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不急不行啊。”李青无奈苦笑,埋怨道:“这一年来,我他娘净赶路了。”朱祁镇脸色讪讪:“辛苦了,过了这次应该就好了。”
“但愿吧。”李青叹了口气,卷起墨迹已干的棉布,便往外走。
“不跟老爷子告别吗?”朱祁镇跟出来说。
“要的。”李青再急,也不急这一两句话的功夫,去跟师父告别。
张邋遢都习惯了,只是说了句:“知道了,走吧走吧。”
倒是朱允炆颇感不舍:“天都黑了,明儿再走吧。”
“时间紧,我就不留宿了。”李青笑笑:“见过我的那几个下人你注意一下,别让他们乱说。”
朱允炆点头:“你经常来,他们又不知内情,回头我把他们调去城外的酒楼,不会有事的。”
“嗯。”李青回头朝打太极的小老头道,“师父,我走了。”
“去吧,过俩月我去找你。”张邋遢手上不停,“可别再瞎跑了。”
李青讪讪点头:“知道了师父。”
…
李青趁夜出了城,一路狂奔。
次日,弄了匹马,一边赶路,一边恢复体力。
七日后,出关,找到之前留下的马,骑上赶往草原。
路线是固定的,李青找到大部队没有丝毫难度。
只用了两天一夜,他就远远看到了明军的旗帜。
李青为防出纰漏,特意绕了一圈儿,花大半日时间,才赶到和勇阵营。
赶到时,天都黑了。
距离大明边关不远了,众人戒备心没那么强了,营地燃着一处处篝火,气氛格外祥和。
还好,一切都在计划之内。
李青看得出来,这些人是真信了和勇,这才会越接近大明,越是松懈。
“真好,总算是顺遂一次。”李青感叹。
不多时,得到消息的和勇匆匆走来。
见真是李青回来了,长长舒了一口气,“你可算回来了,这段时间我一个囫囵觉都没睡好。”
他苦笑道:“我的嫡系部下都认为,去大明过好日子是板上钉钉的事,只有我知道…还不一定呢。”
“现在一定了。”李青笑道:“我都回来了,你总能睡个踏实觉了吧?”
和勇笑着点头:“能了,今晚得喝点儿。”
“没问题。”李青点头,“有酒吗?”
“上次那边儿送的酒我留了两坛。”和勇笑着说,“寻思着你回来就庆功喝,你不回来,老子就当断头酒了。”
李青失笑:“哪有那么严重啊?”
“你都回来了,就不说那些了,今晚不醉不归。”和勇豪气道。
“不醉不归。”李青哈哈大笑。
两人都身心轻松,酒一碗一碗的端,一直喝到半夜,才沉沉睡去。
…
次日,李青被和勇叫醒时,军队已经起营,准备赶路了。
和勇是首领,他老早就醒了,笑着说:“见你睡得太死,吃饭时就没叫你,给你留了半只羊腿。”
“多谢。”李青回来这一路基本没吃什么东西,接过羊腿,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如今已是三月下旬,正值阳春,风和日丽,水草丰美。
李青轻松的心情更是愉悦,享受着春风拂面,满脸的惬意。
这次回去后,就不用再奔波劳累了。
说起来,自打正统十三年,年关时去交趾,一直到这景泰元年,这期间近一年半的时间,李青可真不轻松。
眼下,总算是迎来了曙光,忙完这阵儿,可以休息一下了。
他都想好了,忙完这阵儿就把干儿子接过来,那时师父也在,好好享受享受。
哎呀,应该让师父把小家伙儿带来,真是失策……李青一拍脑门儿,暗暗后悔。
…
在和勇阵营待了数日,一月之期已到,李青便回了明军阵营。
石彪见他回来,总算是不无聊了,整日烦他。
很快,李青就遭不住了,继续给石彪开智。
不久,石彪也遭不住了:“先打住,我消化不了,你给我点儿时间。”
课程赶得太急,石彪底子又差,李青讲的东西,让他越来越吃力。
越听,越感觉脑子不够用。
李青理解,谁曾经还不是个差生了?
“想不想学武?”
“你愿意教我?”石彪惊喜,他崇拜李青,一部分原因是李青比他还有个性,但更多的是李青的武力值。
京师保卫战他充分领略过,简直……非人哉!
“当然,我之前不也在教你吗?”李青笑着说。
石彪挠了挠头,憨笑着点头:“学,傻子才不学。”
顿了顿,突然正色道:“我拜你为师吧。”
“这个……没必要这么正式吧?”
“你嫌弃?”
“那倒不是。”
“这就得了。”石彪道:“学人手艺,需拜人为师,我虽然不认识几个大字,但这个道理还是知道的。”
说罢,撩起下摆,给磕了三个响头。
李青有些无语:真的是…你这样搞,我还得给见面礼。
身上着实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李青索性道:“我送你……一句话。”
“师父请说。”
“学会控制情绪!”李青教道,“唯有控制住情绪,才能理性,才能不被人蒙蔽,利用。”
石彪轻轻点头:“师父说的是。”
李青听人叫自己师父,总觉得有些不自在,“还是叫先生吧。”
“也行。”
石彪兴奋地摩拳擦掌,“先生,咱从哪儿开始学?”
“嗯…你擅长使什么兵器?”李青问。
“刀!”石彪抽出腰间佩刀,眼神炙热。
“那就教你一套刀法。”李青接过他的刀,“好好看,好好学。”
李青用最多的兵器是枪,不过一通百通,他参加大规模作战的次数太多了。
虽然都是以监军身份,但每次都下了场,这种经历可不是谁都有的。
招式简单明了,却超级实用。
接下来的时间,不行军时李青逮着石彪狂练,这一来,赶路时石彪就老实了。
甚至累的话都不愿意多说。
呼~总算是清闲下来了……李青枕在马屁股上,继续赏景。
第15章
进宫复旨
李青两天一夜的路程,大军足足走了半个月。
临近边关,李青命大军驻扎,同时,让和勇把部下的兵器上交给明军,待到皇帝任命后,再还给他们。
对此,和勇没有意见,他们这四千人根本翻不起浪花,拿不拿兵器都一样。
交给明军,反而能避免误会。
休息了一日,交接好后,大军这才继续挺进。
赶到边关时,不出意外地被镇守的主将给拦住了。
李青上去解释一番,又拿出天子信宝,这才镇住场子。
有惊无险地进了紫荆关,又行了三日,赶到京城。
明军可以进城,但和勇的四千部下是万万不能进城的,尽管他们已经投诚,尽管他们没有兵刃。
李青留下一千明军,做个照应,然后带着和勇、那森二人进了城。
…
大军回京的消息,一进紫荆关李青就让人上报朱祁钰了,具体情况朱祁钰不知,但太上皇没回来,四千鞑靼人投靠,他已经知道了。
不知为何,得知大哥没回来,他心情莫名轻快许多。
但随即,又不禁一叹:李先生果然守诺,只不过大哥一天不回来,他们就一日不罢休;
最终,还是得把大哥接回来!
这一趟消耗不算大,除多消耗了些牲畜,以及一万两银子之外,没有别的损失。
不过这点儿消耗和四千铁骑相比,简直赚爆了。
大明得了四千铁骑,鞑靼就少了四千,一正一负便是八千,这个账朱祁钰还是算得明白的。
午朝散后,朱祁钰在御书房待了一阵儿,又去了后宫。
大致给孙氏说了一下结果。
“李青是愿意接回太上皇的,许是鞑靼欲求不满,这才没能接回。”朱祁钰为李青开脱,而后保证,“太后放心,朕一定会接回太上皇。”
孙氏听说儿子没回来,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哼道:“皇上带的那些东西,未免太寒酸了些,跟打发要饭花子似的,有此结果也不意外。”
顿了顿,“哀家理解皇上是爱惜国力,但太上皇就不重要了吗?”
孙氏说话还不算太难听,主要是上次失言,让她有些忌惮,怕朱祁钰对孙子不利。
她倒没怀疑李青使坏,本能觉得是朱祁钰不想让儿子回来。
孙氏的功利心很重,功利心重的人,思考问题也是朝着功利方面去想。
太上皇回不来,对皇帝的好处最大,她当然怀疑朱祁钰是故意的。
朱祁钰点头道:“太后说的是,太上皇肯定更重要,待李青进宫复旨,朕好好问问详情,若是因为钱的事,朕不会吝啬。”
“长兄如父,皇上有仁孝之心,哀家甚慰。”孙氏淡淡道,“哀家也要旁听,皇上不会有意见吧?”
她不放心朱祁钰。
朱祁钰笑笑:“太后想了解太上皇近况,朕当然没意见,还有些国事,朕就先回去了。”
“皇上慢走。”孙氏说了句场面话,等朱祁钰走远,又补了一句:“呸,伪君子。”
小坐一阵儿,她也起身赶往前殿。
…
进城后,李青和石彪分开。
石彪带着军队回京营,李青带着和勇、那森、锦衣卫复旨。
赶到宫门口时,已是下午申时。
李青先让锦衣卫进宫禀报,自己跟和勇、那森在外面候着。
和勇之前是阶下囚,那森是草原部落将领,不得允许贸然带二人进宫,实在说不过去。
他能量大,有特权,但也不能胡来不是。
两刻钟后,锦衣百户去而复返。
“李先生,皇上命你进宫。”
李青点点头:“他们呢?”
“皇上同意召见。”百户笑笑:“两位请吧。”
二人看了李青一眼,李青给了他们一个放心的眼神,迈步走了进去。
“汉人有句古话:既来之,则安之。”和勇小声道,“都到这儿了,走吧。”
那森微不可查地点点头,与和勇一起跟上李青步伐。
…
踏进中殿。
李青发现孙氏也在,稍稍意外了下,随即又释然了。
当娘的,终究还是割舍不下儿子,尽管曾经闹得那么僵。
“微臣参见吾皇万岁,参见太后娘娘。”李青行礼。
和勇、那森跟着拜倒。
“免礼(平身)。”朱祁钰、孙氏,同时开口。
孙氏苦等了快两个时辰,连午饭都是在中殿吃的,就是为了防止朱祁钰来阴的,她也顾不上失礼了,抢先开口:
“李卿家,你可见到太上皇了?”
“见到了,太上皇很好。”李青点头,“上次一战,鞑靼大败而归,更不敢对太上皇不敬。”
孙氏脸色缓和了些,“既如此,他们为何不愿放太上皇回来?”
“太后,不是鞑靼不放太上皇回来,事实上,鞑靼留着太上皇并无多大用处。”李青叹道,“是太上皇不愿回来啊!”
“这怎么可能?”孙氏豁然起身,满脸不信:“李青,你撒谎!”
李青一脸委屈:“太后若是不信,可以问他们两个。”
二人都会说汉话,拱手道:“李大人说的是。”
孙氏冷笑:“哀家知道了,去之前你们就串通好了。”
说着,着重看了朱祁钰一眼,旋即又将视线转移在和勇身上。
“哀家见过你,没记错的话,你是那个鞑靼太师脱脱孛罗吧?”
和勇拱手道:“太后,小臣叫和勇,此次来是投靠大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