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60章

    其实小胖印的真不多,他在位时间很短,和其他几个皇帝相比,也就九牛一毛。

    但朱元璋、朱棣这两父子,印的可真不少,尤其是朱元璋。

    在‘五个橘子’的理论没问世前,他可是撒欢印。

    虽说那时候国力正在上升期,并未造成通货膨胀,但该说不说,大明宝钞购买力下降厉害,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朱棣也没少印,仅是李青有印象的大规模印钞,就有数千万贯。

    诚然,当初海上贸易赚了大把银子,但下西洋一次的周期太长了。

    虽然每次都带来了巨大收益,但架不住朱棣太能花。

    南征交趾、五伐漠北、通顺河、建新都、编撰永乐大典。

    这些花销之大,单靠海上贸易根本填不满,无奈,他只能印钞。

    不过,朱棣虽然是历史上花钱最多的皇帝,但他的钱没有花在自己享乐上,都是为了大明建设。

    李青斜睨了朱祁镇一眼,撇嘴鄙视。

    这就好比,老祖宗建了个房子,后世子孙住的心安理得,却对上门讨要欠下工钱的工匠,不予理会。

    “皇上,这个账你不能不认!”

    第102章

    苦一苦皇上

    李青吃准了朱祁镇。

    朱祁镇气结,但还真不敢反驳,那是他祖宗啊,要是祖宗都不认了,他这个皇帝也不要当了。

    “朕哪有那么多钱啊?”朱祁镇哼道,“朕先将先帝时期印的钞兑换了,太祖他们的容后再议。”

    “万万不可!”于谦忙开口道:“皇上既然做了,就要践行到底,不然置太祖、太宗、仁宗于何地?”

    朱祁镇吼道:“花吧,都花了吧!

    一个子儿也别留,这日子没法过了,不过了!!!”

    “……皇上你别这样。”于谦讪讪说。

    朱祁镇气道:“要花多少钱你知道吗?

    知道吗?那可是数朝印的宝钞啊!

    其中有多少数额,你们知道吗?”

    他真的要破防了,本以为只是处理正统年间的宝钞,谁料李青这么莽,直接要全部兑换。

    “皇上,这件事你做了,后世之君便可高枕无忧,你若不做,后世之君更难做。”李青认真道,“皇上你也不想千秋万世之后,留给子孙一个烂摊子吧?”

    “没钱啊!朕没钱啊!!”朱祁镇吼道。

    李青抹了把脸上的唾沫星子,说道:“一时间肯定拿不出来那么多,但我们可以分批次啊,一年不成就两年,两年不成,就五年,五年……”

    “合着朕要还一辈子是吧?”朱祁镇气急败坏。

    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他才印几个钱儿啊?凭什么要他一个人还啊!

    李青试图讲道理,但朱祁镇听不进去,他觉得自己遭到了不公平待遇。

    无奈,李青只好道:“皇上你不能只着眼于现在,更不能只注重正统一朝的得失,就拿太宗来说吧;

    太宗一朝,别说存钱了,国库几乎比脸还干净,很多时候赋税没到京,太宗都花了出去,甚至今年花明年的钱,

    可大明的国力,却是蒸蒸日上啊!”

    李青认真道:“就那通运河来说,疏通运河后,漕运明显增加,运输成本的降低,无形中带动了多少行业发展?

    不仅让大明更加繁荣,也增加了税收。”

    顿了顿,继续道:“还有北伐,是,花了不少钱,但也为大明带来的和平啊,这些年无论是鞑靼,还是瓦剌,可有敢侵扰大明?

    这在无形中省了多少军费?”

    朱祁镇脸色稍稍缓和,悻悻道:“太宗的功绩,自是没的说,但……”

    “皇上你先听我说。”李青拍马屁道,“皇上英明神武,不弱太宗多少,可你英明,能保证儿孙都英明吗?

    这件事你做无事,可放在后世之君身上……未必尽善尽美。”

    “苦一苦皇上你,造福大明千秋万世,这买卖多划算?”李青站着说话不腰疼,反正苦得不是他。

    “皇上,百姓会念着你的好啊。”于谦捧哏,“皇上仁政爱民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千秋万世之后,百姓仍会记得皇上的好……”

    到底是科举出身,于谦捧哏很押韵。

    终于,朱祁镇还是妥协了。

    “内帑的钱不能动,后面说不得要有乱子。”朱祁镇不情愿道,“用钱找户部去。”

    “那皇上你得批个条子。”李青说。

    朱祁镇冷着脸点头:“昂,这就给你写。”

    提笔写完,甩给李青,“还有事儿吗?”

    “臣告退。”

    ~

    乾清宫,朱祁镇兀自生气。

    小院,李青、于谦,把酒言欢,笑声朗朗。

    …

    三日后,李青总算是设计好了铜钱样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突出了一点包边,同时,周边多了十二条竖纹。

    看似细微,却将工艺提升了几个档次。

    户部。

    李青将条子甩在桌上,“王尚书,皇上允了的,从日本弄来的那些铜我全要了,另,再批我一百万两银子。”

    “铜好说,但银子……”王佐赔笑道,“户部没钱啊,要不本官跟皇上说说,再印些宝钞?”

    李青果断拒绝,铸铜钱就是为了平衡宝钞,再印宝钞的话,那铸铜钱的意义何在?

    “就要银子。”

    “听说,李都给事中这次从金陵回来,带了一百万两银子呢。”王佐揣着明白装糊涂,“等钱入户部,本官立即批给你。”

    李青淡淡道:“银子入不了户部了,进了内帑。”

    “这样啊!”王佐恍然,“那李都给事中何不找皇上批?”

    “王尚书有无听过一句话?”

    “什么话?”

    李青嗤笑一声,揶揄道:“何不食肉糜?”

    娘的,小皇帝要肯批钱,我来你这干嘛?

    王佐脸一红,讪讪道:“李都给事中,你是知道的,户部穷……”

    “你就说给不给吧?”李青脸色沉了下来,欺身上前,强大的压迫感让王佐步步后退,“我再问你一次,给还是不给?”

    王佐脸都白了,李青给他一种‘敢说不给,立马就剁了你’的感觉。

    想起当初那一夜,王佐不禁头皮发麻。

    李青的胆大包天,狂妄无边,让他记忆深刻,恐惧到了骨子里。

    不只是他,那晚过后,李青成了他们一群人的梦魇,做梦都是被李青剁了的场景。

    “给,我给。”王佐心惊肉跳,尝试着唤醒李青的斯文,“那什么,有话好说,咱们都是文官。”

    李青收回迫人的气势,道:“那就有劳王尚书了。”

    “不劳烦,不劳烦。”王佐长长舒了口气,挤出一个笑容,“李都给事中随本官来。”

    ……

    接下来的时间,李青带着小家伙儿入住宝源局,监督铜钱铸造。

    但由于工艺的提高,迟迟未有进展,铸出的铜钱大多都不达标,只能一遍遍地改善模具。

    一连忙活了半个多月,总算是有了进展。

    李青总算是有了些空闲,带着小家伙儿出来放松。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小家伙儿对他愈发亲切,不过终是年龄小,离家这么久,他开始思念家乡来了。

    “干爹。”

    “嗯?”

    “孩儿想回去了。”小家伙儿怯怯的说。

    李青笑道:“想回去又没什么,干嘛如此啊?”

    “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孩儿食言了。”他瘪着嘴说,“这样不好。”

    “没关系,干爹送你回去。”李青宠溺地刮了下他的鼻尖儿,“不要紧的。”

    听他这么说,小家伙儿明显松了口气,开心问道:“干爹什么时候回金陵长住啊?”

    “这个……”李青想了想,“起码要到过年了,到时候给你包一个大红包。”

    “嗯,好。”小李宏伸出短小的指头,“拉钩。”

    “拉钩。”

    …

    “什么?又请假?”朱祁镇破防,“先生,咱就是说,你是不是不想干了?”

    “想啊!”李青说,“可那么个小孩儿,我不送他回去,实在不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的?”朱祁镇道,“朕让锦衣卫送他回去也就是了,至于你亲自送吗?”

    李青摇头:“你没有儿子,你不会明白的。”

    说完,他自己都愣了。

    这话……是不是有些伤人?

    果然,朱祁镇从错愕,到暴怒,顷刻间脸都气红了。

    “放肆,放肆,李青你放肆……!”

    李青连忙赔笑道:“皇上,臣懂医术,可以帮你瞧瞧。”

    “滚啊!朕没病!!”朱祁镇咆哮。

    “臣可以帮皇后看看。”李青又说,“太医看了那么久,都没瞧出个所以然来,说不定臣能行呢?”

    “就你?”

    “试试总没什么损失。”李青笑道,“万一呢?”

    朱祁镇狐疑道:“你该不是为了请假,诓骗朕的吧?”

    “皇上怎可如此想?”李青一脸受伤。

    朱祁镇哼道:“朕这样想,是你的人品不行,到时候来个无能为力,朕也不能拿你如何。”

    “你可以扣我俸禄。”李青说。

    “你那点儿俸禄,朕不在乎。”

    “那就不扣了。”李青乐得如此,“那我走了。”

    “扣两年,另,朕只给你十天时间。”朱祁镇说,“这是最后的让步,愿不愿意随你。”

    “……行。”李青答应。

    见状,朱祁镇迟疑道:“先生真会医术?”

    李青对俸禄的执着他的知道的,两年俸禄都敢押上,让他燃起几分希望。

    普通百姓都为传宗接代发愁,何况他一个皇帝呢。

    他做梦都想有儿子。

    第103章

    病因

    十日,从京师到金陵,再回来,根本不可能。

    但李青没有讨价还价,先出去再说,这次尽量赶着点也就是了。

    ~

    李青在马车上铺上柔软褥子,又准备了些瓜果点心,“宏儿,接下来咱们要日夜赶路了,会很辛苦。”

    “孩儿不怕苦。”他拍着小胸脯说,“干爹要是累了,我来驾马。”

    在他的观念里,驾驭马车只需挥一挥鞭子,一点都不难。

    李青笑笑:“坐好,我们出发。”

    “嗯,好。”

    …

    李青换马不歇,日夜不辍,几乎都没怎么停过,饶是如此,也用了十日时间才赶到金陵。

    李青将小家伙儿交给他亲生父母,拜见了下师父,便要回京。

    张邋遢却道:“我跟你一起去。”

    “啊?”李青颇感诧异,“师父你去那儿干嘛?”

    “偷《永乐大典》啊!”张邋遢嘿嘿笑道,“那么有趣的事,我怎么能错过呢。”

    李青欣然笑道:“那就更好了,有师父在,效率肯定更高。”

    “那还用说。”张邋遢搓着手,已经开始期待了,“我们再带些赝品吧。”

    “弟子时间紧迫,后面再说吧。”李青道,“我要尽快赶回京师。”

    朱允炆皱眉道:“怎么这么急,是朝里出了什么事儿吗?”

    “不是,是小皇帝就批了我十天假,逾期太久会扣钱。”

    “太过分了!”朱允炆替李青鸣不平,问道,“他扣多少?”

    “两年俸禄。”

    “两年……”朱允炆算了算,好笑道:“这也没多少钱啊,咱家又不缺这点儿。”

    李青摇头:“不一样的,无偿打工我浑身没劲儿。”

    “……”

    张邋遢道:“要是这样的话,你先回去吧,我带着赝品慢悠悠的赶去。”

    “也好。”李青嘱咐道,“师父你带些钱,现在几乎对路引没要求了,不过,真要上纲上线,没路引还真不行,你不是朝廷官员,得拿钱疏通。”

    “这我知道。”张邋遢点点头,“你先回去吧,我随后就到。”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