但这就是事实。”李青苦笑,“他们的行径,皇上你也看到了,即便你镇得住,后世子孙个个镇得住吗?”

    朱祁镇沉默少顷,皱眉道:“那朱高煦信得过?”

    “他虽被削了藩,但身体里流淌的终究是朱家的血。”李青道,“从这方面来说,他也不算外人,他如此,他的子孙亦如此。”

    “百余年,数百年以后呢?”

    “以后也没什么。”李青道,“一来,交趾不敢轻易公然反抗大明,二来,大明商船在交趾补给,对他们也有好处。”

    第66章

    大明幸甚,百姓幸甚

    朱祁镇还是难以接受,但又无从反驳。

    “朕再考虑考虑吧。”

    李青点头,没再继续劝。

    屋内的气温逐渐飙升,加之两人吃了火锅喝了酒,都有些热。

    朱祁镇走到窗边打开窗户,风雪飘进来,让他精神了些。

    “先生,麓川之战结束后,朕要大造舰船,广开贸易。”朱祁镇目光湛湛,“待有了钱,朕要整顿军队,让大明重新恢复昔日太祖、太宗时期的战力。”

    开疆拓土,是历代帝王的终极梦想。

    朱祁镇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李青不好打击他。

    因为,皇帝也追求名垂青史!

    “皇上雄才大略,定能在煌煌史册留下浓墨重彩。”李青难得拍了记马屁。

    朱祁镇笑的开心。

    ……

    朱祁镇走后,李青又躺回在床上,捧着一卷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眼下虽然动乱未平,但镇压叛乱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李青反而放松下来。

    剩下的,就要靠时间慢慢磨了。

    如此大的落差,群臣当然不能接受,肯定会想办法反抗,一一接招就是了。

    久而久之,等他们习惯了,也就接受了。

    李青不急,他有的是时间。

    他欣然感叹:按目前这个势头,估摸着再有个五六年,就能彻底恢复到朱瞻基时期了。

    到那时,自己又可以享受生活了。

    不过,为保不会重蹈覆辙,李青不打算离开朝堂,但可以过自己的小日子,不用再为国事操心了。

    朱祁镇不是庸才,只要稳住大局,李青相信他能干出一番事业出来。

    “到时候把师父,小朱都接过来,搭伙过日子才热闹。”李青憧憬着未来,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再醒来时,已经傍晚了。

    李青吃饱睡饱,开门来到院子里。

    天地茫茫,万物萧索,李青踩着厚厚的积雪,一个人地在雪中漫步,不禁想起当初第一次来北平时的情景。

    记得那时,还是奉朱元璋的旨意监视藩王。

    一晃,都已是数十年前的事情了。

    时间过得很慢,却也很快。

    李青不敢往深处想,逛了一圈儿来到木棚,“驴兄,这么冷的天儿,出来走走吧。”

    毛驴别过头,不搭理他。

    李青硬生生将它拽了出来,苦口婆心:“吃了睡,睡了吃那是猪,你是驴啊,你得勤快点;

    生产队的驴可不敢你这么歇。”

    毛驴:……

    最终,它还是服软了。

    主要是李青太能絮叨了,它扛不住。

    一人一驴出了门,也没远走,就在附近逛了一圈儿,李青抑郁的心情好转不少。

    回到家,

    不多时于谦就来了,还带着吃的喝的。

    俩人相识二十载有余,昔年的瘦高个儿,如今也发了福,称不上胖,却也不那么瘦了。

    “本来中午想过来,见外面都是锦衣卫,知道是皇上来了,就没过来打扰。”于谦给李青添了杯酒,问道,“朝局上的事,皇上都跟先生说了吧?”

    李青点头:“嗯,你也不用太在意,王骥算是个例,往后文武还是会秉承着互不干涉的理念。”

    于谦点点头,不再纠结此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