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且,皇帝废后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完全不受影响。这一次,就连一向喜欢打嘴炮,找存在感的御史言官,也没了声音。
就这样,废后在群臣的默许下,彻底敲定。
搞定太后、群臣,朱见深开始着手处理吴家、孙家、牛家。
不过真到了处理的时候,他反而有些犹豫,不是狠不下心,而是怕搞得太大,不利于稳定。
这三家代表的可是三方势力!
外戚、武将、内臣……一股脑剁了固然爽快解恨,但同时,也会让这三个群体心生芥蒂。
朱见深没有急着做决定,而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以防被愤怒驱使,做出不合理的决策。
…
他冷静一天,直到次日,才下达旨意。
吴家家产查抄,国丈吴俊、国舅吴雄,戍边;大明外戚影响力并不大,不杀头就很够意思了。
怀宁侯革职,驱离京师;这是武将,不得处理太狠。
牛玉发配金陵,没抄家,这是内臣,身边的人还是要予以安抚,毕竟内臣有着制衡外臣的作用。
朱见深只是将在朝为官的牛家人,一同革职,驱离京师。
朱见深很克制了,没杀一人……
第19章
这皇权朕收定了
李青在得知处理结果后,不禁露出欣慰神色。
这是继朱瞻基之后,唯一一个让他眼前一亮皇帝!
且单从行事风格来看,朱见深明显要优于朱瞻基,当然,这也和朱见深实力太弱有关。
朱瞻基可是长子长孙,两任帝王手把手教,资源倾斜,各种扶持不断,朱瞻基还没登基,就逐渐掌军权了。
可以说,朱瞻基一登基,就是实权皇帝!
因为朱瞻基的‘势’非常恐怖,朱棣还在位的时候,所有人就都知道,将来太孙必定接位,在这种‘势’的加持下,朱瞻基省去了大量的收拢权力所浪费的时间。
这也是他在位十年,却做了很多事的根本原因。
宣德一朝,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毫不夸张的说,大明王朝就是朱瞻基的形状。
无论是放权内阁,还是教太监读书,亦或是设巡抚、言官御史监察地方……大明的权力架构,就是朱瞻基制定的,且这种权力架构,会一直延续下去。
但朱见深比不了,拍马难及。
不是他没朱瞻基的能力,而是他没朱瞻基的命好。
人家是嫡长子、嫡长孙,他呢?庶子,且母亲还不受待见。
人家没登基就开始掌军权,他呢?登基了想掌权,都要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就这,还得看人脸色。
人家皇帝爷爷疼,太子父亲宠,他呢?还没记事儿父亲就肉包打狗,二叔虽没害他,但也没让他提前接触朝政;
现在好不容易登基了吧,肉包又回来了,这这这……这他娘的是什么运气?
~
“他娘的……朕这也太惨了吧?”朱见深捶了御案,骂道,“原生家庭问题也就算了,娶个媳妇儿都被算计,喜欢的女人连个名分都不能有,这又是他娘的什么狗屁道理?”
“呼……”
朱见深长长呼出一口抑郁之气,平静下来后,整理了下思绪,开始为后续做打算。
首先,就是皇后人选。
堂堂一国之君,没有皇后是不行的,且皇后位置不可久悬,不然鬼知道又会上演一出什么戏码?
重新选秀太浪费时间,且朱见深短期内也不想选秀了,于是便把目光放在了王氏、柏氏二人身上。
朱见深喜欢万贞儿,但也只是想给她个名分而已,大明的皇后不能是万贞儿,抛开身份不谈,单是年纪就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他喜欢比他大十七岁的女人,是他的事;但册封比他大十七岁的女人为皇后,那可就是大明的事了。
朱见深拎得清轻重。
他可以,也愿意给万贞儿最多的宠爱,却不能给其最尊贵的身份,因为他是皇帝。
他爱美人,更爱江山!
王氏还是柏氏呢……朱见深有些举棋不定。
王氏出身更好,气质也可堪大任,温柔婉约,腹有才气,且她本就是贵妃,更进一步也是理所应当。
相对来说,柏氏就差了一截儿,无论是出身还是气质,当然,这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
不过柏氏有一点王氏比不了,她更…丰盈,床笫之欢……
“咳咳咳,想什么呢?”朱见深摇头苦笑,随即又是一叹:“且先询问下母后意见吧,嗯……估计百官也会插嘴;唉……真难啊,正妻都做不了主。”
他内心苦涩,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收拢权力的决心。
“这也做不了主,那也做不了主,皇帝还是皇帝吗?即便有再多治国良策,又如何能施展胸中所藏?”朱见深恨恨道,“这皇权朕收定了,李青也挡不住……”
~
坤宁宫。
同情吴氏的周太后,也不得不考虑册封皇后之事,这关乎皇家体面,天子颜面,她自然要维护。
“还是小王更合适。”周太后沉吟道,“撇开出身,她更符合皇后气质,小柏太过内敛仁弱,那种逆来顺受的性子……还是小王好。”
朱见深皱眉道:“可她是南直隶人,那也是政治权力中心,仅次于京师的存在……”
“嗨~那又有何打紧?”周太后持不同看法,“南直隶又影响不到京师,即便有些牵扯也没什么,母仪天下的皇后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莫要因噎废食。”
顿了顿,补充道:“皇后刚废,再册立新后,本就会引起讨论,明明小王更合适,你偏立小柏,百官会让你痛快吗?
你刚登基,收拢人心才是重中之重,你喜欢漂亮女人,以后多的是……”
巴拉巴拉……
朱见深有些抵触,现在的他,颇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王氏他也信不过。
南直隶可是有着小朝廷之称,朱见深不得不防。
但话说回来,母后所言也并无不对,这段时间因吴家的事,已经和百官撕破脸了,眼下对方正挑毛病呢,且草原决战也快到了尾声……
朱见深无奈叹了口气,道:“那就听母后的吧。”
接着,又试探性的说道:“母后,朕想给贞儿她…个名分……”
“不行。”周太后摇头,“这个没商量。”
终有一天,朕不会再跟谁商量,亦不会看谁脸色……朱见深默然点头,起身道:“朕还有公务要忙,先去御书房了,对了,册封之事,就定在这几日吧。”
“嗯,皇上慢走。”周太后颔首。
…
三日后,大明再次册立皇后。
不过相较于上次朱见深大婚,排场明显小了很多,但也挺繁琐的,李青听说没席吃,干脆就没参加。
新皇后的册立,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废后风波,没两天,就没人再谈论废后的事了。
毕竟,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自身利益,至于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是个娱乐,终究是要回归正常生活节奏。
石亨这段时间很郁闷,他属实老了,现在只想在家颐养天年,真要是打仗,他咬咬牙勉强还能顶,但又不打仗……
他不想去!
可有人希望他去,很多人都希望。
因为石亨去了,对他们的利益影响最小。
石亨不想去,却又无法明面上拒绝,只好找来李青帮忙,“先生,你可得帮帮我啊,那群龟孙儿可没安好心。”
“你不想去?”
“肯定不想啊!”石亨苦笑,“若是打仗还行,这跑腿儿……我可不想干。”
石亨骂骂咧咧:“我这一把老骨头,死在战场上也能落个美名,要是死在往返草原途中,那多丢人啊。”
“……你这身体没那么差。”李青好笑道,“折腾一趟,累不死你。”
“先生……你也想让我去?”
李青沉吟少顷,点头:“说是不打仗,却也不能保证一定就打不起来,还是有风险的,不过……我可以帮你。”
“那要是你做监军的话,我想我是可以的。”石亨态度明显不一样了,甚至开始憧憬……
多少年了,石亨一直心心念念,做梦都想让李青做回他的监军。
无他,太有排面了!
尽管李青近些年足够低调,但有正统、景泰之积累,隐形权势无与伦比。
群臣虽然看不惯,甚至妒恨李青,但从没人小瞧李青,其他不说,单是正统一朝的拨乱反正的手笔,就足以让人忌惮。
三杨那种庞然大物,都被李青间接给搞垮了,这战绩……着实斐然!
基于此,朝堂大佬们是能不惹李青,就不惹,主要惹恼了,他们搂不住。
李青没有权,却有着堪称恐怖的‘势’,所有人都清楚他的厉害,并认可他的能力,且没信心能赢他,久而久之,自然不想亦不敢跟他对着干。
让李青做副手,那多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啊!
“干不干?”石亨搓着手问。
“……我给你找个副手如何?”李青道,“保证能帮到你。”
“我就认可你。”石亨说。
李青摇头:“我不能大老远去草原,现在的朝局并不平稳,我得在京师看着。”
“得了吧。”石亨揶揄道,“也没见你都干啥了,整日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跟个老姑娘似的。”
李青失笑:“那是因为我还在这儿呢,我要去了草原,某些人未必会有这么老实。”
“……好吧。”石亨失望地叹了口气,苦笑道:“原本还想让你帮忙说和说和,能不去我就不去了,结果…你也跟他们一样。”
“对了,帮手是谁啊?”
“和勇!”李青说。
“他?嗯…确实合适,可他不是在辽东吗?”
李青伸了个懒腰,道:“年前我就让皇上紧急召他回京了,估摸着最多十来天,他就能赶回来。”
“好吧。”石亨无奈,“连你都这么说,看来我这次不去是不行了啊,真的是……新帝明明想培养自己势力,一个两个的都推我出来做挡箭牌,唉,我也是服了。”
“一次就好。”李青道,“回来后,你便可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第一次没出大问题,后面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石亨缓缓点头,问:“先生,你觉得接引草原部落,可以持续几年?”
“顶天两年,甚至一年亦或两三次。”李青叹道,“也就吃这一波儿,随着大战平息,只要能活下去,更多的人还是不愿背井离乡,想彻底促成关内外大统一,需要的时间太久了啊!”
…
第20章
是不是看不起朕?
乾清宫,内殿。
贞儿小心翼翼地给朱见深按着肩,一边观察着他的神色,数次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就说,”朱见深眯着眼道,“怎么,你也对朕生分了?”
“不是的皇上……”贞儿摇摇头,轻声说:“奴…臣妾只是觉得……皇上这些日子太疲倦了,嗯…心疼。”
说到最后,她不自禁红了脸。
朱见深睁开眼,疲倦神情减轻不少,轻笑道:“是挺疲倦的,但没办法啊,很多事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唉!”
“皇上可以找能臣辅佐呀。”贞儿说道,“你是皇帝,他们是臣子,辅佐你是他们的本分。”
朱见深嗤笑,抬手亲昵地在她鼻尖儿上刮了一下,“你想的太简单了,那群人可不是省油的灯,皇帝也没你以为的说一不二。”
贞儿想了想,道:“臣妾以为,还是会有人愿意辅佐皇上的,比如……永青侯。”
这是她所知道的人中,最厉害的一个,没有之一。
昔年她在孙氏身边做奴婢的时候,对李青这个名字就如雷贯耳,后来朝廷每每发生大事,总有李青影子。
她觉得,李青绝对能给予朱见深很大帮助。
“李青?”朱见深眉头微皱,诧异道:“他把你害那么惨,你还要举荐他?”
“不是举荐,臣妾哪敢举荐,只是随口一说罢了。”贞儿努了努嘴,小手继续捶着,说道,“这是臣妾能想到,唯一一个可以帮助皇上的人了。”
朱见深哑然失笑:“这李青真够可以的嘛,连你都知道他的厉害。”
“他是真厉害。”贞儿知道朱见深对李青有意见,柔声劝道,“皇上若是为了臣妾迁怒永青侯,那可就是臣妾的罪过了,俗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再说,咱们终是在一起了不是吗?
其实,要不是他,臣妾都未必看清自己内心呢。”贞儿说,“以前臣妾都是把皇上当小弟……也正是因为这些年的分开,才让臣妾……还望皇上三思。”
“嗯…朕是看他不顺眼,却也没有小气到公私不分。”朱见深幽幽叹了口气,“不是朕不用他,而是他不想帮朕。”
“这怎么可能?”贞儿秀眉一蹙,突然想起了什么,忙道:“对了,永青侯他喜欢钱,尤其是黄金。”
朱见深呵呵:“给他也是肉包打狗,有去无回!这厮是个能臣,但人品实在太差,且他骨子里并非贪财之人,有着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并无忠君之心。”
“皇上为何不试试呢?”
“朕尝试过,数次示好他都视而不见。”朱见深苦笑,“随他吧,他为大明立过功,且也没有与朕对着干,那颗心是好的,就是……算了,不说这个了。”
朱见深摁住肩膀上的手,轻轻一扯,接着,大手一揽。
‘呀~’贞儿惊呼,一个趔趄跌坐在朱见深腿上,扑进他怀里,刚一抬头,就唇瓣便被堵住。
短暂呆愣后,她眸子逐渐迷离,随即,双手环上了他脖子……
…
“皇上,臣妾还是觉得可以再尝试尝试。”贞儿枕着朱见深臂膀,绵软身子紧贴着他,柔声说着。
朱见深感受着绵软,眯着眼说:“朕容后再考虑考虑,现在朕没法冷静下来思考。”
“嗯?唔……”
——
次日,御书房。
朱见深单独召见李青,做最后拉拢。
“李爱卿乃两朝重臣,居功至伟,朕继位不久,对朝政也不熟悉,急需爱卿这样的能臣辅佐啊!”朱见深没有弯弯绕,直接点明主题。
李青沉吟少顷,叹道:“皇上,非臣不愿,实在是年纪大了,精力不济。”
顿了下,又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皇上还很年轻,时间多的是,何须急于一时?”
朱见深蹙眉无言,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这拒绝之语,他仍是生出一股愤懑。
正统朝你殚精竭虑,景泰朝你全力以赴,怎么到了我成化朝就不行了?
是不是看不起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