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46章

    这一招杀伤力极强!

    太祖废除宰相制,为的就是巩固皇权,你敢肯定,那就是不忠不孝,反之,内阁将彻底失去政治土壤。

    朱佑樘被架起来了。

    肯定?绝对不行!

    反对?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可事到如今,想‘装死’也不行了,情况不允许他不作为,必须要有个态度。

    朱佑樘超级纠结。

    最终,他还是做了决定。

    内阁三人革除一切除大学士之外的职位,并明言,从今往后,内阁大学士不得兼任任何实权职位。

    六部开心了,投机者也开心了,他们赢了,接下来就是瓜分政治果实了!

    然,很快,现实就泼了他们一盆冷水。

    内阁首辅刘健加封太子少保衔!

    这是个虚职,没有实权,级别却实实在在提上来了,李东阳,谢迁,分别授予太子少傅,太子少师职衔。

    有品无实权,级别却不再是五品的大学士。

    本来这也没什么,可事情坏就坏在前缀上——太子!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所有人都懵了,就连内阁三人,也异常吃惊。

    赢了吗?

    好像也没有!

    内阁除了票拟,其他能丢的都丢了。

    输了吗?

    却也不是!

    前缀是太子,有着这一层关系,他们可光明正大的与太子亲近,这股能量不容小觑。

    同样的念头,也在六部以及投靠六部的官员们心中升起。

    这算什么?

    从长远来看,六部赢了!

    因为自此以后,内阁大学士再不能兼任其他职位了,什么吏部尚书,兵部侍郎,统统不成,哪怕一个员外郎都不行。

    除了五品大学士的票拟权,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可从短期来看,内阁反而势大了。

    因为他们跟太子挂了勾!

    太子,国之储君,未来的天子,跟他挂上钩,等同于直接延长了政治生命,单凭这一点,只要脑袋不被驴踢,就不会再跟内阁三人斗死斗活。

    阁部之争,就此告一段落。

    …

    如此大的事,自然瞒不过人,消息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出京师,传遍官场。

    金陵。

    李青在得知了这一变动,立时得出结论:

    内阁赢了!

    朱佑樘这一做法,看似无懈可击,实则,并非如此。

    从大局来看,六部得利最大,自此以后,内阁没办法再兼任他们一方的任何官职,除了票拟,再无任何话语权。

    可也正因如此,后世之君为了保持平衡,必须效仿弘治,对内阁大学士进行加封太子少保、少傅、少师。

    通过这种手段,提高大学士的地位,不至于内阁沦为六部的附庸。

    可但凡跟太子沾上关系,所带来的影响力,定然比实权职位还要高。

    如此下去,内阁骑在六部头上必然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不过,这也不能说弘治做错了。

    内阁、六部之间的‘战斗’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太宗之后,两个部门一直在斗争,延续了数朝。

    到了眼下这一阶段,两个部门的影响力,已是无比接近。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当此时也,必须要分出个大小王来。

    这是政治演化到一定程度后,必会出现的政治格局,不能把责任怪在朱佑樘身上。

    哪怕他在庙堂,也无法阻止这一进程。

    任何事物都是在往前发展的,很多时候,你不想往前走,发展势能也会推着你往前走。

    若是李青在庙堂,倒是可以延缓,却也只能延缓。

    在二选一的情况下,朱佑樘已经做到了尽可能的兼顾,甚至可以称得上完美了。

    至少,他留下了可转换的余地。

    太子少保、少师这样的官职,并非是标配,主动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若内阁逐渐势大,皇帝完全可以在其彻底压过六部之前,革除加封职衔,亦或,对新晋内阁大学士不进行加封。

    如此一来,六部自然会发起反攻。

    权衡利弊之后,李青稍稍放了心,局势依旧在可控范围之内。

    不过,内阁的崛起,还是让他有些不舒服。

    “娘的,六部的尚书们脑袋里都装的是大粪吗?”李青恨恨骂道,“真他娘的短视!”

    “呦,青爷,谁又惹着你了?”李浩凑上前,“你这是咋了啊?”

    “没什么。”李青沉着脸,“你不做事的吗?”

    李浩无语:“总得劳逸结合吧?咱李家这么大的产业,什么都事必躬亲,我还不得累死啊?”

    “嗯,歇歇也无妨。”李青难得有个好脸色,“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具体细化的东西,可让下面人做。”

    李浩嘿嘿笑道:“咱爷俩想到一块去了。”

    顿了下,“青爷,看在孙子这么辛苦的份儿上,求你个事儿呗。”

    “说来听听。”李青道,“能帮,我肯定帮你。”

    这孙子经商确有一套,这几年也着实辛苦,是得犒劳一下。

    “青爷仗义!”李浩竖了竖大拇指,道,“其实也没什么,孙子想纳房妾。”

    李青:“……你还怕媳妇儿?”

    “我怕她?笑话!”李浩哼了哼,“你以为我跟你儿子似的啊?”

    “那你跟我商量做甚?”

    “我爹啊!”李浩气苦,“他就是嫉妒我,你说说,我还不是为了给咱老李家传宗接代?他自己不敢纳妾,还不让我纳妾,这是何道理?”

    李青白眼道:“少把好色说的这般清新脱俗,你都纳了两房妾了。”

    “才两房妾……”李浩苦求道,“青爷,你看看这金陵城的富户,哪个没有十房八房妾室,我才两房……好歹我也是永青侯的继承人啊!”

    李青好笑道:“照你这么说,你爹岂不更惨?”

    “谁让他怕媳妇来着,不值得同情。”李浩撇撇嘴,继而,又是满脸讨好,“再纳一房,我保证日后好好经营生意。”

    “行吧,下不为例!”李青没好气道,“以后这样的事,你爹不同意,我也不帮你了。”

    顿了下,“小宋人挺好,知书达理还贤惠,莫欺负人家。”

    “青爷放心,我可不是那样的人,小宋是正妻,我呵护着呢。”李浩拍着胸脯,“孙儿不是那喜新厌旧之人,只是单纯想让咱李家人丁兴旺。”

    “去你的。”李青抬脚在他屁股上踢了一下,“赶紧滚蛋。”

    “哎,这就滚。”李浩嬉皮笑脸离开。

    李青苦笑连连,嘟哝道:“这兄妹可真行,一个对异性无感,一个却跟泰迪似的,真的是……就不能中和一下吗?”

    第135章

    大明星

    李青难得清闲,梨园听戏,青楼听曲儿,好不惬意……

    清红倌人水一样的风情,且比较讲究,虽馋,却不死缠烂打。

    有时,李浩也会舔着脸跟着青爷去领略一番,只是每次回来,都会被护嫂狂魔的小妹一通数落……

    清闲的生活就是这般平淡枯燥且无味!

    如今的金陵城,堪比后世的繁华大都市,虽无灯红酒绿,那古色古香的江南市井风情,却是后世的大都市也无法比拟的,许久没在江南久住的李青感觉还真不错。

    李青抛开了一切烦恼,全身心放松下来,过着慢节奏的生活,优哉游哉……

    有那么一刻,他真想就此安定下来。

    一壶茶,一卷书,一鱼竿,树荫下翘着二郎腿,晒着日光浴,静极思动亦可含饴弄孙,茶馆听书,梨园听戏……

    何等的悠闲惬意!

    奈何,他放不下,怕自己就此堕落。

    百余年的努力,奔波,布局,数代帝王的鼎力支持,艰苦奋斗,好不容易有了如今局面,他又如何能懈怠?

    那般,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大明的皇帝们。

    劳累命……

    ~

    悠闲的时光过得很快,眨眼,春去秋来。

    江南并不萧索,这里依旧生机旺盛,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气,菊花金黄,海棠似锦,争奇斗艳……

    秋高气爽,池塘边,李青靠在躺椅上,左手边放着鱼饵,右手边放着水果,佳酿,点心。

    池塘水波粼粼,充满爽快的秋风拂面,轻轻柔柔,墨色衣袍轻打肌肤如同按摩,李青深邃眼眸眯着,昏昏欲睡。

    花朵摇曳,香风阵阵,在一袭墨色的点缀下,意境优美如画。

    “有事?”

    貌似睡着了的李青,突然说了句。

    李雪儿怔了下,缓步走上前,“李爷爷,你知道是我啊?”

    “你爹忙公务,你娘也非无事可做,你大哥更是极少回家,整个侯府就你我两个闲人。”李青缓缓坐起身,抬起鱼竿,鱼钩晶亮,熠熠生辉。

    他轻笑笑,甩手就丢入池塘,好似愿者上钩的姜太公。

    那浓浓的迟暮,沧桑,让人瞧着心疼。

    李雪儿蹲在他右手边,剥橘子给他吃,轻声说:“李爷爷,秋闱结束了,您要不要去看看大明未来的栋梁?”

    这些日子李爷爷一直闷着,她想他出去散散心。

    李青却会错了意,还当她是想开了,笑呵呵站起身:

    “那李爷爷带你去看看?”

    才子佳人,才子爱佳人,佳人亦然。

    能在应天府的乡试中榜上有名,妥妥的高质量人才,兴许,真有小雪儿喜欢的也说不一定。

    只是……

    赘婿,终究难免被人嫌弃。

    哪怕李家有钱有权!

    “好啊!”李雪儿开心道,“这两天无数商家生意爆火,街上比赶年集还热闹呢。”

    “哦?”李青好奇,“难不成才子还能带动经济?”

    “那当然啊?”李雪儿笑嘻嘻道,“李爷爷不知,历届乡试放榜之后,金陵城都能热闹好些日子呢,富绅拉拢才子,大户人家小姐选夫婿……”

    巴拉巴拉……

    说话间,出了侯府。

    二人没有乘轿子,眼下正值四季中最舒服的时节,迎着秋风好不爽快,乘轿反而不美。

    李青提前叮嘱:“小雪儿,咱眼光别放那么高,人家是嫁女,咱是招婿……”

    “好好好,不高不高。”李雪儿不想扫兴,顺着他说。

    李青这才放心,同时,对富绅这种手段也感到头疼。

    可这种现象又无法杜绝,风气如此,根本不是皇帝一句话就能改变的,官绅合作的源头,大抵就在这了。

    不仅金陵如此,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无不如此。

    何况,早在大明之前就是这般,如何免俗?

    另一方面说,这也是对才子寒窗苦读的馈赠,真顶着巨大压力打击这种风气,反而会伤及士子的进取心。

    十年寒窗苦读,苦心钻研八股,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出人头地,春风得意吗?

    从宏观角度出发,这些才子必须要笼络,唯有如此,才能使国家稳定。

    当初,朱见深顶着压力清理官僚机构冗员,也正是为了让士子们有进取心,看到希望。

    许多时候,许多事,明知它有问题,却也无法改变,倒也不是真就改变不了,而是强行改变的代价会更大,且也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就如……皇权不下乡!

    朝廷的政令,朝廷对基层的管控,最多也就到县这一级别,至于乡镇……表面上在朝廷管辖之内,实则在管理上,尤其是赋税上,还是要依仗地方富绅。

    说直白点,历代王朝一直都在奉行官绅合作!

    哪怕眼下的大明国力鼎盛,仍无法做到全权管理。

    这是千年来固有的政治格局,富绅在地方上能量太大了,朝廷必须要做出‘让利’之举。

    若把皇帝比作大地主,那地方富绅就是小地主,唯有小地主认可大地主的王朝才能长久,否则,立时就要天下大乱了。

    除非像后世那般,科技大爆炸,依仗网络信息监管,人人标配身份证……

    不然,朝廷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颠覆现有格局,也万没可能如臂使指的管理天下万民。

    且颠覆的代价实在太大,甚至会搭上王朝的命!

    这一点,王莽就生动的演绎过!

    “李爷爷,李爷爷……”

    连着唤了几声,李青才回过神。

    李雪儿问:“你是不是又想起不开心的事了?”

    “没什么,走吧。”李青笑笑,思绪却仍是飘飞——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