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58章

    小半时辰后。

    李景隆长长松了口气,如释重负。

    呢喃道:“不容易啊,总算是分完了。”

    神经一放松,提着的一口气也散了,李景隆的状态肉眼可见的下滑,脸色灰败愈发明显。

    李青的真气还在持续不断的输入,但几乎没用。

    这次李景隆能挺过来,靠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最后的生机,靠真气根本不行。

    “别费力气了。”李景隆喘着气,“歇会儿,歇…会儿吧。”

    “我不累。”李青轻声说。

    “我累了,好累……”李景隆喃喃,声音越来越低,几乎低不可闻,“好累啊!”

    李青悲恸,眼眶通红。

    “李…青。”

    “我在。”

    “我冷。”

    李青微颤,拥得紧了些。

    “李青,天…天怎么黑了呀?”

    “是啊,天黑了。”李青嗓音温和,“没关系,还会再亮的。”

    “喔。”

    许久,李景隆低不可闻的声音,再次响起。

    “兄弟。”

    “嗯。”

    “再见了……”

    李景隆眼眸缓缓闭合,脑袋歪向一旁,他走了。

    李青张着嘴,嘴唇颤动,就像脱离水的鱼儿一般无法呼吸,胸膛都要憋炸了。

    “父亲(爷爷、太爷爷)……!”

    李家子嗣全员大恸,嚎啕声立体环绕。

    …

    李青失魂落魄地出了屋子,身后李家子嗣的哭嚎声,就像是一根根刺,刺进他的心。

    他也想大声嚎啕,但生理上似乎已经免疫了,可不知为什么,心理是那么难受。

    院里。

    朱允炆抹着眼泪,张邋遢也唏嘘不已。

    两人见他出来,起身走上前,朱允炆想说些什么,但他自己都伤心的紧,没办法安慰李青。

    张邋遢拍拍李青的肩,“走吧,我们回家。”

    “哎,回家。”李青木然点头。

    ~

    次日,李青、朱允炆来曹国公府吊唁,送上挽联。

    经过一夜休息,他不再那么悲伤,但依旧心情沉闷、压抑。

    尤其是听着李家子嗣的哭丧声,他有种想逃离的冲动。

    李家在金陵的影响力极大,名人名流都来了,灵堂挤得满满当当。

    李青憋闷的透不过来气,他没有待太久,应有的礼节走了一遍,便回府去了。

    接下来的几日,李青浑浑噩噩。

    七日后,李景隆下葬。

    葬礼规则不算高,遵李景隆的遗嘱,一切从简,李青一路相送,亲眼看着好兄弟下葬,又为其上了三杯酒,然后行尸走肉般离开。

    接着,李青又去了蓝玉墓。

    自说自话了大半天,他自己都不知在说些什么。

    然后,栖霞山……

    回来后,李青没有再出门,一直在家里躺尸。

    睡醒就吃,吃完继续睡,咸鱼了五六日,眼瞅着要出正月了,李青才从颓废中摆脱出来。

    织造局,沈家,各走了一遭,最后去了曹国公府,以防兄弟刚走,他的子嗣就因分家产闹起来。

    李家子嗣都很忙,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很忙,之前忙着办老祖的丧事,现在忙着分割遗产。

    曹国公的基本盘由李家嫡长子继承,其他几支要么继承生意,要么继承钱财。

    家主换人了,其他几支开始陆续搬家。

    幸赖,遗产分割还算顺利,亲族之间没有闹红脸。

    小李宏的父母是庶子中的庶子,并未分到实质性的产业,只分得一大笔钱财。

    这对儿小两口没什么能力,也不善经商,于是便花大价钱在李青家对门买了座宅院,将心思用在了经营两家关系上面。

    经常来府上走动,有时还会让儿子在府上留宿。

    李青知道他们的用心,却并不在乎,他既然认了干儿子,以后自然是要把家产交给小家伙儿。

    这偌大的家业,总要有人打理,也算是为兄弟的子嗣尽一份力。

    李青的家底儿本就殷实,加上这些年朱允炆的打理,李景隆的帮衬,总资产已过百万两。

    且都是不动产的那种优质资产,基本没有什么风险。

    起初小家伙儿怯生,但没过几日就和他玩儿熟了,小孩子很讨喜,身上奶香奶香的,无形治愈着李青。

    一不留神儿,都二月中旬了。

    朱祁镇恼了,直接派人六百里加急,催他回去。

    李青还没待够,却也不好明面上抗旨。

    这次他休息得够久了,又超出了假期,不能太过分了。

    再说了,《永乐大典》还等着他呢。

    无奈,李青只好向师父、朱允炆提出辞行,同时,装了满满一马车盗版《永乐大典》,准备干票大的。

    对朱祁镇黑心老板,李青没有半分歉疚感。

    你扣我俸禄,我偷你大典,互相伤害吧!

    ~

    “干爹,你要走啊?”小家伙儿很不舍,这些日子的相处,他和李青已经有了感情。

    小孩子都是感性的,做事也不考虑后果,“我要跟你一起。”

    “呃…以后干爹常来看你。”李青安慰,一边连给李父打眼色。

    不料,李父却说:“既然宏儿想跟李兄一起,李兄不妨带他一起回京吧,等他想回来了,再送回来就是了。”

    “……”李青无奈道,“小孩子想起什么都是一阵儿,兴许半路他就想回来了。”

    李父蹲下身子问儿子,“宏儿,你想不想跟你干爹去京师住?”

    “想。”

    “半路可不许回来哦。”李父说,“至少要住到夏天,你想好了吗?”

    “想好了。”小家伙儿伸出短小的指头,“拉钩。”

    “跟你干爹拉钩。”李父说。

    “干爹,拉钩。”

    李青很无语。

    朱允炆却劝道:“师兄,带上又没什么,等他想回来,再送回来就是。”

    说着,地上一个包裹。

    “东西都在里面呢,不会有事。”

    李青知道是免死铁券,便也没再推诿。

    “走吧,小家伙儿。”

    “好耶。”小家伙儿开心的飞起。

    …

    第100章

    还债

    长江港口。

    李青到时,沈鑫已经在等着了。

    见他这一行人过来,沈鑫立即上前,含笑道:“大人,一百万两银子已就绪,您点点。”

    “不用了,沈老板的信用本官是信得过的。”李青摆了摆手,道:“欠的赋税,以及余下的欠款,希望沈老板在年底前结清。”

    “那是自然。”沈鑫连忙保证,“最迟今年腊月,保证送至京师。”

    讨好朝廷,才能换来朝廷的支持,有了朝廷支持,他才能进一步壮大,这个道理,已经尝到甜头的沈鑫理解深刻。

    李青挥一挥手,“将银子搬到船上,随后出发!”

    “是。”

    随行锦衣卫立即甩开膀子,往船上搬银子。

    ~

    走水路不但速度快,且十分安逸。

    一路上,见什么都好奇的小家伙儿,活泼得不行,逮着李青问东问西。

    见小家伙儿一点也不晕船,李青大感放松,一一解答小家伙的问题。

    天上飞的是什么,水里游的是什么……一路欢乐多。

    十余日后,抵达京师。

    马上都三月了,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京师一点也不冷,完美错开了严寒。

    “干爹,家在哪儿啊?”

    “不远,快到了。”李青摸着小家伙儿的脑袋,“马上干爹要先进宫一趟,你跟这位小公公玩一会儿好不好?”

    “好吧!”小家伙儿怏怏点头,“那干爹你可得快点儿回来。”

    “嗯,好。”李青点点头,朝一旁小太监道:“劳烦公公了。”

    小太监连忙摆手,“李大人客气,举手之劳。”

    王振发过话,对李青要礼遇,只能交好,不得交恶。

    主要是上次李青反杀事件,让王振着实出了口恶气,加上李青和他一样,都不受群臣待见,他自然亲近李青。

    ~

    乾清宫。

    李青将银子直接带了进来。

    到底是入户部的账,还是入内帑,让朱祁镇自己做主。

    看着闪闪发光的雪花银,朱祁镇高兴的合不拢嘴,但很快,他就止住了上扬的嘴角,皱眉道:

    “怎么就这么点儿?”

    “沈鑫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钱,不过他已做了保证,今年腊月前,连赋税带余款,全部结清。”李青解释了下。

    朱祁镇不悦道:“他那么大的产业,竟然连账都还不起,朕才不信呢;

    就算真还不起,他不会卖些资产吗?”

    “那样的话,他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李青说,“现在金陵的海上贸易,都垄断在他手里,前期开销确实极大。”

    朱祁镇眉头紧皱,不过想到后续大量白银,眉头逐渐舒展开来。

    “生意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最好。”朱祁镇道,“最迟明年春,商船数量就能过百艘,下西洋是该提上日程了。”

    顿了顿,“这一点,群臣已经有所预料,先生以为他们会如何应对?”

    “这个我也说不好。”李青道,“不过,不管他们使什么招数,都无法阻挡朝廷下西洋。”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朱祁镇自得道,“最多不过是再平一次乱罢了,他们还能翻起什么浪花?”

    李青点点头:“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下西洋本身,而是商品,现在不比永乐朝,那时候西洋贸易全由朝廷垄断,如今则不然;

    由于海上通商下放民间,以及前些年的贸易停滞,现有的生产力跟不上,必须要着重培养产链,做到自给自足。”

    “又要花钱啊!”朱祁镇叹了口气,满脸心疼。

    李青无语:“做生意哪有不投资的啊?”

    朱祁镇拿着一块银元宝,左手倒右手,“先生的意思是,再建织造局?”

    “不错,就建在…天.津港吧。”李青道,“天.津港距离京师很近,从那里出海口贸易,皇上也能对海上贸易有直观认识。”

    朱祁镇微微点头,沉吟道:“后面可能还要平乱,不能花太多钱,先紧着丝绸来,其他的暂且放放。”

    “皇上英明。”李青道,“我的建议是,在辽东地区颁发种桑政策,那里地广人稀,不用担心粮食问题,种桑能提高收入,在那里很好推行。”

    朱祁镇颔首,“成,这个朕来办,织造局的事你来办。”

    李青翻了个白眼儿,“皇上,没你这么使唤人的吧?”

    “先生,不是朕说你,你还不够舒服吗?”朱祁镇一副掏心窝子模样,“你看看,谁能跟你似的,一年上朝的时间,都不足两个月?

    谁能跟你似的,一请假,就是俩月?

    朕这回可是没扣你俸禄啊!”

    那我还得谢谢你呗?李青吐槽,“是,我是不常上朝,但我干的活少了吗?”

    朱祁镇脸上一热,讪讪道:“都是为了大明,就别说什么谁干的多,谁干的少这种话了。”

    你是懂不要脸的……李青说道:“俗话说,多劳多得,皇上你是不是得……?”

    咋还要钱呢?朱祁镇心中不爽:朕这么器重你,你怎么就知道要钱?

    少废话,给不给吧?李青比他还不爽:我都跟太祖明要过,你搁这儿扯什么犊子呢?

    君臣二人,对峙良久,朱祁镇突然一笑:

    “先生劳苦功高,朕又岂是一毛不拔之人?”

    说着,打开一口箱子。

    李青眸光一亮:这抠门的朱祁镇,总算是大方一回。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