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要知道,连刘健、谢迁、李东阳,都还只是‘少’字开头,李青上来混个‘太’,着实破天荒了。朱佑樘之所以一下把李青放在这么高的位置,是因为他真的很看好李青。
当初李青为他父皇诊治、为他诊治之时,日常接触很多,朱佑樘对李青这个人有不小的认知,确认可堪大用。
毕竟……连他父皇都十分推崇,父子聊天时时常提及。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不墨守成规!
且不墨守成规的前提下,还能保持理性。
毕竟……朱厚照也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
在朱佑樘看来,一个有能力,有见识,且和儿子有共通点,还有互补之处,简直不要太合适用来做托孤之臣。
这样的人留给儿子,将来自己撒手而去,也可放心了。
虽然李青脾气臭,还屡屡冒犯失礼,可对朱佑樘来说,这些都不算事儿,能力强且性善,这才是重中之重。
此外,他还总觉得这位李神医跟永青侯不清不楚,甚至他都有种荒诞的想法……
“可愿否?”朱佑樘问。
“愿意。”
朱佑樘惊诧,他不奇怪李青同意,他奇怪的是李青同意的太干脆了。
按理说,怎么也得推让一下吧?
愣了好一会儿,朱佑樘失笑道,“李先生还真是不拘一格啊!”
他改换了称呼,也表达了对李青的重视。
帝王唯有对德高望重,且分量极大的臣子,才会用到‘先生’这一敬语。
眼下能享受到‘先生’称呼的,唯有内阁三君子,以及部分尚书。
李青含笑道:“君赐不可违,草民岂敢推辞?”
“哈哈……好好好。”朱佑樘欣然点头,“稍后朕晓喻百官。”
“嗯。”
“对了,还没安排先生的住处呢……”朱佑樘突然想起这茬。
李青道:“皇上已经安排了,草民现住东宫。”
“东宫?嗯…,也好,住那儿也方便教他东西。”朱佑樘笑道,“别称草民了,称臣。”
“好。”李青答应一声,突然问,“今儿听皇上说,等你身体好些了,他还要做回太子……真的假的?”
“当然是假的啊!”朱佑樘苦笑,“群臣对厚照提前登基是相当排斥的,不如此,哪能顺利传位?不瞒你,厚照都没进行登基大典,为的就是安抚群臣的心。”
顿了下,“他做回太子是不可能了,朕这身子骨……是真的干不动了,就这么挺着吧,待哪天朕御驾西去,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李青沉默了下,点点头:“如此安排确为妥当。”
“太上皇暂时不适合接受治疗,草民……臣先帮你按摩一番,疏通一下脉络,能让你舒服些。”
“嗯…。”
~
下午申时,朱厚照回来了。
他臭着一张脸,似乎是跟谁吵架了,走进李青房间,闷声问:“父皇如何?”
一直问一直问,烦不烦啊……李青抿了口茶,道:“尚好,皇上你不用问这么频繁,太上皇龙体没到那份儿上。”
“朕问都不能问了?!”朱厚照似是找到了发泄口,立时就要开骂。
李青打断他施法,道:“对了皇上,给你说个事儿,我现在是太子太师了,太上皇亲封的,眼下大明没有太子,所以……太上皇让我先做你的老师。”
“就你?”
“就我!”李青笑道,“你不是孝顺吗,整日打听父皇病情算不上孝顺,听父皇的话才叫孝顺,来,叫声老师听听。”
“我叫你大爷!!”
“呃…。”李青想了想,貌似有些吃亏,不过,辈分儿早就乱了,大爷就大爷吧。
他正想应下,却见朱厚照黑着脸,都想动手了。
李青眉头一拧,沉声道:“你这是什么态度?”
“还我什么态度……”朱厚照撸胳膊挽袖子,梗着脖子上前……
@#¥……
朱厚照蹲在地上,一脸怀疑人生,相比愤怒,他更多的是震惊。
“你你,你还敢打我?”
当初不知他身份,可如今……对方不仅知道,且他更是升级做了皇帝,这混账竟还敢动手?
只见李青掸了掸衣袍,淡然笑道:“我是皇上的老师,皇上想学习拳脚功夫,身为老师自当授教,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嗯…,合情合理!”李青自问自答,自说自话。
这副姿态,着实……气人!
简直欺人太甚!
朱厚照都惊呆了,好半晌,破口大骂:“李长青,你大爷……”
李青心平气和,一点也不恼,骂的是李长青,关他李青什么事儿?
不多时,张永闻讯赶来,见皇上大怒,立时就要帮其出气,却突然想起他所谓的功夫……在李青跟前实在拿不出手,不由悻悻改为‘君子动口不动手’。
“李长青你……”
“放肆!”李青冷声道,“本官是太子太师,从一品的官职,你一小小宦官,也敢对我指手画脚?”
“咱家……”张永无言以对,咂摸了下:嗯…,是这么个理儿。
张永茫然望向朱厚照:皇上,您给个准话,但凡您开口,爷们儿喷不死他!
朱厚照这会儿稍稍冷静了些,也想起李青在帮他父皇治病的事儿来了,哼道:
“念你初犯,朕且饶了你,再有下次……”
如何?李青好奇。
朱厚照无言,目前就李青能治且敢治他父皇,总不能咔嚓了吧?
打一顿?貌似也不行,万一影响为父皇医病咋办?
嘿?朕还奈何不了他?朱厚照气结。
末了,恨恨道:“下不为例!”
说罢,理了理衣袍,愤愤走了出去。
他一走,张永也不敢留了,尽管没亲眼所见,却也能猜到皇上大抵是被揍了,连皇帝都敢动手,打他还不跟打狗似的啊!
“皇上等等奴婢……”
“熊孩子什么毛病……”李青自语了句,继而升起愁容。
现在这情况,去海外是不可能了,可就此放弃他又不甘。
眼下唐伯虎正值壮年,且也是干劲儿十足的时候,可若歇养个一两年,吃馋坐懒,没了奔劲儿,那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趁着‘大明星’热度还在,得赶紧继续下去才行。
李青沉吟道:“还是去封信吧,让李家找一些帮手为唐伯虎分担子的同时,也不至于让他感到寂寞,嗯…,与李家商船一起出海,即便是遇上海盗…也不过是花些钱的事儿……”
打劫的常有,但敢对大明大型商船行灭绝之事的……就连当初狂到没边的佛郎机人,都未敢做。
便是穷凶极恶的海盗,也只敢对小股海商下手。
无他,海盗虽凶残,却并不愚蠢。
这时代,纯粹的商人少的可怜,能把生意做大的,几乎都在朝中有人,他们也知道对大型商船下死手,可能会导致大明朝廷派水师围剿。
海盗也只是混口饭吃罢了。
李青写下信,匆匆出门去了街上,找了家民间开办的邮局,花高价让人急送去金陵永青侯府。
做完这些,他便去了怡情楼……
这段时间着实够忙碌,听听小曲儿,舒缓一下心情很有必要……
这么劳累,可不得享受享受嘛。
~
李青被破格重用,担任太子太师的事引起了不小轰动。
一个连科举都没参加的人,授以如此高的官职,实在难以服众。
就连内阁三君子,也不过是少师、少保、少傅,一个医生何德何能?
可却无一人明面上反对。
因为这位李神医牵扯到弘治帝。
对弘治,群臣不是一般的爱戴,这么一位君王,就该长命百岁,太医院明显是指望不上了,弘治能不能重返帝位,就看这位李神医了。
基于此,哪怕很不爽,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姓李的,你最好能医好太上皇,不然……哼哼!
嘶…话说,这人怎么也姓李且还带个青?是巧合吗?
应该是吧!
这姓,这名,并不稀有,有相似倒也不算奇怪,毕竟……连万岁都不能万岁。
群臣自己给分析的合情合理。
乾清宫,李青跟诸多大佬混个脸熟,说了些场面话,便开始为弘治医病了。
诸大佬见弘治气色有所好转,对李青的印象也改观了些。
唉…,太师就太师吧,只要能治好太上皇,一切都值得。
娘的,这厮命真好,我等十年寒窗,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才混到如今位置,这混账上来就混了个从一品,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虽说太子太师只是个虚职,并无什么权柄,可诸大佬知道,这位李神医未来是肯定会被重用的,不然,弘治不会这么安排……
诸大佬行礼:“太上皇需好生休养,早日御极,大明江山,社稷万民离不开您啊!”
“诸卿勿忧,朕会的。”朱佑樘含笑道,“太子刚刚继位,还需诸卿多多辅佐帮衬,就先去忙吧。”
提到新君,众人不禁浮现愁容,暗暗叹了口气,恭声道:“臣告退。”
…
“呵呵……”
“先生笑什么?”
“我在笑,他们若得悉真相,会是怎样的表情?”
“呃…,呵呵呵……”朱佑樘也忍俊不禁,接着清了清嗓子,严肃道,“可得保密,连厚照都不能告诉他,不然又要闹腾了,且还是大闹!”
不怪诸大佬笨,谁又能想到弘治会这么洒脱就此退位呢?
第202章
李青开始上课了
李青一边为弘治推拿,一边问:
“听说前段时间藩王闹事,真的假的啊?”
赶赴京师的路上,他听王守仁提过一嘴,不过尚未尘埃落定,他想听听弘治打算怎么做。
“也说不上闹事吧,这事儿……有些复杂。”朱佑樘简明扼要解释了下经过。
李青沉吟道:“太子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用力过猛了些,却仍可努力。”
“宗禄永额万不可取,至少现在行不通。”朱佑樘严肃道,“朕天命无多,他日御驾西去,朝局必将发生动荡,若是再得罪了藩王……怕是厚照更加难以应付。”
顿了下,道:“这都过去几个月了,藩王耐性也被磨的差不多了,马上也快中秋了,朕想着到时候趁着机会,将藩王交税的事儿给落实下来;
如今朕缠绵病榻,正好可以赖在藩王身上,想来他们不会再激烈反对。”
朱佑樘苦笑自嘲:“朕这个天子一直都是老好人,可身为皇帝,如此属实失职,这次哪怕为了儿子,也得做回恶人了。”
“倒也不必如此,弘治一朝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的,如今这般,完全符合先帝的心理预期。”李青轻声安慰,“也不能怪你没作为,实在是先帝做的太多,没你发挥的空间。”
“真是……这样吗?”朱佑樘问,“你觉得先帝会满意朕的执政策略?”
“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李青轻笑点头,“百姓安居,国力向上,朝局稳定,你做的挺好了,当初我与先帝下江南,他常说对你的期许,大抵就是这些了,这些你都完成的不错。”
“真的?”
“当然。”李青含笑点头。
历史上的朱佑樘如何他不知道,可眼下这个,确是一个很合格的守成之君。
确有瑕疵,却也有闪光点。
文官放纵了些,可也干了实事,在大明高速发展的阶段,就怕臣下内耗不作为,这一点,弘治一朝完美的避开了。
只是……也使文官集团更加壮大了!
不过李青总体还是满意的,文官集团远没有到失控边缘,大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朱佑樘确实仁慈过了头,可也正因仁慈,大明才得以迈向工商业发展之路……
若是换成朱棣、朱瞻基那爷俩,任凭李青说的天花乱坠,二人也不会答应。
无他,皇权大于一切!
可在弘治这里,却得到了完美施行。
有时李青也会自我安慰的想着,这所谓大势,是不是也冥冥之中利于自己的谋略呢?
帝王的性格,往往决定着国家发展方向,甚至……性格大于能力。
只不过,朱厚照的性格……李青实在想不到如何利用。
通过王守仁的讲述,以及这次宗禄永额,李青对朱厚照的能力还是挺认可的,然,这性子……跟眼下的政局实在不契合。
如若把朱厚照跟朱标对换一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不是说朱厚照能力强过朱标,而是他的能力、性格、政治土壤……最适合接老朱的班。
可惜,没有如果。
“先生怎么不说话了?是觉得藩王不会轻易答应交税吗?”
“哦,不是。”李青按下思绪,道,“我在想,既然要利用扣帽子来实现政治成果,何不利用的更彻底些呢?”
“什么意思?”
“当初跟先帝闲聊时,他也提过类似宗禄永额的设想。”
其实朱见深没说,是李青瞎编的。
说起来,当初在藩王被朱棣削过一次后,他倒是跟朱棣提过类似的设想,只是朱棣觉得那样太狠了,怕到了地下没法跟老子交代,便没同意。
宣德朝……他早早下野了。
到了第二次入朝,三杨当道,文官做大,他也没精力顾忌藩王,想着先把政治格局拉回来,然,刚有起色,朱祁镇就来了个御驾亲征……
朱祁钰的上位过程,注定他做不了一个铁腕皇帝,且他性格也做不了铁腕皇帝,到了朱见深时……问题就有些严重了,便又给了藩王喘息之机。