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他认为,吃到肚子里才是自己的,总比被人抢去了好,还有就是……赖以生存的食物越少,这部落中人对大明的依赖越重;同理,他的主导地位也会越强!
和忠看着即将失控的大局,在永青侯一系列操作下,俨然一副新气象,惊叹的同时,也被深深折服了——
盛名之下无虚士,人永青侯能在庙堂叱咤风云数十载,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亦信心倍增,万人军团仅是防守,还是能够做到的。
敌方人口是大,但总不至于倾巢而出,无他,仇怨虽深,但日子还得过不是?
~
京师。
群臣跪了长达小半月,每日下了早朝他们就跪,一直跪到‘晕过去’,次日下早朝依旧……如此往复,可谓是吃尽苦头。
眼下刚立春,清早依然很冷,尽管他们在膝下垫了棉花,但跪久了血液流通不畅,他们仍是吃不消。
当然,朱见深也不好受,群臣这么一闹,他也跟着忙起来了,整日都在御书房办公。
对峙了半个月,他总算是认清了现实,率先服软。
不让厂卫参与了,由京中的十三道御史前去查办。
群臣满意了。
于是乎,皇帝又成了英明之君,群臣亦是个个精明强干起来,积极处理着政务,对皇上的妥协给予正向回馈。
大明的君臣关系,发展到这儿都很和谐,双方都在规则之内斗法,谁都不打破规则。
只是,群臣没想到的是,皇帝虽没有打破规则,却再次剑走偏锋……
四月初。
前去查案的御史回京,上来就是对这群老家伙儿迎头一击!
自云..南布政使以下的官员挨个弹劾,奉天殿上,个个唾沫星子横飞,云..南的官员几乎没有不挨喷的。
朱见深震怒,大手一挥,自布政使以下,一口气开除了数百人!
好家伙,群臣都惊呆了。
在看到查案的御史个个升官儿后,他们这才明白,敢情又被皇帝耍了。
这皇帝也太没品了吧?居然拉拢贿赂臣子……群臣怒极,立时给予反击。
只要是皇帝提拔的人,他们通通排挤,以此达到震慑目的。
这次,朱见深没有亲自下场,而是让万安出马;
万安也不负他期望,将这些不受待见的人,笼络到自己麾下,以此来跟群臣唱对台戏。
朱见深抽身出来,再次从参赛选手变成了裁判,让群臣无比难受。
五月,汪直返京。
此一战,共计斩首建州女真部落三百余人,可谓是……犁庭扫穴,功德圆满。
没办法,建州女真本就没多少人,又犁了两次,斩首三百余人称犁庭扫穴并未夸张。
朱见深才不管战果如何,他要的只是提拔汪直的借口,就这样,混了一圈儿的汪直,被他提拔为御马监提督太监。
直到此时,群臣才注意到这个少年,顿时就了炸毛。
这狗东西还活着呢?
不料,没等他们有所动作,又一桩大事件搬上了台面。以万安为首的官员,上奏贵..州冗员浮杂,请皇帝选优劣汰,精简贵..州官僚机构。
这一下,群臣也顾不得报仇了,立即又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了冗员问题上。
谁都明白,之前云..南,如今贵..州,照此发展下去,早晚会轮到他们头上。
这两个省份历来贫苦,科举入仕的人并不多,可即便如此,依旧遭到了清理,不难想象轮到富庶之地时,将会有多么‘惨烈’!
尤其是江..西籍的官员,甚至都在瑟瑟发抖了,他们也是叫得最欢的。
当然,他们也明白,皇帝从这两个省份下手是为安抚他们,但他们可不领这个情。
除非……皇帝下诏明言,往后不再推行此类政策。
奉天殿上,他们的诉求也是如此,但,朱见深岂肯答应。
就这样,十年来艰难维系的君臣关系,走到了尽头,彻底破裂。
这一次,可不是朱见深说说好听话,亦或给点儿补偿就能够缓和的了,因为他动了大明官僚的根本。
到了这一步,群臣没有退路,退,则会彻底被皇帝拿捏!
同样,朱见深也没有退路,退,则会功亏一篑,且有他这个典型在,后世之君亦会被拿捏。
毕竟……他这个‘祖宗’都作罢了。
双方寸步不让,朝堂火药气愈演愈烈。
不过,群臣没有再跪宫门,因为这一招并不能让皇帝回心转意,想要逼得皇帝妥协,唯有重击皇帝极其在意的点。
皇帝在意什么?
万贵妃!
于是乎,弹劾中伤万贵妃的奏疏,如雪花一般涌来,很快就堆满了朱见深的御案。
皇帝无子嗣,皆因万妃善妒,请皇帝废了万妃亲近皇后,早日诞下国本……如此云云。
与此同时,群臣哭求周太后,请她主持公道,劝皇帝为江山社稷着想,延续祖宗香火。
这个不算勾结后宫,可以拿到台面上说。
且,太后也有这个话语权!
群臣笃定,周太后肯定会帮他们,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她的话语权,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政!
然,他们万万没想到,周太后居然婉拒了。
不仅拒绝,还反将了他们一军:
皇帝春秋鼎盛,无须忧虑;
未有龙子现存,只因皇帝太过操劳国事,无瑕后宫;尔等若勤勤恳恳、为君解忧,皇帝岂会无宠幸后宫之闲?
这一下,把群臣给整不会了。
他们实没想到,如此大好时机,周太后竟然就这么放弃了。
不应该啊?这要是换成当初的孙太后……可不得巴巴上赶着,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朱见深狞笑:没招了吧?好!接下来,该轮到朕了!
第124章
斗不过了
“@#¥……!”
外面,喊杀声震天响,战马嘶鸣及兵戈交接声混在一起,刺激着无数人的神经
,妇孺、老人,熟练地将收起的帐篷放进土坑里,这是大明永青侯的交代。
称:防止对方以己之道,还施己身!
动静很大,他们却并无多少惧色,小半年来皆是如此,他们已渐渐习惯。
反正每个月都要来上一次,有时不到时间就来了,有时来的多,有时来的少,但每次他们都能扛过去。
只不过……食物却是不多了,牛犊、羊羔却又不能吃食,那是以后的希望,为此,他们忧心不已。
大明永青侯说的补给,啥时候才能到啊?
战斗持续了两日,对方再次无功而返,孩童欢呼,妇人亦是放松,老人却是面露隐忧。
每次战斗过后,都要宰杀牛羊庆祝,战死家属尤其优待……然,牛羊已是不多,即便敌军不再来,也顶多再坚持两个月。
不时被骚扰,搞得他们无法安心放牧,牲畜枯瘦如柴,都出不了多少肉,但愿这次打扫战场,能多捞一些被砍杀的战马吧……
老人们这般想着。
勇士们浑身是血地回来了,有的需要被搀扶,有的被抬着回来,还有的……没能回来。
妇人、老人开始照例宰杀牛羊,虽然心疼,却都也明白若无勇士们拼杀,牛犊、羊羔都不会剩下。
很快,食物香气飘散在空气中,令人食指大动。
确定敌人撤退后,有些力气的老人们,却是已经自觉打扫起了战场;
妇人则是重新搭建帐篷,年龄大些的孩童也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李青的明确分工下,这个部落的人力,充分被调动起来。
…
帅营。
和忠分割着烤羊,一边汇报着此一战的得失。
“共计斩杀敌军一千两百余,伤就无法统计了,我军伤近两千,战死八百余人,获得战马近千匹,活马三百余,死马近六百……”
李青听着这些,不做评价,待和忠说完,才道:“部落中的食物不多了,不过,咱们的补给应该也快到了,但,一直延续这种模式也不是个事儿啊!”
和忠一怔,迟疑道,“侯爷的意思是……主动出击?”
“现在咱们还有多少人?”
“休养过后的话,可战之力应该有七千。”和忠说。
李青点头:“这么多次战斗下来,我们这一路军的战力,已然有了质的飞跃,可以尝试反攻了。”
“什么时候?”
“越快越好!”李青道,“最好赶在下次对方来攻之前。”
和忠沉吟道:“这得建立在咱们的补给送达的基础上,不然,怕是不好动员。”
“嗯。”李青拿起分好的羊排,啃了一口,道:“我已计算过,大概半月左右的时间,补给就能送达,咱们这边得先准备好。”
和忠忧虑道:“侯爷,虽说咱们上次给对方造成了一定麻烦,且小半年来攻防战,也多以他们吃亏,但,双方仍有着质的差距。”
“我知道,”李青颔首,“所以才等到补给送来,再开战!”
和忠眸中闪过一丝精芒,振奋道:“侯爷是说,用那些运送给养的人?”
“嗯,信里我已言明!”李青笑道,“之前的抚恤金,可都如数发给了河套家属,那么丰厚的奖赏,岂会没人动心?”
“好啊!”和忠一拍大腿,“侯爷要了多少人?”
“估摸着,大概能来五千上下。”李青说。
“呃…才五千啊?”和忠有些失望,悻悻道,“侯爷你干嘛不多抽调些,咱们的三大营……”
“我不想用咱们的人。”
“……好吧。”和忠讪讪点头,“五千的话也可堪够使,这次还是搞破坏吗?”
“不能再单纯搞破坏了。”李青摇头,“此番精锐尽出,必须要有一番战果,不能一味靠大明补贴,大明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尽早做到自给自足才是王道。”
出发漠北已经快一年了,至今还未迈出关键性一步,进展比李青预想要慢上不少。
非李青心急,而是一旦拖久了,那股子精气神儿就没了,事实上,这支战争机器心气儿已然有了小幅度下滑。
“嗯,好!”和忠起身道,“末将这就去做安排。”
“等一下。”
和忠驻足。
李青沉吟了下,道:“想办法再扩编些勇士出来,这次玩把大的。”
“好,末将尽量。”
…
十余日后,运送补给的队伍终于来了,非他们脚程慢,而是李青要的太多了。
除了常规的宣德薯、永乐豆,还有数千头肥猪,好在春后水草丰美,运输成本并不算高。
抛去路上消耗,到来时还有近四千头,猪和羊不同,它的出肉比太高了,这些肥猪的到来,极大程度上缓解了部落中人的缺肉焦虑。
当然,肥猪只是个彩头,更多的还是宣德薯、永乐豆。
这些虽是粗粮,却能填饱肚子!
那一车车的粮食补给,让人倍感踏实,再也不用为食物发愁了。
就是啥都不用干,这也够他们吃到过年无忧。
这一刻,李青的威望达到顶峰!
因为,他昔日的承诺兑现了,甚至比当初允诺的还富余很多。
当此时也,李青再次抛出大饼。
壮大部落,成为草原头部势力!
只要敢打敢拼,就会有数不尽的牛羊,反之,大明扶持就此作罢。
这个选择题,小孩子都不会做错,答案自然跟李青预想的一样。
运送补给的人马,比李青预想的多些,近六千人,加上本来的勇士以及临时扩招,武装力量近一万五!
一万五千人的武装,在草原上已经很恐怖了。
海量的补给,加上精壮援军,再次点燃了勇士们的战斗欲望,尤其是从河套来的那支精锐,更是迫不及待。
在李青、和忠的游说下,众将们同意了倾巢而出的决策。
李青精神振奋,这一次打好了,他将真正拥有搅局的能力。
休整数日,大军出发……
~
京师,
朱见深又一次达到了战略目的,贵..州自布政使以下,开除了三百余人,却也付出了代价。
不仅万贞儿备受编排,朱见深也落得个独宠万妃,置大明皇室不顾的恶名。
同时,由于官员故意懈怠,他也忙得不可开交。
虽说群臣放肆,但朱见深也不能重罚,这种情况下,再来硬的真会出事。
他只能来软的,听话且肯干实事的,赏!
在任何时候,总有‘短视’之人,他们才不管皇帝如此,会使得官儿越做越难,他们只在乎眼前利益。
朱见深通过这等手段,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施政效率问题,不至于贻误国事。
不过,他依旧很忙,忙得脚不沾地。
都快赶上当初老朱的工作量了。
吃了苦头的朱见深,在接连两次得胜之后,也放缓了清理冗员的步伐,他明白,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裆。
于是,再次恢复了‘明君’形象,又是摆宴,又是赏钱,一副‘到此为止’模样。
但,这次没人信了。
群臣也学精了,吃干抹净,继续跟他唱对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