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61章

    李青道:“草原部落视劫掠为天经地义,究其根本,就是因为放牧不足以支撑生存;

    他们彪悍、凶残,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嗜血,而是为了生存。”

    于谦怔了怔,大点其头:“先生高见,确实如此,不过…辽东方面刚刚稳定,再让人去关外开荒,难免会给人一种被大明抛弃的感觉,这样怕是不太好啊!”

    “路还长,现在没必要纠结这个。”李青笑道,“这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事,不能急,也急不得。”

    于谦苦笑点头,轻叹道:“是啊,不管如何,我是看不到那天了。”

    “呃…不说这些了。”于谦见李青沉默,赶紧转移话题,仿佛他比李青还要忌讳这些,“太子茁壮成长,如今已颇具明君风范,虽年少,却已相当成熟。”

    能不成熟嘛,小小年纪就喜欢上比自己大十七岁的宫女,这已经不能说是成熟了,而是早熟。

    李青想到这儿,不禁好奇道:“对了,他是不是对我恨之入骨?”

    “呃……”于谦尬住,“太子的确对先生……有些怨言,不过还好。”

    还好个锤子呀,那熊孩子怕不是弄死我的心都有了……李青没拆穿于谦,恶趣味道:“若是再听到他说我坏话,你就说,我也是为了他好。”

    “……”于谦无语:杀人还要诛心?你是还嫌他恼你恼的不够吗?

    “先生,我认为……你还是别和太子闹这么僵为好。”于谦劝道:“太子是国之储君,将来要接过大宝,你这样……”

    李青无所谓道:“没关系的,到时候我会离开朝堂一段时间,也不会再用这个身份了。”

    他叹了口气,道:“大明这座巨轮,航向已经发生了偏转,正在朝着好的方向,更正确的方向发展,未来用到我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少;

    我也不会再那么迫切,这么多年了,我也想歇歇,也该歇歇了。”

    于谦默了下,轻叹:“先生为大明鞠躬尽瘁,大明能有今日之气象,先生居功至伟,只是……未免太苦。”

    “这话还用不着你说,真要说,那也是大明皇帝,是他们欠我。”李青哼哼道,“朱家欠我的,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于谦轻笑点头,他已经习惯李青目无君上了,且也觉得李青并非自大。

    他入朝时,李青就已是风云人物,功绩耀眼无比。

    入朝后,他更是深刻领悟了李青的能力,和对大明的贡献。

    真要论功行赏,李青绝对能封王,活着的异姓王。

    ……

    李青回到家,夜已深。

    朱高煦爷孙俩都睡下了,李青洗了个澡,靠在躺椅上欣赏夜景,享受夜风的爽快。

    不知不觉,沉沉睡去……

    天刚蒙蒙亮,大门就被敲响了,李青起身去开门,看着拿着家伙事儿的工匠们,诧异道:

    “来这么早?都吃饭了吗?”

    “回老爷,小的们都吃过了。”工头赔着笑,“这不是老爷急嘛,没打扰老爷休息吧?”

    李青摇头轻笑:“没有,都进来吧。”

    一群人鱼贯而入,接着,开始卖力工作。

    这时代,靠手艺吃饭的人,都十分注意名声,从不搞虚头巴脑那些东西。

    他们能接的活儿,只有十里八村这么大,名声要是臭了,饭碗也就没了,工程质量根本不用担心。

    李青闲着无聊,便跟工头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你们这一年下来,能建多少房子?”

    “嗨~这哪说的好?主要还是看运气,运气好,怎么着也能建他个五六十间房子。”工头笑道,“老爷这是没准备,其实要是有材料的话,还是挺快的;

    建房子,主要是打地基、和泥、上梁……”

    他侃侃而谈,说着专业知识,炫耀的同时,也在变相打广告,以便让主顾相信他的能力,后面再有建房意愿时,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做泥瓦匠不是有力气就行,李青也跟着涨了不少知识,尽管大概率用不到,却也颇为得趣儿。

    挖地基是个很累的活儿,二月中旬的天儿,清早还是很冷的,但他们却是个个满头大汗,甚至衣衫都湿了。

    “都歇歇,我倒也没那么急。”李青说。

    一汉子咧嘴笑道,“俺们都习惯了,不怕累,就怕没活儿干,老孙,别光顾着和老爷聊天,过来搭把手,把石碾子挪过来,马上该打夯了。”

    “来了。”工头笑骂道,“你是看不得我闲一会儿啊!”

    不怕累,就怕没活干……李青唏嘘,感触良多。

    这才是大明底层百姓的真实写照,尽管纵向对比,现阶段的大明已经很好,但百姓依然疾苦。

    当然,这只是李青认为。

    事实上,百姓并不这样觉得,他们觉得很幸福,有饱饭吃,有衣穿,偶尔还能吃顿肉,他们很满足。

    至于累……这并不算什么。

    正如那汉子所说,都习惯了!

    是啊,数千年下来,他们都习惯了……李青叹了口气,颇为感伤。

    那个极尽璀璨的盛世,这些人并未品味过,他们也没那个机会了。

    “先生,我买了包子,您尝尝。”朱祁锦客气地递上纸袋,“还热乎着呢。”

    “不用了,我出去走走。”李青轻轻摆手,“你陪你爷爷吃吧。”

    ~

    李青在连家屯逛游,看小孩子玩撒尿和泥,看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看百姓蹲在自家门口吃着早饭,一边和对面邻居侃大山,吃粥时都还习惯性地舔碗沿。

    这要搁百年前,吃粥可不敢在门口吃。

    早饭后,成年人扛着锄头去往田间,老人照看小孩儿……

    李青低语:“或许,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幸福吧。”

    很清苦,却很满足。

    他们祖祖辈辈,追求的,不过就是这样的生活。

    李青望向皇宫奉天殿的方向,眸光幽冷,轻声自语:“要是这样的生活,都不让他们过,那么……你们也别过了。”

    第69章

    又热闹起来了

    连家屯不大,只有两百来户人家,不到半个时辰李青便逛了个遍,但就这短短的时间,他已经看清楚了底层百姓的生活百态。

    清苦,亦清欢。

    知足常乐,是百姓的生活态度。

    如此淳朴,不应被辜负……李青吁了口气,继而去了城里。

    相距不过十里,却又是一番光景,大街上,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成衣铺、古玩店、药草堂、珠宝首饰、青楼……半数以上都服务于上层人士,和百姓没多大关系。

    也就粮油铺子、布坊等生活必需且实惠的店铺,百姓才消费的起。

    有钱人横行霸道,穷苦人唯唯诺诺,两种人混在一起,割裂感很强,却并不违和。

    数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都习惯了。

    同样的一条大街,各自的生活却是天差地别,那咫尺的距离,仿若天涯海角,不可逾越。

    …

    小院。

    “嗨呦嗨呦……”

    两条扁担,四个汉子,扛起超大号的石碾子,一下下锤击地面,夯实地基。

    半晌午,气温逐渐上来,他们大汗淋漓,每一次起伏,都有汗水洒下。

    这时代没有机械,靠的都是纯人力,比后世的建筑工人还要辛苦许多。

    朱高煦爷俩看得津津有味儿,见他回来,朱祁锦礼貌性地打了个招呼,朱高煦却是头也不抬,且蠢蠢欲动;

    看那架势,好似也想上去体验一把!

    李青走上前,道:“别光坐着,没事起来走两步。”

    “你是看中我马扎了吧?”朱高煦那憨憨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光芒,哼道:“还想套路我呢,以为我看不出来?”

    李青:“……”

    艹,看人真准!

    朱祁锦起身道:“先生请坐,离饭点儿没多久了,中午想吃什么?”

    “你看人家多懂事?”李青瞪了憨憨一眼,慢悠悠坐下,这才道:“不用了,我买好了饭,中午有人送来。”

    “让先生破费了。”朱祁锦点点头,静立一旁,失去了小马扎。

    朱高煦瞥了李青一眼,没好气道:“你好歹也算是长辈,哪有这么欺负小辈的?”

    “欺负了吗?”李青好笑道,“小锦,你过来坐。”

    你都不起来,我上哪儿坐去……朱祁锦客气道:“晚辈坐久了,想活动活动。”

    “嗯,”李青嘿嘿笑道,“你看人家多懂事!”

    朱高煦:“……”

    家里椅子有好几把,还有石凳子,但几人都钟情于小马扎,就好比…细粮吃多了,都想尝尝杂面口味,

    但……偶尔吃杂面和顿顿吃杂面,还是有区别的,就像有很多人,只能吃杂面。

    ~

    中午。

    饭馆儿小厮送来两大桶米饭,半桶红烧肉,以及碗筷,那浓郁的香气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么多饭食,显然不是李青三人能吃完的,但,这些工匠却不敢相信主顾会这么慷慨。

    毕竟……看起来,李青并不像很有钱的样子。

    李青拿着勺子,一副食堂大爷模样,“开饭开饭,都过来领饭。”

    闻言,这些泥瓦匠才相信,主顾的确是要犒劳他们,当即不再犹豫,涌上前自觉排队。

    要说做他们这一行,主家都会管顿像样的饭菜,但都是在上梁亦或封顶时,才会管上一顿,可眼下这地基还没打好,就如此丰盛,实在令他们意外。

    香喷喷的大米饭,舀上一大勺肉,再浇上肉汤,馋得人狂咽口水,他们都不敢想会有多好吃。

    “谢老爷。”汉子接过盖浇饭,走到一旁往地上一蹲,大快朵颐,吃得那叫一个香,感觉舌头都要化了。

    他们偶尔也会改善生活吃顿肉,但大多都是掺很多菜来包饺子,这种大白米饭加纯肉的奢侈吃法,一般家庭可吃不起。

    “谢老爷。”

    “谢老爷。”

    …

    不多时,所有人都吃上了香喷喷的盖浇饭。

    香,太香了。

    饭馆做的菜,可比他们自己用盐巴煮的好吃多了,这些工匠还是平生头一次,吃这么美味的饭。

    一碗简单的盖浇饭,竟吃出了幸福模样。

    “慢慢吃,这里还有好多,只要不浪费就成。”李青知道这些人都是大胃王,特意多买了一些。

    这种强度的劳作,肚子里必须得有油水,不然对身体的损耗太大了。

    其实古人寿命普遍较短,更多原因是营养跟不上,却要不停劳作,说直白点儿,大多都是累的。

    而官绅这些有钱有势的群体,还是挺能活的,七八十岁并不稀有,像三杨、胡濙、王直这些,都是越活越精;

    沈鑫那厮快六十了,还纳了小二十一,身体可谓是杠杠的。

    底层百姓寿命普遍相对较短,半数以上原因是身体透支厉害,再有就是请不起郎中,而非体质原因。

    说白了,就是穷!

    他们吃的太香了,李青受其影响,也食欲大开,干了两大碗;连憨憨都多吃了些。

    饭馆儿小厮也跟着混了一顿饭,一脸满足。

    ——

    午饭后,工匠们休息了小半时辰,继续挖地基、打夯;力气更足了。

    李青看了一会儿,便去午睡了……

    迷迷糊糊间,感觉仿佛有人在床边立着,李青缓缓睁开眼睛,待看清来人,他一下就精神了。

    “小丫头片子,你怎么来了?谁让你来的?”

    “我带她来的。”张邋遢走了进来。

    “师父……”李青怔了下,继而苦笑:“你把她带来干啥呀?”

    张邋遢道:“别大惊小怪,又没人认识她,你怕什么?”

    “这倒也是。”李青轻轻点头,转而看向小丫头,眼神危险,“怎么,又改变想法了?”

    “不不不,李叔你别误会,是爹爹让我来的。”朱婉清真是怕了李青,连忙解释,“爹爹说,让我来京城体验一下,好让我不再有……遗憾。”

    张邋遢附和:“这点我也赞成,不然她多少会有些不甘心。”

    “好吧。”李青无奈。

    来都来了,总不能再赶回去,一个小姑娘也回不去,除非他亲自送,但他没那么闲。

    “李宏来了吗?”

    “那必须滴呀。”李宏嘿嘿笑着走进来,“干爹好。”

    李青好笑摇头,嘟哝道:“这可真够热闹的。”

    往常小院冷清的厉害,他觉得孤寂无聊,可这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他反而又不习惯了。

    一共就两间厢房,怎么住?李青有些头疼。

    看了看小丫头片子,李青无奈道:“东厨、库房,你选一个。”

    “如果可以,侄女儿想……”朱婉清硬着头皮说,“李叔,有没有其他选项?”

    “有啊!”李青笑道,“驴棚还空着呢。”

    “……”朱婉清讪讪道,“侄女儿选库房。”

    李青点点头:“宏儿,你对京师比较熟悉,带她出去逛逛,顺便买些生活用品。”

    “好嘞。”

    两个小辈离去,李青这才起身道:“师父,现在市场没菜了,明儿我再去赶集,晚上去饭馆儿打包些饭菜回来可好?”

    “这个没事儿,为师不差这一顿,”张邋遢摆摆手,道,“还是不让那丫头住库房了吧。”

    “师父你就是太宠小孩子了,这样对她并不好。”李青说,“在这儿多受些罪,她才更喜欢金陵。”

    张邋遢摇摇头:“你误会为师了,库房现在存放着赝品,她住那儿咱们晚上怎么行动?还是让她住东厨吧!”

    “呃…还是师父想得周到。”李青表示赞同,“回头我让她换一下。”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