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冰镇冷饮、瓜果蜜饯,李青呲溜一口,满脸享受:“还是家里好啊!”(宋朝就有冷饮了。)
冰桶冒着丝丝寒气,吹在身上格外舒爽,尽管真气已让他寒暑不侵,但李青还是喜欢这种夏日炎炎,却冰冰凉凉的感觉。
“师兄这次回来是小住吧?”朱允炆问。
“嗯,皇帝都换了,如今朝局已然是逐利场,我不能久留。”李青悠然叹了口气,自嘲笑道,“万事总难顺遂嘛。”
“已经够顺遂了。”张邋遢哼哼道,“大明立国已有八十余年,其他王朝到了这时候,几乎都在走下坡路了,大明依旧繁荣,还不够好吗?”
“呃……”李青讪讪道,“人总是不知足,好了还想好。”
张邋遢点头:“正是因为人都是好了还想好,所以王朝才会有周期寿命这一说。”
“青子啊,没几个人像你这样,更多的人都是自己好了还想好。”张邋遢拍了拍他的肩,“你又能扛多久,现在你扛得动,随着时间推移,你总有一天扛不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今的朱允炆也深有同感。
“师父说的是啊,那些个富绅、官绅、官员,都是好了还想好,但财富终究是有数的……唉!”朱允炆颇感无力。
他虽不是皇帝了,但他依然希望大明千秋万世的传承下去,昌盛下去。
但随着脱离出来,他看的更远,也更透彻了,知道这几乎是没可能的事儿。
尽管有李青,但依然不能。
李青笑道:“上层扛不动,就在下层扛,其实都是一样的,即便真有那天,不过是推倒重来而已。”
顿了顿,“我不敢保证大明一直延续下去,但我可以保证,即便重来,依然是大明,就像……汉!”
李青在庙堂这么久,他对政治的理解,再无人能出其右。
说实话,他并不是很慌。
他有时间可以谋划,也自信可以谋划。
大势不可违,但可以建立无数小势,从而影响大势走向。
张邋遢笑道:“这方面为师也不太懂,你看着来就成,为师的意思是,尽人事,听天命,莫把生活过得太苦。”
“嗯,我都是大人了。”李青笑道,“师父你别总把我当小孩子。”
张邋遢撇了撇嘴,没再搭理他。
倒是朱允炆,他和李青一年没见了,话匣子打开,说个不停。
师徒三人,纳凉闲聊,惬意无比。
申时,李青起身道:“我出去办点儿事,师弟你陪着师父。”
“嗯,好。”朱允炆笑着起身,“我送师兄。”
“嗨~咱们用不着这么客气。”李青好笑地摆摆手,朝小老头道,“师父,我出门一趟。”
“去吧去吧。”张邋遢哼哼道。
朱允炆目送李青走远,顺手拿起拐杖,“师父您先歇着,我去吩咐人准备丰盛酒菜。”
张邋遢诧异道:“你不是讨厌那孙子吗?”
“才不是为他呢。”朱允炆撇了撇嘴,“我是为师兄,师兄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晚上咱们师徒好好喝一杯。”
“用不着,”张邋遢叹道,“他晚上不回来。”
“怎么会?”朱允炆不信,“这都到家了,师兄还能在外面睡不成?”
张邋遢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只指了指不再毒辣的太阳。
朱允炆顺眼望去,怔了怔,也沉默下来。
……
栖霞山。
李青挎着篮子登上山时,太阳已经变为了橘黄色。
许久没来了,这里生满了草。
时间还早,李青撸起袖子,开始清理杂草,他做的很认真,清理完后又在周边采了好多漂亮的花,插在坟头上。
想来,她们会很喜欢。
橘黄色的夕阳,已经成为了橘红色,它更柔和了,也更美好了。
李青蹲下身子,从篮子中取出贡品、香烛、纸钱,轻声道:“丫头,好久没来看你们了。”
燃上香烛,李青烧着纸钱,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时日先生比较忙,京中又发生了很多事……”
李青讲述着所见所闻,包括遇见穆卓儿的事儿,一直讲到夜幕来临。
夜风习习,山上的空气清新中带着清凉,吹在身上很舒服,也很温柔。
李青讲完这些,又讲起了故事。
他的话很多,跟个话痨似的,这一夜的话,比平常一个月的话都多。
他不觉得烦,想来丫头们也不讨厌。
说说笑笑,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后半夜。
夜风更柔,宛若涓涓细流,洗涤着他迟暮的心灵,又像红袖、怜香的温柔按摩,缓解着他的疲倦;
山间虫鸣清脆悦耳,如婉灵抚琴,念念回响。
极致放松和愉悦,唤醒了李青浓浓困意,枕着胳膊沉沉睡去。
…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依旧桃花面;
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李青睁开眼,衣袖打湿一片。
旭日高升,碎碎光点穿过枝叶,洒在他脸上,有些恍惚。
癔怔许久,黯然一叹。
~
下了山,李青又去买了酒肉,去看望蓝玉、李景隆。
这是他在大明,为数不多的朋友。
昔日相处并不算愉快,如今回想,却弥足珍贵。
“蓝玉,以后等我回去了,我给你出个传记,拍成电视剧,电影,让你好好威风一把。”
“李老弟放心,你才不是什么大明战神,到时候电影电视剧统统给你安排上。”
…
李青吹牛侃大山,这是他的柔软。
~
回到家。
李青倚在凉亭,缓解激荡情绪。
“师兄。”朱允炆拄着拐杖走来,轻声唤了句。
李青转头,咧嘴一笑,“什么事儿?”
见他如此,朱允炆放松下来,他挤上来,也跟着笑道:“没什么,那女子是嫔妃吧?”
“不是,人家是明媒正娶的正宫娘娘。”
“皇后?”
“嗯,”李青点头,“准确说,是太上皇后。”
“这样啊,”朱允炆恍然,啧啧道:“看不出来,那孙子皇帝做的不咋地,倒是个情种。”
你就别大哥笑话二哥了……李青翻了个白眼儿:“晚饭吃啥?”
“师兄想吃啥?”
“好吃的,”李青舒服倚在长椅上,哼哼道,“来者是客,你这个东道主不得尽一下地主之谊?”
分明是你的家,我充其量就一管家……朱允炆好笑点头,“我稍后让人去准备。”
顿了下,“哦对了,那两口子昨儿个问起你呢。”
“哦?”李青问,“什么事儿?”
“估计是想着重感谢一下你吧。”朱允炆道,“要是没有你,这两口子可就真成苦命鸳鸯了。”
说着,朱允炆心疼得看了眼李青,轻叹道:“师兄,你为朱家……真是操碎了心啊!”
“可不咋地。”李青一想就来气,骂骂咧咧:“操稀碎啊!”
ps:从这章长度就能看出来……今儿两章了(*75▽75*)
第181章
他读了书,认了字,也明白了些道理
后院,客堂。
李青抿了口凉茶,道:“没外人,想说什么就说吧。”
小两口对视一眼,朱祁镇问道:“先生,皇后……小钱她能好对吧?”
李青怔了一下,继而嘴角上扬。
这说明,朱祁镇真的无意于皇位了。
“问题应该不大。”李青颔首,“不敢说十成十,却也有八成把握。”
“嗯,那就好。”朱祁镇放下心来,露出笑意。
钱氏也满脸甜蜜,本来不抱希望的她,在见识李青高来高去的手段后,不禁燃起希冀。
“先生,我们能一直住在这儿吗?”钱氏小声问,有些窘迫。
“当然。”李青点头:“只要愿意,想住多久住多久。”
“先生的那位故友……?”
李青笑道:“他没意见。”
“他能有什么意见?”朱祁镇几乎和李青同时开口,语气不屑。
同行是冤家,此话不虚……李青腹诽。
“夫君……”钱氏嗔了朱祁镇一眼,却没说什么,只抿了抿嘴。
有外人在,不可驳自家男人面子。
朱祁镇却一点不拿自己当外人:“小钱你不用顾忌什么,以后就拿这儿当自己家,你想住多久,咱就住多久。”
这话应该我说才对吧……李青好笑点头:“太上皇后不必拘束。”
“这不是皇宫,以后就不要这么称呼了。”钱氏笑了笑,“叫我朱夫人即可,夫君他无意于皇位,以后就拿我们当普通人好了。”
说着,看向朱祁镇。
朱祁镇微微颔首,叹道:“就这样吧,先生你什么时候回去?”
“歇一段时间再说。”李青哼哼道,“这小半年来,可把我折腾够呛,还不能享受享受啦?”
朱祁镇脸上一热,讪讪道:“先生辛苦。”
顿了下,又道:“不过,朝局定然不稳,先生还是……”
“这不是你操的心,安心过你的日子就是。”李青揶揄一句,才道:“放心,我比你有数,一个月内就会回去。”
“哎。”朱祁镇不好意思笑笑。
见两口子没别的事儿了,李青起身道:“久别胜新婚,我就不打扰你们了,有什么需要不必客气。”
朱祁镇点头,补充道:“还请先生尽快着手医治小钱。”
“忘不了,”李青没好气道,“瞧把你急的?”
钱氏垂首,小脸羞红。
~
傍晚,凉亭。
师徒三人在凉亭下,饮酒畅聊,惬意无比。
正尽兴时,小李宏在父亲的陪同下走过来,远远叫了声:“干爹!”
许久不见,他有些认生了,没以前那么亲昵,却也欢喜。
“干爹。”小家伙儿走上前,又叫了一声,粉嫩的小脸上露出腼腆之色。
“豁,都长这么高了。”李青摸了摸他的脑袋,笑呵呵地起身和李父打了个招呼。
李父含笑应承:“冒昧前来,扫了李兄和朱老爷、老爷子的雅兴了。”
“哪里,”朱允炆起身笑道,“我们都尽兴了,年纪大了,不能贪杯不是?”
李父有些不好意思,朝张邋遢拱手一礼:“老爷子好。”
“嗯,好。”张邋遢应了一声,起身道,“你们后生聊吧。”
“师父,您慢点儿。”朱允炆朝李父笑笑,扶着张邋遢走出凉亭。
张邋遢身子骨可比朱允炆硬朗太多了,根本用不着这些,但他并未推辞,依旧让需一手拄着拐杖的朱允炆侍候。
李父驻足,目送二人离开,这才上前几步,拱手道:“李兄,好久不见啊!”
你爷爷叫我李兄,你也叫我李兄,真的是…辈分儿都整岔劈了……李青点头:“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一切安好。”李父笑着点头,拍拍小家伙儿的脑袋,“你不是整日嚷嚷着想干爹了吗,如今干爹来了,怎么这么生分啊?”
小家伙讪讪红了脸,他六岁了,不再像小时候那般不知所谓,正因如此,人也变得腼腆起来。
“这么久不见,肯定生分啊。”李青只是笑了笑,并不在意这些,小孩子都这样,正常现象。
“这孩子……”李父瞪了眼儿子,朝李青道:“李兄这次回来,要待多久啊?”
“不会太久,一个月内就要回京。”李青道,“京师那边有不少事要处理。”
李父恍然,换皇帝的事他也听说了,知道京师不太平。
关心道:“不会影响李兄仕途吧?”
“没什么影响。”李青摇头,转而跟他拉起了家常。
李父是那种典型的大家子弟,虽是庶出却也自小受良好教育,人长得斯文,说话也斯文。
不过……终究是有些市侩。
两人不是一路人,不过有小家伙儿这个枢纽,也能聊到一块儿去。
不久后,夜幕来临。
李父起身告辞,却留下了小家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