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70章

    “吏、户、礼、兵、刑、工、都察院、大理寺,皆有不法事迹传出。”马顺瓮声道,“臣正在大力严查,臣方才所奏之事,皆有佐证。”

    “嘭——!”朱祁镇一拍纸镇,震怒至极,“好胆!”

    马顺拱手道:“臣恳请皇上,让臣将涉案人员带走,以便配合调查。”

    “准奏!”朱祁镇冷声道,“从快,从严,三日之内朕要看到结果。”

    “是!”

    “皇上,臣冤枉啊!”

    ‘扑通通……!’涉案人员尽皆下跪,有些事不查还好,可一旦上纲上线,杀头都是轻的,毕竟按照大明律,六十两银子就要剥皮实草。

    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出班,“皇上,锦衣卫惯会屈打成招,不排除他们为了政绩,使用酷刑。”

    “臣附议。”户部尚书王佐出班,“以臣之见,还是让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会同审理,这样才能保障公平公正。”

    接着,现任刑部尚书金濂出班,奏请道:“臣附议,另,臣建议将这案子跟王振放在一起,一同办理。”

    威胁意味,不言而喻。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附议之言,不绝于耳。

    朱祁镇眉头紧皱,他发现,事情闹得有些大了。

    甚至,开始朝着不可控方向发展……

    第117章

    心理博弈

    群臣呼呼啦啦跪了一地,矛头直指幕后主使王振。

    却在这时,王振转过身,拱手道:“皇上,奴婢愿意配合调查。”

    这一幕,再次超出群臣预料,甚至朱祁镇都有些震惊。

    今儿这是怎么了?

    他有些慌,眼下这情况明摆着不对劲儿,但他又不知道为何如此。

    人对未知总是恐惧的,因为它充满不确定性。

    朱祁镇难以衡量出这么发展下去,是好是坏,所以他很犹豫。

    这时,李青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本奏。”

    见李青站出来,朱祁镇稍稍心安了些,“准奏!”

    直到这时,众大佬发现今儿李青也上了朝。

    “臣以为,既然锦衣指挥使所奏之事皆有佐证,应当彻查才是。”李青悄悄给朱祁镇递了个放心的眼神,道,“至于王公公,他都愿意配合了,皇上何不成全?”

    朱祁镇看到李青满含深意的眼神,总算明白了这是出自李青手笔。

    他一下子就放松了,同时,也有些恼怒。

    朕才刚放权,你就不经请示先斩后奏,且还闹得这么大,你眼里还有朕吗?

    活该你升不了官!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淡淡道:“诸卿以为如何?”

    “臣附议。”

    众人拱手附和,不管如何,先把碍眼的王振弄下去再说,至于以后……刑部也是有刑具的,就比谁快了。

    这时,刚安静没一会儿的马顺再次开口了。

    “皇上,臣还有本奏。”

    朱祁镇还在对李青耿耿于怀,心情很不好,“刚干嘛去了?”

    “皇上恕罪。”马顺嗫嚅道,“其实臣这边也收到了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高官,触犯律法的消息,但缺乏佐证,不敢上报。”

    “现在就敢上报了?”

    “回皇上。”马顺讪讪道,“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没有确凿犯罪的情况下,三法司都可以羁押会审,我想,我们锦衣卫也可以。”

    顿了顿,补充道:“六部之中,不乏有尚书、侍郎,牵扯其中,都察院、大理寺也牵连在内。”

    这一下,群臣脸色再次狂变。

    他们终于意识到,王振这是和他们拼命了。

    直到这时,朱祁镇才彻底醒悟,这其中的道道儿。

    不过,他还是不明白李青的终极目的。

    朱祁镇看向李青,李青却不言语,气得他暗暗咬牙:你看朕扣不扣你俸禄就完了。

    王振是彻底豁出去了,反正有皇帝兜底儿,他没什么可怕的,跟着皇上做事,总不会丢命吧?

    “皇上,以奴婢之见,干脆都抓了一起审,一经查实,杀头的杀头,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夷族旳夷族,绝不能姑息。”

    他越说越上头,把自己感动的眼泪直流,“为了大明吏治清明,奴婢便是冤死狱中,又何惧哉?

    还请皇上,早下决断!”

    朱祁镇却一点也不感动,甚至想骂娘。

    这一次,他怂了。

    涉及到的人太多,涉事官员的级别太高,且还是集中爆发,真要全部严查严办,朝局立时就会大乱。

    但他又不好拒绝,让群臣看到他的软弱,日后更会变本加厉。

    他娘的,就不能一个一个来吗……朱祁镇心中大骂,他被架起来了。

    王振见朱祁镇面露异色,还道是把小皇帝深深打动了,于是更加卖劲儿。

    “来人,快来人呐。”王振大声嚷嚷着,“快把咱家锁上。”

    他已然入戏太深,“陈都御史,金尚书,一会儿下了朝,你们可别忘了去审咱家啊!”

    陈镒、金濂脸色难看至极。

    不止是他们,六部高官脸色都不好看,眼下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了,执意弄王振,他们自己也得搭进去。

    跟一个太监同归于尽,他们是万万不肯的。

    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王振同归于尽的决心他们已经看到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们没有丝毫怀疑,王振就是奔着大家一起玩完去的。

    庆幸的是,他们还有机会。

    皇帝还未开口。

    群臣只能寄期望于,朱祁镇不敢这么莽撞。

    只要朱祁镇退一步,那王振的努力便会付之东流,且还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一下,所有压力都集中在了朱祁镇身上。

    这可把他难为坏了。

    退缩,不仅王振必死,且以后在和群臣的心理博弈中,再无优势可言。

    不退,绝大数官员都拿办,朝局立时就会大乱。

    这一刻,朱祁镇心如油煎,他再次看向李青。

    这是李青设的局,他相信李青会兜底。

    但很遗憾,李青压根不看他。

    朱祁镇快绝望了,他不明白李青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而王振则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了,“怎么还没人来抓咱家啊!马指挥使,来,你来羁押咱家,然后扭送三法司。”

    说着,转过头,“皇上,奴婢去了。”

    朱祁镇简直快疯了:他娘的,不带这么玩的啊!

    群臣也心惊肉跳,眼睛紧紧盯着朱祁镇,他们比朱祁镇还要煎熬,毕竟,朱祁镇最多是面临朝局紊乱,而他们则会失去一切,包括生命,甚至家族都要覆灭。

    这一场心理博弈战,双方的神经崩紧到了极点。

    于谦额头冒汗,这一次的局势之危急,是他入朝为官以来,最惊心动魄的一次,一个不慎,便会从根本上造成大动荡。

    李青依旧不言语,王振的决心群臣已经看到了,但皇帝的决心群臣还未看到。

    唯有彻底击垮他们的心理防线,让他们相信,朱祁镇真的会不计代价地对他们动刀,才能顺利实施重下西洋之国策。

    庙堂上都是人精,提前告诉朱祁镇,很难保证能瞒过所有人。

    眼下朱祁镇脸上的纠结、挣扎、痛苦、犹豫……种种复杂情绪,要是提前得知,他根本演不出来这么逼真的效果。

    朱祁镇不是演的。

    所以群臣是真的慌。

    但他们在赌,赌朱祁镇不会像王振一般,彻底豁出去。

    李青也在赌,赌性格要强,逆反心理浓郁的朱祁镇不会屈服。

    幸赖,他赌赢了。

    ‘嘭——!’朱祁镇猛地一巴掌在御案,剧烈的疼痛,以及心理上的煎熬,让他脸上染上一抹潮红。

    朱祁镇近乎疯狂的低吼:“涉及任何人,任何事,都彻查到底,绝不姑息,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群臣的脸色煞白,精气神仿佛一下子抽干了。

    他们和皇帝博弈的筹码,便是能稳定朝局,好好做事。

    皇帝听话,我好好干,皇帝不听话,我让你糟心。

    但实际上,皇帝要杀人,他们是无力反抗的。

    而现在,小皇帝明显不顾后果了,就是要弄死他们。

    求饶?

    意味着心虚,等同于不打自招。

    死扛?

    意味着下大狱,等同于必死无疑。

    他们赌输了,输的一塌糊涂。

    王振不打算活了,小皇帝不打算过了,群臣是真的恐惧了。

    他们后悔,但为时已晚,他们想弥补,又不知该从何下手。

    当此时也,李青终于开口了。

    “皇上,臣有本奏。”

    你娘的,刚才不奏,朕他娘都跳崖了,再勒马还有什么意义?

    朱祁镇不搭理他,选择一刚到底:“来人……”

    “皇上,十万火急之事,容不得片刻耽误。”李青强势打断朱祁镇,未经允许,直接上奏:“工部造了那么多船,只和日本贸易往来,根本用不了;

    以臣之见,多出来的宝船,不如用来和西洋人做贸易,以便物尽其用。”

    李青语速极快,“织造局所产丝绸,日本不能完全消化,晚下西洋一日,对朝廷都是莫大的损失啊!”

    朱祁镇一怔,群臣也是一呆。

    但很快,群臣便眼睛发亮:弥补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而朱祁镇,也总算明白了李青的真正目的。

    第118章

    皇帝不急太监急!

    “启禀皇上,臣以为李都给事中所言,甚有道理。”陈镒率先发表看法。

    都察院牵扯在内的人最多,十三道监察御史超过一半都被牵连,真要彻查下去,都察院就废了。

    再者,重下西洋这项国策,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推行只是早晚的事。

    他们有很强的排斥心理,但已有心理准备,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至少,跟仕途、身家性命相比,这个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少些利益就少些吧。

    “臣附议。”王佐紧随其后。

    接着,工部、刑部……先后促请。

    朱祁镇歪嘴一笑:终于,优势来到了他这一边。

    “这件事容后再议。”朱祁镇开始拿腔作势,恨恨道:“朕早就觉得,这官场的不良风气是时候整顿一下了,竟然有这么多官员有不法的嫌疑,实在过分。”

    朱祁镇刚才有多煎熬,现在就有多愉悦。

    李青暗暗撇嘴:差不多得了,嘴都歪到耳朵后了,当群臣傻子不成。

    于谦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如今这局面已是想都不敢想,他唯恐再生变故,连忙奏请:

    “皇上,那些只是嫌疑,具体如何还有待商榷,但重下西洋之国策,却是刻不容缓。”

    有人唱白脸,就得有人唱红脸,这样才能把戏唱下去。

    群臣知道,小皇帝这是在讨价还价,但无可奈何。

    谁让他们赌输了呢?

    “臣附议于尚书之言。”

    “皇上,重下西洋容不得耽搁,船厂、市舶司、税吏……正是用人之际,还请皇上以大局为重。”

    “皇上,之前江浙福倭寇闹事,麓川、缅甸、暹罗等地闹动乱,都是海上贸易满足不了需求,这才让他们生出不轨之心;

    重下西洋不仅能给朝廷带来财富,还能缓解邻国对大明的骚扰,可谓是两全其美啊!”

    “臣附议,市通寇转为商,市闭商转为寇;重下西洋迫在眉睫了啊皇上。”

    ……

    一群人七嘴八舌,直把重下西洋的紧迫,抬到了晚一天执行,就会国将不国的程度。

    朝廷大搞海上贸易对他们影响很大,这也是他们最痛恨的事,可现在他们却不得不这么做,内心苦闷可想而知。

    朱祁镇就像一个刚过门的小媳妇儿,扭扭捏捏,欲拒还迎。

    最终,在群臣‘皇上若不答应,臣就跪死在奉天殿’的逼迫下,勉为其难答应下来。

    弄得跟他吃了大亏似的。

    ~

    散朝后。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